分娩时出现难产怎么办
分娩时出现难产怎么办
子宫收缩乏力
良好的子宫收缩应该是宫缩间隔2~3分钟一次,持续40秒左右。宫腔压力>50mmhg(指压子宫肌壁不出现凹陷)。如果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高峰时用手指压子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我们就称之为子宫收缩乏力。这是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尤其是高龄产妇更容易出现。产力是分娩的动力,它同时又受胎儿、产道及产妇精神心理因素的制约。对分娩有顾虑的产妇,尤其是35岁以上的初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使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再加上睡眠减少,进食不足以及过多的体力消耗,均可导致宫缩乏力;胎儿大小不相适应或胎位不正,如臀位,则胎儿先露部下降受阻,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因而不能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而导致宫缩乏力。由于缺乏有效的产力,又使得宫口扩张缓慢及胎头下降延缓,将出现产程异常导致难产。
枕位异常
如果是头位,即以头为先露先进入骨盆入口就是正常胎位。但是胎头在下降过程中还有一个枕位的问题。骨盆的入口平面是一个扁的椭圆形,所以胎头入盆时一般是以枕横位即胎头枕骨位于母体的侧面入盆的。进入到中骨盆时(即宫口扩张5cm时),骨盆形态变成了左右径小,前后径长的漏斗形,为适应骨盆的形状,胎头也必须旋转成枕前位,这样胎头就可以最小径线通过骨盆。如果胎儿相对骨盆较大或产力差,妨碍胎头旋转,最后形成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这样胎头的径线增大,通过骨盆困难,则有可能造成难产。所以有的产妇及家属不理解:为什么医生一直说能生最后却生不下来?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二胎比一胎容易生这是真的吗
一、第二次分娩,究竟有无不同?
研究表明,相较于产妇的第一胎分娩时间,第二胎用时以及对催产素的需求都有明显减少。但是,更快速的分娩意味着更容易吗?
那么,女性的第二次分娩的过程一定会更迅速、借助医疗的干预更少吗?助产士表示赞同这样一个观点,即“通常,女性的第二次分娩会比第一次耗时更短”。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女性而言,这意味着通常情况下,她们的这次分娩经历将成为‘更好’、‘更容易’的经验。然而,并非总是如此。”
“对于一些产妇来说,非常快速的分娩过程意味着她们并没有调整好,进而对发生的一切感到不适应。”有助产士表示,当过渡非常短暂,“通常只经历几分钟,少许的宫缩”,即意味着在生育第一胎时经历的分娩过程中的这一部分,在生第二胎时,产妇们还未曾完全意识到,便已经度过。“大多数的产妇很倾向于这样的状态。但是对于有些女性来说,这类似于一次失控的经历。”
二、迅速不等同于容易。
尽管,妈妈的觉知力会认为第二次分娩将更容易些,但无论怎样,也许会因此而让产妇们更加自信,同时在分娩过程中,更和谐有序的调整身体需求。经历第二次分娩的妈妈也许会压制住第一次分娩时的害怕。另外,虽然在第二次分娩时,过程会相对更快速,但是,“快”不是“容易”的同义词。
三、如果选择顺产,第二胎的痛感会比第一胎轻很多。
调查:从分娩阵痛来说,很多有生二胎经验的妈妈都反映,第二次的自然分娩会很轻松,这是因为阴道第一胎分娩时,已经扩张过一次了。专家说,第二次分娩虽然还是会痛,但痛感会比第一胎轻很多,而且疼痛的时间也会缩短。因此,自然分娩是对妈妈和宝宝都很适合的分娩方式。
四、生第二胎比第一胎时间快多了。
调查:从分娩产程来说,第二胎总体会比第一胎快,但第二胎也有难产情况发生,需要看具体情况。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比如第一胎是22岁生的,第二胎是38岁才生,两个宝宝之间的间隔比较长,那么在生第二胎的时候已经进入高龄产妇的阶段了,也还是会有高龄产妇的问题,这一类人就不一定快。有些人担心,都说第二胎生得快,万一来不及赶到医院就生了怎么办?专家提醒,首先要在临产前放松心情,不能让紧张情绪影响产程。一发现有临产状态,就马上赶去医院,自己直接去产室找医生,让家人去办理挂号等手续,争取时间。
五、有早产经历的妈妈,第二胎早产几率会增加。
调查:怀第二胎的孕妇早产的风险跟她个人的早产史有关联。如果有过一次早产经历,下一次早产的几率会稍微增加一些。
六、如果第一胎分娩时难产,第二胎不一定会难产。
调查:第一胎分娩时出现难产,第二胎会不会也难产?答案是不一定。如果第一胎是由于骨盆狭窄造成难产,那么生第二胎时仍有这种原因存在,就有可能剖腹产。如果第一胎是由于宫颈扩张缓慢、宫缩差、胎心减速等原因造成的,而骨盆大小正常,那么第二胎分娩时出现难产的可能性很小。
七、第二胎怀孕时,妈妈们更容易感到疲劳。
调查:第二次怀孕的确会面临特殊的挑战,特别是如果第一个宝宝还非常小的话。这次怀孕有可能会比上一次感觉更容易疲劳,因为这时候妈妈们要兼任准妈妈和妈妈两个角色,既要照顾肚子里的宝宝,又要关心身边的小朋友,当然更辛苦了。所以,一定要让家人或亲友来替你分担一部分家务。
不过,好消息是有了小朋友的陪伴,无形中可以增加妈妈的孕期运动。比如,你可以让宝宝坐在推车里,推着他(她)散步;或者在小朋友玩耍的时候,妈妈顺便在旁边练练瑜伽。如果能合理安排,孕期生活还是可以丰富多彩的。有统计表明,目前几乎90%以上的双独父母的孩子都是由祖父母负责照顾的。如果第一个宝宝已经让你手足无措了,最好先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强大的能量来迎接第二个宝宝。
什么是盆底康复
一般来说,怀孕和分娩是盆底肌肉损伤的重要原因。怀孕的时候,随着胎儿的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慢慢增大,肌肉的弹性受到挑战,在分娩是,盆底的肌肉更是受到挤压和拉扯。
除此之外,如果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的过多,超过20kg,或者多次生育,胎儿巨大,使得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需要通过产钳来将胎儿取出来,这样很容易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一旦盆底肌受到损伤,盆腔内的器官就无法维持正常的位置,从而导致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像阴道松弛、盆底肌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材,还能在产后42天后对盆底的8块肌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把生育引起的各种身体异常情况降低到最低。
除此之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训练对产后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保养子宫的方法
严禁“三不”,保护子宫。不要私自堕胎,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私自堕胎或找江湖医生进行手术,这样做的严重后果是,子宫破损或继发感染甚多;不要滥用催产素药,在一些偏远农村,当孕妇分娩发生困难时,滥用催产素的时有发生,这相当危险,可导致子宫破裂等;不要用旧法接生,这对产妇和胎儿是一种严重威胁。
围产保健,预防宫脱。怀孕后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是母子平安的重要保障。如果忽视产前检查,就不能及时发现胎儿的异常,往往易出现难产或子宫破裂等严重后果。如难产、多胎、过期分娩时产程过长,用力过猛或处理不当,可造成子宫周围韧带损伤、严重者子宫破裂等。也有产后不注意休息,经常下蹲劳动或干重活,使腹压增加,子宫就会从正常位置沿着阴道向下移位,医学上称为子宫脱出,简称“宫脱”。病人有下腹、阴道和会阴下坠感,出现腰酸背痛、局部肿胀、溃疡、白带增多等,严重者可终日脱在外面,须用手托方能回纳,非常之痛苦。
什么是盆底康复
在中国,女性生完孩子之后都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女性的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大家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盆底康复。那么,什么是盆底康复呢?盆底康复治疗怎么做?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盆底康复
一般来说,怀孕和分娩是盆底肌肉损伤的重要原因。怀孕的时候,随着胎儿的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慢慢增大,肌肉的弹性受到挑战,在分娩是,盆底的肌肉更是受到挤压和拉扯。
除此之外,如果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的过多,超过20kg,或者多次生育,胎儿巨大,使得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需要通过产钳来将胎儿取出来,这样很容易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一旦盆底肌受到损伤,盆腔内的器官就无法维持正常的位置,从而导致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像阴道松弛、盆底肌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材,还能在产后42天后对盆底的8块肌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把生育引起的各种身体异常情况降低到低。
除此之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训练对产后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孕妇血糖正常值是什么
妊娠糖尿病危害孕妇的健康。所以很有必要了解孕妇血糖正常值,而且对于孕妇血糖的测量还是要需要一些小细节,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才能保证孕妇的健康。
孕妇血糖正常值第一点
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5.8 mmol/L,1小时血糖≥10.6 mmol/L,2小时血糖≥9.2 mmol/L,3小时血糖≥8.1 mmol/L,其中具备两项或超过两项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孕妇血糖正常值第二点
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发生流产,早产和死胎等;羊水过多发生率增加,为10%~30%;巨大儿发生率增加,在分娩时出现难产和产伤的机会将增多;由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在分娩时易产程延长,从而易引起宫缩乏力性出血.妊娠期糖尿病使胎儿的死亡率增高,主要与孕妇的血糖水平升高有关.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胎儿死亡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生的婴儿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是非糖尿病孕妇所生婴儿的6倍;新生儿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在血糖控制平稳的情况下,影响不大,不过您要正确认识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在怀孕期间要用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和高糖毒性容易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
怀孕几个月胎儿头部向下的呢
一般来说,在怀孕28周(7个月)以前,由于羊水较多,胎儿较小,胎儿在子宫腔内的活动范围大,胎位容易改变。到怀孕32周(8个月)以后,胎儿长得快,羊水相对减少了,胎儿在子宫腔内的位置基本固定。经产前检查,发现臀位、横位、枕后位、颜面位等谓之胎位不正,其中以臀位为常见。胎位不正如果不纠正,分娩时可造成难产。
其实胎儿的胎头在生的过程中随着子宫的收缩,为适应骨盆各径线的变化,会出现下降、旋转等一系列动作,直到顺利娩出。如果下降、旋转受阻,就会出现难产,医学上称之为“头位难产”。这其实是被医生判断为胎位正常的孕妇在生的过程当中最多见的一种“难产”。
臀位也是一种不正常的胎位,它较头位少得多。在怀孕7-8个月的时候,医生会指导孕妇做一些动作改变胎位,但如果胎儿特别大、羊水过少、脐带绕颈、骨盆异常、则胎位较难纠正,同时对有脐带绕颈的胎儿强行转胎位存在一定的危险。36周医生会让你做个彩超,确定胎位和脐绕情况,决定生产方式。
出现难产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难产状况?
(1)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有骨盆畸形和狭窄,如男性骨盆、猿型骨盆、倾斜骨盆等;软产道异常,如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子宫肿瘤;另外还有外阴、阴道、宫颈的病变等。
(2)胎儿方面:胎儿性.难产种类繁多,可归纳为胎位异常、胎先露异常、胎儿发育异常性难产。
(3)产力异常: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如果不能得到纠正,影响产程进展,使胎儿不能经阴道娩出而造成难产。
(4)精神心理因素:分娩虽是生理现象,但对于孕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分娩应激既可以产生生理上的应激,也可以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产妇精神心理因素会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
难产能预测吗?
在产前检查时,进行的骨盆测量可以大致确定骨盆是否正常。如果软产道有异常(如盆腔肿瘤阻塞或宫颈、阴道坚韧无弹性等),也可导致难产。一般在产前检查时可发现有无影响分娩的因素。
产力是指子宫收缩力和产妇屏气而产生的腹部压力,显然,这一要素在临产前不可确切预知。在产程进展中,产力正常或产力不正常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但一般而言,体质健康、营养好、孕期无严重并发症、精神心理状态稳定以及产科处理得当,这些都将预示有正常的产力。当然,如果产道和胎儿异常,虽然产力正常,也可导致产力减弱到停止,使分娩停滞,说明产力的可变性。影响产力因素较为复杂,但产力的好坏,不可能在分娩前或分娩一开始就可做出判断。
胎儿方面包括胎儿的大小和胎位两个因素。一般来讲,胎儿过大或胎位异常,发生难产的机会就会增加。当然,在产前,胎儿的大小还停留在估计的水平,尚不能准确知道,这就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医院的产科水平。如果估计恰当,则选择正确分娩方式的可能性就大;反之则可能导致难产或不良的分娩结局。胎位在产程中可发生变化,也可变化不明显。如产程初期为异常的枕后位,随着产程的进展,也可能会旋转为正常的枕前位;当然,也可能会持续保持枕后位,并由此而导致难产。
产程中多种因素在发生变化并相互影响,其中诸多发展变化是不可预料的。判断顺产或难产,就犹如对跑步的判断,判断跑得快慢、能否有体力达到终点,只有运动员跑出一定距离后才能得出较为客观准确的判断。
专家提示
难产与顺产,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互相转化的。例如,有的产妇虽然骨盆狭小,胎儿中等个,但子宫收缩力强,在医护人员的紧密监护下,也可能顺利分娩;反之,有的孕妇妈妈虽然骨盆大小正常,但胎儿过大,或是虽然骨盆、胎儿都在正常范围,但临产前休息或睡眠不好、产程时间长、产妇疲劳无力,有时也能造成难产。所以难产是受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特别是在分娩过程中,难产和顺产是常有变化的。
产假里的难产怎么界定
产假里的难产怎么界定
所谓难产,通俗点说就是胎儿生产困难,产妇不能顺利把孩子生下来。医学上是指分娩异常,即指孕妇的生产过程异于正常进程。难产通常指在生孩子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母亲子宫结构异常、子宫收缩无力或者盆腔窄小等因素导致婴儿生产问题。判断是否难产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产力、产道、胎儿以及产妇的心理状态,出现上述任何一个因素就会导致生产困难。因此,一旦出现难产前兆,要及时处理。
1.产力。产力主要指.分娩时宫缩力大小,其最大的作用就是把胎儿和胎盘逼出。一般来说,子宫的收缩都有规律性,但是在生子时子宫收缩力过大或者过小,都容易造成难产。
2.产道。产道其实是指生产婴儿的通道,取决于产妇骨盆的大小和形状。而准妈妈的软产道也非常关键,这两者有一者异常,很可能会导致难产。
3.胎儿。胎儿的大小和胎位都会对是否生产有着重要影响。胎儿发育过大,可能会导致其在产道中无法出来;胎位异常,臀位或者横位都可能会导致难产,因此一旦发现胎位异常要及时配合医生处理;胎儿异常,如胎儿患有先天性肿瘤,连体婴儿等,也会影响生产,不过这一般是可以在产前查出。
4.产妇心理。产妇的心理准备也很重要,只有在分娩前做好情绪铺垫和知识扩充,才能在面临难产时很好地配合医生。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或者过度恐惧,就难以配合治疗,导致难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