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腊八节要吃什么 腊八饭

腊八节要吃什么 腊八饭

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腊八粥是早上喝还是晚上喝

都可以,但大部人会在早上吃。

腊八粥又被称为“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由多种食材放在一起制成的,通常是在腊八节的时候吃,腊八节前一天人们会早早的准备食材,熬制腊八粥,到了腊八节早上,人们就会开始熬制腊八粥,煮好后会分给朋友好友吃,因为俗话说“早食粥来年粮食早收”,因此腊八粥一般早上的适合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人已经不太在意什么时候吃,一般一天中任何适合都是可以吃腊八粥的,需要太担心。

只是对于肠胃不佳的人群来说,建议尽量避免晚上吃,晚上人体代谢本身就比较缓慢,肠胃不佳者这时候吃腊八粥,很容易加重自身胃肠道负担,诱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发生。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每个地方都过吗

看情况而定。

腊八节属于传统的北方节日,一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由于气温以及文化传统的原因,部分南方地区并没有很浓的腊八节气息。例如像广东等沿海地区靠水上捞虾捞鱼谋生,而熬制腊八粥所需的豆类、谷类根本没有人耕种,所以也不会有吃这些东西的习俗。


为什么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纪念日,俗称“腊八节”,在佛教称“法宝节”。腊八粥的习俗,已非佛门所有,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仅书面记载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迟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宫腊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杂粮外,还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红枣、桂圆、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红丝等。

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地区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在河南,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

据说当年岳家军讨伐金虏在朱仙镇节节胜利,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来,在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的河南百姓纷纷把各家送来的饭菜倒在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御寒,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随后岳飞遇害风波亭,为了怀念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众每逢腊八这天,家家都吃“大家饭”,以示怀念。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蜡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腊八粥又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结合,称为养生佳品。

佛家说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据说,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十二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腊八粥”甩洒在门、篱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有的地区人们陈设香腊刀头和糖点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实,现在的人们大都不信奉“神灵”之类,这样做是沿袭古代的某些习俗,现在还有争抢老喜殇供品的习俗。

腊八节的习俗

1、陕西腊八节的习俗。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有些不产或者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2、甘肃腊八节的习俗。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3、西宁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麦仁饭异香扑鼻,十分可口。

4、江浙腊八节的习俗。江苏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腊八粥里要加入茨菰、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如果煮的是咸粥的话,在里面加入青菜和油即可。

浙江人煮腊八粥则一般用胡桃仁、松子仁、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据说,这种煮粥方法还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

5、西北腊八节的习俗。腊八节在陕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而且,腊八这天忌吃菜。如果这天吃菜的话,庄稼地里就会杂草多。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6、宁夏腊八节的习俗。做腊八饭一般用各种豆类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和陕北一样,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由来 腊八节喝腊八粥有时间限制吗

腊八节这一天喝腊八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在头一天就要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准备好,得到腊八节这天一早就要开始熬制,且吃腊八粥的时间最迟不宜超过中午,并且早上还需要将腊八粥分给左邻右舍的邻居来吃,这也预示着邻里间关系和美,还能寓意着来年庄稼能有好的收成。


八宝粥的起源

俗话讲: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

中医理念中也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指的就是(腊八粥/与中药八位药材吻合)

就是说:腊八粥是耐寒食品,起源的时间与《伤寒杂病论》的时间吻合,《伤寒杂病论》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是否:借助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有待考证!

农历十二月(古称腊月)初八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汉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改为十二月初八日,谓之“腊八节”。人们在这天进行祭祀活动,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粥的做法:红小豆、胡桃、松子、柿、粟、黄米、糯米、小米、菱角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加桃仁、杏仁、瓜子、花生及白糖、红糖等。腊八节这天也是佛教节日--“成道节”。相传,释迦牟尼在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遭难被牧女所救,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节举行诵经活动。并用干果、杂粮煮成“腊八粥”。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合家聚食,还馈送亲友邻里。今北方绝大部分地区和江南部分地区,特别是洞庭湖南部地区人民仍保留着过腊八节、吃“腊八粥”的习俗。虽然原料上有些变化,但营养健身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如今我们吃的“八宝粥”、“八宝饭”,就是源于我国古代的“腊八粥”。不过,如今物质丰富了,原材料一年四季都有卖。“腊八粥”--八宝粥(或八宝饭)不一定非要等到腊月初八才得有吃。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做,一年四季都可以吃。有的地方在举办婚宴,特别是生了孩子办喜酒时,常常供食八宝饭或八宝粥之类。它有三层意思:首先源于民俗中的宗教信仰--道教,人们认为能辟煞祛邪,保佑平安;二是可增加食品花样,让客人享受多种口味的食物;三是可增添节日喜事气氛,显示主人的殷勤好客,因此人们乐此不疲,一家比一家做得好看又好吃。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就是一年到了,一年到头一定要把五谷杂粮、各种蔬菜吃全了,这样才能有全面的营养。这是祈求人体安康,合家兴旺之意!其次是吃得全,收得全,过了腊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腊八粥时,把当年地里长出来的五谷杂粮,各种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弃,表明农家对土地上收获到的一切都是爱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庄稼都能长得好,都能获得丰收。

腊八节是几月几号 腊八节吃什么

腊八粥顾名思义是用8种材料熬制的粥,不过根据地域不同,原料上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大米、糯米、花生、红枣和莲子是必不可少的。

北方很多地区有吃腊八面的习俗。腊八面的做法和臊子面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是因为在腊八节这一天做和吃因而得名。

腊八节还有压制腊八蒜的习俗,在腊八节这一天,选用紫皮蒜和米醋,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容器密封。腌制好的腊八蒜酸香辣结合,风味独特。

安徽省黟县地区在腊八节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腊八豆腐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又香又鲜。


相关推荐

腊八节什么 腊八粥

腊八节什么粥呢?腊八节最为常见的传统美食就是腊八粥。古时,历代天子每年腊月初八都用干物进行腊祭,敬献神灵。人们就在每年的腊月初八日,将蔬果干物搅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献农神。用腊八粥来谐音腊八祝,表示庆丰收之意,并进行祷祝,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小寒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小寒的特点和风俗

小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小寒节气和其他节气一样,是具有自己的风俗的,小寒节气的时候人们会进行腊八节腊八粥,也会糯米饭,还会进行数九,数着九九过寒冬。

腊八节什么点心? 腊八饭

河南人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小寒什么传统食物

每逢小寒节气,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的民俗就是“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小寒之后腊八节也是同样腊八粥,之后便年味渐浓。寒节气习俗饮食有很多,糯米饭、腊八粥、饭菜、黄芽菜等等。下边为大家介绍关于小寒节气黄芽菜习俗吧。据

腊八粥都有那八样

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

美味粗粮腊八粥减肥又养生

粗粮腊八粥 减肥又养生一材料:糯米100克、小红豆100克、葡萄干、花生仁、莲子、红枣、桂圆干、松子各50克、砂糖300克1、糯米洗净,浸泡一个晚上,小红豆洗净,浸泡约4小时。2、小红豆、莲子、花生仁放入锅内加水,煮到七分熟加入糯米,再加入红枣、桂圆干,用调羹不停的搅动,熟时再拌入松子、葡萄干及砂糖300克即可。二材料:花生: 40克,黄豆:40克,薏仁: 40克,红豆 : 40克,红枣:6--

腊八豆会不会有危害

很多人对常腊八豆会不会有危害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在对这样食物选择的时候,也是需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这样在的时候,才能够放心进行。常腊八豆会不会有危害 :腊八豆适量最佳,不宜天天食用。腊八豆是湖南省汉族传统小之一,腊八节节日食俗。已有数百年历史,民间多在每年立冬后开始腌制,至腊月八日后食用,故称之为“腊八豆”。其成品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且异常鲜美,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但自古至今一直是家庭或

腊八节什么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黟县地区汉族民间传统小之一,节日食俗。在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便称作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平时用草绳悬挂在通风处晾着,时摘取,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变味。它既可以单独,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腊八节什么 腊八醋

腊八节什么好呢?醋泡蒜。泡腊八蒜指在腊八这天用醋泡蒜,也叫腊八醋。浸泡二十几天后,正值春节,由于醋的浸泡,蒜整体呈碧绿,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节前后,就着腊八蒜和醋饺子,拌凉菜,味道不错。

腊八什么

腊八蒜腊八蒜是腊八节时的传统饮食,腊八蒜主流行区域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腊八蒜使用到的食材是大蒜和醋,经过泡制大蒜的颜色会由白色变为翠绿色,如同翡翠一般,经过充分浸泡,味道也不会像生蒜一样辣。做法:1、新鲜大蒜剥皮。2、放在干净的罐子里。3、倒入白醋。4、密封,放在阴凉处保存。5、腊八蒜变绿就表示做成了。6、取出食用。喝腊八粥腊八粥,又名七宝五味粥,自古以来就是腊八节的传统饮食,每年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