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褥期保健:新妈妈产后应尽早下地活动

产褥期保健:新妈妈产后应尽早下地活动

有的地方有产后不能洗头洗澡的风俗,刘嘉琦提醒新妈妈,产后一定要注意清洁卫生,所以一定要洗头洗澡,另外还要特别注意会阴部卫生。

洗澡:如果是顺产妈妈,分娩后2-3天可洗澡;阴道分娩有伤口或剖腹产的妈妈,应在拆线2-3天伤口愈合后洗澡。在能够洗澡之前,应进行温水擦浴,洗澡时应淋浴不能盆浴,洗澡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水温35-37度,洗澡时要注意浴室保暖、防霉和防风,洗澡后要立即将身体上的水擦干,以免着凉。

洗头:新妈妈产后第一周内就可以洗头,洗头后应立即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千万不要湿着头发结辫或睡觉。

刷牙:有人说“新妈妈月子里刷牙,以后牙齿会酸痛、松动,甚至脱落……”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为了健康,新妈妈不但应该刷牙,而且必须加强口腔护理和保健,做到餐后漱口,早、晚用温水刷牙。

会阴处理:新妈妈产后一定要注意会阴部的卫生。会阴有切口的妈妈,可用0.1%安多福擦洗外阴,每天2-3次,每次小便后要用温开水由前向后冲洗或擦洗外阴;会阴无切口的妈妈,每次大小便后要用温开水由前向后冲洗或擦洗外阴。产妇在使用卫生巾或护垫时一定要注意使用合格的产品,另外要注意勤换内裤,也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内裤,每天更换。

3、及早下床活动

刘嘉琦提醒新妈妈,产后一定要尽早下床活动。产后尽早活动有利于子宫的恢复及恶露的排除,可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加强胃肠道功能,增进食欲减少便秘,还可预防褥疮及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

对于顺产的妈妈,产后6-12小时即可下床轻微活动,第二天可在室内随意走动,如果是钳产则需要适当推迟活动时间。

剖腹产妈妈在术后6小时内要绝对地卧床休息,6小时后可在床上活动,如翻身、侧卧等,第二天可在床上坐起,或轻微地起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尽早排气。

产后子宫恢复的方法

1 .避免腹部劳累用力

新妈妈要避免下半身用力,例如搬重物、蹲的动作,都应尽量避免。还要预防便秘,注意腹部的保暖。可以进行一些产后运动,例如进行腹式深呼吸,以及在产后一周躺在硬床上进行抬腿、提臀,或膝胸卧式运动,能使子宫和下腹有效收缩和复原。

2.服用生化汤进行调理

生化汤有化瘀血、补血的作用,化掉的瘀血流出来之后,子宫自然会收缩。所以,生化汤比较适合在产褥期服用,对帮助子宫恢复有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何服用请遵医嘱。

3.产褥期适当动一动

产后6~8个小时,新妈妈在疲劳消除后,可以坐起来,第二天应下床活动,以利于身体生理机能和体力的恢复,帮助子宫复原和恶露排出。

4.早做提肛运动

所谓提肛,主要就是收缩肛门。自然分娩的妈妈,最好在当天就开始做提肛运动。每次提肛以后要憋住20~30秒,然后放松,每组3~5次。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每次提肛憋住的时间长短。

孕妇产后便秘的原因是什么

1、胃肠功能减弱。处于产褥期保健的新妈妈胃肠功能减弱,肠蠕动缓慢,致使食物在肠内停留的时间延长,肠内容物的水分被大量吸收后,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使得新妈妈排便困难。

2、腹部过度膨胀。由于妊娠期间孕妈妈的腹部过度膨胀,使腹部肌肉和盆底组织松弛(产后盆骨恢复),这就是新妈妈产后排便力量减弱的一大原因。

3、体弱排便力减弱。新妈妈在产后身体都比较虚弱,排便能力减弱。尤其是采取过会阴切开的新妈妈,排便时不太敢用力,久而久之就出现了便秘的状况。

4、饮食结构不合理。部分新妈妈在孕期饮食结构不合理,蔬菜、水果吃得比较少;产后又极力进补,却忽视了果蔬的摄入,从而导致产后便秘。

5、产后饮食过于讲究所谓高营养,缺乏纤维素,食物残渣减少。

产后第一天必须谨记的四件事

关注体温变化

一般情况下,正常的产妇体温不会有太大变化,分娩后体温升高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是产后疲劳热。新妈妈刚刚生产后,身心疲惫,体力消耗巨大,容易产生短暂的体温升高现象,一般不超过38度,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多休息,体温会自然恢复正常;

二是因产后乳房肿胀而发生的泌乳热,也属于正常生理反应,这时可以多让孩子吸乳或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保持乳腺管畅通即可。

观察出血量

产后护理开始于孕妇分娩之后的一段时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产褥期”。胎儿和母体分离后,新妈妈要经历一个恶露排出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产后第一天的恶露呈鲜红色,一般持续三四天左右,最多一周,出血量和月经量差不多。

接下来是浆液性的恶露排出,由于红细胞含量少,这时的恶露呈淡粉色或者咖啡色,持续时间最多不超过两周。

最后是白色恶露,颜色和样状与白带类似。正常的恶露排出过程最多持续42天,新妈妈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和恶露颜色,如果红色恶露超出正常月经量,可能有产后大出血的迹象,应到医院及时就医。

四小时内要排尿

当胎儿、胎盘娩出后,产妇的尿量会明显增加,以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新妈妈生产后应多饮水,促使尿液排出,加快子宫恢复。一般生产后4小时内要排尿,如果超过6小时未排尿可诊断为尿储留。这时必须采取措施催尿,建议用温水冲洗外阴,放松尿道口,或把水龙头打开用水声刺激。严重的,可采用药物注射催尿,促使膀胱收缩。半小时无效后,用导尿管人工导出。尿管需保留24~48小时。有痔疮的产妇,须根据医生的建议用药或者手术。

适度下地活动

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休息几个小时便可下地活动,如果产妇有产后体位性低血压可以先起来坐一会儿,再尝试走动,但身边要有人看护,以免由于意外状况摔倒。剖腹产产妇应注意休息,慢慢恢复体力后,再简单走动。如果有侧切的刀口,建议产妇咳嗽时捂住腹部,减少张力对刀口的拉扯,减轻疼痛。

产妇便秘上火怎么办

1.调整自己

产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体内孕激素急剧下降,再加上新生命的到来,这些给新妈妈带来种种不适应。新妈妈应学会尽快转变角色,比如过去不爱吃蔬菜、喝汤,那么现在就需要改变。

2.注意休息

充分的睡眠是一切之根本,比如奶水充沛、防止产妇便秘和抑郁。所以作为母亲,要渐渐将其他工作转交给家庭其余成员,并将自己的生物钟调至和宝宝一致。他睡您就赶紧养神,他醒您就开始“工作”。

3.不赖床,勤活动

一般自然分娩后6-8小时产妇就坐起,进行一些翻身活动,采取多种睡姿或坐姿,也可自己轻轻按摩下腹部;第2天下地,在室内来回走动,以不疲劳为宜,但避免长时间下蹲、站立。对于剖宫产无合并症者,于产后第2天试着在室内走动,如有合并症则要遵循医生要求,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坐月子时运动有什么好处

褥期就是俗称的“坐月子”,是指胎儿、胎盘娩出后的产妇身体、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调适复原的一段时间,通常需要6周,也就是42天。为了使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到产前状态,一定要注意产褥期保健。

传统的月子观认为,女性在生育时因为出血和用力,身体比较虚。在血气两虚的时候,新妈妈如果过早地下床,可能容易因为受凉出现亡血伤津的情况,因此传统观念认为月子里,躺着休息是最好的选择!

而现代的月子观认为,新妈妈久卧容易伤津气,而适当的运动反倒能使新妈妈气血畅通。另外,新妈妈常运动,能够使得腹部和骨盆附近的肌肉群,骨盆中的韧带以及周围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更加有效的恢复。因此,从科学性上来说,现代的月子观是更胜一筹的,也就是说,月子里适当做做运动,反倒有利于新妈妈身体的恢复!

产后一定要尽早下床活动。产后尽早活动有利于子宫的恢复及恶露的排除,可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加强胃肠道功能,增进食欲减少便秘,还可预防褥疮及静脉血栓形成,促进膀胱排尿功能的恢复,减少感染。

奶结会有什么后果

奶结淤积时间过长,不进行积极处理,就会容易引起炎症滋生,乳腺炎形成。发病后不仅产妇本人痛苦异常,而且不能继续哺乳,影响婴儿的健康,所以要从妊娠后期开始预防,做好产褥期保健,急性乳腺炎是可以预防的。

奶结会引起发烧。奶结很容易引发炎症出现奶结发烧的症状,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新妈妈在出现奶结后会出现奶结发烧的原因。奶结引发发烧,会影响新妈妈的身体。不利于新妈妈的恢复,并且影响到宝宝的口粮。

奶结会引起乳腺产奶过少,奶水无法排出,致使奶水断流,宝宝需求得不到满足,不利于成长,新妈妈催奶痛苦,费时费力。

众所周知,母乳是最适合宝宝成长的食物,里面包含了宝宝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奶结使得新妈妈奶水减少、奶汁淤积。宝宝被迫食用奶粉,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发展。

哺乳期如何减肥

哺乳期减肥妙招一,注意调整气息恢复身体。在产后的第二天,自然分娩的新妈妈就可以先下床走路。但是对于剖腹产或者失血较多、血压低的新妈妈,还需要再休息两天才能下床。产后第一个月是新妈妈的身体恢复期,多休养才是最重要的,以便恢复体力。剖腹产的产妇,产后56天基本脱离产褥期。脱离产褥期后产妇们就能从简单的运动和饮食调理开始着手减肥啦。

哺乳期减肥妙招二,简单的活动紧致腹部。由于腹壁肌肉被过度拉长和伸展,肌肉弹性降低,腹部肌肉会松弛得非常严重。在产后第二个月,新妈妈可以做些简单的活动,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恢复腹部肌肉弹性。

​新妈妈产后便秘怎么办

1、调整饮食习惯

产褥期作为一个特殊时期,体内孕激素急剧下降,再加上新生命的到来,这些给新妈妈带来种种不适应。新妈应学会尽快转变角色,比如过去不爱吃蔬菜、喝汤,那么现在就需要改变。

饮食建议:

多吃纤维多的食品如山芋、粗粮、芹菜等各种绿叶蔬菜。

多吃水分多的食品如雪梨等富含水分的水果。

多吃能够促进肠蠕动的食品如蜂蜜、香蕉、芋头、苹果。

多吃富含有机酸的食品如酸奶,增加消化与通便功能,可常饮用。

多吃含脂肪酸的食品如花生米、松子仁、黑芝麻、瓜子仁。

2、充足的休息时间

充分的睡眠是一切之根本,比如奶水充沛、防止产后抑郁和便秘。所以作为母亲,要渐渐将其他工作转交给家庭其余成员,并将自己的生物钟调至和宝宝一致。他睡您就赶紧养神,他醒您就开始“工作”。

3、早下床活动

一般自然分娩后6~8小时产妇就坐起,进行一些翻身活动,采取多种睡姿或坐姿,也可自己轻轻按摩下腹部;第2天下地,在室内来回走动,以不疲劳为宜,但避免长时间下蹲、站立。对于剖宫产无合并症者,于产后第2天试着在室内走动,如有合并症则要遵循医生要求,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相关推荐

何为科学坐月子

“月子”只是一个通俗概念,它的医学术语叫“产褥期”。坐月子不是要坐着不动,而是要体现科学对待产褥期的理念,也许把“科学坐月子”替换为“产褥期注意事项”更合适。中外产科著作或教科书里均有产褥期的概念,如美国产科学圣经《威廉姆斯产科学》和国内教科书权威《妇产科学》均规定:产褥期(puerperium)是指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妊娠前状态(包括形态和功能),这一阶段一般规定为6周(42天)。但是如果产妇怀孕生产过程有特殊情况的,如孕期严重合并症、生产时大抢救的,需要根据情况延长月子。 最后

产褥期妈妈更要注重运动

腹部运动:仰卧,两臂上举达头的两侧并与双耳平行。深吸气时,腹肌收缩,使腹壁下陷,并使内脏提向上方,然后慢慢呼气,两臂复原。 加强臀肌及腰背部肌肉的运动:仰卧,髋与膝稍屈,双脚平放在床上,两臂放在身体的两侧,深吸气后,尽力抬高臀部,使背部离开床面,然后慢慢呼气并放下臀部,归回原位。 加强提肛肌的运动:仰卧,双腿屈曲,双膝分开,双足平放床上,双臀放于身体两侧。用力将双腿略向内合拢,同时收缩肛门,然后再将双腿分开,并放松肛门。 产妇平时在床上随时都可做收缩肛门及憋尿的动作:每天30-50次,以促进盆底肌肉张力的

产后多久可以运动

产后如何进行运动: 1、如果是自然分娩,新妈妈在产后第一天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翻身、抬腿、缩肛。这些活动对产后身体恢复非常有帮助。 2、剖宫产的妈妈,在拆线前可以翻身或下地走路,拆线后一周才能适量地活动。 3、产后1周,回到家中后可以尝试做一些轻微家务,坚持饭后散步。这些活动可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消耗多余能量。 4、产后一个月,如果身体恢复较快,新妈妈可以开始在床上做一些仰卧起坐、抬腿活动,以此锻炼腹肌和腰肌,还可以减少腹部、臀部的脂肪。

产后心理的恢复

有关临床统计,产后3个月内发生精神障碍和精神病的患者比正常人群发病率高很多。产后3~7天内是发生精神病的高峰期,产后2周内发病率约占产褥期精神病的50%以上,产后4周内发病者约占产褥期精神病的80%,因此产妇在产后1个月内需要外在环境多给予精神和体力上的照顾,协助恢复。 产妇产后有一个安静、舒适、生活方便的环境休养。丈夫和家人要多给予饮食、情感上的支持,精神上的爱抚,尤其是丈夫在此期要多付出些,给妻子创造一个心情愉快、适妻子机体恢复的环境,顺利地度过产褥期,也是全家人的幸福。 产妇在产褥期,还要负担养

产褥期保健 饮食起居

产褥期间,当注意饮食合理,保持身体清洁,产妇居室当保持清洁通风,注意休息,至少三周以后才能进行全部的家务劳动。

子宫恢复怎样保养

子宫恢复怎样保养 月子期是女性身体恢复的重要时期,新妈妈这时的身体极度的虚弱,如果恢复期不注意就会造成生殖道疾病,小到各种妇科疾病,大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子宫疾病。而产妇在产褥期最要注意的则是子宫的保养与恢复。 防子宫感染是头等大事 月子是女人一生中非常特殊的时期,专家说,在经历了生产过程之后,新妈妈的身体一般都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如果康复得不好会造成生殖道疾病,小到各种妇科疾病,大到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子宫疾病。而产妇在产褥期最要注意的则是子宫的保养与恢复。 子宫恢复需6-8周.子宫可以说是母体在怀孕、分

产后子宫修复的办法

1.不要憋尿 分娩结束后,新妈妈通常会出现膀胱受压、黏膜充血、肌肉张力降低、会阴伤口疼痛等症状,再加上不习惯于卧床姿势排尿,更容易发生尿潴留,使膀胱撑大,妨碍子宫收缩,而引起产后出血或膀胱炎。因此,分娩后一定要及时排尿,有尿意的时候,尽快去洗手间。 2 .给子宫部位做个按摩 为加速子宫收缩,医生一般会在产房内为新妈妈做子宫按摩,并使用子宫收缩药物。新妈妈回到家中,也可以在子宫的部位做个按摩。把手放在肚脐周围,做顺时针环形按摩,以此帮助、促进子宫收缩。 3.按摩乳房、刺激乳头 让宝宝吸吮母乳,也会刺激子宫收

产后贫血的危害是什么

不利哺乳 新妈妈产后发生贫血时,自身的营养得不到补充,身体虚弱的时候,也会引起乳汁分泌不足,同时乳汁的含铁量减少,影响宝宝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一般贫血严重的新妈妈,进行母乳喂养常使宝宝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宝宝腹泻及感染性疾病,影响宝宝体格及智力发育,对身体健康尤为不利。 不利恢复 分娩消耗了新妈妈很多能量,造成产后身体虚弱,这种情况下,如果新妈妈又出现贫血的话,必定会导致产褥期延长,身体恢复减慢,甚至还会使新妈妈抵抗力下降,发生产褥期感染、发热等疾病。新妈妈在产后发生贫血会导致乏力、低热、身体虚弱

产后什么时候开始运动 产后如何进行运动

1、如果是自然分娩,新妈妈在产后第一天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如翻身、抬腿、缩肛。这些活动对产后身体恢复非常有帮助。 2、剖宫产的妈妈,在拆线前可以翻身或下地走路,拆线后一周才能适量地活动。 3、产后1周,回到家中的新妈妈可以尝试做一些轻微家务,坚持饭后散步,这些活动可以调节身体的新陈代谢。 4、产后一个月,如果身体恢复较快,可以选择轻度或中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登山、骑脚踏车、有氧舞蹈等,促进体内脂肪分解。

新妈妈产褥期身体的变化

1、乳房 产后3—4天,新妈妈会发现乳房开始充盈,血管扩张。 2、子宫 产后子宫将收缩至脐部以下,10后天降入骨盆腔中,6周后恢复到正常水平。 3、恶露 产后1周内,新妈妈阴道会发生流血,颜色鲜红,量较多。第二周为淡红色,量逐渐减少;以后逐渐转为黏稠的淡黄色液体,量更少。3—4周后基本干净。 新妈妈产后即面临两大任务:一是自身身体恢复;二是喂养宝宝,这两个任务均需要大量营养,因此饮食营养对于产褥期新妈妈尤为重要。 新妈妈在分娩时耗力、损血,流失了大量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及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