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的作用 足阳明胃经养生时间
足阳明胃经的作用 足阳明胃经养生时间
辰时(上午7-9点)气血流注胃经。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黄帝内经》 上说:“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功能比成仓禀,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功全身以水谷。胃经旺,则有利于消化系统,此时除了应按时进食早餐外,还可循经按摩一下胃经,以活化胃经气血,增强消化系统功能。
足阳明胃经按摩顺序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
足阳明胃经循行起于眼眶下的承泣穴,从头走足,行于面前部;在胸部,行于任脉旁4寸,在腹部行于脐旁2寸,下肢行外侧前沿,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甲角旁的厉兑穴。
巨髎是什么意思
巨髎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面目恶风寒,巨髂主之”。属:足阳明胃经。手足阳明、阳蹻之会。足阳明胃经与阳跷脉交会穴,跷脉足阳明之会。穴位含义为,胃经浊气在此化雨冷降地部。
1,巨髎穴:巨,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髎,孔隙。该穴名意指胃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行至本穴后 散热化雨冷降,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头面的天部),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髎,故名。
2,跷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如何保护胃部 选择平底鞋
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想要了解的是如何保护胃部,为何会说到穿鞋问题呢?其实这和我们身体上的经络有着巨大的关系。要知道经络十分神奇,保护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身体,但是伤害它却会伤害到我们的身体。而选择平底鞋能够帮助我们减少足阳明胃经遭受损害的几率,要知道足阳明胃经对于保护胃部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甚至很多胃部疾病都可以通过对于足阳明胃经进行灸治、热熏等方法治疗。因而想要保护胃部,我们在穿鞋方面不妨选择不会伤害足阳明胃经的平底鞋。这样便可以很好的胃部的健康,减少胃病出现的几率。
迎香穴解析
别名:冲阳穴;迎香穴:手足阳明之会。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附注:(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图 足阳明胃经的作用
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因此胃经主治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另外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经脉循行路线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也有治疗作用。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图 足阳明胃经腧穴
主要有承泣,四白,大迎,人迎,水突,乳中,天枢,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丰隆,冲阳,陷谷,内庭,巨髎,地仓,头维,颊车,下关,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不容,梁门,承满,乳根,膺窗,关门,太乙,滑肉门,外陵,髀关,气冲,大巨,水道,归来,犊鼻,解溪,条口,上巨虚,下巨虚,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
足阳明胃经按摩顺序
从腹部到小腿胃经,从上到下进行推捋,按揉胃经,重复操作三到五遍,重点点揉天枢,足三里,各点揉2-3分钟。
面部胃经: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最广发,上至额,下至颏,中至鼻,旁至两颊,几乎遍布整个面部。双手摩擦使手心发热后,然后捂于面部,做洗脸动作,反复操作数次。重点点揉承泣,四白等穴位,各点揉2-3分钟。
足阳明胃经的作用 足阳明胃经主治病症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下垂,肠麻痹,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头面五官疾病如头痛,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等;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如胸痛,膝关节痛,偏瘫等。
迎香穴治鼻炎好处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与胃经相邻,所处又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穴。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穴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冲阳之名解。
附注:(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足阳明胃经上有哪些穴位
足阳明胃经上主要有承泣,四白,大迎,人迎,水突,乳中,天枢,伏兔,阴市,梁丘,足三里,丰隆,冲阳,陷谷,内庭,巨髎,地仓,头维,颊车,下关,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不容,梁门,承满,乳根,膺窗,关门,太乙,滑肉门,外陵,髀关,气冲,大巨,水道,归来,犊鼻,解溪,条口,上巨虚,下巨虚,厉兑共45穴,左右合90穴。胃经属于胃,络于脾,所以它和胃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也和脾有关。因此胃经主治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另外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经脉循行路线所经过部位的病症也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