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的饮食误区
恶性肿瘤患者的饮食误区
很多病人或家属相信“吃鱼、鸡肉、牛肉等对身体不好”,这些信息的获取一般来自于网络、某些病人或朋友,而且相对于专业医生的话,病人和家属更愿意相信这些非正规途径得来的信息,越是流传的他们越是相信,例如有些手术后病人,相信鱼肉、鸡肉等是“发物”,会引起伤口不愈合,所以术后长时间吃素食,造成热量、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组织细胞修复的必须成分不足而引起伤口不愈合,同时免疫力持续下降还会增加感染机会。
均衡的营养摄入才是维持身体健康之本,即使清淡饮食,也要需要补充其他机体必备的营养元素,而油脂中含有人体必备的脂肪酸,好的油脂例如橄榄油、苦茶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含ω-3脂肪酸的鱼类,还有坚果等,癌症患者应多摄入,对提升免疫力很有帮助。
很多地方吃辣已经成为习惯,然而并没有在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等方面高于其他地区,而吃辣会刺激肿瘤生长加速更是没有任何根据,辣只是人的味觉,和酸甜苦等并无特殊差别,很多病人只有吃辣食物才有食欲,而得了肿瘤之后,因为这样误解,则被要求完全忌口,这样一来,肿瘤本身以及放化疗都会引起食欲减退,再改变吃辣饮食习惯,往往会让病人更加没有食欲,这样对病人的康复也就没有任何好处。
很多病人住院后会要求医生给输营养液,认为静脉补充几天营养,身体就会更好,不吃都没关系,而实际上,人体肠道的营养来源主要是靠食物进入肠道吸收的,如果长时间不进食,肠粘膜就会萎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也易感染,因此只要能吃,就一定要尽量通过正常方式摄入营养成分,补充的方式可以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
恶性肿瘤饮食
玉米、米皮糠、红薯、薏苡仁、南瓜、黄豆、白扁豆、蚕豆、猪肝、乌骨鸡、鸡蛋、鹅血、猪蹄、酸牛奶、牛奶、海参、甲鱼、干贝、蛤蜊、牡蛎肉、鲍鱼、鲛鱼、梨子、猕猴桃、杏子、山楂、橘子、大枣、香蕉、草莓、无花果、苹果、罗汉果、菱角、百合、核桃、荸荠、芋头、莲子、薜荔果、葵花籽、苦瓜、冬瓜、黄瓜、大蒜、韭菜、番茄、莱菔、胡萝卜、莼菜、金针菜、莴苣、芦笋、马铃薯、豆腐、甘蓝、山药、刀豆、菜豆、黄豆芽、麦麸、海带、紫菜、海藻、黑木耳、白木耳、猴头菌、金针菇、草菇、平菇、香菇、灵芝、蜂乳、香醋、枸杞子、白茯苓、紫河车、冬虫夏草、鱼鳔、黄芽菜、花菜。 此外,癌症病人还宜吃些田螺、泥鳅、西施舌、杨梅、葱、马齿菜、洋葱、蕹菜、马兰头、菊花脑、冬笋、枸杞头、羊栖菜、燕窝、沙参、西洋参、黄芪、鸭肉、鲫鱼、银鱼、青鱼、猪血、猪腰、丝瓜、菜瓜、青菜、苋菜、茼蒿、芹菜、茭白、桑椹子、橄榄、枇杷、橘饼、葡萄等。
忌吃食物
荞麦 性凉,味甘,《千金·食治》认为“荞麦食之难消”,《本草图经》曾说:“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医林纂要》还指出:“荞麦,春后食之动寒气,发痼疾。”近代也有学者告诫:肿瘤患者应忌食荞麦,以免病情加重。故癌症病人食之宜慎。
猪头肉 根据民众及前人经验,猪头肉属于动风发疾食物,食之有“助热生痰”之弊。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许多疾病都不宜食用猪肉,还特别强调“其头肉尤忌”。所以,癌症患者也当忌吃猪头肉。
肿瘤患者有哪些常见的饮食误区呢
肿瘤患者饮食常见三误区
误区一:盲目忌口。民间有“发物”一说,许多患者因担心食用后肿瘤复发而“不敢越雷池一步”,盲目忌口。
骆主任表示,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发物”致病主要是由于食物中含有的激素、异体蛋白、组胺等物质导致旧病复发、皮肤过敏等。目前,现代医学研究在这一领域上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证明吃了所谓“发物”一定可致肿瘤复发。而一些所谓“发物”中富含优质蛋白、矿物质等,对维持肿瘤患者良好的营养状态有重要作用。因“发物”之说就一口不沾,似有因噎废食之弊。
建议肿瘤患者不要盲目“忌口”。所谓“忌口”,是根据不同种类的疾病和症状合理饮食。比如,肝癌患者不宜吃油腻、油炸、烟熏的食物;食管癌患者要忌粗糙、霉变的食物;胃癌忌食熏烤、油炸食物;肠癌忌食辣椒、胡椒、煎炸食物;乳腺癌忌腌及含激素食物;妇科肿瘤忌食含激素食物等。腹水的肿瘤患者要限盐和水;血小板较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忌活血化瘀的食物和中药;化疗后出现腹泻的患者要忌粗纤维比较多的食物等等。
误区二:过度进补。有的患者经抗肿瘤治疗后,体质虚弱,于是大量进补。人参、虫草、灵芝、甲鱼等短期内大量食用,这也是不对的。肿瘤患者经手术、放化疗后,食欲差,胃肠功能明显削弱。此时大量进补,机体不能有效吸收。一旦有碍“脾胃运化”功能,会使患者食欲更差,胃肠功能不易恢复,形成恶性循环,反而不利于患者恢复。建议肿瘤患者初期饮食宜清淡可口,由于肿瘤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进补不应急于一时,要循序渐进。
误区三:减少进食。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过去和现在长久盘踞在一些肿瘤患者的心头:吃得越好,肿瘤长得越快,应该减少进食,“饿死”肿瘤。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实验证明“饥饿疗法”对肿瘤患者行之有效。但因为全身营养状况差,体力状况低下,不能完成足量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却十分常见。因此,“饿死”肿瘤没有科学道理,不可取。而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才是肿瘤治疗的基础。
恶性肿瘤患者为什么会发烧
1、普通感染
肿瘤患者发热的最常见原因是由细菌、病毒、霉菌感染。肿瘤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尤其常见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
2、药物热
肿瘤患者常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药物,如博来霉素、顺铂、干扰素、白介素、唑来膦酸等等,这类药物常见副作用就有发热。还有输血及血制品有关的致热原性反应也会导致发热,比如输注白蛋白,输血等。
3、脑转移后中枢性发热
当癌转移至下视丘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这类发热不多见,可作脑CT或者核磁确诊。
4、放疗后发热
主要由放射性肺炎引起。食道癌,肺癌,纵膈肿瘤患者往往可能会进行放疗,射线剂量和累积可能会造成放射性肺损伤,继而引发放射性肺炎,可根据病史、体检及胸部X线而诊断。
5、化疗后发热
据估计,化疗后9成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下降。白细胞下降患者中约70%的发热由感染引起。
6、激素热
由于脑肿瘤或者某些特殊癌症需大剂量长程使用皮质激素。激素应用后引起的肾上腺危象,一般比较竿见。
治疗老年恶性肿瘤要注意什么
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
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与60岁以下者大致相同,治疗上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老年人心肺等脏器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及重要器官机能代偿能力差,另外老年人的个体差异亦较大,应结合老年人各部位肿瘤的发病特点,确定研究的重点和防治对策。实体瘤的治疗不论任何年龄均以手术治疗为首选。但术前要对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正确评价,加强监护,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不应随意扩大手术范围。老年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时,应尽量保护患者的重要器官和正常组织。对病期较早有根治性可能的患者,疗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对病变范围有清楚的认识。在设计放射治疗野时,除准确地包括病变范围外,适当扩大附近淋巴结的预防区域,不作过大范围的放射治疗。在考虑老年肿瘤患者的化疗应用时,首先涉及到老年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问题。在老年患者化疗前,仍需充分考虑与老年人相关的,易于并发抗癌药毒性的潜在因素,即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与受体结合程度等均和年轻患者不同。必须谨慎地具体分析疗效与危险性,既积极而又慎重地考虑具体剂量和疗程安排。即使估计老年癌症患者能耐受足量化疗,也应严密观察可能发生的药物毒性,加强必要的预防或保护措施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要重视支持治疗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既要综合治疗又要强调个体化,但因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已减弱,老年癌症患者引起的生理变化也将影响老年人对治疗的耐受性,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应强调扶正治疗包括营养免疫支持以保护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这不仅是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5年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预防新的癌瘤发生的重要措施。
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要注意心理治疗
人罹患肿瘤时,一定要给予老年患者信心,老年人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较低,进展较慢,某种程度上还可以“与癌同眠”,况且老年患者也可以有积极的治疗。老年癌症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不仅可发挥机体的潜能,有利于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而且对维持正常的生理机能,创造良好的治疗条件也有积极作用。
老年人恶性肿瘤强调中药调理
我国老年人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长于国外,这与中药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中药强调整体观念,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既有支持作用,又有抗癌效果,而且毒性低,祛邪不伤正,扶正不助邪,对提高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益。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目前肿瘤内科治疗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研究结果已表明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有效性。因其损伤性小、耐受性好不失为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一较好的治疗选择。
良性脑肿瘤能治好吗
脑肿瘤是我们较常听见的一种脑瘤,目前,脑瘤分为良性脑瘤和恶性脑瘤,良性脑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中医、化疗、放疗、手术等。脑肿瘤患者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有些人比较幸运在肿瘤早期的时候就发现了,那么良性脑肿瘤究竟能治好吗?
小编在这里告诉大家,脑肿瘤只要发现得早,一般都是可以治愈的。良性脑肿瘤是长在脑部的良性肿瘤。既然是良性肿瘤,那么证明它没有转移的特性。但是它仍然是会增大,只是速度会较恶性肿瘤慢很多。因为其部位在脑且会增大,如果在重要的中枢部位,长期不处理则仍然会有生命危险的。
另外,早期良性脑瘤的治疗也与患者身体机能密切相关,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恶性脑瘤患者极为重要。
在饮食方面,如果饮食不当也是会引起疾病的复发的。所以脑肿瘤患者宜吃具有保护颅内血管作用的食物:芹菜、荠菜、菊花脑、茭白、向日葵籽等;宜吃具有防治颅内高压作用的食物:玉米须、赤豆、核桃仁等;宜吃具有防护化疗、效疗副作用的食物:香菇、银耳、黑木耳、黄花菜、核桃等。
腹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
1.饮酒过度,直接灼伤食管、脾、胃、肠,累及于肝脏、胰腺,耗伤气血津液,导致消化脏器炎症和肝脏硬化、长期刺激产生炎性粘连影响气血运行;被阻止的血液不断衰亡,聚积成块,形成恶性肿瘤。经常饮酒会增加肝癌、口腔癌、肠癌、喉癌、食道癌的发生率。因为酒精能够抑制免疫系统、降低肝脏的解毒功能,使胃中的致癌物吸收增加;如果1天引用含乙醇的量超过10克相当于啤酒200毫升,患癌症的风险就会明显增加,如烟酒同时使用则危害更大。
2.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不吃腌制的食物,这类食物中化学致癌物质最强,主要损害肝脏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可引起胃癌、肝癌、食道癌。
3.饮食不洁,长期食用动物内脏和疫死六畜,易诱发恶性肿瘤
4.不吃烟熏、火烤、烧焦、油炸的食物;不吃过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可致胃癌、血癌、腺体癌等;食物如长期存放变质也会产生致癌物质。
5.饮食搭配不当也可诱发恶性肿瘤。
肿瘤患者饮食宜忌
第一、肿瘤的病因复杂,许多病人希望通过服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所谓的特别好的补品或营养品或保健品,没有任何副作用的情况下,还能把肿瘤控制住或消除肿瘤。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所以,如果有人向您推荐某些保健品说是治好了多少肿瘤病人,那您一定得提高警惕,多半是遇到骗子了。至于灵芝孢子粉,螺旋藻等林林总总的保健品,用林主任的话说就是:“有人送,您就吃;如果自己花钱,建议您别买”。因为它们是保健品,没有药用功效,所以就在可用可不用之间了。
第二、对于那些营养品,我不建议使用单独的营养素进行营养补充,比如单用蛋白粉,单用维生素C。我们在临床观察到单独应用几次蛋白粉后,患者会出现舌苔变厚,食欲下降等症状,其实也很好解释,患者身体虚弱时,脾胃本就不强,消化功能很弱,这时纯的蛋白粉对于胃肠道就是很大的负担,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虽然许多家属和朋友是好心,希望多补充蛋白质来提高免疫力,但蛋白粉如果影响了消化功能,就根本无法被吸收,反而造成一些问题和症状。中医的思维中,我们需要根据病人的消化能力去选择适当的食物和烹饪方法,让病人吃得舒服,同时营养也能被吸收,让胃肠道的工作保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渐恢复正常。另外单打一的营养补充模式也不符合营养学界普遍认同的木桶理论——如果营养补充不均衡,总体的营养水平由最短缺的营养素水平决定。
第三、肿瘤患者的饮食应该在保持食物多样性的原则下,适量增加抗氧化食物的摄入。包括新鲜水果蔬菜、适量的坚果、各种菌类等。病人不应该过分忌口,否则会造成营养素摄入的失衡。
第四、临床上,我们建议肿瘤病人适当忌口,主要是羊肉、狗肉、无鳞鱼、韭菜、香椿、春笋等发物。对于忌口问题,我们还没有很多科学实验作为依据,需要进一步研究。但以上的食物是传统中医一直强调的发物,种类不多,即使忌口也不会非常影响饮食平衡。虽然我们不确知他们是否对肿瘤有不利影响,但因为中医的传统理论,我们还是忌口保险一些。
第五、我们还要说一说对肿瘤不利的食品,比如含亚硝酸盐较多的腌制食品、还有含有苯并芘的烧烤食品。这些都不是健康食品,的确是少吃为好。虽然这些食物含有少量的致癌成分,但他们毕竟不是毒物,如果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化疗后病人食欲极低,就想吃一口腌咸菜,也不必过于教条,偶尔吃一次不会马上引发或加重癌症,只是不要久吃常吃。
第六、我需要强调,对于一些激素相关疾病,如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特别需要避免雌激素、雄激素的摄入,相关食品有林蛙(又叫雪蛤)、蜂王浆、鹿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