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三:心悸不适
绝经前的症状有哪些 症状三:心悸不适
有些女性在绝经前出现潮热症状的时同时伴有心悸及焦虑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多为数秒至数分钟,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是更多。
心悸怎么办呢
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证治分类
1.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
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3.心阳不振
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4.水饮凌心
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中医怎么治早搏
中医认为早搏的辨证一般分虚实。虚证多见于气血不足,心神失养,从而出现心悸的症状。实证可见于肝火扰心、水饮内停、气滞血瘀等病机,引起心神被扰。
临床上常见心气阴两虚、心阳不足、心血瘀阻、心脾两虚等证型。针对以上证型采用相应的调理方法,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早搏的效果。
1.心气阴两虚 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气短,神疲乏力,眩晕,心烦,多梦难以入睡,胸闷痛,夜晚或劳作室早次数增多,舌红少苔,脉结代无力。
治疗方法:益心气,养心阴。方用生脉饮加味(红参 麦冬 五味子 生地 火麻仁 酸枣仁知母)。也可以用天王补心丹等药物。
2.心阳亏虚 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胸闷心痛,眩晕,畏寒肢冷,神疲气短,下肢浮肿,室早昼多夜少,动则增多。口唇紫暗,舌淡暗,苔白滑,脉促或结代。治以温补心阳。方用保元汤合桂甘龙牡汤加减(黄芪 人参 炙甘草 肉桂 桂枝 茯苓)。
3.心脉瘀阻 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胸闷心痛,室早随疾病进展而增多,舌紫暗,脉结代而涩。治以活血化瘀、宁心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 当归 桃仁 红花 赤芍川芎 瓜蒌皮 香附 元胡 柴胡 桔梗 牛膝)。
4.心脾两虚 常见症状有:心悸不宁,头晕健忘,劳则室早次数增多,神疲乏力,食少乏味,面色萎黄,舌淡嫩,脉弱而结代。治以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加减(党参 白术黄芪 当归 炙甘草 茯神 远志 酸枣仁 木香 龙眼肉 大枣 )。
心悸有什么症状
心悸不宁,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
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乏力,舌质淡红,脉象细弱。
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而数。
心悸眩晕,胸脘痞闷,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恶心吐涎,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或见唇甲青紫,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一个常见的症状,一般认为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健康人在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受到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常可发生心悸。引起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经常出现心悸。
心悸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自觉心慌。临床上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都可引起心悸。窦性心动过速,心跳快而规则,成人超过100次/分钟,儿童超过120次/分钟,婴儿超过150次/分钟。多见于发热时、甲状腺机能亢进、贫血等,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亦可发生。
阵发性心动过速为突然发作、心跳很快且心律规则,每分钟达160~220次,可发生于正常人的心脏或有器质性心脏病者。窦性心律不齐为心跳之快慢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加快,呼气时减慢,如暂停呼吸憋一口气,即自然会消失。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是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健康饮食帮你顺利度过更年期
1、饮食原则。动植物食物搭配,以植物为主;不偏食、不挑味、粗细搭配;不甜不咸不腻;定时进餐、餐次适宜、不过饱;少吃油炸、烧烤和熏制食品;适量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或娱乐活动,以维持正常体重。
2、每日一袋(约半斤)牛奶或羊奶,内含250毫克钙,有助于减轻骨质疏松,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每日350克左右主食,供给机体能量和热量,以米、面、粗粮、干豆类及薯类为首选。
一般来说,45-55岁的女性便进入了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的减退,使雌激素和孕酮水平降低,造成身体内各系统的改变而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适应症状。其主要表现有: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潮红)、外阴及阴道萎缩、骨质疏松、四肢麻木、心悸不适、皮肤出现皱纹、色素沉着、肠胃功能紊乱等生理症状;心理症状主要有:敏感多疑、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如果家庭、社会环境不良的话,容易使更年期疾病发生或加重已有症状。因此,进入更年期的女性,一是自己不要紧张害怕,积极地自己调适,必要时求助医生;二是社会和家庭要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关注,以便使她们过好更年期。
什么是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又名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的总称,患者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病程不足3个月或仅有一次短暂发作者称为神经症性反应(neurotic reaction)。 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性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症状复杂多样,其典型体验是患者感到不能控制的自认为应该加以控制的心理活动,如焦虑、持续的紧张心情、恐惧、缠人的烦恼、自认毫无意义的胡思乱想、强迫观念等。 临床表现 神经官能症的症状复杂多样,有的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有的则有心悸、胸闷、恐怖感等。其特点是症状的出现与变化与精神因素有关。如有的胃肠神经官能症患者,每当情绪紧张时出现腹泻。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主要症状有以下几种: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表现为联想回忆增多,脑力劳动率下降,体力衰弱,疲劳感等。
2、情绪症状表现为烦恼、易激惹、心情紧张等。
3、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
4、头部不适感 紧张性头痛,头部重压感、紧束感等。
5、内脏功能紊乱胃胀、肠鸣、便秘或腹泻;心悸、胸闷、气短、肢体瘫软、乏力、濒死感;低热;皮肤划痕征阳性;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遗精、阳痿等。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又称心脏神经症,是一种心血管系统植物神经系统中介下,受精神因素影响的综合症。临床以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或换气过度、濒死感为主要症状,此外尚有乏力、头晕、多汗、失眠等症状。 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临床症状:胃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症,临床以纳呆饱胀感、呃逆、腹部不适、肠鸣以及便秘与腹泻交替发作为主要症状,常由情绪刺激而激发。
经期前有什么症状 心悸不适
有些女性在绝经前出现潮热症状的时候会同时伴有心悸及焦虑症状,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多为数秒至数分钟,轻者每日发作数次,重者十余次或是更多。
绝经对女人睡眠有很大影响
中医把女性更年期归属于“脏躁”范畴。治疗应以补脾肾、调冲任为主,兼以疏肝理情志,节嗜欲,适劳逸,慎起居,以配合治疗。而以养心益脾、补肾润燥为主的饮食治疗,除了用药外,还要从精神方面调理,心态要平衡,适当运动,乐观面对生活……身心健康才是女人完美的状态。
女性更年期,是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生育功能完全丧失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一般从45岁开始,持续10-15年。在这一时期,由于卵巢功能减退,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90%以上的妇女都会出现一系列程度不同的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如月经变化、面色潮红、心悸、失眠、抑郁、情绪不稳定、易激动等。
导致妇女出现更年期一系列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卵巢功能的改变。在这期间,随着年龄增长,卵巢中已无足够的卵泡发,雌激素的分泌越来越少,卵巢功能逐渐降低至消失。在绝经过渡期,孕激素首先降低到正常水平的1%左右,雌激素水平无规律波动造成绝经症状。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的水平下降到绝经前正常水平的20%左右。在长期雌、孕激素缺乏的情况下,依赖雌、孕激素维护其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可能产生功能衰、结构变异、甚至病变。如内分泌失调、精神神经症状、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乳腺和子宫内膜癌、及老年性阴道炎等。
心悸的中医诊断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搏跳动异常,心慌不安的症状。心悸常分为惊悸、怔忡,因惊而悸谓之惊悸,时作时止,病情较轻。无所触动而悸谓之怔忡,发作无时,病情较重。心系、脑系疾病常见心悸,肺系疾病、虚劳类疾病、瘿气等病中亦常出现心悸。因此在诊断心悸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以免出现误诊。
心悸的中医诊断:
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响声,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心脾两虚: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少寐多梦,健忘,舌淡红,脉细弱。
阴虚火旺: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有耳鸣,腰酸,头晕目眩,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
心阳不振: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水饮凌心:心悸,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有眩晕,恶心呕吐,流涎,舌淡苔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心血淤阻:心悸,胸闷不适,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淤斑,脉涩或结或代。
痰火扰心:心悸时发时止,受惊易作,胸闷烦躁,失眠多梦,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心悸的症状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
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
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悸,属于正常情况。
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
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慌而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