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溶血症如何治疗?

溶血症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诊断为血型不合溶血病者,在妊娠早、中、晚期各进行10天的综合治疗,以提高胎儿抵抗力,还可补充铁剂、叶酸、其他维生素。(2)中医、中药治疗:血型检测中检查出可能怀有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妈妈,如在孕前已检查出为血型抗体效价高者,可通过中药治疗来降低抗体;孕期检查出血型抗体效价高,可予孕妇口服中药茵陈蒿汤,每日一剂至分娩,有抑制抗体的作用。

溶血症的护理

溶血症者要注意护理,这样疾病才能及早痊愈。日常,患者要多吃铁元素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猪肝、鸭肾、红枣等,还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营养成分高的食物。若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治疗

目的是阻止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上升到危险程度。方法见黄疸概述。为安全光疗,有胆红素脑病警告期症状或手足常黄者,必须紧急措施,不能过夜。及早处理窒息、缺氧、酸中毒,避免寒冷、饥饿、低血糖,禁用或慎用夺位性药物和不作快速静脉注射高渗性药物;及时治疗黄疸和光疗、换血,近年来因本病导致的后遗症和死亡已显著减少。以下几点是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od),分3次口服。

3.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的早期,用量为1g/kg,4~6h内静脉滴注。

4.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什么是溶血症 abo溶血症

溶血症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母亲为O型血,胎儿或者是婴儿为A或者B型血。如果是这种血型搭配发病率会随着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病情会更加严重。另外,若母亲为A或者B型血,胎儿发病率降低。若同为O型,可排除此病。

低钾血症治疗

1.急性低钾血症

应采取紧急措施进行治疗;慢性低钾血症只要血钾不低于3mmol/L,则可先检查病因,然后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补钾

应根据血钾水平而决定。血钾在3.5~4mmol/L者不必额外补钾,只需鼓励患者多吃含钾多的食品,如新鲜蔬菜、果汁和肉类食物即可。

血钾在3.0~3.5mmol/L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补钾。如果患者过去曾患心律不齐、充血性心力衰竭、正在用洋地黄治疗的心衰、缺血性心脏病和有心肌梗死病史者则应补钾。患者一般情况良好者可只鼓励吃含钾多的食品,或口服钾制剂。血钾低于3.0mmol/L者则应补钾。

轻症只需口服钾,以10%氯化钾为首选药。在口服钾制剂过程中应监测血钾。如果血镁低于0.5mmol/L,则应肌注50%硫酸镁。也可用10%的硫酸镁口服。

重症患者(包括有心律不齐、快速心室率、严重心肌病、家族性周期性麻痹)应静脉滴注钾制剂,常用制剂也是氯化钾。在滴注过程中应监测血钾或用心电图监测。对合并有酸中毒或不伴低氯血症者宜补给31.5%的谷氨酸钾溶液20ml加入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滴注,此时不宜用氯化钾。

3.纠正水和其他电解质代谢紊乱

引起低钾血症的原因中,有不少可以同时引起水和其他电解质如钠、镁等的丧失,因此应当及时检查,一经发现就必须积极处理。如前所述,如果低钾血症是由缺镁引起,则如不补镁,单纯补钾是无效的。

高钙血症治疗

应根据血钙升高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对策。

高钙血症1.轻度高钙血症的治疗轻度高钙血症是指血症在2.75mmol/L以上,3.0mmol/L以下。高钙血症治疗的目的在于将血钙降低。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的处理尚有不同意见。如无威胁生命的高钙血症、骨密度正常者可进行观察,监测血清钙、肾功能、骨密度和尿钙排泄。当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手术治疗:①血钙高于2.85mmol/L;②有威胁生命的高钙血症发作;③肌酐清除减少到只有同年龄健康人的70%;④有肾结石;⑤24h尿钙>100μmol(400mg);⑥骨密度减低超过正常人的2SD。可采用钙受体协同剂R-568。此药抑制PTH分泌,抑制的程度与剂量相关。用最大剂量时可使血离子钙降低,但确切的作用还待长期临床试用。最近发现绝经后妇女,求偶素缺乏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有关。用求偶素替代治疗可使血钙降低(降低0.125~0.25mmol/L),尿钙也减少,但血浆PTH无变化。求偶素还可防止骨丢失和心血管病的发生。轻度高钙血症病人应避免使用所有的利尿药,因利尿药虽可增加尿钙排泄,但也使细胞外液缩减而增加钙从肾小管重吸收,从而使血钙升高。噻嗪类利尿药应禁用,此类利尿药可减少尿钙排泄。双磷酸盐对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引起轻度高钙血症降血钙的作用不大,故不需采用。

2.中度高钙血症的治疗指血钙浓度在3.0~3.4mmol/L之间。此等病人多有症状,与血钙升高的速率有关。除治疗引起高钙血症的原发性疾病外,可采取后述治疗措施,包括:①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扩容,使患者轻度“水化”。②如果欲使血钙下降快些,可用襻利尿药(但禁用噻嗪类利尿药)。如有肾功能不全,襻利尿药剂量要大些。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加用襻利尿药,可使血钙在1~2天内下降0.25~0.75mmol/L。如果血钙下降不理想,可再加用双磷酸盐口服。

3.重度高钙血症的治疗重度高钙血症指血钙在3.75mmol/L(13.5mg/dl)以上,即高钙危象。不管有无症状均应紧急处理。治疗方法包括:①扩充血容量;②增加尿钙排泄;③减少骨的重吸收;④治疗原发性疾病。扩充血容量可使血钙稀释,增加尿钙排泄。只要病人心脏功能可以耐受,在监测血钙和其他电解质、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下,可输入较大量的生理盐水。用襻利尿剂可增加尿钙排泄。用双磷酸盐以减少骨的重吸收,使血钙不被动员进入血液。双磷酸盐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双磷酸盐可与骨矿物质牢固结合,并对膦酸酶裂解作用有抵抗,且半衰期长。可将双磷酸盐放在500ml以上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于4h内滴完。各种双磷酸盐的给药途径、用量和降血钙的效果。

其他抑制骨重吸收的药物还有:

(1)氨磷汀(amifostine,WR-2721):此药为有机三磷酸盐,为放射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肿瘤中的正常组织保护剂,它可抑制PTH分泌以使血钙降低,并能直接抑制骨的重吸收,减少肾小管钙的重吸收。

(2)降钙素:有鲑鱼及鳗鱼降钙素,可抑制骨的重吸收,促进尿钙排泄,从而使血钙降低。鲑鱼降钙素剂量为2~8U/kg,鳗鱼降钙素剂量为0.4~1.6U/kg,每6小时肌注或皮下注射1次,6h内可使血钙降低0.25~0.5mmol/L。但作用时间短,且在几小时或几天内出现“逸脱”现象而失效。与糖皮质激素或光辉霉素合用有协同作用,且糖皮质激素可消除前述降钙素的“逸脱”现象。

(3)糖皮质激素: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外,可用以治疗其他原因所引起的高钙血症,还可作为高钙血症病因的鉴别诊断。口服泼尼松40~80mg/d,或200~300mg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持续3~5天,其起效作用慢,维持时间短,故常与其他降钙药物联合应用。

(4)光辉霉素(普卡霉素):具有抑制DNA合成,减少骨重吸收和拮抗PTH应用。静脉注射25~50mg/kg,血钙可于36~48h降至正常。因其毒性大,故一般只注射1次,必要时可在第1次用药后5~7天重复1次。此药对肝、肾和造血系统有毒。

(5)顺铂(cisplatin):有直接抑制骨的重吸收作用,具有安全、有效和疗效持久的特点,其疗效最短可维持4天,最长可达115天,平均38天,1次静脉滴注剂量为100mg/m2。癌症引起的高钙血症在其他降钙药无效时可采用此药治疗。

(6)西咪替丁:300~600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半小时1次。

(7)钙螯合剂:依地酸二钠可与钙形成可溶解的复合物,从尿中排出。每天2~4g加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于4h滴完。此药对肾有毒,故有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或不用。对肾功能严重不全者可用透析治疗。

高尿酸血症治疗

高尿酸血症西医治疗

所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均需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尽可能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的药物。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时(高血压、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卒中、心衰或肾功能异常),血尿酸值>8mg/dl给予药物治疗;无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心血管疾病的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值>9mg/dl给予药物治疗。具体治疗如下:

1.改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戒烟、坚持运动和控制体重。

(1)健康饮食:已有痛风、高尿酸血症、心血管代谢性危险因素及中老年人群,饮食应以低嘌呤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肉类、海鲜和动物内脏等食物摄入,中等量减少乙类食物摄入,进食以甲类食物为主。

(2)多饮水,戒烟酒:每日饮水量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戒烟,禁啤酒和白酒,红酒适量。

(3)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日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以上。肥胖者应减体重,使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2.碱化尿液:使尿pH维持在6.2~6.9

3.避免用使血尿酸升高药:如利尿剂(尤其是噻嗪类)、皮质激素、胰岛素、环孢素、他克莫司、尼古丁、吡嗪酰胺、烟酸等。对于需服用利尿剂且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非噻嗪类利尿剂,同时碱化尿液、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噻嗪类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有指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建议碱化尿液、多饮水。

4.降尿酸药:

(1)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①苯溴马隆: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肌酐清除率45~60ml/min的成人每日50mg;肌酐清除率>60ml/min的成人每日50~100mg。副作用:尿酸结石、肝肾结石。

②丙磺舒、磺吡酮只能用于肾功能正常者,肝损较多见。

(2)辅助降尿酸药:氯沙坦、非诺贝特。

5.积极治疗与血尿酸相关的代谢性危险因素: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及吸烟,应作为高尿酸血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后

1.高尿酸增加亚洲人群高血压发生危险57%,增加总死亡风险8%,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21%。

2.高尿酸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9%,增加冠心病死亡风险16%。

3.高尿酸增加肾功能降低风险21%,增加因慢性肾病死亡风险68%。

4.高尿酸增加卒中发生风险47%,增加卒中死亡风险26%。

脚趾甲变厚发黄是癌症 可能患有黄甲综合征

患有黄甲综合征的人,手指及趾甲会同时有特殊形态改变,如指、趾甲发黄或者脱色变软,或者呈一道道横嵴或裂纹,但指(趾)甲改变不是所有病例均发生,还可并发于肝胆疾病、溶血、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上腺功能不全、肾病综合症、胡萝卜素血症等病症。

因病症引起的指甲发黄变厚,需要就医检查,待确诊病因后,再予以对症治疗,只有引起指甲变厚变黄的原发病治好了,才能让指甲恢复正常。

胆红素脑病应该如何治疗和用药

目的是阻止血清未结合胆红素上升到危险程度。为安全光疗,有胆红素脑病警告期症状或手足常黄者,必须紧急措施,不能过夜。及早处理窒息、缺氧、酸中毒,避免寒冷、饥饿、低血糖,禁用或慎用夺位性药物和不作快速静脉注射高渗性药物;及时治疗黄疸和光疗、换血,近年来因本病导致的后遗症和死亡已显著减少。以下几点是药物治疗:

1. 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2. 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od),分3次口服。

3. 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的早期,用量为1g/kg,4~6h内静脉滴注。

4. 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溶血症是怎么回事 Rh溶血症

Rh溶血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母亲呈Rh阴性血,而胎儿呈Rh阳性血。Rh溶血症因为我国人口分布中带有Rh阴性血的分布不同,导致其发病率悬殊很大。Rh溶血症主要发生在二胎或者是二胎之后,一般胎次越多,患病风险越大,病情也会越严重。

相关推荐

小儿溶血症临床症状和西药治疗

临床症状 新生儿溶血病[3]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取决于抗原性的强弱、个体的免疫反应、胎儿的代偿能力和产前的干预措施等因素。Rh溶血病临床表现较为严重,进展快,而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数较轻。Rh溶血病一般不发生在第一胎,而ABO溶血病可发生在第一胎。 西药治疗 1.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血浆25ml/次静脉注射(100ml血浆含白蛋白3g,1g白蛋白可联结非结合胆红素8.5mg)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静脉滴注,每天1~

光疗法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

1、原理: 胆红素能吸收光,在光和氧的作用下,脂溶性的胆红素氧化成为一种水溶性的产物(光-氧化胆红素,即双吡咯),能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浓度。胆红素的吸收光带是400~500毫微米,尤其是在420~440毫微米波长时光分解作用最强,蓝色荧光波长主峰在425~475毫微米之间,故多采用蓝色荧光灯进行治疗。近年来,有报告绿光退黄效果胜于蓝光者。 2、方法及注意事项: 让患儿裸体睡于蓝光箱中央,光源距婴儿体表50 cm,两眼及外生殖器用黑罩或黑布遮盖。箱周温度应保持在30~32℃,每小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疗

概 述几天前我在门诊接了一位病人,患有溶血性贫血,大家对溶血性贫血护理措施了解吗?而溶血性贫血它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治疗,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下面我把我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步骤/方法:1治疗溶血性贫血要在专家的检查后做出判断,能明确病因的溶血,需消除病因才能根治。 2肾上腺皮质激素:此种方法对溶血性贫血的治疗会有一定的作用,对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有效;对PNH频发型可减轻溶血发作;对其他型溶血性疾病常无效,应避免滥用。 3脾切除:近10多年来,因脾切

新生儿溶血症的症状

1、黄疸 一般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的表现,但是患有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会过早地出现黄疸,而且发展很快,血中胆红素水平偏高。 2、肝脾肿大 新生儿溶血症较轻的情况下,肝脾无明显地增大,当出现重症溶血时,就会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就是Rh溶血病的症状。 3、贫血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力衰竭,全身浮肿。 4、发热 新生儿溶血症的患儿常伴有发热的症状,这可能说明发生了较严重的胆红素脑病。 5、神经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症状指嗜睡、喂养困难、双眼凝视、惊厥等,这是由于血中

abo溶血病怎么治疗

abo溶血病怎么治疗?Abo溶血病在宝宝中疾病中比较普遍的疾病,其实abo溶血就是宝宝和妈妈的血型不符合的,这种疾病对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又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科技的发展,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已经有了很深的发展。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ABO溶血症的病情一般较轻,所以家长朋友们对不要太担心,那么该怎么样去治疗这种疾病啊? 1、纠正贫血和心力衰竭:立即吸氧,选用呋塞米(速尿)和毛花苷C控制心衰,穿刺放腹水,病情稳定后,尽快换血治疗。 2、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出生后一旦确诊为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O型血孕妈最要珍惜头胎

在我国汉族人口中,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发生率最高,并且临床上90%以上发生在孕妈咪是o型血,丈夫是a、b或ab型血者。 新生儿溶血病又被称做“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指由于夫妻双方的血型不同,胎宝贝遗传了父亲的血型,而发生与孕妈咪血型不合的现象,最终导致胎宝贝及新生儿溶血的疾病。 溶血是怎么发生的? 正常情况下,孕妈咪和胎宝贝之间有一道天然的屏障,即胎盘。这道屏障可以保护孕妈咪和胎宝贝之间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成分不会直接接触。但是,仍会有少量的胎宝贝的血液成分通过胎盘渗入到孕妈咪的血液中;同时孕妈

ABO溶血的治疗方法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疗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疗标准。 2.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 (2)白蛋白 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换血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ABO溶血症只有个别严重者才需要换血治疗。 4.预防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ABO溶血症概率

病情分析: 发生abo溶血症的机率很小的,新生儿溶血病多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母亲怀孕后,父母双方均应验血型,新生儿ABO溶血病,多见于孕妇为O型血,丈夫为A型或B型或AB型者。 指导意见: 一般妊娠16周进行第一次检查,28~30周进行第二次检查,以后每2~4周检查一次。孕期血型抗体滴度检查对于母儿血型不合疾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必要时需及时终止妊娠。一般,有血型不合的孕妇应该到专科医院做定期监测,以阻断和减少危害。

什么是溶血症

虽然ABO血型不合发生率高,但是,真正发生溶血的比例不多,即使有溶血,症状也相对较轻,黄疸程度不明显,似生理性黄疸,也无明显的贫血现象。只有极少数的ABO溶血病会导致溶血性黄疸、核黄疸和水肿,需进行换血治疗。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发生新生儿黄疸,但是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孩子出生3天左右出现,一个星期左右最为明显,2周左右则会自动消退,孩子的精神状态等也比较好,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但是病理性黄疸则一般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并且发展迅速,黄疸可能突然加重,并且消退过迟,反复出现。而ABO溶血是新生儿发

什么是溶血症 如何预防新生儿溶血症

1、提前分娩 Rh阴性孕妇既往有死胎、流产史,可取母亲的血做免疫学检查,如查出抗体阳性时应对孕妇逐月追踪检查抗体效价的变化,本次妊娠中Rh抗体效价由低升至1∶32或1∶64以上,测定羊水胆红素值增高,且羊水磷脂酰胆碱/鞘磷脂比值>2(提示胎肺已成熟)者,可考虑提前分娩,以减轻胎儿受累。 2、反复血浆置换 对重症Rh溶血病孕妇产前监测血Rh抗体滴定不断增高者,可给予反复血浆置换治疗,以换出抗体。减轻胎儿溶血。 3、宫内输血 胎儿水肿,或胎儿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