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早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早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方法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较高,早期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临床蛋白尿,病情的发展变得不可逆,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糖尿病肾病的确切诊断要依靠肾组织活检,证实有肾小球结节性硬化及弥漫性肾小球硬化,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史,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蛋白尿,肾功能障碍,即 可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目前已被广泛认可的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标准是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在 20~200ug/min。蛋白尿大于0、5g/24h,表明已进入临床肾病期。肾功能不全期,血中氮质潴留,血尿素氮和肌酐开始升高。

蛋白尿是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线索,但是糖尿病患者出现临床蛋白尿时已属晚期表现。目前主张通过以下方法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1)测定微量白蛋白尿(UAE):六个月内两次UAE>20~200微克/分钟,排除其它因素和心衰、尿路感染、梗阻等即可诊断为糠尿病肾病。

(2)激发试验:在一定运动负荷下,正常人不出现蛋白尿,而早期糖尿病患者却可出现蛋白尿。

(3)尿-N-乙酸-B-氨基葡萄糖式转移酶(NAG),T-H糖蛋白、尿B2-微球蛋白检测均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4)以99Tin-DPTA测定肾小球滤过率。

(5)B超、X线摄片检查:肾脏是否较年龄相同的正常人增大。

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上述各项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的危害

在糖尿病患者中,病史超过8年以上者,80%都会遭受糖尿病肾病的威胁。甚至有些2型糖尿病患者在刚刚诊断糖尿病时就已经发现尿中有微量白蛋白了,而此时很多患者都未引起相当重视,导致许多糖尿病肾病患者,一经重视时,即已是慢性肾病的晚期——肾衰竭、尿毒症。再去医院诊治,已经错失了控制病情的最佳时机。

所以,在此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清醒的知道,在检查出有糖尿病之初,即已为今后的糖尿病肾病埋下了隐患,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患肾病的比率高出许多倍,所以在控制血糖、监控血糖高低的同时,一定要定期体检,查看有无肾病症状出现。一旦出现,应即刻实施治疗,才是阻止糖尿病肾病向前发展的有效办法,换句话说:你千万不要以为肾病不比糖尿病严重,抱着无所谓或者可能自愈的心理疏忽大意。

肾病和糖尿病虽都归属为慢性病范畴,但肾病比糖尿病的危险系数要大很多,而且一旦并发肾病即有机会引发全身多脏器疾病,包括各类心衰!

糖尿病肾病可怕之处在于,它是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您的身体,早期没有任何症状,通过尿液检查出肾病后已经是第三期了。等到出现症状,就已经很晚了,已错过临床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在此我也告诉广大糖尿病患者一个自行检测肾病的小方法:观察自己的夜尿是否增多。

夜尿增多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症状之一,一旦夜尿增多即说明肾脏的代偿功能被启动,有部分的肾单位已出现问题,需由其它正常肾单位来加班代替工作了。此期就应该去医院找医生,做系统检查并寻求糖尿病肾病早期治疗。

糖尿病肾病有哪些症状

一、糖尿病肾病常见症状

蛋白尿、糖尿、胰岛细胞破坏、腹水、食欲减退

二、糖尿病肾病症状

有糖尿病病史,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与肾小球硬化的程度呈正相关。出现微量蛋白尿时,糖尿病病史多已5~6年,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无任何临床表现;约 8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即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通常无明显血尿,临床表现为水肿、高血压;一旦出现持续性蛋白尿,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贫血,提示已出现慢性肾功能不全。

三、糖尿病肾病体检发现

不同程度高血压、浮肿,严重时可出现腹水、胸水等。多合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四、辅助检查

1、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 (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

3、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

4、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B超测量肾体积增大,符合早期糖尿病肾病。在尿毒症时GFR明显下降,但肾脏体积往往无明显缩小。

5、眼底检查,必要时作荧光眼底造影,可见微动脉瘤等糖尿病眼底病变。

糖尿病三项是什么

糖尿病三项:

1、尿蛋白检测:尿蛋白测定,包括尿蛋白定性和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糖尿病患者尿中持续出现尿蛋白阳性,需除外泌尿系感染、泌尿系感染、原发性肾病外,应考虑糖尿病肾病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阳性反应。因此,运动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2、手持眼底镜检测:手持眼底镜检测最重要的意义是检测出糖尿病患者眼底(脉络膜、视神经乳头)是否有病变,如:糖尿病性黄斑部病变、糖尿病性青光眼、糖尿病并发视神经炎等。糖尿病会产生全身各部位小血管的变化。因为这种小血管在全身中,只有在视网膜上可以直接看到,所以透过眼底检查,可以检查出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是否已产生血管性的病变。

3、视网膜检测:糖尿病并发眼病较多,有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等,但视网膜病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病程在10年者50%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机会相对增加。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瘀,甚至血管破裂。所以糖尿病视网膜检测对糖尿病患者的视力保护有重大意义。

血糖高是糖尿病吗

1血糖高并不一定就是糖尿病。诊断糖尿病需要空腹血浆血糖大于或等于7.0mmol/l或者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mmol/l,并且连续两次不同时间段检查出现血糖异常,才可以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如果血糖出现异常,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为糖耐量受损。

2糖尿病诊断后,患者除了感觉多饮多食多尿外,可能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多其他的症状,但是血糖一旦长时间控制不佳,很容易发生一些并发症,如动脉血管硬化,视物模糊,头晕眼花等,严重的还会出现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3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就要非常注意自己的饮食,最好做到定时定量,不可以随心所欲或者暴饮暴食,要根据自己的运动量适当调整摄入量,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同时加强身体锻炼,避免摄入高糖分食物,水果等。

糖尿病的危害都有哪些表现

1、会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糖尿病患者可并发任何一种肾脏疾病,但糖尿病性肾病是指糖尿病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征群。这种病变可能在得糖尿病不久时已存在,但在初期没有什么表现,症状多在得病8年以后才表现出来。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肾功能异常及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肾病的危害之一。

2、糖尿病肾病是指糖尿病所导致的各种不同性质的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的危害还包括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1型糖尿病约占33-44%,2型糖尿病约占15-60%。其中微量白蛋白尿多发生在诊断糖尿病2年后,可见糖尿病肾病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3、在诊断糖尿病10年后,从出现蛋白尿到死于尿毒症平均间隔10年,而每日尿蛋白>3.0g者多在6年内死亡。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由于血糖、血压等控制得不好,大大缩短了恶化的年限患者对于多种并发症会觉得无从下手,不知从何治起均是糖尿病肾病的危害。

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5~10年,病人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此临床症状表现诊断为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这个主要依据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采用的治疗方式。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病人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在病情恶化进展的过程中,糖尿病、高血压的存在将加速病人肾损害的进程,反过来,肾病的进一步加重又将导致病人的高血压病情持续加重。如此,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三者之间将相互促使恶化进程,这也导致糖尿病病人在实施临床治疗时的难度大大增。

糖尿病以及由糖尿病并发的肾病都是一个终身伴随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未能得以很好的控制,则伴随病人发生的肾性高血压也将持续存在,加重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威胁糖尿病病人远期生存的一大因素。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很重要。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以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只有早期定期行特殊检查才能避免漏诊,以免延误治疗,而一旦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就需要及时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单单控症血糖,还需要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这样才可以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长病程糖尿病人警惕肾病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分为五期,第一期和第二期化验检查多无异常,仅少数病人血压偏高;第三期病人在化验检查时可发现尿蛋白阳性,血压也开始增高,如果尿微量蛋白定量检测大于20微克/毫升,临床上称该期肾病为早期肾病;第四期又称临床肾病,病人尿中出现大量蛋白,血压持续升高,尿中蛋白超过200微克/毫升,此期病人可有乏力、浮肿等症状;第五期为终末肾病期,即肾功能衰竭期。

专家说,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常被病人及家属忽视,而一旦发展到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或晚期糖尿病肾病,则很难阻止其发展。

专家提出,早发现、早诊断糖尿病肾病,并给予有效的干预治疗,是惟一有效的方法。尿微量蛋白测定是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一般来说,对于青春期以后发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病史在5年以上,应定期进行微量蛋白尿测定。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测定应被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糖尿病肾病的干预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糖,避免肾脏并发症发生。如果病人已经发展到早期肾病,应动员病人选择胰岛素治疗。控制血压。高血压是使糖尿病肾病加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饮食方面严格控制食盐摄入,并坚持使用降压药物。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的增高。当发展至肾功能衰竭阶段时,要及时透析治疗,如有可能,进行肾移植。

糖尿病肾病一定会进展到尿毒症吗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在于其可以导致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最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主要是由于糖尿病肾病所致。

目前我们国家接受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因糖尿病肾病所致者处于第二位,但每年进入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增加迅猛。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很低,还不到1%,近30年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了10倍以上,由于糖尿病肾病不是一天形成的,一般认为至少要在糖尿病患病后5年以上才可能出现糖尿病肾病,所以随着改革开放后新增如此多的糖尿病患者病程的进展,糖尿病肾病会出现一个爆发性增长的过程,必然会成为我国尿毒症患者的首要致病原因。

传统的观点认为,糖尿病肾病不可避免的会逐渐进展到尿毒症,治疗的目的是延缓患者发展到尿毒症的进程,这一观点使得患者和医生都非常失望。然而,随着糖尿病合并蛋白尿患者数量的增加,研究的深入和医生们临床经验的积累,这一传统观念可能会逐渐改变。

糖尿病肾病可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晚期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现在有研究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一部分患者可以恢复到正常,有一半左右的患者可长期停留在微量白蛋白尿阶段而不进展,仅有一少部分会逐渐进展到临床蛋白尿。

有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也不一定必然进展到尿毒症,一方面一些出现大量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并不是单纯的糖尿病肾病所致,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比例与非糖尿病人群没有差异,对于这类患者通过积极的治疗完全有可能使其蛋白尿转阴,在我的临床观察中,有许多临床诊断糖尿病肾病处于临床蛋白尿阶段的患者随诊近十年,肾功能仍然保持正常。

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目前西医方面主要方案:

一是良好的控制血糖;

二是良好的控制血压特别是选择具有减低蛋白尿、减轻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状态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

以及在发生肾功能不全后限制饮食蛋白质摄入这三个措施。

但这些措施的疗效非常有限,所以全世界范围内都在积极探索更为有效的糖尿病肾病治疗方案,然而由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现在看来,从单一的所谓特异性机制研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药物,常常是在动物试验中证明有效,但一旦在人体中进行临床试验都因为无效或者显著的毒副作用而失败。

国内有许多临床观察性报告发现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雷公藤多甙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我在临床中也应用了这种药物,大多数患者的蛋白尿可以明显减少,但也有一部分患者无效,对其长期疗效如何以及为什么其对一些患者有效而对另一些患者无效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去研究。

中医药是我国的医学宝库,但由于其应用目前的现代生物学技术和理论尚无法完全解释其作用机制,也缺乏符合西方标准的验证其有效的临床研究方法(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而现代医学需要均一性、标准化),所以对于中医药是否能有效的防治糖尿病肾病,阻止其进展到尿毒症目前还处于激烈的争论中,但是许多动物实验和小型的临床观察(大多不符合现代医学要求的循证医学研究标准)提示许多中药具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我的长期临床经验、以及我主持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实验研究结果告诉我,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一定有效。

我致力于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各取所长、补其所短,为探索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方法贡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但是,我认为,在探索一种难治性疾病的过程中,其实还需要患者的参与,我一直认为,患者是医生的老师,所以我非常欢迎糖尿病肾病患者加入我们这个研究团队一起为攻克这一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共同战斗。

前几天我与我们的医生团队建立了一个"糖尿病肾病患者管理微信群",逐渐将我们的糖尿病肾病患者纳入这个群中,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新病人加入,建立这个群的目的是通过我们医生为患者提供医疗帮助,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具体的医疗方案后可以长期随访,通过5年、10年、20年观察患者的情况,患者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交流,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每一个患者具体情况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关推荐

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

糖尿病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病情,患有糖尿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危害。在生活中糖尿病发病人群主要是老年人,那么针对?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这个问题不是由单方面决定,是由综合因素决定的如:治疗方法、药物的选择、病人自身状况、是否有其他病史等等,所以不能一概而论。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5~10年,病人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

糖尿病的检查

1、血糖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糖基化血红蛋白是葡

怎么防止得糖尿病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

糖尿病能活多久

相信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会关心这类问题。糖尿病中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在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演变成糖尿病肾病。而患者认为糖尿病肾病就是不死的癌症,没有治疗的必要了,这种消极的想法对后期的治疗是很不利的。那么到底糖尿病肾病是否会影响人的肾功能呢,是否是死亡前的一个信号呢?这时候糖尿病患者能活多久呢? 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五到十年年,患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

糖尿病肾病的终极杀手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有相当一部分最后死于尿毒症,可以说尿毒症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终极杀手。糖尿病和尿毒症这两种似乎不太相干的疾病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日前在京召开的有关肾脏保护研究最新进展研讨会上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每三个尿毒症病人中就有一人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尿毒症的首要因素。据在会专家介绍,我国是亚洲糖尿病高发的国家之一,目前约有3000余万糖尿病患者,其中九成以上为2型糖尿病

糖尿性肾病的检查

1.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2.尿白蛋白排泄率(UAE)20~200μg/min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UAE持续大于200μg/min或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尿蛋白定量大于0.5g/24h)即诊断糖尿病肾病。3.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4.尿素氮、肌酐

糖尿病肾病并发症解读

1。蛋白尿:蛋白尿为糖尿病肾肾病的第一个临床表现,初为间断性,后转为持续性。2。水肿:由于大量蛋白尿可导致患者发生水肿,一旦发生水肿表明并且已发展至糖尿病肾肾病后期。3。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症状出现较晚,出现高血压的因素之一为水钠潴留。由于高血压能加重肾脏病变的发展和肾功能的恶化,因此应注意控制高血压。4。肾功能异常:若患者糖尿病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可多年蛋白尿而不出现肾功能异常。若控制不好,就会出现

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

这个问题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家属们最为关心的了,专家表示,通常情况下,糖尿病发病病史5~10年,病人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症状,同时可能伴有全身系统的微血管病变如眼底病变等,此时可依据此临床症状表现诊断糖尿病肾病,那么“糖尿病肾病能活多久”,这个主要依据病情的进展程度和采用的治疗方式。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多已经进入了中

糖尿病肾病的检查和诊断

(一)尿糖定性是筛选糖尿病的一种简易方法,但在糖尿病肾病可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故测定血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二)尿白蛋白排泄率,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当常规检查尿蛋白阳性,即诊断糖尿病肾病。尿沉渣一般改变不明显,较多白细胞时提示尿路感染;有大量红细胞,提示可能有其他原因所致的血尿。(三)糖尿病肾病晚期,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和血尿素氮、肌酐增高。(四)核素肾动态肾小球滤过率(GFR)增加和

糖尿病的检查

检查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2.尿糖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3.尿酮体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