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人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多

糖尿病人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多

压力大会诱发糖尿病

一位28岁的年轻女性,不吸烟、不喝酒,平时生活习惯很健康,能够管住嘴、迈开腿,且无糖尿病家族史,却被诊断为糖尿病。有这种可能性吗?回答是完全可能。

因为她生活在大城市,买不起房、买不起车、压力大、睡眠不好,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这已成为引发糖尿病的一个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糖尿病背后流行的原因也在发生着变化。如果在之前,我们可以说糖尿病是由家族史、肥胖、饮食结构的改变、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而今,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即精神因素。在被确诊的糖尿病人群中,有一群人集中在25~40岁,他们没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肥胖,也没有喝酒、抽烟的习惯,但他们生活在大城市里,工作压力很大,生活不规律,渐渐发展为糖尿病患者的主力军。

糖尿病患者为何陡增

截至目前,我国共做过6次糖尿病发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从1980年的0.67%到现在的11.6%。统计数字的增长一方面说明我国糖尿病患者在快速增加,另一方面诊断标准不一样是导致2008年和2010年差距悬殊的重要原因。

2008年的研究结果是按照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只查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共调查了4.6万人,年龄≥20岁。2010年是按照美国糖尿病学会最新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包含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三项指标,共调查9.8万人,年龄≥18岁。如果去掉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2010年研究提示的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结果与2008年接近。如果其他国家采取这个标准,糖尿病人数也会增加。这样早期把糖尿病人群及高危人群筛查出来,有利于我们更加重视,尽早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约一半成年人属高危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教授的研究团队完成了一项研究,将空腹血糖在5.6~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5.7%~6.5%的人都划为糖尿病前期人群,这个人群在18岁以上人群中占的比例高达50.1%。为何该人群数量如此之大?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美国糖尿病学会将诊断糖尿病前期的切点糖化血红蛋白值定义为>5.6%,而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切点为>6.1%。

与糖尿病症状不明显相比,糖尿病前期人群更是不存在任何不适,因此,这部分人大多数还在监管范围以外。对于这部分人最终的走向,以前认为有1/3会成为糖尿病人群,1/3原地踏步,剩下的1/3会成为健康人群。

糖尿病人能吃酱肘子吗

人们生活中肉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食物,那么同样的酱肘子也是人们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那么患有糖尿病人能吃酱肘子吗?患有糖尿病的人适当的食用吃酱肘子也是可以的。

肉食含热量较高,有利于主食的控制。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吃了肉食就不容易饿,若只吃素食就容易饿。因此,适当地吃肉对糖尿病患者是有利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肉食含脂肪较多,过量食用对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不利。

糖尿病人能吃肉,但是糖尿病人吃肉要适量,一天吃100~150克就可以了,也就是以肉食丝炒菜为主,少吃炖肉、蒸肉和涮肉。至于糖尿病人吃哪种肉比较合适,应该说糖尿病患者各种肉都能吃,但是从蛋白质结构是否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角度来看,鱼肉好于鸡、鸭、鹅肉,鸡、鸭、鹅肉又比猪、牛、羊肉好。

所以有人说,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患者选择肉类食品时,“吃四条腿的(畜)不如吃两条腿的(禽),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鱼)”,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如果每天吃150克肉,建议四条腿、两条腿和没有腿的肉各50克。

糖尿病人能吃酱肘子吗?患有糖尿病的人不是不可以吃肉,但是需要慎重,不要盲目的去食用,只要适量的少吃就可以,而且一定要多运动才能跟好。

糖尿病人能吃象拔蚌吗

既然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这么重要,那么糖尿病人能吃象拔蚌吗?想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象拔蚌以及象拔蚌的营养成分。

象拔蚌是商业名称,其物种名太平洋潜泥蛤(学名:Panopea abrupta),是远东包括华人及日本人崇尚食用的高级海鲜。原产地在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因其又大又多肉的虹管,被人们称为“象拔蚌”。当地人并不吃象拔蚌,所以象拔蚌生长状况良好。但自从亚洲移民开始捕食北美的象拔蚌,使当地的象拔蚌变成濒临绝种。1996年中国市场开始人工养殖。

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维持免疫机能最重要的营养素,为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份。

壮阳壮腰:促进性功能、生精助育。强精益气,提高精液质量,增强精子活力。适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阳痿、腰痛、小便频数及补五脏之气不足。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

利尿消肿:能清除体内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促进血液和水分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作用。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可治疗全身水肿,小便不利等。

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祛脂降压: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扩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能软化和保护血管,有降低人体中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上文我们介绍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了对于饮食的疑惑,因为多吃东西容易导致血糖的不正常,而吃太少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是少食多餐。象拔蚌有提高免疫力等功效,所以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糖尿病已经繁衍成一种常见的疾病。平时生活中大量食用和饮用含量过高的食物,除了这一点外,那么又有些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的呢?

1、心理压力大: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不良的精神刺激可以严重扰乱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由此,情绪和精神因素也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

2、饮食不合理: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粮和副食品都很丰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导致人们机体营养过剩,内分泌功能失调,严重诱发了糖尿病。

3、运动量减少:大多数人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条件,运动量不足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运动量不足不仅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还会减慢细胞内葡萄糖的转运,降低肌肉葡萄糖的氧化和利用率,以及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因此,闲逸也是诱发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4、 遗传引起:根据医学学者们在临床上的实验证明发现,大部分糖尿病病人都是由遗传引起的。一般直系亲属内有糖尿病患者的话,该家庭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比一般人高出很多。

5、 过于肥胖:很多糖尿病病人在发病之前,一大多都都是过度肥胖的人,所以在吃饭后的两到三个小时之后就会感觉到心慌、易出汗、手抖、饥饿等症状。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要多注意来自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人们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呢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病人得病原因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由于在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里能查出很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能够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让他们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所以就患上了一型糖尿病。

而得二型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就没这么简单了,包括很多方面:①、环境因素:肥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爱运动等等是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②、遗传因素:二型糖尿病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有些致病基因已经被确定了;③年纪方面:临床统计发现,超过30岁以上的人,容易得上二型糖尿病;④、生活方式的不科学:高热量、高脂肪的膳食会引起人发胖,并且如果缺乏运动锻炼,胰岛素抵抗就会变得严重,容易导致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还有应激,包括劳累、紧张、外伤等,还包括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这些诱因都会影响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血糖升高,二型糖尿病也随之跟来。

糖尿病饮食指南注意什么 糖尿病人饮食原则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人的饮食,首先要做到少吃多餐。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体内血糖的升高速度,对糖尿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健康,人们不要只吃精粮,而忽视了粗粮的重要性。糖尿病人尤其要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的粗粮,这样可以减慢人体对食物的吸收,让血糖可以尽可能的平稳一些。

在糖尿病人的饮食中,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取。经常吃一些豆制品,可以很好的补充植物蛋白质,这对健康是很有好处的。而且,还有降糖、将血脂的功效。

糖尿病人的最大健康饮食,就是身体里的胰岛素遭到了破坏,所以,不能及时将摄入的糖类分解。因此,在糖尿病人的饮食中,要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这样才能不给身体增加负担。

专家发现,主食中的含糖量是非常高的,所以,对于糖尿病人的饮食中,要注意控制主食的摄入量。可以吃一些粗粮,如麦片、玉米面,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


老年人血糖低更要当心糖尿病

老年人低血糖更应当心糖尿病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吃饭前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去医院看,医生却说是Ⅱ型糖尿病。但病人往往觉得自己是低血糖,也没有糖尿病人的“三多一少”症状,只是在身体上表现为体重有些偏重,或者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等症状,所以不会怀疑自己得了糖尿病。其实,餐前或空腹低血糖,正是一部分Ⅱ型糖尿病人早期的临床表现,医生也正是从这一点上觉察到这些患者糖尿病的蛛丝马迹的。

Ⅱ型糖尿病的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所谓相对不足,主要是胰岛素的分泌延时,这样,当进食后糖分吸收入血达到高峰时,需要的胰岛素未能及时分泌而造成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胰岛素的延时分泌又使血液中胰岛素的高峰出现于血糖已降低时,从而导致血糖的进一步降低而发生低血糖,这一时段正好在餐前空腹时。通俗地说,就是血糖高需要胰岛素的时候,胰岛素没有及时分泌;而血糖已经降低时,胰岛素却大量分泌,结果导致血糖不正常。人们不了解这一点,会误以为得了“低血糖”症而多食,又进一步加重血糖异常。体重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的人,常常是糖尿病的潜在患者。

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出现空腹或餐前低血糖现象,要想知道是不是得了糖尿病,为了身体健康,一定要到医院查一查血糖,尤其不要忘记查餐后2小时血糖。这里,还有一点要提及的,中年人的血糖,不要以化验单上的6.1mmol/L为上限标准,因为按照国内有关疾病防治指南,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就应该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如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也应该筛查。筛查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英文缩写为OGTT。这样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并早期干预治疗。

老年人睡眠不好的危害有哪些

1、长期失眠患者会消瘦。长期失眠的人不仅会因自己睡眠不好对家人态度恶劣,自身的健康状态也难保。失眠长期不愈的人身体消瘦、面色发黑,多项脏器功能和代谢功能出现衰退,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2、长期失眠会诱发抑郁症。有研究者调查结果显示,普通成年人在一年内有过失眠者比例高达57%,中53%症状超过1年,然而只有13%的病人曾经跟医生谈及自己的睡眠问题。而且,抑郁与失眠和日间嗜睡存在稳定的关联,并且失眠是抑郁及焦虑症的诊断性症状。研究还表明,失眠可能是临床抑郁的普遍早期症状,是诱发抑郁症的直接病因。

3、每个人从中年脚步进入老年必需阅历,而失眠症状的出现更是会加重更年期综合症的症状。失眠往往是更年期综合征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这些病人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心情烦躁不安,情绪激动,除了失眠之外,另外还伴有头晕眼花、耳鸣、手抖、心慌等症状,夜晚再失眠的话可加剧上述不适症状。

4、睡眠不足者易患糖尿病,根据研究人员发现,每晚平均睡眠大约5小时的人,同那些每晚平均睡眠8小时的人相比,前者分泌的胰岛素多50%,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40%。研究人员指出,当人体丧失对体内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胰岛素的反应能力时,血糖水平就会升高,进而引发糖尿病。科学家表示,预防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饮食合理,有规律的运动,尽量减少压力和保证睡眠。

5、老年人失眠也可能导致老年痴呆、忘却:老年痴呆比人们想象的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要高,而出现失眠在老年人比一般情况患上老痴呆的风险大大增加。有老年人轻易忘却的症状,失眠的危害比较常见的就是忘却,这是由于长期的失眠,脑功能活动的受到了影响所致。

人们是怎么患上糖尿病的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一种非常让人棘手的慢性疾病,很多患者得上这种病之后,都还不知道自己的患病原因,都在纳闷这样一个问题:怎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病人得病原因是由于自身免疫缺陷,由于在一型糖尿病病人的血液里能查出很多种自身免疫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能够损伤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让他们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所以就患上了一型糖尿病。

而得二型糖尿病的患病原因就没这么简单了,包括很多方面:①、环境因素:肥胖、不规律的饮食习惯、不爱运动等等是二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一;②、遗传因素:二型糖尿病有比较明显的家族史,有些致病基因已经被确定了;③年纪方面:临床统计发现,超过30岁以上的人,容易得上二型糖尿病;④、生活方式的不科学:高热量、高脂肪的膳食会引起人发胖,并且如果缺乏运动锻炼,胰岛素抵抗就会变得严重,容易导致二型糖尿病的发生;另外还有应激,包括劳累、紧张、外伤等,还包括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这些诱因都会影响机体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导致血糖升高,二型糖尿病也随之跟来。

脑中风病有家族遗传倾向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中风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资料证明,父母患中风的其子女患中风的几率比一般人高4倍。有人对中风病人的家属进行调查,发现其动脉硬化的比率也较高,且血管张力不稳定,并有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自主神经中枢调节功能亦较差。当然这种发病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也起着重要作用。

中风和遗传的关系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父母、兄弟、姐妹患中风时,本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中风。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中风就具有遗传性。因为一个家庭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因素会非常相似,因此即使家族中同时出现几名中风患者也不能证明其遗传性。

近来有专家对双胞胎进行研究(调查双胞胎中一名患中风时,另一名患中风的概率的研究)显示同卵生双胞胎比异卵生双胞胎患中风的概率高五倍。这也说明确实存在某种遗传因素。

但是至今还不能确定中风本身是否遗传。因为引发中风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就是具有某种程度的遗传性的,因此中风的遗传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遗传性状为基础的二次遗传,还是中风本身遗传,这一点还不能确定。因此父母、兄弟、姐妹患中风,本人并不一定会患中风,没有必要过分担忧。

让你不生病的秘诀

1、有一双干净的手

洗手的道理不言自明,但多数人却不以为然。在感冒流行的季节,每天要多用肥皂洗手。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能让全球10亿人远离感冒,还能预防其他传染性疾病。

2、把好口腔关

认真刷牙、使用漱口水,能够提高免疫力。口腔卫生差会引发牙周炎,从而导致糖尿病或心脏病,因此把好口腔关是保证健康的第一步。

3、多吃红苹果

“每天一苹果,医生都失业。”红苹果、甘蓝以及绿茶中含有一种叫槲皮素的天然抗氧化剂,它能让人们在压力下增强免疫力。连续5周通过红苹果摄入槲皮素的人,患呼吸道疾病的风险会降低40%。

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

糖尿病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疾病,可以伴随患者终生,并且可以有很多的并发症,治疗起来难度较大,很难彻底根治。有的甚至病情复杂的情况下,还会威胁到生命,因此,很多人担心糖尿病肾病能活几年,这也是很正常的,关键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当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蛋白尿、眼睑浮肿、眼底病变时,病人多已经进入了中晚期阶段。而糖尿病肾病一旦发生,则将呈进行性的趋势恶化下去。伴随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还可能出现高血压、身体浮肿、低蛋白血症等情况。而随着糖尿病肾病病情的进展,糖尿病病人将最终发生糖尿病肾衰竭、尿毒症,因此及早的发现病情是关键。

由于肾脏病变呈慢性进行性损害,临床症状出现较晚,一般出现尿蛋白时,病程多在10年以上,因此糖尿病肾病的预后多数不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的隐匿时期,肾小球虽然已经有了病变,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唯一改变了的就是尿微白蛋白增加。

在临床上,患者一旦出现了持续性的蛋白尿,说明该患者的肾脏功能正在不可遏止的呈现进行性下降。所以糖尿病患者要顶定期的进行检查,及早发现病情,及时治疗,这样糖尿病肾病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在病情恶化进展的过程中,糖尿病、高血压的存在将加速病人肾损害的进程,反过来,肾病的进一步加重又将导致病人的高血压病情持续加重。如此,糖尿病、高血压和肾病三者之间将相互促使恶化进程,这也导致糖尿病病人在实施临床治疗时的难度大大增。

糖尿病以及由糖尿病并发的肾病都是一个终身伴随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糖尿病肾病的病情未能得以很好的控制,则伴随病人发生的肾性高血压也将持续存在,加重糖尿病并发肾病的治疗难度,也是威胁糖尿病病人远期生存的一大因素。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很重要。

早期诊断、防治糖尿病肾病,以及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常无临床症状,起病隐匿,容易被忽视,只有早期定期行特殊检查才能避免漏诊,以免延误治疗,而一旦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就需要及时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不单单控症血糖,还需要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这样才可以达到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目的。

相关推荐

糖尿病人能吃乌梅干吗 糖尿病吃乌梅有什么注意事项

糖尿病人可以吃乌梅,吃乌梅可以让糖尿病人的血糖保持正常的水平,能够有效的促进身体健康。乌梅的作用很多,糖尿病人可以吃乌梅,但是不多吃。乌梅不与海鲜食物一起食用,两者一起食用会产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消化的物质。糖尿病人会出现多尿情况,同时糖尿病人会经常感到饥饿,所以很多糖尿病人会出现吃的越来越多,但是人却越来越瘦。

糖尿病人补钙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较难,容易多尿,从而造成随着尿液或粪便排出的钙质偏多,糖友因此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与健康人群相比,糖友补足钙显得更为重,大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每天补钙量约3袋奶。一位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天摄入800~1000毫克钙,相当于每天喝3袋以上的奶,这样才能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需提醒的是,每天喝牛奶最好别超过500毫升,因为牛奶中富含蛋白质,过量容易导致尿

青少年提高免疫力的饮食有哪些

注意口腔关:认真刷牙、经常漱口水,能够提高免疫力。口腔卫生差会引发牙周炎,从而导致糖尿病或心脏病。常洗手:洗手的道理不言自明,但多数人却不以为然。在感冒流行的季节,每天多用肥皂洗手。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能让全球10亿人远离感冒,还能预防其他传染性疾病。多吃苹果:苹果、甘蓝以及绿茶中含有一种叫槲皮素的天然抗氧化剂,它能让人们在压力下增强免疫力。多运动:多运动有助于提交免疫力,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因

瘦的人患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远离糖尿

不管胖瘦,只是过了40岁就每年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医院静脉抽血检查,血糖一旦出现异常就应及早处理,避免稀里糊涂成为糖尿病患者。当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你就处在糖尿病前期了。最好坚持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久坐者每隔半小时或一小时应站起来或走动一下,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患上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约1/3的糖尿病前期单纯通过

山竹不能和什么一起吃

1、山竹不能和寒性食材一起吃山竹这种水果性质寒凉,有出色的清热解毒功效,平时食用时它不能和其他寒性食材一起吃,不然会让人们体内的寒气增加,会引发腹痛和腹泻等多种身体不适,对身体健康不利,像生活中常见的冬瓜、白菜以及苦瓜等,就都是寒性食材,它们是不能与山竹一起吃的。2、山竹不能过量食用山竹平时食用时适量,过量食用会对身体不利,虽然山竹能抗氧化,也有多种抗病毒成分,但是这种水果中的酸性物质较多,人们

糖尿病人能喝酒吗 糖尿病人饮酒注意什么

1.每日饮酒量严格控制在两食品交换单位(160千卡)内,这个量约合啤酒400毫升,葡萄酒200毫升,或白酒(35°C)80毫升。若饮酒尽量饮低度酒。2.每周定一个固定的不饮酒日,坚持至少2-3天禁酒,以保护肝功能。3.糖尿病人饮酒最好选择含糖度低且营养丰富的干红,干白内葡萄酒,其他含酒精度低的酒,如啤酒可以适当饮用。4.饮酒不宜空腹,以防止低血糖,而饮酒的时候也控制饮食,以免影响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糖尿病人吃什么蔬菜好 糖尿病人可多吃茭瓜

茭瓜中含有水溶性果胶、黏蛋白等膳食纤维,能后抑制胆固醇和糖类的吸收,降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具有调节血糖的功能。

糖尿病人注意什么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控制不好可引发一些并发症。治疗方法常用饮食、运动、药物相配合,其中糖尿病饮食疗法又是所有疗法的基础。 对于轻型糖尿病,仅用饮食疗法即可控制病情。 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病人的体重和活动量,估计确需总热量,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

春笋糖尿病人能吃吗 糖尿病人能多吃春笋吗

糖尿病人不能吃太多的春笋。糖尿病会使人体的代谢紊乱,内分泌异常,体内营养物质流失严重,是缺钙的高峰人群,而春笋中含有草酸,它会影响人体对钙质的吸收,因此糖尿病人多吃春笋会影响到钙质的摄入量。

糖尿病人怎么治疗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疾病,需终身治疗,目前医学水平还达不到根除,主是通过各种方法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就正规治疗.血糖波动会造成机体器官的损害,加速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的治疗,根据糖尿病人的个体情况来定,首先了解患者的血糖,胰岛功能, 有无并发症等情况,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不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糖尿病的治疗从5方面着手,就是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