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治疗后仍需定期追踪检查
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治疗后仍需定期追踪检查
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一路走来难免会担心害怕,会不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有些先天性心脏病虽然经过治疗,但功能还是无法和正常人的心脏一样,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建议在治疗后状况稳定,后续还是要定期回诊,每年做例行追踪检查,看是否还有其他问题,一旦发现异常,及早做治疗,可以把疾病对生活质量、学习方面的影响降到最低。
家长也会担心心脏病孩子在运动方面是否会受限,这要看个别状况,很多小朋友并不需要运动上的限制,也不需要因此避开学校的体育课,适度运动对心肺功能反而是有帮助的。不过有些病童可能持续有发绀状况,血氧浓度较低,或心脏功能比较差,就要避免进行竞赛性的运动,但还是可以进行比较缓和的运动,运动过程不能太勉强,只要感到不舒服或疲累,就应该休息。
无论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只要积极治疗,大部分的孩子在生活上可以和正常小朋友一样,只是因疾病程度不同,有些孩子需要定期追踪检查,或长期使用药物,医护人员会尽力协助,给予最适当的治疗,希望每个心脏病宝宝的心脏功能,可以最接近正常孩子,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先天性心脏病的表现
一般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体弱易生病,尤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呼吸及心率均比正常儿童快,临床表现有口唇,指甲床、口鼻周围出现青紫色,这是血液缺氧的表现。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心脏发育的障碍所引起的心脏畸形,并能危及小儿生命的一个重要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症状的轻重主要与心脏畸形的解剖部位、大小、程度有关,轻者可不影响寿命,重者可死于生后数小时,甚至胎死宫内。
一般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童,体弱易生病,尤其易患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呼吸及心率均比正常儿童快,临床表现有口唇,指甲床、口鼻周围出现青紫色,这是血液缺氧的表现。若长年如此,可出现青紫型心脏病(属右向左分流组),如患法鲁氏四联症、大血管易位、三腔心等病症;另一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在静止情况下无青紫病症,但当患儿哭闹或跑跳活动时就出现青紫,叫潜伏青紫型(属左向右分流组),如患心室问隔缺损、心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病症;第三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无青紫,为非青紫型(属无分流组),如患成人型主动脉狭窄、单纯肺动脉瓣狭窄、右位心等病症。
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不能只凭心脏杂音确定,因杂音分生理性杂音(功能性),指心脏无病损的杂音;另一种为器质性杂音,说明心脏有损害的杂音。尤其新生儿时期半数以上都有柔和的杂音,但以后确诊有心脏病的(3个月以后)只占1/ 7。7~12岁儿童约30~40%心脏有杂音,青春期以后就会逐渐消失了。所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必须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调光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方能确定诊断,必要时(手术前)还需进一步做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等等。
可以引起胎儿心脏发育障碍的因素很多。母亲怀孕第2周胎儿心血管系统开始发育,心脏由一个直管道逐渐发育成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如果在这段时期遇到一些不良刺激,就可能障碍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导致心脏畸形。
如果在母亲怀孕早期(2个月内)患流行性感冒、风疹、腮腺炎、柯萨奇病毒感染等疾病,就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导致心脏畸形。母亲服用镇静剂、四环素类药、抗癌药或母亲患糖尿病、高血钙以及其它慢性疾病引起宫内缺氧,并与放射性物质接触等都可使小儿患先天性心脏病。因此母孕期必须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发生。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什么病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什么病考虑是先天心脏病,一般认为妊娠早期(5~8周)是胎儿心脏发育最重要的时期,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原因很多,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而占92%的绝大多数则为环境因素造成,如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
新生儿心脏外露是可以预防的:
1.适龄婚育
医学已经证明,35岁以上的孕妇发生胎儿基因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因此最好在35岁以前生育。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建议高龄孕妇必须接受严格的围产期医学观察与保健。
2.准备要孩子前要做好心理、生理状态的调节
如果准妈妈有吸烟、饮酒等习惯,最好至少在怀孕前半年就要停止。
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孕妇应尽量避免服用药物,如必须使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孕期尽量少接触射线、电磁辐射等不良环境因素。
看了以上的介绍之后,对于新生儿心脏外露的情况也都了解了吧。孩子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所以孩子的健康是非常的重要的,一个孩子要是患有疾病,对此一定要及时的去进行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的治疗,给孩子的危害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给国家少了一个人才。
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检查治疗
1.检查
胎儿心电图与一般普通的心电图一样,都是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胎儿在子宫内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心电图是不能看出先天性心脏病的,心电图只能间接提示可能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如果要监测出先天性心脏病的话主要诊断还是需要心脏彩超检查,如果一旦有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就要尽快进行心脏彩超检查。
医生建议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可记录下正常或异常的心电波形,胎心快慢还有心电图的变化,有没有早搏症状的出现等一些所谓的心律失常的症状。由此可以判断胎儿在子宫内的健康状况,而且还可以在早期发现胎儿宫内发生缺氧情况,尽可能早点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或脐带、羊水发生变化等。
2.症状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皮肤不象新生儿那样粉红色,而是呈紫疳色。这种青紫现象也不是始终可见的,只有在孩子啼哭时才出现。这种小孩子呼吸急促,不能吃很多奶,很快会将奶头吐出。尽管没有发紫,严重心脏病变的症状是呼吸资料增多,吃奶很少。有这样的症状,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心脏。这时会听到平常听不到的杂音,拍摄胸部X线照片,可显示心脏形状异常。
3.治疗
医生方面对治疗成绩不佳的患儿,大概会认为用新的手术方法可能会拯救孩子而劝其进行手术。不管怎样,打开心脏做手术,对新生儿是个很大负担。应尽量将时间拖后,等到新生儿能够承受手术时再做,这就是现在通用的方法。
新生儿心脏病治疗方法
据调查显示,近几年新生儿患有心脏病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新生儿心脏病复发几率过高呢,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先天性心脏病是由于在胎儿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而致的心脏血管畸形,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心脏病,约占出生婴儿的15%左右,主要分为两大类:紫绀型及非紫绀型。
紫绀型即出生后婴儿口周及四周末梢出现青紫,尤以哭闹时明显;非紫绀型婴儿早期无症状,往往在查体时发现心脏杂音,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确诊。主要为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等,确诊后的心脏病应早期治疗,需要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修补,常规要选择胸部正中切口,劈开胸骨来显示手术部位,术后常常留下较大的瘢痕。
近期心外科采用右腋下胸部小切口治疗小儿先心病,不劈开胸骨,不切除或切断肋骨,保持了骨性胸廓的连续性,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小,且位于腋下及侧胸壁,右上肢功能位时,几乎看不到切口瘢痕,使病儿和家长摆脱因胸骨前正中切口所留下的瘢痕而造成的负担和痛苦。
近20多年来由于先进的现代检查技术的发展(如心导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核素心血管造影等)及低温麻醉、体外循环和心脏外科手术的进展,很多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准确的诊断与根治,部分复杂的心脏畸形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心脏病影响了好多人的健康,好多人因为得了心脏病,也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们每天过着苦不堪言的生活。特别对于新生儿来说,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要饱受病痛的折磨,这对他们来说是极其不公平的。那新生儿心脏病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治疗新生儿心脏病我们可以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在科技不断发展,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新生儿心脏病进行治疗。
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依据解析
家长病史:注意孕早期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及服用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如果在3岁以前发现幼儿心脏病,则以先天畸形可能性大;婴幼儿期反复出现心力衰竭者,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可能,活动或哭吵后出现青紫是先天心脏病的重要症状。
患者临床表现:因畸形的复染程度和年龄等而各不相同,新生儿和婴幼儿因紫绀或心脏衰竭而引人注意,幼儿及年长儿则可能因生长迟缓及易疲乏而体检时发现。可出现脸色苍白、肢冷、活动后气促、烦躁、声嘶,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而发绀或昏厥。
患者的体格检查:轻型患儿一般外观正常,较重者比正常幼儿差,智能发育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肝脾会有增大。
特殊检查:如X光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等,对诊断非常重要。
先心病易并发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血栓等。处理要点为:早期诊断和彻底治疗感染及并发症,可用药物控制动脉导管的开闭,如前列腺素等。对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狭窄等病症可用球囊...管扩张治疗。婴幼儿时期频发心力衰竭或反复感染者,宜提早手术。随着幼儿心血管外科技术的进展,许多先天性心脏病都有早期手术的条件。
先天性心脏病能自愈吗?
1.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很多,也很复杂,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不及时治疗,早期死亡率较高。一般先天性心脏病中仅有少数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自然恢复,有的则随着年龄的增大,并发症会渐渐增多,病情也逐渐加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另外,什么时候适宜手术应根据病情,请心脏专科医生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议,如孩子的病有无自愈的可能性,将来的病情演变趋势如何,指导合理用药,科学的护理,从而提高患儿的生存能力。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抵抗力一般较差,容易生病,所以法定的预防接种也应按时进行。
2.目前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的应用,使近90%的先天性心脏病可以得到明确诊断,而免于导管及选择性心脏病造影的检查。但仅仅依靠超声心动图而忽视体检及其他资料的综合分析,亦可造成错误诊断。 导管及心脏病造影检查用于其他诊断手段难以确诊的心脏疾病,或伴严重并发症如重度肺动脉高压等为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适应症,亦是必不可少的心脏病检查。 核磁共振、三维成像等技术亦是目前发展起来的新的心脏病检查手段。核磁共振对主动脉缩窄及大动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总之,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患了先天性心脏病,或可疑心脏病,在基层医院未能得到确切诊断,应到心脏病专科医院就诊。小儿心脏内科是专门对儿童及青少年时期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脏病进行诊治的专业,不但可诊断心脏疾患,且可以指导您的治疗,包括外科手术的最佳时间及方法的选择。
了解了新生儿心脏病能自愈吗及方法对于帮助我们新生儿恢复健康的身体状况非常有帮助,同时我们的妈妈们一定要为我们的新生儿改变居住环境,绿地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清化空气,可以使新生儿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效果很好,
生活中如预防性病
对于梅毒我们很熟悉,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常发生于外生殖器部位,后经淋巴液、血液而侵犯全身各器官,因而临床症状与体征繁多。另一方面梅毒又可多年无症状呈潜伏状态,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晚期,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损害而危机生命。要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就要远离传染源,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准备。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避免非婚性行为是预防梅毒的有效措施。
2、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和传播梅毒及其他性病的风险。
3、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拒绝共用注射器、珍爱生命。
4、提倡婚前、产前检查梅毒,孕妇尽早发现梅毒感染并治疗,可预防胎儿先天性梅毒的发生。
5、追踪病人的性伴侣,包括病人自报及医务人员访问的,查找病人所有性接触者,进行预防检查,追踪观察并进行必要的治疗,未治愈前配偶绝对禁止有性生活。
6、对可疑病人均应进行预防检查,做梅毒血清试验,以便早期发现新病人并及时治疗。
7、发现梅毒病人必须强迫进行隔离治疗。
8、对可疑患梅毒的孕妇,应及时给予预防性治疗,以防止将梅毒感染给胎儿;未婚男女病人,未经治愈前不能结婚。
9、对已接受治疗的病人,应给予定期追踪治疗。
10、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提倡洁身自好。若万一不慎,有了可疑梅毒接触史,应及时作梅毒血清试验,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11、对性伴侣,应全面了解其性生活史和健康状况,若有可疑症状,应敦促其检查治疗。
12、出门在外,应注意用具的消毒,可随身携带“肤阴洁”等进行清洗。
13、正常性生活前,注意阴部清洗、消毒。
14、发现患病后要隔离治疗,治愈前严禁性生活。对患者的性伴侣要进行检查或预防性治疗。
15、晚期梅毒患者应注意劳逸结合,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康复。
16、如需献血,要去正规采血点,在献血前需做全面的血液检查,预防交叉感染;如需输血,需要输血单位出示所输血液的检查证明,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发生。
17、虽然梅毒通过间接接触感染者极少,但在公共浴池也不要洗盆塘,不使用公共厕所的坐式马桶。自己的毛巾、盆具不与别人混用,不互穿内衣。
18、应当经常用肥皂清洗阴部和手,不要用带脓汁的手去揉擦眼睛。触摸患处後,须清洗,消毒手部。
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1.心脏结构问题: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畸形最常见,其发生率约1%,其中部分目前已知基因或染色体异常,多数为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有些疾病很早即有明显症状,也有些很晚才出现,比较明显的两大症状包括:
发绀:因血液中含氧量不足,嘴唇、口腔黏膜或手指很容易呈现紫色。
心脏衰竭:多数是因为肺部过度充血,造成婴儿呼吸急促,喂奶时间延长,奶量也会下降,长期下来宝宝的体重成长迟滞,活力下降。
当然,很多先天性心脏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许多小婴儿是因为心杂音转介到小儿心脏科医师的门诊,医师会先透过听诊和身体检查,判断是否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再进行相关的仪器检查,例如心脏超声波。
2.心律不整:心脏传导信号异常造成,容易出现心跳过快或过慢、或是不规则,只有少数可确定是基因方面异常导致,大部分婴儿心律不整原因不明。
临床表现
出现时间可能早在胎儿时期,也可能很晚才出现,主要症状包括心脏衰竭,或是心脏输出血液量降低,以致突然昏倒,甚至猝死。
1.川崎氏症:全身性血管发炎,原因不明。
临床症状
持续发烧超过5天,眼睛出现结膜炎,口腔黏膜和嘴唇变红,出现草莓舌,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皮肤起红疹,手指、脚趾水肿或脱皮。比较严重的症状主要和心脏有关,引起冠状动脉发炎导致冠状动脉瘤,这些血管瘤有可能引起心肌梗塞或猝死。
2.心肌炎:发生在婴幼儿主要和感染有关,以病毒感染居多,少数是因为代谢性问题造成。
临床症状
心肌炎可能影响心脏功能,也可能伴随心律不整。川崎氏症和心肌炎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当中最常见的。
3.心肌病变:部分原因是心肌炎急性期过后留下的心肌损伤,其他少数是已知先天性基因异常,多数原因不明。
临床症状
多以心脏衰竭、心律不整为主要表现。
新生儿心脏病的症状 婴儿心脏病的治疗时机及治疗方式
不是所有的新生儿心脏病都需要治疗,有些疾病症状轻微可能只要定期追踪即可,病情会随着宝宝长大得到改善。假如有明显症状,或因疾病的特性,经评价可能需要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导管、手术治疗。
至于治疗的时机,必须看疾病特性以及症状,有些心脏疾病需要及早做积极的处置,有些可以再观察看变化,或等孩子到某个年纪,或体重增加到一个范围再安排手术或心导管治疗。
新生儿心脏病种类有哪些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很多,但常见的可分为分流型和梗阻型。前者又可分为左向右分流(即动脉血与静脉血混合)和右向左分流(即静脉血与动脉血混合)两大类。
左向右分流型。这类病人占先天性心脏病病人的2/3,在左、右心腔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其常见症状有心室间隔缺损、心房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右向左分流型。这类病人因心脏结构异常(肺血管狭窄或主动脉错位),使静脉血流汇入右心后不能全部流入肺循环起氧合作用。这类病人往往病情较重,其常见症状有法洛四联症、大血管错位、肺动脉闭锁合并其他畸形、单心室等。
梗阻型。这类病人左、右心腔间或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大多无异常通道,一般也不出现紫绀症状,只有当疾病晚期发生心力衰竭时才能见到紫绀症状。其常见症状有单纯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狭窄筹。
医生根据患儿有无持续性青紫将先天性心脏病分为无紫绀型和紫绀型两大类型。
一个正常的心脏,在右心之间无异常通道,也就是说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无通路,左心室与右心室亦无通路。 当左右心之间有异常通道时,由于正常情况下左心压力高于右心,所以左右心间有异常通道时就会出现血液从左心向右心分流,肺血流量增多;但患儿不出现紫绀。这类患儿平时可出现呼吸急促等呼吸困难症状,当婴幼儿剧烈哭闹、屏气时或因患重型肺炎,可使右心压力超过左心,血液自右心向左心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这就是无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等。
另一类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左右心之间存在异常通道,同时合并右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狭窄)或者有极严重的肺动脉高压,致使右心压力增高且超过左心,血液从左、右心之间的异常通道从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持续性紫绀,此时肺血流量减少,常见的有法乐四联症及三尖瓣下移等。另外,还可因大血管起源异常,如主动脉和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心室,肺动脉则由左心室分出,同时伴有室间隔或房间隔缺损,此时大量静脉血流入体循环亦可出现持续性紫绀,肺血流量增多,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等。
一般而言,无紫绀型比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情要轻,心脏畸形较单一,多数患儿可施行手术根治畸形;目前医生对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四联症患儿也能做根治手术。因此,提醒家长,当您怀疑或已经知道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时,心须争取尽早检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属于哪种类型,以抓住手术时机,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不管是患有哪种类型的心脏病,就效的治疗方法还是采取手术,虽然过程比较艰辛,但极率相比其他方法还是比较大的。那新生儿心脏病种类有哪些,知道了新生儿心脏病的治疗方法,我们还要了解新生儿心脏病的种类,新生儿心脏病的种类有很多。但具体也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形成的心脏病两种。当然了还有一些详细详细的划分。
怀孕3个月后每月做个胎儿心电图检查
许多准妈妈觉得,孕期只要做好B超检查,就能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做心电图检查是多此一举。其实不然,胎儿心电图检查是较好的胎儿监护方式之一,它与普通的心电图类似,只要胎儿超过3个月,就可以通过母体腹壁记录到胎儿的心脏情况。尤其在孕早期及孕中期,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可以筛查出胎儿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疾病及是否存在畸形;孕晚期检查可以判断胎位及胎儿在母体内是否缺氧。
新生儿时期、5~10岁儿童期、40~50岁中年期,这三个阶段出现的早搏等一些临床情况可能都跟胎儿时期有关,也就是说可能在胎儿时就存在早搏等症状,只是很可惜,很多人的妈妈那时并未做胎儿心电图。
如果准妈妈在怀孕时通过胎儿心电图检查发现胎儿存在早搏、心律失常等问题,这主要和准妈妈患感冒、发烧及胎儿脐绕颈、先天性心脏病等有关,及时对母体本身进行治疗,调节胎儿内环境,胎儿早搏、心律失常等问题就可能解决了。即使没能解决,等到孩子出生后,还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治疗早搏等问题。
如果还没有治好,等到新生儿期、5~10岁儿童期、40~50岁中年期出现早搏等问题时,就可以知道他们是在胎儿期就存在的,从而可以排除是心肌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早搏,这时只要单纯治疗早搏就可以了。
此外,在新生儿时期,有些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出生后会出现面部口唇发绀(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为紫绀)的症状,医生建议做心电图检查,结果查出了早搏。于是,家人便怀疑是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医疗器械牵拉或者手术创伤造成的。出现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及患者家人都无法说清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倘若准妈妈在怀孕3个月后能自觉为患儿做心电图检查,知道孩子在胎儿期是否已经存在早搏情况,就能尽量避免这种医疗纠纷的发生。
准妈妈怀孕3个月后,每月都要做个胎儿心电图检查,这是一种最新的、绿色的检查,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且通过检查,还能了解孕妇的心脏情况,降低妊娠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