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青霉素的发现作用

青霉素的发现作用

中西药分类:

西药

作用分类:

抗感染药物抗微生物药青霉素类

英文名:

Benzylpenicillin

汉语拼音:

别名苄青霉素,青霉素G,简称青霉素,Penicillin G

药物组成:

性状本品为青霉素或钾的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或微有特异性臭,有引湿性。钠盐极易溶于水,在乙醇中溶解。钾盐极易溶于水,在乙醇中略溶。0.0005988mg(0.6μg)标准青霉素钠含有1单位青霉素,即每mg青霉素钠含有1670单位青霉素,(100万单位青霉素=600mg)。

主治:

敏感致病菌引起的各种感染包括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猩红热、蜂窝织炎、肺炎、化脓性关节炎、产褥热、败血症等;B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新生儿重症感染和成人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C组、G组、F组链球菌感染等;以上感染青霉素G均属首选。其他链球菌如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其它D组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均应根据敏感试验结果决定是否选用青霉素G。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散发或流行性脑膜炎或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可用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淋球菌引起的淋病应根据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青霉素G或其他抗菌药物。革兰阳性杆菌引起的白喉、炭疽病、破伤风、放线菌病等青霉素G有效,但应同时应用抗毒素治疗。对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梅毒及其他螺旋体引起的疾病可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

药理作用:

青霉素G于1929年由Fleming发现,1940年由Florey与Chain提取成功,于1941年作为全身用化疗剂用于临床。尽管由于细菌耐药,研制了许多新的抗菌药物;但迄今青霉素G仍是临床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对青霉素敏感的致病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球菌和螺旋体。 1.革兰阳性球菌 对青霉素G仍高度敏感的阳性球菌有A组β-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B组、C组、G组、F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不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的肺炎链球菌与厌氧的阳性球菌如消化球菌与消化链球菌。医院内对青霉素G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占70%-80%。肺炎链球菌在60年代对青霉素G都高度敏感,70年代初开始发现有耐药菌,现在分为对青霉素G敏感菌(MIC<0.1μg/ml),相对耐药菌(MIC 0.1-1.Oμg/ml)与耐药菌(MIC>1.0μg/ml)。 2.革兰阳性杆菌 对青霉素敏感的阳性杆菌有白喉棒状杆菌、炭疽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厌氧的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败血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肉毒杆菌)等。难辨梭状芽胞杆菌有时敏感;还有不产孢子的厌氧阳性杆菌如放线菌属、真杆菌属、丙酸杆菌等也都敏感。 3.革兰阴性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淋病奈瑟球菌对青霉素G的敏感度分敏感(MIC 0.007μg/ml),相对耐药(MIC 0.125-2.0μg/ml),与耐药(MIC>2.0μg/ml),还有高度耐药(MIC>250μg/ml)。莫氏卡他球菌部分菌株敏感,部分耐药。 4.螺旋体 敏感的螺旋体有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包柔氏螺旋体与鼠咬热螺旋体等。 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肠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布鲁杆菌都对青霉素G耐药。流感杆菌部分中敏或低敏。产酶流感杆菌耐药。 青霉素G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影响细菌细胞壁糖肽的合成。糖肽合成的最后阶段是完成交叉连接。由细菌体内转肽酶移去N-乙酰-壁氨酸(NAM)上的五肽末位D-丙氨酸。使5肽甘氨酸桥的最后一个甘氨酸与NAM的五肽第4个残基(D-丙氨酸)相连接而实现交叉连接。现已研究证明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与细菌细胞膜上主要靶位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相结合。这些PBPs也就是在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酶系包括转肽酶。由于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转肽酶结合,抑制了该酶原有的转移五肽末位D-丙氨酸的作用,使交叉连接不能形成,影响细菌细胞壁合成,导致菌体肿胀破裂而死亡。细菌则可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水解青霉素,使其结构中β-内酰胺环被打开而灭活。

体内过程青霉素G不耐酸,口服迅速被胃酸破坏。故需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肌内注射100万U,血药峰浓度20U/ml(12μg/),给药后半小时内达峰,t1/2约30分钟。静脉滴注2g(333万U),平均血药浓度为7.5μg/ml。本品体内分布广,对炎性组织比正常组织较易透入且维持时间也较长。静脉给药2g,脑组织内最高浓度为1.38μg/g。青霉素G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5%。在体内基本上不代谢,极少量在肝内代谢,代谢物为青霉噻唑酸。有少量原形药自胆汁排出,绝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其中90%经肾小管排泌,约10%由肾小球滤过。本品排泄快,大部分药物在给药后3-4小时内排出。

剂型:

注射剂

规格:

1.注射用青霉素钾 0.125g(20万U),0.25g(40万U),0.5g(80万U),0.625g(100万U)。

2.注射用青霉素钠 0.12g (2万U),0.24g(40万U),0.48g(80万U),0.6g(100万U),0.96g(160万U),2.4g(400万U)。

用法用量:

青霉素G为 繁殖期杀菌药,半衰期短,排泄快,应间歇给药。每日3-4次,重症感染必要时可每隔3-4小时给药1次。青霉素G肌内注射常规剂量40万U-80万U,最多100万U。需要较大剂量或病情较重应静脉滴注给药。中度感染静脉滴注每次80万U-100万U,每日3-4次。重症感染每次剂量可根据病情需要适当加大,每6小时滴注1次。治疗脑膜炎或心内膜炎时每日剂量1000万U-2000万U稀释后滴注。小儿每日2.5万U-5万U/kg,分2-4次注射。

不良反应:

青霉素G毒性很低,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 1.过敏反应 包括即刻的过敏休克、速发的皮疹和迟发的过敏反应包括血清病、皮疹和接触性皮炎等。青霉素G过敏反应大多为皮疹反应,但应警惕可能发生威胁生命的过敏性休克。美国波士顿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机构(BCDSP)报告注射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1%。另外一些调研结果报道过敏休克发生率为0.004%-0.04%。 2.惊厥 大剂量青霉素G(每日2000万U-2500万U)静脉滴注可能发生惊厥或昏迷。 3.血液学异常反应 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也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 4.肾损害 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引起肾功能衰竭与间质性肾炎的病例报告。 5.赫氏反应 青霉素治疗梅毒可于给药后2-8小时内发生赫氏反应:发冷、发热、喉痛、头痛、心动过速、局部病变加重等。

注意事项:

1.青霉素过敏休克抢救原则和方法 ①应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使病人头低位躺下。②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0.1%肾上腺素0.5ml。③迅速准备静脉输液。④如第一次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尚未见效应,重复注射一次或在输液内加肾上腺素。⑤如以上措施未见效应,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100mp。⑥有呼吸困难时可缓慢静脉注射氨茶碱0.25-0.5g,同时人工呼吸。⑦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荨麻疹应结抗组织胺药物。⑧保温,注意维持呼吸与循环功能。

2.青霉素过敏休克的预防措施 ①注意询问过敏史,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疾患或过敏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②应在有抢救过敏休克的条件下才能注射青霉素G。③注射青霉素G前应作皮内敏感试验,用500U/ml青霉素G皮试液,皮内注射0.05-0.1ml,20分钟后观察反应。皮试阳性反应者禁用。注射青霉素G后应观察力30分钟。

3.青霉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①丙磺舒(probenecid)通过抑制肾小管排泌作用能延长青霉素类血药浓度维持时间。②青霉素类与氨基糖苷类呈协同作用,但大剂量青霉素类药物可使氨基糖苷类活性降低。③青霉素类与四环素、氯霉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呈拮抗作用。青霉素类在抑菌药作用下,由于细菌繁殖受抑制不能充分发挥繁殖期杀菌的作用而呈拮抗。这种拮抗作用虽非属用药禁忌,但如以上抑菌药非治疗必需,则应避免采用拮抗联合,使青霉素G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贮藏:

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而今,青霉素在原来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数不清的子系系列,它们抑菌能力更强,治疗效果更佳,无论如何,作为世界上第一种青霉素的出现,它的毒性反应还是比较小的,抗生素类药物一般都有过敏反应,医生在给患者使用青霉素之前都会做过敏试验,以确保患者使用的安全。

皮肤消炎药有哪些

感染性疾病,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凶险疾病,直至20世纪30年代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并于1940年应用于临床后,人类与感染性疾病的斗争才算有了一个重大突破。抗感染药物的发展已日新月异,但人类并没有征服感染性疾病,相反,病情变得更为凶险、复杂,治疗难度加大。消炎药有哪些因此,掌握一定的相关用药常识,对于自我保健有着重要意义。

消炎药有哪些?抗细菌感染药物的分类常用的有青霉素G、青霉素V、甲氧西林(新青I)、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替卡西林(羧噻吩青霉素)、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等。消炎药有哪些,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青霉素类药物的主要优点为杀菌作用强,毒副作用少,孕妇及儿童使用较为安全,不影响肝功能。消炎药有哪些,但应注意的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包括过敏性皮炎。血清病、皮疹、接触性皮炎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消炎药有哪些,头孢菌素类

可分为四代。消炎药有哪些,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用的有头孢唑啉(先锋5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等,口服的有头孢氨苄(先锋4号)、头孢拉定(先锋6号)、头孢羟氨苄等。适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道感染等。

消炎药有哪些,第二代头孢菌素较第一代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肾脏毒性低。注射用的有头孢呋辛(头孢呋肟)、头孢孟多、头孢西丁、头孢美唑等,口服的有头孢呋辛酯、头孢克洛等。

消炎药有哪些,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体内分布广、对人体毒性低等特点。注射用的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等,口服的有头孢克肟。头孢泊肟脂、头孢特仑酯、头孢他美酯等。可用于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胃肠道感染和败血症等。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其特殊的作用方式、广泛的抗菌谱而优于前三代。因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的可能性很小,可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人。已上市的有注射用的头孢吡肟、头抱匹罗。

消炎药有哪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但价格较为昂贵。有可能发生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史者慎用。应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因其可将体内正常有益细菌杀死,易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等,应引起重视。

消炎药有哪些,另外有多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克拉维酸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组成的复方制剂,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舒巴坦等,联合使用时有增强抗菌作用和扩大抗菌谱的作

间歇性肺炎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是肺的间质的一种慢性炎症证。此病治疗比较困难。但是只要坚持是可以治愈的。对青霉素敏感的肺炎球菌株,青霉素G是首选药物。非重症患者可口服青霉素G或V250~500mg,每6小时1次.对无并发症的肺炎球菌肺炎推荐给予水剂青霉素G50~200万u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

约25%的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在美国,临床上分离的菌株中,青霉素相对或高度耐药率为15%~30%,而在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西班牙,日本,以色列,南非和西欧,耐药率更高.许多青霉素耐药菌株对其他抗生素同样耐药.含1μg苯唑青霉素的平皿适用于检测耐药菌株.抑菌圈≤19mm的分离物应再采用肉汤稀释剂检测.对高度耐药菌株的治疗,应根据体外药敏试验.大剂量青霉素,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对大多数耐药菌株有效.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格帕沙星和托法沙星)是青霉素耐药菌株的常选用的药物,也可为青霉素敏感菌株治疗的可供替换的药物.万古霉素作为唯一一种具有持久活性的药物,对所有肺炎球菌均有抗菌活性,可作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伴有高耐青霉素发生率的重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其他有效的药物包括头孢霉素类,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四环素抗肺炎球菌效果的可靠性较差,病情严重的病人不应使用。口服用药包括红霉素或林可霉素300mg,每6小时1次。胃肠道外用药包括头孢噻肟1~2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头孢曲松1~2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头孢唑啉500mg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红霉素0.5~1g静脉注射,每6小时1次;或克林霉素300~600mg静脉注射,每6~8小时1次.除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外,大多数第三代头孢霉素对肺炎球菌相对无抗菌活性。

青霉素的副作用有哪些

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严重的过敏反应为过敏性休克(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率为0.004%~0.015%,Ⅱ型变态反应为溶血性贫血、药疹、接触性皮炎、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Ⅲ型变态反应即血清病型反应亦较常见,发生率为1%~7%。过敏性休克不及时抢救者,病死率高。因此,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立即给病人肌注0.1%肾上腺素0.5~1ml,必要时以5%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作静脉注射,临床表现无改善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心跳停止者,肾上腺素可作心内注射。同时静脉滴注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并补充血容量;血压持久不升者给予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亦可考虑采用抗组胺药以减轻荨麻疹。有呼吸困难者予氧气吸入或人工呼吸,喉头水肿明显者应及时作气管切开。青霉素酶应用意义不大。

2、毒性反应:青霉素毒性反应较少见,肌注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鞘内注射超过2万单位或静脉滴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反应(青霉素脑病),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的病人。青霉素偶可致精神病发作,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后个别病人可出现焦虑、发热、呼吸急促、高血压、心率快、幻觉、抽搐、昏迷等。此反应发生机制不明。

3、二重感染:用青霉素治疗期间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白念珠菌感染,念珠菌过度繁殖可使舌苔呈棕色甚至黑色。

4、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与高钠血症:如静脉给予大量青霉素钾时,可发生高钾血症或钾中毒反应。大剂量给予青霉素钠,尤其是对肾功能减退或心功能不全病人,可造成高钠血症。每日给予病人1亿单位青霉素钠后,少数病人可出现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和高钠血症。

5、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或其他感染时可有症状加剧现象,称赫氏反应,系大量病原体被杀灭引起的全身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病人,系由于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但组织修补较慢,或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6、兽医临床上的过敏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流汗、兴奋、不安、肌肉震颤、呼吸困难、心率加快、站立不稳、有时见荨麻疹、眼睑和面部水肿,阴门和直肠肿胀和无菌性蜂窝织炎、严重时休克甚至死亡。

土霉素发豆芽好吗

使用无根剂后,豆芽的产量可以比原产量增加30%,长度可以达到15~20厘米。有的商贩还通过喷尿素、硝铵等药物的方法,使豆芽变得特别长、特别白,卖相好看,吸引顾客购买。

赤霉素、6-苄基腺嘌呤的规定上,每千克豆芽所含的赤霉素应不高于0.5毫克,含6-苄基腺嘌呤不高于0.2毫克

要准备的东西:豆子(黑豆、黄豆、绿豆),发豆芽的筐子(最好是选用那种带孔可以透气和漏水的菜筐,形状不定,方的圆的长的还是短的随您自己定了,只要是带孔的就行)、喷壶一个(在发豆芽的过程中用来给豆芽每天喷水的,就是我们办公室喷花的那种就行了)、发豆芽的筐子大小差不多的纱布一块、毛巾一条(最好选用白色的毛巾,因为纱布和毛巾都是直接接触豆芽的,选白色的环保安全一些)、准备一个比筐子要大一点的接水容器(因为每天要给豆芽喷水,喷水的过程中水肯定要流出来,这样会弄脏地板,准备这样的容器的话水就直接流在里面了),在容器的四个角上垫上四个麻将,这样万一在漏水的时候水太多的话,水也泡不到豆子上,当然也可以用家里其他的东西放在这四个角上

步骤一:把选好的豆子放在一个容器里,加上40度以下的温水(水要多几倍,一会豆子泡发了水就会被吸干)让它自然泡发12小时;

步骤二:把准备好的筐子放在接水的容器上,那四个麻将也放在容器的四个角上了,角上的作用就是防止水泡到豆子,如果水泡到豆子了会引起烂根的。

步骤三:把要发豆芽的菜筐放在接水的容器上,然后在菜筐上面铺上纱布,把发好的豆子均匀的铺在纱布上,记得要均匀的铺好不要重叠豆子哦,重叠的话也有可能会让豆子烂掉

步骤四:均匀铺好豆子后盖上准备好的白色毛巾,然后用喷壶把毛巾表面喷湿

步骤五:把盖好毛巾的筐子放在一个不透光的柜子里,放进去后如果还是担心会有透光的问题的话,就准备一块黑布盖在筐子上面,然后关上柜门

每天早、中、晚都要淋水的,一般早上和中午就用喷壶喷湿毛巾表面(记得喷的时候不要打开毛巾)晚上等天黑了就拿着篮子在水龙头下冲下水(冲水是为了起到清洁的作用,防止烂根的)。一般豆芽温度10-19度的发到5-7天就可以收获,如果温度20多度的话差不多4天就能吃了。

看了上边的内容之后我们想吃安全豆芽的话就可以自己来发豆芽了,这样做出来的豆芽非常安全而且非常美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新的豆子,陈年豆子是发不出豆芽的。接水的容器里不要积水,每天在水龙头下面冲完水后记得一定要把容器里的水倒掉,以免水发臭引起烂根;3最重要的是发豆芽从第一天起到收获的那天都要在无光照的情况下进行,说的无光照就是连散光都不能见到的。

青霉素的研究历史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3]

近代,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

1928年,英国科学家Fleming在实验研究中最早发现了青霉素,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先进,认识不够深刻,Fleming并没有把青霉素单独分离出来。

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遗憾的是,这篇论文发表后一直没有受到科学界的重视。

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Howard Walter Florey)和生物化学家钱恩。[3]

1938年,德国化学家恩斯特钱恩在旧书堆里看到了弗莱明的那篇论文,于是开始做提纯实验。[4-5]

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

青霉素的介绍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青霉素的功能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6]

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相关推荐

青霉素治疗盆腔炎

青霉素治疗盆腔炎可行吗?盆腔炎是由女性上生殖道炎症引起的一组疾病。青霉素是抗生素,如果患者对青霉素不会过敏,用来治疗盆腔炎,是首选药物。慢性盆腔炎,建议在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开始使用消炎药治疗,直至治疗到月经干净为止。连续治疗3-6个月经周期。盆腔炎的症状可有下腹痛伴发热,若病情严重可有寒战、高热、食欲不振等;腹膜炎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有脓肿形成,可有下腹肿物及局部压迫刺激症状

孕妇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抗生素种类繁多,一般地说,对胎儿较安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类,如普鲁卡因青霉素、氨苄西林等。另外,还有林可霉素、红霉素、头孢氨苄等。在动物实验中,尚未见这些抗生素对胎仔产生不良影响。有时虽然发现有一些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妊娠后6个月的危险证据。所以你可放心在这些药物中选用。不安全的抗生素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米诺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据研究,前两种对胎

青霉素要做皮试吗 用青霉素出现过敏怎么办

做皮试时,最好在医院等待30分钟以上,若出现局部红枣,瘙痒时需要及时告知医生,并且更换其他抗生素治疗身体疾病;若过敏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或过敏性休克,则需要立即上医院接受治疗。

骨髓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1、青霉素类(penicillin):青霉素对酿脓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感染应列为首选,对厌氧菌感染也有良效。青霉素G对产气荚膜芽孢杆菌应为首选。半合成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萘夫西林(乙氧萘青霉素)和苯唑西林(苯甲异恶唑青霉素)能抵抗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之作用,在检出对甲氧西林(甲氧苯青霉素)敏感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使用,对酿脓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也有作用。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和双氯西林(双氯青

青霉素要做皮试吗 用青霉素为什么要做皮试

青霉素对人体的副作用小,但是青霉素类药物很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因此每次使用前需要做皮试过敏试验,皮试阴性者才能使用青霉素药物。对于不同厂家生产的青霉素或口服青霉素之前都需要做皮试试验。

青霉素过敏症状

青霉素过敏症状:过敏性休克,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中最严重、最常见的反应,可发生于使用青霉素的整个过程中,多见于20到40岁的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老人及儿童少见,婴儿罕见。青霉素的各种剂型和给药途径均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反应的发生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发生一般极为迅速,大多数在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甚至在注射针头尚未拔出时就会发生。少数病例可于给药后数小时或连续给药过程中出现,一般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几部

水果有酒味还能吃吗 霉变水果吃了有什么危害

在水果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以扩展青霉为代表的青霉,它们产生的展青霉素会产生引起动物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肾脏水肿等病症,并且因为展青霉素与细胞膜的结合过程是不可逆的,会对细胞造成长期的损伤,甚至有可能致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把霉变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因为霉菌产生的展青霉素可以扩散到果实的其他部位。一项调查就发现,霉变苹果上外观正常部位的展青霉素含量为霉变部位的10-50%。正常部位的苹果的展青霉

支气管炎的针剂治疗

1、年幼体弱病孩,轻症可口服磺胺类药物或青霉素类药物,并配用一定的化痰止咳药,起协同治疗作用。磺胺类药可选用复方新诺明,每日每千克体重20毫克,分2次口服。由于磺胺类药物排泄较慢,易在肾脏中引起结晶沉淀,故用药期间要供给充分水分,以利排泄。2、有的孩子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用后发生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若遇有过敏史的不能用。青霉素类药物可选用阿莫西林,每日每千克体重40—80毫克,分3—4次饭后口服。

青霉素的配伍禁忌有哪些呢

1 .青霉素不可与同类抗生素联用由于它们的抗菌谱和抗菌机制大部分相似,联用效果并不相加。相反,合并用药加重肾损害,还可以引起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它们之间有交叉抗药性,不主张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2. 青霉素不可与磺胺和四环素联合用药青霉素属繁殖期“杀菌剂”,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四环素属“抑菌剂”,影响菌体蛋白质的合成,二者联合作用属拮抗作用,一般情况下不应联合用药。临床资料表明单用青霉

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怎样

1990年的资料肯定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性逐年下降。在英国脑膜炎双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在1985年为0.2%;1986是1.2%;1987年2.9%;1988年3.9%;1989年为3.7%。临床上遇到耐药菌株时,即使给予过去足够剂量的青霉素,都未能见效。研究发现,这些对青毒素相对不敏感的菌株能持续形成b组和c组的血清型混合物;它改变青霉素的蛋白结合,是遗传物质与一株非致病黄色奈瑟氏菌密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