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

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发生溶血反应

洗涤红细胞经过生理盐水反复洗涤浓缩红细胞,除去了绝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及代谢产物,可避免因血浆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引起的输血反应,适用于自免贫患者。但仍有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后导致溶血反应,说明洗涤红细胞在个别自免贫患者体内可以被自身抗体或(和)补体所致敏,产生溶血反应。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非必须不要给予输血治疗;输血前给予地塞米松,以改变体内自身抗体对红细胞膜抗原的亲和力,抑制巨噬细胞受体与致敏红细胞相结合。同时,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要密切注意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发生。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都有什么

1.第一阶段:

往往在输血10至20分钟后出现。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引起头部胀痛、面部潮红、恶心、呕吐、心前区压迫感,四肢麻木,腰背剧痛等。

2.第二阶段:

由于凝集的红细胞溶解,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出现黄疽和血红蛋白尿。同时伴寒颤、高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

3.第三阶段:

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人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使肾小管阻塞,另外由于抗原、抗体作用,使肾小管内皮缺血,缺氧,坏死,脱落,堵塞肾小管。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致少尿,甚至无尿。尿内出现管型和蛋白、尿素氮储留、高血钾、酸中毒等,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在对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认识后,进行溶血的时候,对自身出现一些反应,都是要立即说明,如果患者的反应比较大的话,要注意改善上,也是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缓解,这样对患者身体才不会有影响的,这点家属也是要知道的。

地中海贫血检查百分比是什么

检查

1.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1)重型 外周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区扩大,出现异形、靶形、碎片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点彩红细胞、嗜多染性红细胞、豪-周氏小体等;网织红细胞正常或增高。骨髓象呈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占多数,成熟红细胞改变与外周血相同。红细胞渗透脆性明显减低。HbF含量明显增高,大多>0.40,这是诊断重型β地贫的重要依据。颅骨X线片可见颅骨内外板变薄,板障增宽,在骨皮质间出现垂直短发样骨刺。

(2)轻型 成熟红细胞有轻度形态改变,红细胞渗透脆胜正常或减低,血红蛋白电泳显示HbA2含量增高(0.035~0.060),这是本型的特点。HbF含量正常。

(3)中间型 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如重型,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HbF含量为0.40~0.80,HbA2含量正常或增高。

2.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1)静止型 红细胞形态正常,出生时脐带血中Hb

Bart"s含量为0.01~0.02,但3个月后即消失。

(2)轻型 红细胞形态有轻度改变,如大小不等、中央浅染、异形等;红纽胞渗透脆性降低;变性珠蛋白小体阳性;HbA2和HbF含量正常或稍低。患儿脐血Hb Bart"s含量为0.034~0.140,于生后6个月时完全消失。

(3)中间型 外周血象和骨髓象的改变类似重型β地贫;红细胞渗透脆性减低;变性珠蛋白小体阳性;HbA2及HbF含量正常。出生时血液中含有约0. 25Hb Bart"s及少量HbH;随年龄增长,HbH逐渐取代HbBart"s,其含量为0.024~0.44。包涵体生成试验阳性。

(4)重型 外周血成熟红细胞形态改变如重型β地贫,有核红细胞计数和网织红细胞计数明显增高。血红蛋白中几乎全是Hb Bart"s,或同时有少量HbH,无HbA、HbA2和HbF。

治疗

轻型地贫无需特殊治疗。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应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法给予治疗。输血和去铁治疗,在目前仍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和营养,积极预防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红细胞输注

输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最好输入洗涤红细胞,以避免输血反应。少量输注法仅适用于中间型α和β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β地贫。对于重型β地贫应从早期开始给予中、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其方法是:先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50g/L;然后每隔2~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90~105g/L以上。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螯合剂治疗。

如何才能预防这种疾病呢?专家指出,为了不让这种病危及到下一代,那么就应该做好婚前检查。如果两名同一类型的地中海贫血患者结婚的话,那么就会有很大的几率让孩子受到遗传的影响,患上重型贫血。所以,应该及时的做抽血检查,看看是否有这样的可能。

再障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治疗

再障患者输血指征:

一般情况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如血红蛋白低于60g/L,应输注浓缩红细胞,以减少输血反应;如输血后血红蛋白能保持在80g/L左右,就不必输血。对于年纪轻、体质较好的患者,血红蛋白能维持在60-70g/L之间也可不输血。原则上,只要达到不发生缺氧症状时,输血即应停止。

血小板输注的指征是指患者血小板低于20×10^9/L,同时伴有粘膜出血者,如血小板大于20×10^9/L,但有明显的皮肤粘膜出血也应输注血小板.当有内脏出血(如消化道大出血、肾出血,疑有颅内出血、眼底广泛出血),不论血小板计数如何,均有血小板输注的指征。但应注意,不应在血小板不太低、无伴明显出血的情况下试图通过输注血小板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这样造成的同族免疫反应,将在抢救时输注血小板会变得无效或疗效明显下降。

再障患者输血副作用及注意事项:

输血有很多副作用:首先输血可以传染一些疾病如肝炎,有人统计输血引起肝炎的机会不少。多次输血的病人容易在输血过程中发烧,由于多次输入别人血液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输血过快、过量容易发生心力衰竭。长期大量输血可能导致血色病。输血本身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不利于患者骨髓功能的恢复。陈旧血液中含血小板很少,多量输入容易出血。血液保养液中含有枸椽酸钠随着输入量增多容易发生中毒等,多量输血还容易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在体内贮积而发生铁中毒。总之,输血有不少并发病。

地中海贫血症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和营养,积极预防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红细胞输注。输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最好输入洗涤红细胞,以避免输血反应。少量输注法仅适用于中间型α和β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β地贫。对于重型β地贫应从早期开始给予中、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其方法是:先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50g/L;然后每隔2~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90~105g/L以上。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螯合剂治疗。

3.铁螯合剂。常用去铁胺,可以增加铁从尿液和粪便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铁的吸收。通常在规则输注红细胞1年或10~20单位后进行铁负荷评估,如有铁超负荷则开始应用铁螯合剂。去铁胺,每晚1次连续皮下注射12小时,或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中静滴8~12小时;每周5~7天,长期应用。或加入红细胞悬液中缓慢输注。去铁胺副作用不大,偶见过敏反应,长期使角偶可致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剂量过大可引起视力和听觉减退。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合应用可加强去铁胺从尿中排铁的作用。

地中海贫血能治愈吗

轻型地贫无需特殊治疗。中间型和重型地贫应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法给予治疗。输血和去铁治疗,在目前仍是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和营养,积极预防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红细胞输注

输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最好输入洗涤红细胞,以避免输血反应。少量输注法仅适用于中间型α和β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β地贫。对于重型β地贫应从早期开始给予中、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其方法是:先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50g/L;然后每隔2~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90~105g/L以上。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螯合剂治疗。

3.铁螯合剂

常用去铁胺,可以增加铁从尿液和粪便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铁的吸收。通常在规则输注红细胞1年或10~20单位后进行铁负荷评估,如有铁超负荷则开始应用铁螯合剂。去铁胺,每晚1次连续皮下注射12小时,或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中静滴8~12小时;每周5~7天,长期应用。或加入红细胞悬液中缓慢输注。去铁胺副作用不大,偶见过敏反应,长期使角偶可致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剂量过大可引起视力和听觉减退。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合应用可加强去铁胺从尿中排铁的作用。

4.脾切除

脾切除对血红蛋白H病和中间型β地贫的疗效较好,对重型β地贫效果差。脾切除可致免疫功能减弱,应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5.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根治重型β地贫的方法。如有HLA相配的造血干细胞供者,应作为治疗重型β地贫的首选方法。

6.基因活化治疗

应用化学药物可增加γ基因表达或减少α基因表达,以改善β地贫的症状,已用于临床的药物有羟(经)基脲、5-氮杂胞苷(5~AZC)、阿糖胞苷、马利兰、异烟肼等,目前正在研究中。

稀有血型输血原则及注意事项

(1)病情允许,严格遵守ABO同型输血和配合型输血的原则输注RH阴性血液。

(2)择期手术的RH阴性患者,应尽可能开展自身输血。

(3)紧急情况下,可排除输血史,妊娠史,流产史的RH阴性患者首次输血可输RH阳性血。

(4)弱D及部分D患者应视为RH阴性处理。

5 注意事项[2~4]

(1)患者没有抗-D存在时,男性RH阴性患者或无生育能力的RH阴性妇女初次输血可输注RH阳性血,再次输血时则只能输RH阴性血,但有生育能力的妇女及儿童最好输RH阴性血,否则将来妊娠可能产生新生儿溶血病。

(2)患者自身有抗-D存在时,最好输RH阴性血,但紧急情况下也可输RH阳性血。因为抗-D属IgG型抗体,不会发生急性输血反应,一般要2周后才会发生迟发性输血反应,此时病人已度过危险期,有充足时间寻找RH阴性血源,但要与病人亲属签订协议书,注明风险以及将来只能输RH阴性血或可能产生RH新生儿溶血病。

(3)尽管血小板表现无抗-D抗原,但制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可使患者致敏),故RH阴性生育期的女患者(包括女童)应输RH阴性血小板,至于RH阴性男患者和RH阴性无生育能力的女患者只要体内无抗-D,紧急情况下可输RH阳性血小板。

(4)RH抗体为IgG型,故在盐水介质中不凝集相应红细胞,配血时应加用抗球蛋白试验,聚凝胺试验等,以避免漏检而发生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5)RH阴性全血或红细胞在4℃条件下只能保存35天,为避免血液资源浪费,在过期前没有用于RH阴性患者,可输给RH阳性患者(要求ABO同型,交叉配血试验相合)。

(6)RH阴性患者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时,可按ABO同型输注,RH(D)血型可忽略。

急性重症再障应如何治疗

一、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二、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每日强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或氢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静滴,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

三、脾切除术:

脾切除适应证:

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良好疗效;

②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

③贫血伴脾功能亢进者可作脾切除术;

④其他溶血性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亦可考虑作脾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

四、输血:

贫血明显时,输血是主要疗法之一。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给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可发生溶血反应,给pNH病人输血也可诱发溶血,大量输血还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机能,所以应尽量少输血。有输血必要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一般情况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机能纠正贫血。

以上就是专家先大家介绍的关于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措施,大家看完之后应该明白重型再障的治疗方法包括病因治疗、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脾切除术和输血,科学的治疗可以减轻疾病患者的许多痛苦。

地中海贫血该怎么治疗呢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和营养,积极预防感染。适当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

2.红细胞输注

输血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最好输入洗涤红细胞,以避免输血反应。少量输注法仅适用于中间型α和β地贫,不主张用于重型β地贫。对于重型β地贫应从早期开始给予中、高量输血,以使患儿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和防止骨骼病变。其方法是:先反复输注浓缩红细胞,使患儿血红蛋白含量达120~150g/L;然后每隔2~4周输注浓缩红细胞10~15ml/kg,使血红蛋白含量维持在90~105g/L以上。但本法容易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故应同时给予铁螯合剂治疗。

3.铁螯合剂

常用去铁胺,可以增加铁从尿液和粪便排出,但不能阻止胃肠道对铁的吸收。通常在规则输注红细胞1年或10~20单位后进行铁负荷评估,如有铁超负荷则开始应用铁螯合剂。去铁胺,每晚1次连续皮下注射12小时,或加入等渗葡萄糖液中静滴8~12小时;每周5~7天,长期应用。或加入红细胞悬液中缓慢输注。去铁胺副作用不大,偶见过敏反应,长期使角偶可致白内障和长骨发育障碍,剂量过大可引起视力和听觉减退。维生素C与螯合剂联合应用可加强去铁胺从尿中排铁的作用。

4.脾切除

脾切除对血红蛋白H病和中间型β地贫的疗效较好,对重型β地贫效果差。脾切除可致免疫功能减弱,应在5~6岁以后施行并严格掌握适应证。

5.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能根治重型β地贫的方法。如有HLA相配的造血干细胞供者,应作为治疗重型β地贫的首选方法。

溶血性贫血能治愈吗

1、去除病因

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如有病因可寻,去除病因后可望治愈。药物诱发性溶血性贫血停用药物后,病情可能很快恢复。感染所致溶血性贫血在控制感染后,溶血即可终止。

2、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可能有效。

3、输血或成分输血

因输血在某些溶血性贫血可造成严重的反应,故其指征应从严掌握。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输血后可能引起急性溶血发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有高浓度自身抗体者可造成配型困难。此外,输血后且可能加重溶血。因此,溶血性贫血的输血应视为支持或挽救生命的措施。必要时采用红细胞悬液或洗涤红细胞。

4、脾切除

适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某些血红蛋白病,切脾后虽不能治愈疾病,但可不同程度的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

严重的急性血管内溶血可造成急性肾衰竭、休克及电解质紊乱等致命并发症,应予积极处理。某些慢性溶血性贫血叶酸消耗增加,宜适当补充叶酸。慢性血管内溶血增加铁丢失,证实缺铁后可用铁剂治疗。长期依赖输血的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可造成血色病,可采用铁螯合剂驱铁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一、病因治疗:去除病因和诱因极为重要。如冷型抗体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注意防寒保暖;蚕豆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蚕豆和具氧化性质的药物,药物引起的溶血,应立即停药;感染引起的溶血,应予积极抗感染治疗;继发于其他疾病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二、糖皮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同种免疫溶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每日强的松40-60mg,分次口服,或氢化考的松每日200-300mg,静滴,如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三、脾切除术:脾切除适应证: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良好疗效;②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③地中海贫血伴脾功能亢进者可作脾切除术;④其他溶血性贫血,如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亦可考虑作脾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四、输血:贫血明显时,输血是主要疗法之一。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例如给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可发生溶血反应,给PNH病人输血也可诱发溶血,大量输血还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机能,所以应尽量少输血。有输血必要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一般情况下,若能控制溶血,可借自身造血机能纠正贫血。并发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制剂,若长期血红蛋白尿而缺铁表现者应补铁。但对PNH病人补充铁剂时应谨慎,因铁剂可诱使PNH病人发生急性溶血。

溶血性贫血的5种基本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溶血性贫血患者应注意避免诱发因素,如注意防寒保暖,停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预防感染,治疗原发病等。

2、药物治疗:溶血性贫血患者可根据病情不同应用强的松、氢化考的松等糖皮质激素,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可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或达那唑等免疫抑制剂。

3、脾切除术: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脾切除术,丙酮酸激酶缺乏、不稳定血红蛋白病等溶血性疾病亦可考虑作脾切除术,但效果不肯定。

4、输血:输血适用于贫血较为严重的患者,最好只输红细胞或用生理盐水洗涤三次后的红细胞。

5、支持治疗:并发叶酸缺乏者,口服叶酸制剂,若长期血红蛋白尿而缺铁表现者应补铁。

Tips:部分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具有一定危险性

但在某些溶血情况下输血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大量输血可抑制骨髓自身的造血机能,给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PNH患者输血可发生溶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是急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措施,但输血也可引起不良反应,有时甚至非常严重,带来了一定危险性。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

一、过敏性反应和荨麻疹

输血后可发生轻重不一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的荨麻疹;中型为过敏性反应;重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这些反应属于血浆蛋白免疫性反应,即抗原抗体反应。

1、原因:

(1)IgA抗体:有些受血者缺乏IgA,当输血或其他刺激后产生抗IgA抗体(可不一定有输血或妊娠史),当输入相应IgA时便发生IgA的抗原抗体反应。

(2)过敏体质:对普通变应原(如花粉、尘埃等)敏感的人,易发生中度至严重荨麻疹,这可能由于IgE抗特应性变应原所致。

(3)被动获得性抗体:献血者的抗体(如青霉素)通过输血传给受血者,当受血者接触相应抗原时可发生过敏反应。

(4)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此种患者当注射免疫球蛋白时易发生过敏反应。

2、症状和体征

(1)轻度:痛痒、局部红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和关节痛。血液中嗜酸性细胞增多。

(2)重度:支气管痉挛,发绀、呼吸困难、肺部有喘鸣、脉快、低血压、胸骨下痛、胸部压迫感、休克、喉头水肿以至窒息。有的患者易伴有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二、发热反应

在输血期间或输后1-2小时内体温升高1摄氏度以上并有发热症状者。

1、原因

(1)热原:热原是由细菌和不洁物产生的,如蛋白质、死细菌及细菌产物。

(2)免疫反应:多次输血或妊娠后受血者产生白细胞抗体(也可以是血小板或血浆蛋白抗体),当再次输入血细胞(也可是全血)时可产生抗原一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而释放热原。

2、症状和体征

常表现为畏寒、寒战、发热、出汗,体温可达38-41摄氏度。反应出现的时间不尽相同,一般在输血开始后15-120分钟内发生,当患者白细胞凝集素效价高时,可在开始输血5分钟就出现面潮红、热感,输血后1小时出现高热。某些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和头痛,反应持续30分钟至数小时后完全消退。

三、溶血性输血反应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有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之分。

1、原因

(1)免疫性溶血反应:一、ABO血型不合:抗体为IgM抗体,为天然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内溶血。二、Rh血型不合:抗体为IgG抗体,为免疫性不完全抗体,主要是血管外溶血。三、其他血型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如MNSs、Lewis、Kell、Di等等,发生的溶血有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四、献血者间血型不合:见于大量输血或短期内输入多个献血员的血。

(2)非免疫性溶血反应:此类反应较少见,包括低渗液体输注;冰冻、过热或机械操作作破坏红细胞;某些药物的混入;献血或受血者红细胞有缺损(如某些红细胞缺陷性疾病)

相关推荐

不同类型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介绍

1、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贫血疾病 (1)毒蛇咬伤有毒蛇咬伤史,咬伤后突然起病。常见咬伤局部肿胀剧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极度水肿,往往坏死,毒素吸收后很快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后因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有误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误食后数小时发病。主症为重剧的腹泻,粪中混血,流涎虚嚼,全身震颤,常伴血红蛋白尿,多归死亡。胃内容物中可检出蓖麻素。 (3)慢性铜中毒有长期接触铜的生活史,铜累积至一定水平即引起溶血危象。主症为腹痛腹泻,呕吐,粪和呕吐物呈棕色或蓝色,结膜苍白黄染,胸

孕囊周边出血怎么办

第一,由于患者的血细胞极容易受到破坏,尤其是在屡次抽血送检过程中,均发生了标本溶血,而HCG测定却必须使用血清来完成实验。因此溶血的标本无法获得准确数据,考虑到疾病本身的特殊性,郭仲杰的医生团队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也请教了许多专家,最终只能敲定一种较为麻烦的方法,就是选择使用射器抽血,然后保温送到检验科并立即处理标本提取血清,这大大增加了护士和检验科的工作难度,但通过我们的多次磨合,最终达成了合作的默契。他想,这样的特病特办在公立医院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由于该患者在住院期间反复溶血,三次出现需要

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

贫血的出现是由很多的原因所造成的,当贫血出现以后,就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需要引起我们的关,在生活中一定要重视起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有哪些,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1、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贫血疾病 1毒蛇咬伤 有毒蛇咬伤史,咬伤后突然起病。常见咬伤局部肿胀剧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极度水肿,往往坏死,毒素吸收后很快出现血尿、血红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后因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 有误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误食后数小时发病。主症为重剧的腹泻,粪中混血,流涎虚嚼,

氯化钠射适应症

1、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时患者脑细胞和脑脊液渗透浓度升高,若治疗使血浆和细胞外液钠浓度和渗透浓度过快下降,可致脑 水肿,一般认为在治疗开始的48小时内,血浆钠浓度每小时下降不超过0.5mmol/L。若患者存在休克,应先给予氯化钠射液,并酌情补充胶体,待休克纠正,血[Na ]155mmol/L,血浆渗透压350mOsm/L,可给予0.6%低渗氯化钠射液。待血浆渗透压330mOsm/L,改用0.9%氯化钠射液,补液量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 所需补液量(L)=([(血[Na ] mmol/L-142)]/

Rh阴性血稀有吗

在我国,99%以上Rh血型者属阳性,所以,血时因Rh血型不合而发生溶血反应的情况较少见。但是较少见不等于没有。如果Rh阴性血型的受血者了Rh阳性血型的血液,就会引起免疫溶血反应。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型要一样,即都是Rh阴性血型。 Rh 阴性血型与A、B、O、AB血型不同,后者血型的人群分布较为平均,几种血型的血源都容易寻找到。而Rh阴性血型是一种稀有血型,仅占Rh血型者的不到 1%。据了解,在某市参加献血的300万人中,属于Rh阴性血型者仅有3300人。而临床手术患者中出现Rh阴性的几率

蚕豆病是怎么回事

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已知有遗传缺陷的敏感红细胞,因G6PD的缺陷不能提供足够的NADPH以维持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还原性(抗氧化作用),在遇到蚕豆种某种因子后更诱发了红细胞膜被氧化,产生溶血反应。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贫血的治疗原则具体有哪几种

1.病因治疗。治疗贫血的原则着重采取适当措施以消除病因。 2.药物治疗。维生素B12及叶酸适用于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铁剂仅用于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6用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皮质类固醇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睾丸酮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血。为了迅速减轻缺氧症状亦常需要血,如需大量血,为了减轻心血管系统的负荷过重和减少血反应,可浓缩红细胞。 4.脾切除。脾脏是破坏血细胞的重要器官,与抗体的产生也有关。少数几种贫血在脾切除后,红细胞的生存时间延长,贫血能迅速得到纠正(例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溶血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红细胞破坏过多的检查 外周血液常规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减低,血涂片中可见破碎红细胞、异形红细胞等。出现典型的异形红细胞或自身凝集现象时,可提供溶血原因的线索。 2.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意义 正常血浆只有微量游离血红蛋白,>40mg/L是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指标,如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血反应等。血管外溶血,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一般不增高。 3.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Hp)意义 A 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见于: ⑴各种溶血性贫血,包括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⑵肝细胞损害、传染性单核

癌症病人患贫血是否能

血优劣 贫血发生后,血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肿瘤病人因贫血而产生的缺氧症状(如乏力、心悸、活动耐力减弱、活动后呼吸困难等),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通过改善人体内缺氧状态增加病人对放、化疗的敏感性。 但是,对于肿瘤病人而言,血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它的正面效应,其不良影响主要有:血后可能出现肝炎、艾滋病等感染;血可以导致各种血反应,如发热、溶血性反应等;血,尤其是全血容易导致同种免疫反应,抑制受血者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促进肿瘤复发,并降低五年生存率。国外的多个研究及统计学分析还证实,即使是

RH阴性血的危险性有哪些

1、RH阴性女和RH阳性男结婚,胎儿可能就是RH阳性,会有溶血现象发生,或者第二胎就会有溶血现象发生。这个现象就叫RH溶血症。简单的说就是血型不融合导致。 2、RH阴性的人怀孕的胎儿为RH阳性,严重的会导致胎儿贫血,甚至死亡。 3、RH阳性者可以接受RH阴性者的血液,但RH阴性者不能接受Rh阳性者血液。第一次接受RH阳性血液,在3月后会产生抗RH凝聚素,如果再次入RH血液,就会导致溶血性血反应。 4、溶血性血反应:血后红细胞受到红细胞受到破坏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以分为急性溶血性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