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症的症状

1、强迫观念类

强迫怀疑

患者对自己言行的正确性反复产生怀疑;明知毫无必要,但又不能摆脱。例如,出门时怀疑门窗是否关好了;虽然检查了一遍、二遍、三遍……还是不放心。又如寄信时怀疑信中是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信封是否写错了地址,是否贴了邮票等。与怀疑的同时,常伴有焦虑不安,因而促使患者对自己的言行反复检查。

强迫担心

表现为对某些事物的担心或厌恶,明知不必要或不合理,自己却无法摆脱。例如担心自己会伤害别人,担心自己会说错话,担心自己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担心自己受到毒物的污染或细菌的侵袭等。

强迫性恐怖

若看到棺材、出丧、某个人,立即产生强烈的厌恶感或恐惧,明知不合理,却无法克制,于是极力回避。

强迫性穷思竭虑

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或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缺乏现实意义,没有必要,但又不能自我控制。例如,反复思索: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树叶为什么是绿色,而不是其他颜色?有时达到欲罢不能,以至食不甘味,卧不安眠,无法解脱。有的患者表现为与自己的头脑进行无休止的争辩,欲罢不能,分不清谁是谁非。

强迫联想

患者脑子里出现一个观念或看到一句话,便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另一个观念或语句。如果联想的观念或语句与原来相反,如想起“和平”,立即联想到“战争”;看到“拥护……”,联想到“打倒……”等。称为强迫性对立性思维。由于对立观念的出现违背患者的主观意愿,常使患者感到苦恼。

强迫表象

在头脑里反复出现生动的视觉体验(表象),常具有令人厌恶的性质,无法摆脱。

​心理疏导疗法对抗强迫症

不怕它。

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

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病态呢?究其原因,是个性缺陷在作祟。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不理它。

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不刻意注意它。

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我们提倡的态度是,爱来不来!来了我也不怕你!每出现一次反复,就用上述“三不”策略对待它,逐步摸清它的“脾气”,从而掌握对待它的有效办法。

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可致强迫症

1、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性异常

通过CT或MRI发现一些结构性异常,如强迫症患者有脑室增大倾向。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异常

与结构性异常相对应,功能性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的额叶皮质和基底节与正常人群存在不同。通过PET可以发现,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增强趋势明显,PET所见的前额叶异常与强迫症症状的严重性有关。

此外,研究者通过强迫症患者正常人各项指标对照比较发现,强迫症患者的左右上额叶、右侧下额叶、左颞叶、左顶叶、右尾状核和右丘脑的血流量下降;右前额下部的降低与症状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这些变化可能跟年龄、起病年龄和习惯用左手还是用右手是没有明显相关性的。因此,强迫症的症状与额叶、基底节以及颞叶等多个脑区有关。

区分正常人强迫行为与强迫症

强迫行为和强迫症症状的区别,正常人的强迫表现区别于强迫症状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出现时间短暂,断断续续,有时候出现而有时候没有;

2、正常人出现一些强迫现象表现比较轻松,不会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3、没有“反强迫”心理,即从思想上主动的克制那些强迫的内容;

4、当事人做出一些强迫的行为并不感觉痛苦,也没有治疗的愿望。

由此可以看出,强迫症和正常人的强迫行为是不一样的,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已经达到病态的程度,是否有损害自我和社会生活的功能,以及是否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痛苦的体验。此外,一些正常的行为模式应当区别于强迫症。例如一些小孩子喜欢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一只手搭在扶手上擦过不离开,在街边走路的时候遇见电线杆子或者树就必须用手触摸一下,走路的时候避免踩砖缝或隔一块砖走一步等,这些都是正常的游戏行为。通常来说,大人或者小孩动作中带有做作和重复性质,并从中感到愉快或者满意的话都不是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的表现有哪些

一、容易忽视的童年创伤可能成为日后诱发强迫症症状的因素。儿童对创伤与刺激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经历创伤之后他们可能会产生不安全感和紧张感。一旦他们在某一方面遇到困扰或压力的时候,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紧张感、不安全感被激发,内心陷入冲突,并形成难以化解的心结,就往往会转化成某种强迫性观念或行为。

二、强迫症患者往往从小就有做事过于较真、什么都要反复考量、连一些无意义的小事都要弄个明白、过分注意细节等的性格特点。虽然年幼时未表现出疾病状态,但如果遭遇某些躯体疾病或精神刺激,如周围人的不良语言暗示,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细节都会导致这一类人在这样的性格基础上出现典型强迫症症状。

三、有人将这种诱发患病的情况称为板机现象,就是说,精神刺激是扳动了早已上好了子弹的手枪板机,打出了子弹,即患强迫症的偶然性存在于不良个性的必然性之中。

四、童年时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及相关经历是可能造就成人期强迫症病发因素的。所以,父母们要注意,要掌握童年时期预示强迫症的症状有哪些,掌握相关的控制调节知识将它们化解,以帮助孩子们将来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强迫症心理疏导治疗

强迫症心理疏导的方法一

不怕它。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病态呢?究其原因,是个性缺陷在作祟。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强迫症心理疏导的方法二

不理它。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强迫症心理疏导的方法三

不刻意注意它。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我们提倡的态度是,爱来不来!来了我也不怕你!每出现一次反复,就用上述“三不”策略对待它,逐步摸清它的“脾气”,从而掌握对待它的有效办法。

如何识别处理儿童少年的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症状起伏,多变、持续存在,症状隐蔽,不典型;症状种类繁多,强迫观念与行为各4-5个;强迫行为多于强迫症状;仪式行为较多;伴有主观感觉异常。频繁洗手、长时间或频繁上洗手间、回避操场、艺术品或粘的东西、不系鞋带、反复检查、反复核对字词或数字、完成任务缓慢、重复读写或擦掉、反复确认、反复询问同样的问题、要求对称与精确、强迫收藏、攻击性的想法。

职场女性如何应对强迫症

绝招一、不怕它

职场女性如何治疗心理问题呢?你知道现在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病态呢?究其原因,是个性缺陷在作祟。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绝招二、不理它

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绝招三、不刻意

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我们提倡的态度是,爱来不来!来了我也不怕你!每出现一次反复,就用上述"三不"策略对待它,逐步摸清它的"脾气",从而掌握对待它的有效办法。

这些职业“强迫症”你中枪了吗

俗话说干一行厌一行,很多人做久了自己的老本行,都觉得单调乏味,特别是刚结束春节长假,着实打不起上班的兴趣。但是,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连假期都不忘工作的“职业病患者”,“你只看到了工作的劳累,却体会不到其中的趣味”。呵呵,看看别人的工作热情,新年一起加油吧。

强迫症有什么症状

强迫症的早期症状

强迫症的早期患者会出现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患者其实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常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仿佛受到一种外力的强迫,不得不反复做一些仪式行为(如消毒和清洗),来消除内心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早期可能只是强迫性的一些想法,之后可付诸行为,强迫行为频率慢慢增加,症状会愈演愈烈。

强迫症的表现

第一组以强迫性观念为主,可表现为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表象、强迫意向,可无强迫性动作。如常诉胡思乱想,焦虑不安。有的病人诉看见玻璃就想砸碎,看见刀就想拿起来砍人,病人害怕失控,痛苦不堪。第二组以强迫动作为主,大多数强迫动作表现为检查、强迫性洗涤。反复检查以防潜在的危险,如吃个苹果要洗十几遍。第三组既有强迫思维又有强迫动作,多数强迫症患者同时有强迫性思维和强迫性动作。

为什么强迫症症状经常反复?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障碍,治疗过程漫长且不容易根治,治愈后,如果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或其他因素造成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抑郁的话,是会导致强迫症复发的。当患者心情欠佳、傍晚、疲劳或体弱多病时较为严重。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强迫症状可加重。而在患者心情愉快、精力旺盛或工作、学习紧张时,强迫症状可减轻。

相关推荐

强迫症症状表现有什么呢

(一)强迫联想:反复联想一系列不幸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可能,却不能克制,并激起情绪紧张和恐惧。(二)强迫疑虑: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三)强迫性穷思竭虑: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克制,如反复思考:“房子为什么朝南而不朝北。”(四)强迫对立思维: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

得了强迫症会产生哪些危害

强迫症会导致的后果有:强迫症源于某些强烈的神经因素,强而不均衡型的人易患本病,其性格主观、任性、急躁、好胜、自制能力差,少数患者具有神经薄弱性格,自幼胆小怕事、怕犯错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遇事十分谨慎,反复思想,事后不断嘀咕并多次检查,总希望达到尽善尽美。由此可见,强迫症的后果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及人际关系等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强迫症症状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点,即强迫观念、强迫意

强迫症症状

强迫行为:屈从性强迫行为,如反复检查煤气是否关好;对抗性强迫行为,反复告戒自己不要服从强迫心理而不做;强迫性仪式动作,如进家门必须先跨左腿、出门前必须按顺序化妆等。还有强迫计数、强迫洗手、强迫眨眼等行为表现。强迫观念:明知某些想法和表现,如强迫疑虑、强迫对立观念和穷思竭虑的出现是不恰当和不必要的,却引起紧张不安和痛苦,又无法摆脱。强迫意向:内在驱使、内在冲动,即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内在驱使力或立即

怎样预防晚睡强迫症

晚睡强迫症虽然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危害,不会有危害自己及他人的行动,但是强迫症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使患者的精神上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强迫症是以强迫性症状为主的症状表现。1、抛开强迫症,跟自己对话到了夜晚,明明应该上床睡觉时,你的大脑却通知你说:不能睡,你应该……这时候,你要判断一下:哦,这是我的强迫性思考!这样的思考方式是因为我患上了“晚睡强迫症”!你可以对自己说:“这不是我,这是强迫症在作祟!

强迫症症状

1.自己的思维或冲动,而不是外界强加的 。2.必须至少有一种思想或动作仍在被患者徒劳地加以抵制,即使患者已不再对其他症状加以抵制。3.实施动作的想法本身会令患者感到不快(单纯为缓解紧张或焦虑不视为真正意义上的愉快),但如果不实施就会产生极大的焦虑。4.想法或冲动总是令人不快地反复出现。

出现6大现象要谨防强迫症

强迫症人群最明显表现:预支烦恼强迫症人群会无休止的反复臆想并夸大预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当然强迫症人群的烦恼并不完全来自于自寻,而是常常在生活中遇到小问题后会不断的想象未来的会遇到的这个小问题派生出来的很多问题甚至大问题,这种被错误预计的问题将严重影响目前的精神状态,而导致行为失当,表现出一些强迫症症状。而预支烦恼,通常导致强迫症人群过于焦虑,而焦虑又会让预支烦恼的情况更加严重

强迫症症状

经常没有必要地反复做某些事情,例如检查门窗,开关,煤气,钱物,文件,表格,信件等;经常对病菌和各种疾病敏感,并毫无必要的担心;经常反复洗手而且洗手的时间很长,超过正常所需要;经常认为自己的细小的差错就会引起灾难性的后果;有时会毫无原因的重复相同的话语好几次;有洁癖、幻想症、电邮综合症、自慰过度等表现。觉得自己穿衣,清洗,吃饭,走路时要遵循特殊的顺序;对自己做的大多数事情都要产生怀疑;当看到刀,匕首

强迫症症状和表现 强迫疑虑

对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产生不必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出门后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不然则感焦虑不安。

轻度强迫症怎么缓解

运动是增强体质的一种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运动还可以预防各种疾病,包括强迫症,运动是防治强迫症的方法之一,为了远离强迫症,我们也应该要加强运动。在各种心理障碍中,强迫症最为常见,患者情绪低落、不愿与人交往,严重者悲观绝望,而运动疗法防治强迫症作用独特。因为有研究发现,运动在加强新陈代谢的同时,能疏泄负性心理能量,防止强迫症的发作;而运动在增强体质的同时,又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并较快地提高情绪,消

如何识别处理儿童少年的强迫症

男孩李某,小学二年级学生,原因不明出现反复问父母一些莫名其妙的话,如:我碰到桌子要紧吗?我这样要紧吗?如果父母不答复,会一直重复问,当父母回答后,当时能得到短暂的轻松,但不久又会重复问一些类似的常人认为没有意义的问题,且在写作业时,常担心写过的字是否写错,甚至会问自己: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这个字为什么是这样写的?从而会停下重复思考类似问题,导致写作业速度慢,常写到晚上10点还不能完成作业。久而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