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腹泻艾灸什么部位

小儿腹泻艾灸什么部位

小儿腹泻艾灸部位主要有以下几个: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4寸。

神阙穴:即肚脐中。

天枢穴:肚脐旁开2寸,左右各1个。

脾俞穴: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左右各1个。

小儿腹泻病位在肠,但关键病变脏腑在脾胃,脾虚湿盛是关键,艾灸可以调理脾胃,涩肠止泻,对幼儿的保健和防治疾病效果显著,而且易被小儿接受,亦不用担心药毒副作用。

儿童腹泻艾灸哪里 小儿腹泻艾灸方法

将生姜切成0.3-0.5厘米的姜片,放在上述穴位上,再取黄豆粒大小的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每个穴位灸3-5壮,每天灸治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腹泻艾灸哪个部位图

寒湿困脾型腹泻艾灸

症状:粪便清稀如水样,色白无臭,腹痛肠鸣,畏寒食少,伴随鼻塞头重,肢体酸痛,舌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迟。

施灸方法:

宜选用足阳明胃经穴,背俞穴进行治疗。

艾条灸:点燃艾条,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活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泡,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施灸穴位:大肠俞,足三里,中脘,神阙(可隔盐灸)。

肠道湿热型腹泻艾灸

症状:腹痛即泻,泄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便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伴随发热,苔黄腻,脉濡数。

施灸方法:

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穴及背俞穴,任脉经穴经穴治疗。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 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适宜于慢性顽固性病症。

施灸穴位:大肠俞,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曲池,内庭穴。

食滞肠胃型腹泻艾灸

症状:肠鸣腹痛,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随不消化之物,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

施灸方法:

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穴进行治疗。

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施灸穴位:中脘,上脘,天枢,上廉,下廉,公孙,内关。

腹泻艾灸哪个部位图 食滞肠胃型腹泻艾灸

症状:肠鸣腹痛,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随不消化之物,泻后痛减,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

施灸方法:

宜选用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穴进行治疗。

艾炷隔姜灸:穴上放2毫米厚的姜片,中穿数孔,姜片上放艾炷,每次选3-5穴,每穴灸3-5壮,每日或隔日1次,7-10天为一个疗程。

施灸穴位:中脘,上脘,天枢,上廉,下廉,公孙,内关。


拉肚子吃什么马上见效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利用燃烧艾柱或艾条产生灼热,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腹泻,艾灸疗法可以借助灸火的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如治疗睥胃虚弱型拉肚子

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取穴:神阙、天枢、腹结、足三里、脾俞、胃俞。

治法: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 ~ 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备注

艾 条灸即是使用制作好的艾条(用桑皮纸将艾绒卷成圆柱形条状如烟卷状)来进行灸法操作的方法。将艾条的-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 -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灸时可以将示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 温度,避免烫伤。


腹泻怎么艾灸 湿热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秽臭,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 舌红 苔黄腻。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

艾灸作用: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一小时快速止泻的方法 艾灸疗法:1小时之内见效

艾灸疗法是利用燃烧艾柱或艾条产生灼热,刺激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腹泻,艾灸疗法可以借助灸火的温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神阙、天枢、腹结、足三里、脾俞、胃俞。

艾条灸。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距离皮肤2 ~ 3cm施灸。每穴5分钟,每日3次。3~6次为1个疗程。

睥胃虚弱型拉肚子,症见大便溏泻,水谷不化,每食生冷油腻或难消化食物则腹泻加重,腹部隐痛,喜暖喜按,食欲不振,食后即胀。

艾条灸即是使用制作好的艾条(用桑皮纸将艾绒卷成圆柱形条状如烟卷状)来进行灸法操作的方法。将艾条的-端点燃,对准应灸的穴位或患处,约距离皮肤2 -3cm处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灸时可以将示指、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温度,避免烫伤。


儿童腹泻艾灸哪里 小儿腹泻艾灸特效穴解析

肚脐是出生婴儿脐带脱落以后遗留下来的一个瘢痕,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功能的最佳作用点,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养生要穴,当人体因气血阴阳失调发生疾病的时候,可以艾灸神阙穴,调节阴阳平衡,和畅身体内的气血,最终受到祛邪治病的效果。艾灸神阙对腹痛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等有独特疗效,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达到扶正祛病的作用。


腹泻艾灸的方法 脾虚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食物,稍进油腻则便次增多,脘痞食少,伴随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取神厥,关元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俯卧取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用艾条温和灸火艾炷隔姜灸的方式施灸,每穴温灸10分钟,艾炷则每穴灸3-5壮,每日1次;患者仰卧取双侧申脉穴,用艾条雀啄灸法施灸,每穴灸10分钟,以局部温热而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取双侧足三里穴,用艾条温和灸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一次;患者仰卧或侧卧,取腹泻特效穴,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0-15分钟。

艾灸作用: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腹泻艾灸的方法 寒湿泄泻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泄下清稀,甚如水样,肠鸣腹痛,脘闷食少,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小便短少,苔薄白。

艾灸穴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神厥穴施灸。

艾灸作用:温中除湿,健脾止泻。

疗程: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2次,较重者或缠绵不愈者3-5次,直至腹泻症状好转。


艾灸如何治疗儿童腹泻

婴儿腹泻旧称消化不良或婴儿肠炎,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或如水样。婴儿腹泻时,容易发生水和电解质丢失,严重时可导致代谢失调,酸碱失衡,循环障碍和肾功能紊乱等危重病情。治疗方法:灸法比较适用于脾虚腹泻和寒湿腹泻。在腹部的天枢、气海、神阙、关元等穴位,用间接灸或艾条熏灸,每日或隔日治疗多次,穴位可轮流使用。神阙用隔盐灸。治疗取穴:不太严重的腹泻,可以独取神阙穴。如果宝宝腹泻严重,加上身柱和足三里,这样控制的效果会更好。艾灸时间:神阙艾灸10-15分钟不等。身柱5-10分钟左右,足三里5分钟左右。如果灸后皮肤潮红就更好了,说明得气了,经络开始受益。

相关推荐

如何用灸法为小孩治病

当小孩患有某些疾病时,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年龄选用不同的灸法为他们治疗,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谓灸法就是借助灸火的热力在人体的某些穴位或特定部位给以温热性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常用的灸法很多,但在治疗小儿疾病时一般用温和灸法、雀啄灸法和回旋灸法。①温和灸就是在施灸时点燃艾条的一端,燃烧充分后,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病的地方,相距皮肤3-5厘米左右,使局部有温热感为宜,一般每处灸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泄泻如何艾灸

泄泻根据病程的长短可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急性泄泻, 治疗以除湿导滞,通调腑气,多选取足阳明,足太阴经穴;慢性泄泻,治疗以健脾温肾,固本止泻,多选取任脉及足阳明,足太阴经穴。寒湿泄泻艾灸疗法主证: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施灸穴位:主穴取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俞,神厥

拉肚子用艾灸肚脐眼吗

拉肚子也是可以艾灸肚脐眼的,但并非单独艾灸肚脐眼,还需要与其他穴位搭配,进行辨证灸治,才能够达到较好的止泻效果。【一、寒湿泄泻】症状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腻。治疗以温中散寒,化湿止泻为主。施灸穴位主穴: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俞、神厥、中脘。施灸方法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熏烤,使皮肤

立秋后腹泻不妨试试艾灸

如在生活中出现轻度腹泻的症状,不要自行盲目禁食,而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补充水分和营养。很多人都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禁食,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禁食只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更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治肠道传染病。大家出现腹泻的情况时,不要盲目使用收敛药。

拉肚子艾灸什么部位

拉肚子应该分型取穴进行艾灸: 湿热型拉肚子艾灸艾灸疗法:灸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位取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内庭,公孙穴。艾灸手法:用艾炷隔姜灸,将新鲜老姜切成厚0.2-0.5厘米的姜片,中间穿刺数孔,施灸时,将姜片放在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置大火中等艾炷在姜片上,点燃艾炷施灸,待感到局部有灼痛感时,略提起姜片,或更换艾炷再灸,每穴3-5壮。艾灸功效:健脾消

艾灸出水是什么原因 艾灸部位出水泡说明什么

艾灸时,如果艾灸的燃点距离皮肤较近或者艾热产生的温度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没有及时调整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艾灸部位出现烫伤水泡的情况。如果在艾灸时突然感到疼痛,再一看皮肤马上起泡,或者艾灰掉落后瞬间起泡,这些基本都是烫伤。艾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而在艾灸时会导致艾灸部位的代谢加快,从而出现水泡的现象,此时说明可能身体内的寒湿程度较为严重。

拉肚子怎么艾灸 脾虚型拉肚子艾灸

艾灸疗法1:灸神阙,关元,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申脉,足三里,腹泻特效穴。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取神阙,关元穴。艾灸疗法2:灸脾俞,胃俞,命门,肾俞穴。取穴体位:患者取俯卧位灸以上穴位。艾灸手法:1.用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2.用艾炷隔姜灸,每穴3-5壮,每日1次。艾灸疗法3:灸申脉穴。艾灸手法:用艾条雀啄灸法,将艾条点燃,对准所选穴位,采用类似麻雀啄食般的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手法施灸

脾胃虚寒艾灸什么穴位

1、脾胃虚寒艾灸什么穴位呢局部取穴:期门穴、章门穴。背部取穴:肝腧穴、脾俞穴。四肢取穴:丰隆穴、内关穴。肝气淤滞,易腹胀,两胁胀,加灸:太冲穴。肝郁脾虚,胖是虚胖,舌头大,肚子大在上腹,腹胀,拉稀、便秘交替,加灸:太白穴。肝气郁滞时,丰隆加太冲;肝郁脾虚时,丰隆加太白。2、脾胃虚寒艾灸有什么好处艾灸有利于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增强人的抵抗力,对于胃脘胀 痛、呕吐、呃逆、吞酸、食欲小振等有较好

肝胆湿热能艾灸吗 肝胆湿热艾灸要注意什么

1.肝胆湿热患者选择艾灸前最好先征询医生意见,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艾灸只是辅助疗法,治疗肝胆湿热还需配合医生进行正规治疗。2.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可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逐渐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3.注意施灸温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操作者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