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肱骨软骨瘤的治疗方法

肱骨软骨瘤的治疗方法

肱骨软骨瘤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以往考虑到该肿瘤将随着骺板闭合而停止生长,且恶变率极低(单发性在0.5%~1%,多发性为2%左右),出现局部疼痛、妨碍关节活动或压迫血管、神经和脏器时,才是手术切除的指征。

目前提倡单发性骨软骨瘤一经确诊,就应择期手术切除。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变数目多,难以一次手术切除,采取数次或数十次手术切除肿瘤,病人难以接受,只能选择性地切除那些有症状或妨碍关节运动和伴发肢体畸形的骨软骨瘤。肢体畸形的矫形手术可视其复杂程度,可与肿瘤切除术一期完成,或分期手术。瘤体压迫神经、血管或影响关节活动,以及蒂部外伤发生骨折的,均有手术切除的指征。

手术的重点是从基底切除而不要剥离局部覆盖的骨膜,软骨帽和骨膜要一并切除,以免肿瘤复发,同时防止损伤骺板。

膝关节关节鼠的发病症状

滑膜骨软骨瘤也称原发性滑膜软骨瘤病、滑膜骨软骨瘤病、滑膜软骨性化生。有统计报道认为占滑膜肿瘤或瘤样病变的6.7%-22.6%,发病年龄可从儿童期到80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1。常累及一个关节。发生在膝关节者约占2/3,其次是髋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其他关节少见。多数人认为滑膜骨软骨瘤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关节滑膜反应性化生性病变,因为本病有一定自限性,少数病例可自行性消退。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偶可触及游离体。常出现关节交锁,关节肿大可逐渐加重,有时关节内可出现积液。病程一般较长,发展缓慢,可持续数月到数年不等。

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的护理措施是:

1、摄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高维生素、高营养食物;

2、多食用有利于毒物排泄和解毒的食物,如绿豆、赤小豆、冬瓜、西瓜等。

3、宜多吃具有抗骨肿瘤作用的食物:山羊血、鲎、蟹、羊脑、海参、牡蛎、鳖、龟、沙虫、鹿血、大叶菜、麦片、小苋菜、油菜籽、沙枣、香芋、栗、野葡萄。

4、宜吃具有止痛消肿作用的食物:芦笋、藕、慈姑、山楂、獭肉、鹭肉、蟹、鲎、海龟、海蛇。

所以,我们知道,膝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的症状可以咨询药师,根据药师的介绍进行合理的护理,才能控制病情。

多发性骨软骨瘤需要注意些什么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或多发性外生骨疣的发病率比孤立性骨软骨瘤为小。它是一种骨胳发育异常,在骨胳上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骨隆起。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大多数病员有家族遗传史。这病名称很多,有时称为遗传性畸形性软骨发育不良,或骨干续连症。后者主要是指整个患骨的塑型有异常。严重时,儿乎所有软骨内化骨的骨胳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好发部位仍以膝和踝邻近的长管状骨最多见,呈双侧性和对称性。

本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了,(1)由于先天性胚浆缺陷;(2)由于骨骺板的错置移位;(3)从骨膜内层的残余幼稚细胞或化生而成的软骨细胞逐渐生长而形成骨赘;(4)由于骨膜生长不完全,不能约束骺软骨的增生,引起软骨的畸形成骨赘;(5)由于在骨骼在长过程中干骺失去共塑形的能力,使干骺增宽并连续增殖而形成骨赘。 近年有人认为,本症与酸性粘多糖的代谢紊乱有关。solomon[9]发现,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患儿尿内排泄的酸性粘多糖量增多,但成年病员的排泄量却正常。他认为儿童排泄量之所以增多是由于体内有大量软骨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软骨瘤成熟,软骨成分减少,酸性粘多糖的排泄必然也随之而减少。

一. 临床表现

男性多见,有显著的家族遗传病史。所有的软骨内化骨的骨骼均可发病,其中以四肢长管骨的干骺端最多见。常对称性发生,下肢发病多于上肢,下肢以膝关节周围骨骼最多。早期肿瘤小常无症状,一般在儿童和青春期由于骨赘增生成肿块、发生畸形、压迫附近软组织而疼痛时方被注意而发现。肿瘤在关节附近可影响关节功能,压迫神径时(特别是腓总神经)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多发性骨软骨瘤病在儿童早期就可发现,到青少年时,前臂可发生弓形畸形,手向尺侧偏斜,有时可有骨盆和胸廓变形。

二.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与孤立性骨软骨瘤相似,仅在许多骨上有不同大小的骨软骨瘤。膝部附近的骨胳,如股骨下端、胫骨下端、腓骨上端有大小不等的骨软骨瘤甚至膝关节上下可因骨软骨瘤的生长而交锁,甚至类似骨融合,除长管状骨外,肩胛骨的脊椎缘也是常见的好发部位,然后依次为有掌骨、跖骨、指骨、趾骨、肋骨、脊椎和骨盆。髂骨嵴在与骺软骨的连接处,可有无数的小骨软骨瘤出现。颅骨从未发生过这种病损。发生恶性变后ect表现恶变部位代谢明显活跃。

三. 病理表现

1.大体所见 纵切患骨可见骨软骨瘤并不是覆盖于皮质上,而是一个不规则的袋状骨皮质。这种袋状骨皮质是纯粹骨组织,在皮质下面是松质骨,在骨皮质外面有一层软骨覆盖。骨软骨瘤一般无明显症状,只是局部肿块形成。有时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和不适。如果肿块体积迅速增大,软骨帽增厚至1cm以上,则须考虑恶变的可能,这在多发性者比单发性者多见(多发20%,单发1%[10])。ochsner[11] 报告多发性骨软骨瘤软骨肉瘤恶性变的平均年龄为31岁,主要发生在骨盆带周围。

2.显微镜检查 可见软骨属透明软骨,若软骨生长活跃,可见软骨细胞排列成柱状。覆盖骨软骨瘤表面的骨膜与正常骨的骨膜相连接。在这些骨膜生长层,可看到局灶性软骨化生。在骨软骨瘤下面,偶尔可见多少不等的砂粒状钙化物质。组织学检查主要是钙化或大部分坏死的软骨,钙化的软骨基质和钙化残屑。这表明软骨内化骨的正常过程发生局限性紊乱,以致原来应该破坏并被骨替代的钙化软骨基质堆积起来。这现象不能看作还有内生软骨瘤存在。这些砂粒状钙化灶并非起源于骨内,而是起源于表面的增殖软骨。

四. 治 疗

多发性骨软骨瘤病的存在并不一定需要作切除术。只有在局部发生疼痛,或产生压迫症状时,才可考虑切除有症状或引起症状的骨疣。手术方法同孤立性骨软骨瘤。切除时必须将覆盖其上的骨膜一并切除,否则容易复发。 若恶变成成软骨肉瘤,可用肿瘤原位分离插入式微波天线灭活术,骨缺损可用异体骨重建。对骨盆的恶性变,处理比较困难,由于不易彻底切除,复发率很高,可能的话,应早期作半骨盆切除术。放射疗法对软骨肉瘤无效。

对于比较严重的骨畸形可待病人成年后,行截骨矫形术或骨端切除。合并肱桡关节或下尺桡关节脱位,而前臂旋转功能明显受限的可行桡骨头或尺骨头切除术。对患手尺偏明显的可行桡骨下端截骨术,胫骨明显外翻的可行胫骨近端截骨术。

骨瘤的诊断依靠影像学和临床表现

骨软骨瘤是儿童期常见的良性骨肿瘤,通常位于干骺端的一侧骨皮质,向骨表面生长,又称外生骨疣。任何由软骨化骨的骨骼均可生长骨软骨瘤,长管状骨比扁骨、短骨更多见。其中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肱骨近端最为多见。该肿瘤不产生疼痛,常因偶然摸到肿块,或X线检查发现肿瘤。局部常无压痛,有些因压迫血管神经及内脏器官产生相应的症状。股骨下端或胫骨上端的内侧骨疣可有肌腱滑动感。肿物遭到直接冲击或蒂部发生骨折以后才会有疼痛感觉。瘤体较大时可压迫神经。腰椎的骨疣可发生马尾神经的压迫症状。足和踝部肿物会使走路和穿鞋困难,有的可并发滑囊或滑囊炎。

骨软骨瘤仅依靠临床和影像学依据即可诊断,唯一的问题是鉴别良性骨软骨瘤和发生肉瘤变的骨软骨瘤。需要全面分析所有的临床、放射影像、骨扫描、大体病理及组织学特点。

1.X线表现:表现为附着于干骺端的向外骨性突起,生长方向与肌肉的牵引方向一致,与受累骨皮质和松质骨相连,软骨帽不显影,有长蒂型和广基型之分。多发性骨软骨瘤表现为干骺端增粗,皮质变薄,肿瘤外形不一。X线表现为骨性病损自干骺端突出,一般比临床所见的要小,因软骨帽和滑囊不显影,肿瘤的骨质影像与其所在部位干骺端的骨质结构完全相同。不易区别。位于长骨的肿瘤其生长方向与邻近肌肉牵引的方向一致,例如股骨远端的骨软骨瘤向股骨的生长,胫骨近端的肿瘤向胫骨远端生长。其形状不一,可有一个很长的蒂和狭窄的基底。或很短粗呈广阔的基底,较大的肿瘤其顶端膨大如菜花。

2。放射性核素扫描:骨软骨瘤的骨性部分与软骨帽交界处放射性核素浓集,当有恶变时,病变处的放射性核素摄取量会突然增高。

3.CT检查:能清晰的显示出肿瘤与受累骨皮质和松质骨相连,软骨帽部分呈软组织密度,有时可见不规则的钙化及骨化。

4.MRI检查:骨性部分的信号与相邻干骺端松质骨的信号相同,软骨帽在T1加权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MRI检查可以明确软骨帽的厚度,如超过25mm者应考虑有恶变可能。

怎样应对软骨瘤

软骨瘤是良性骨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通常有两种形态,一种是从骨面向外生长,称为外生软骨瘤;另一种是向骨内生长,称为内生软骨瘤。多发性软骨瘤称为Ollier病,伴有多发性血管瘤者,称为Maffucci综合征。

软骨瘤的临床特点:

(1)好发的部位为手、足的长管状骨,也可以发生扁骨,如肩胛骨或髂骨;

(2)患处肿胀,轻微的创伤就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3)X线检查可见:单发性内生软骨瘤为椭圆形的透明暗区,边缘整齐,骨膨胀变薄,瘤内散在砂砾样钙化斑点,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可引起骨骼畸形;

(4)病理检查在大体标本上,可见硬而有光泽的浅蓝色的组织,镜下可见分叶状的透明软骨,软骨细胞均匀,成堆,核大小均匀,染色不深;

(5)偶尔软骨瘤可以发展成为软骨肉瘤,多发生在较大的骨垢。

对于软骨瘤通常采用手术治疗。对于内生软骨瘤,可以采用病灶刮除植骨术;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因恶变的机会较大,一旦发生恶变就要进行截肢手术。

对于因为关节磨损而出现的骨碎屑,或者伴有疼痛,可以采用理疗治疗或者用膏药治疗。总之,缓解症状还是很必要的。

软骨肉瘤的症状

[病因病理]

软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骨肿瘤之一。但少于成骨肉瘤。有原发和继发两种,后者可由软骨瘤、骨软骨瘤恶变而来,这也是发病年龄较晚的原因之一。肿瘤多见于成人,30岁以下少见,35岁以后发病率逐渐增高。男性多于女性。发生于髓腔者为中心型,发生于骨膜者为骨膜型,另有少数可发生于软组织。肿瘤好发于四肢长骨与骨盆,亦可见于椎骨、骶骨、锁骨、肩胛骨和足骨。

[临床表现]

原发性软骨肉瘤以钝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由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邻近关节者常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可扪及肿块,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伴有红热现象。

继发性软骨肉瘤一般为30岁以上成年人,男性多见。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如刺激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一般难以发现,直至肿瘤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后才被发现。[1]

[影像学表现]

1.发生于髓腔的软骨肉瘤可出现斑片状、虫蚀状和囊状溶骨性破坏。尤其是发生于骨干髓腔者可呈大囊状骨破坏区,骨皮质内缘吸收,如肿瘤生长较慢时,可使骨皮质变薄、膨胀、当骨皮质被穿破时,可引起骨膜下新生骨,但一般较轻,偶见皮质旁有针状骨。

2.肿瘤软骨钙化是最基本且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当肿瘤局限于髓腔时,瘤软骨钙化较少,如突破骨皮质向软组织内生长时,则很快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可见密度不等的钙化。继发于骨软骨瘤者,瘤软骨钙化多,密度不等。

瘤软骨钙化呈环状、半环状、屑状以至点状。钙化是分化较好的瘤软骨细胞基质内钙盐沉积。已钙化的瘤软骨可被周围生长活跃的瘤细胞破坏,从而缩小或消失。骨软骨瘤恶变为软骨肉瘤时,常见骨旁有密度很高的分叶状钙化带,是原骨软骨瘤的钙化;而恶变后的肿块中,其钙化少而分散,且模糊。

3.继发性软骨肉瘤可出现象牙质样瘤骨。发生于软骨瘤和骨软骨瘤恶变者,瘤骨位于原发肿瘤和恶变为软骨肉瘤的交界处。

4.当原发软骨肉瘤突破骨皮质后,继发于软骨瘤者,软骨肉瘤切除术后复发者均可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其中常见数量不等、密度不同的瘤软骨钙化。

[鉴别诊断]

需与软骨瘤、骨软骨瘤 、骨肉瘤鉴别。

软骨瘤内常有散在沙砾钙化点,但较软骨肉瘤少而小,骨皮质多保持完整,无肿瘤性软组织肿块。

骨软骨瘤为附着于干骺端的骨性突起,形态多样,软骨帽盖厚者亦可见肿瘤端部有菜花样钙化阴影。而继发于骨软骨瘤的软骨肉瘤,软骨帽增厚更明显,并形成软组织肿块,其内可见多量不规则絮状钙化点。

骨肉瘤易与中央型软骨肉瘤混淆,特别当软骨肉瘤内并无钙化时颇与溶骨性骨肉瘤相似,但若见骨肉瘤具有的特征性肿瘤骨化,以及骨膜反应显著者可于区别。

良性与恶性骨肿瘤有什么不同

良性骨肿瘤的“良”是较之恶性者来讲的,它主要表现在肿瘤的发展、组织破坏、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良性骨肿瘤有全面的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尽早从严重的心理压力中解脱,从而更积极地配合治疗,尽快恢复健康。

良性骨肿瘤包括来源于骨基本组织的骨瘤、骨旁肉瘤、骨样骨瘤、良性骨母细胞瘤、软骨瘤、良性软骨细胞瘤、纤维瘤、骨巨细胞瘤ⅰ、ⅱ级以及来源于骨附属组织的血管瘤、神经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根据1989年38959例骨肿瘤统计的综合分析,良性骨肿瘤占66.8%,在良性骨肿瘤中,骨软骨瘤发病率最高,其次为骨巨细胞瘤、软骨瘤、骨瘤、骨化性纤维瘤等。部分肿瘤有其特殊的好发部位,如骨软骨瘤常发生在长骨骺线附近,骨巨细胞瘤好发于长骨骨端。大部分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高峰在11~20岁。

从临床表现来看,良性骨肿瘤表现为先有肿块,无疼痛或疼痛较轻,生长速度比较缓慢,一般没有全身症状。肿块的界限清晰,其表面一般无改变,无或有轻微压痛,听诊无杂音,良性骨肿瘤无全身转移的倾向。

辅助检查的结果对于辨别肿瘤的良恶性非常重要,其中又以影像学检查价值最大。从临床最常作的x线检查结果看,良性肿瘤常生长缓慢,不转移,骨质破坏常呈膨胀性,与正常骨界限清楚,边缘税利,骨皮质常保持连续性,松质骨多有留存,溶骨的少,密质骨完整或变薄,一般无骨膜反应,常无软组织肿块影。另外,良性骨肿瘤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细胞形态学检查见细胞分化成熟近乎正常。

治疗和预后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从这方面看,良性骨肿瘤多以局部刮除植骨或切除为主,如能彻底去除,一般不复发,预后良好。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部分良性骨肿瘤治疗后亦有可能复发或有恶变可能,因此对良性骨肿瘤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软骨瘤的鉴别诊断

一、骨囊肿:多发生在青少年,以肱骨、股骨多见,位于干骺端与骨骺线相连或相隔,症状轻。X线表现为局限性溶骨性破坏,较透明,有单房与多房之分。囊肿为空腔,内含少量液体,囊壁由纤维组织、新生骨构成。

二、纤维异常增殖症:单发性者,多发于股骨、胫骨、肋骨,症状多不明显。X线表现为局限性溶骨破坏,常呈磨砂玻璃状。病变组织呈灰白色,质地坚韧如橡皮,切开有砂粒样物;镜下为纤维组织及化生骨。

三、多发性骨软骨瘤:因其在发展过程中也合并肢体的发育畸形,故需要与多发性软骨瘤鉴别。根据X线表现,多发性骨软骨瘤多发于干骺端,自皮质骨一例向外生长膨出呈外生性;而多发性软骨瘤则位于馈腔内,产生骨质破坏,向骨外均匀膨胀生长,可见钙化。

腕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个案报道

【照片显示】右腕关节尺侧及背侧软组织中可见大小不一、密度不均、边缘清晰的圆形或卵圆形钙化或骨化影,大小为0.2~2cm;肿块与尺骨皮质不连续。尺骨骺端呈局限性边缘清晰的透明区,其中可见骨嵴;周围软组织肿胀。

【X线诊断】右腕关节滑膜骨软骨瘤病,尺骨骺端内生软骨瘤。

【病例讨论】滑膜骨软骨瘤病,以发生于具有滑膜组织的关节囊或腱鞘内,以在滑膜面形成软骨性或骨软骨性小体为特征。其病因尚不明确,一般多支持化生学说,即滑膜深层未分化间叶细胞分化为软骨体,再经过软骨内化骨形成骨软骨体,而称为滑膜性骨软骨瘤病。

本病多见于30~50岁男性,易累及膝、髋、肩等大关节,偶见于肘关节,发生于腕关节更是罕见。一般为单发关节病变,很少有多发关节受累者。临床上以急性关节疼痛、肿胀、关节绞锁、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有时可扪及关节游离体。骨软骨体的大小不一,数目不定,少者几个,多者数百,多为圆形或卵圆形。骨软骨体典型X线表现为中心部密度较淡,而周边围绕有致密环,但滑膜化生软骨尚未钙化或骨化之前X线平片却难以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则需要借助CT或MRI检查来发现滑膜软骨体。

软骨肉瘤

患者早期感觉患处不适,几天或几周后出现肿胀及肿块,晚期可出现静脉曲张,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及充血发红。患者会感觉关节周围疼痛,最初是间歇性疼痛,以后逐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更为明显,止痛药无效。患者的关节活动受限,部分病人可发生关节积液,甚至会发生病理性骨折。

原发性软骨肉瘤以钝性疼痛为主,由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邻近关节者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局部可扪及肿块,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伴有红热现象。继发性软骨肉瘤多见于30岁以上成年男性。好发于骨盆,其次为肩胛骨、股骨及肱骨。偶然发现肿块,病程缓慢、疼痛不明显,周围皮肤无红热现象,临近关节时可引起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压迫神经则可引起放射性疼痛、麻木等。很难发现位于胸腔和骨盆的肿瘤,直至压迫内脏,产生相应症状才被发现。

检查1.发生于髓腔的软骨肉瘤可出现斑片状、虫蚀状和囊状溶骨性破坏,发生于骨干髓腔者可呈大囊状骨破坏区,骨皮质内缘吸收,肿瘤生长较慢时,可使骨皮质变薄、膨胀,骨皮质被穿破时,可引起骨膜下新生骨,一般较轻,偶见皮质旁有针状骨。

2.瘤软骨钙化是最基本且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当肿瘤局限于髓腔时,瘤软骨钙化较少,突破骨皮质向软组织内生长时,则很快出现软组织肿块,其中可见密度不等的钙化。继发于骨软骨瘤者,瘤软骨钙化多,密度不等。瘤软骨钙化呈环状、半环状、屑状以至点状。钙化是分化较好的瘤软骨细胞基质内钙盐沉积。已钙化的瘤软骨可被周围生长活跃的瘤细胞破坏,从而缩小或消失。骨软骨瘤恶变为软骨肉瘤时,常见骨旁有密度很高的分叶状钙化带,是原骨软骨瘤的钙化;恶变后的肿块中,其钙化少而分散,且模糊。

3.继发性软骨肉瘤可出现象牙质样瘤骨。发生于软骨瘤和骨软骨瘤恶变者,瘤骨位于原发肿瘤和恶变为软骨肉瘤的交界处。

4.当原发软骨肉瘤突破骨皮质后、继发于软骨瘤者、软骨肉瘤切除术后复发者均可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其中可见数量不等、密度不同的瘤软骨钙化。

相关推荐

软骨肉瘤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必须与以下几种肿瘤相鉴别。 1.成软骨细胞瘤 良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其来源于骨骺软骨,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常见部位是长骨骨端中央或偏心生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溶骨样破坏,皮质隆起变薄,可有不规则钙化及粗糙纹理,但其边界清楚,大体标本见周边硬化,瘤壁有不规则骨嵴隆起。突出骨外则皮质变薄或仅有纤维包膜。 2.内生软骨瘤 是常见的良性软骨肿瘤,包括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多发性内生软骨瘤两种。有学者认为该病本质是干骺部软骨发育异常,常见部位是手、足小骨,孤立或多发性溶骨性改变,有散在钙化,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但肿瘤

软骨瘤的症状有哪些

软骨瘤多发于青少年,起病缓慢,早期无明显症状,局部逐渐膨胀,特别是指(趾)部,可发生畸形及伴有酸胀感。 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为: 1.好发部位为手、足的长管状骨,也可以发生扁骨,如肩胛骨或髂骨。 2.患处肿胀,轻微创伤就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3.X线检查可见单发性内生软骨瘤为椭圆形的透明暗区,边缘整齐,骨膨胀变薄,瘤内散在砂砾样钙化斑点;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可引起骨骼畸形。 4.大体标本病理检查,可见硬而有光泽的浅蓝色的组织,镜下可见分叶状的透明软骨,软骨细胞均匀,成堆,核大小均匀,染色不深。 5.软骨瘤偶尔可发展

鼻筛窦骨瘤的病因

骨瘤是鼻窦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于鼻腔和外鼻鼻骨者甚少见。鼻窦中70%发生于额窦,25%为筛窦,发生于上颌窦及蝶窦的较少。鼻骨瘤可分为三种:密质型(硬性或象牙型)、松质型(软型或海绵型)、混合型鼻骨瘤。多见于青年期,男性较多。 那么鼻骨瘤的病因是什么呢? ①自胚软骨残余发生,故多发生于筛骨(软骨成骨)和额骨(膜成骨)交界处; ②外伤,炎症引起鼻窦壁的骨膜增生; ③骨瘤为过度发育的筛窦气房扩展入其他窦内,形成骨粘膜泡,经慢性炎症引起分泌物滞留、结缔组织增生和骨化而成;其他尚有内分泌紊乱及遗传等学说。

骨癌分类及其特征

(1)骨瘤为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从组织学上表现为纤维化骨的产物,故主要成分为成骨性的结缔组织内形成丰富的新骨组织。好发于颅骨与下颌骨,一般不引起任何症状,仅有局部隆起。如发生在颅骨内板则肿瘤突入颅腔可产生颅内压迫症状。(2)骨样骨瘤其性质有过不少争论,目前被确认为属骨良性肿瘤的一种。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积较小,一般直径在1cm左右;周围骨组织有反应性增生硬化,肿瘤在其中被称为核心。肿瘤呈红棕色,间或夹杂有黄色或白色砂砾样斑点。镜检为血管丰富的成骨性结缔组织及不同比例的骨样组织与新生骨。x线表现为一透明区,

导致骨癌的发病因素有哪些

多发性内生软骨瘤,多发性骨软骨瘤和长管状的单发性骨软骨瘤都容易恶变为软骨肉瘤,有上述病变时,要定期复查以防恶变。因此,这也是主要的引起出现骨癌的病因的因素。 骨癌患者可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膝关节周围疼痛且有进行性加重时。因此,这是导致骨癌的病因之一。 骨癌患者还可出现发热、肢痛、肿胀、白细胞增多等急性骨髓炎时,要排除尤文氏肉瘤和骨肉瘤的可能。 四肢软组织中出现肿胀、局部肿块、疼痛,并在腱膜、筋膜及关节邻近处有压痛时,首先应考虑骨癌的可能,不要轻易以关节炎、囊肿、纤维瘤等良性病变来解释。 老年人因为年龄较大,

手指骨肿瘤怎么治疗

手部肿瘤中良性软组织肿瘤和类肿瘤最为多见,占总数的82%,属于手部高发肿瘤。发病率首选为血管瘤,其次为腱鞘囊肿、黄色素瘤、滑膜瘤、血管球瘤、脂肪瘤和神经鞘瘤、表皮囊肿与退化囊肿。 手部的良性骨肿瘤占总数的13.8%,但在全身骨肿瘤的发病率中并不少见。据统计在全身良性骨肿瘤中,手部骨肿瘤仅次于股骨和胫骨,居第3位。手部骨肿瘤以软骨瘤多发,占总数的71.3%,其次为骨软骨瘤占15.3%,而其他良性骨肿瘤手部较少见。 手部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占总数的4.2%,其中以软组织恶性肿瘤多发,占91.1%。软组织恶性肿

膝盖软骨瘤治疗方法

膝盖软骨瘤的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1)好发的部位为手、足的长管状骨,也可以发生扁骨,如肩胛骨或髂骨;(2)患处肿胀,轻微的创伤就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3)X线检查可见:单发性内生膝盖软骨瘤为椭圆形的透明暗区,边缘整齐,骨膨胀变薄,瘤内散在砂砾样钙化斑点,多发性内生膝盖软骨瘤可引起骨骼畸形;(4)病理 检查在大体标本上,可见硬而有光泽的浅蓝色的组织,镜下可见分叶状的透明软骨,软骨细胞均匀,成堆,核大小均匀,染色不深;(5)偶尔膝盖软骨瘤可以发展成为 软骨肉瘤,多发生在较大的骨垢。 对于膝盖软骨瘤通常采用手术

软骨肉瘤的疾病诊断

必须与以下几种肿瘤相鉴别。 1. 成软骨细胞瘤 良性肿瘤,多数学者认为其来源于骨骺软骨,病程较长,平均2年以上。常见部位是长骨骨端中央或偏心生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溶骨样破坏,皮质隆起变薄,可有不规则钙化及粗糙纹理,但其边界清楚,大体标本见周边硬化,瘤壁有不规则骨嵴隆起。突出骨外则皮质变薄或仅有纤维包膜。 2.内生软骨瘤 是常见的良性软骨肿瘤,包括孤立性内生软骨瘤和多发性内生软骨瘤两种。有学者认为该病本质是干骺部软骨发育异常,常见部位是手、足小骨,孤立或多发性溶骨性改变,有散在钙化,可发生病理性骨折,但肿

骨肿瘤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疼痛轻,早期不易察觉,当肿瘤长大或压迫周围组织时,疼痛加重或发生病理性骨折时被发现,恶性骨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发展迅速,骨皮质破坏后,可蔓延至周围软组织,患部呈梭形肿胀,肿块境界不清,质地较硬,局部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可有搏动感或血管杂音。早期出现疼痛并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贫血及恶液质,找可发生它处转移病灶,其中以肺部转移最为多见。 骨肿瘤的常见症状 1.疼痛 为骨肿瘤主要表现,但程度不同。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

关节痛会引发什么疾病

1)滑膜骨软骨瘤病:本病是关节滑膜的慢性疾病主要累及漆关节。这是一种滑膜组织转化为软骨组织,形成多发性软骨瘤分离脱落,游离关节内,骨化后形成骨软骨性结节。 2)色素绒毛性结节性滑膜炎:本病关节穿刺有助于诊断可抽出暗褐色血浆样液体,但最后常靠滑膜组织病理检查来确诊。 3)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本病一般侵及膝关节与绒毛型不同,很少出现绒毛突起或深浓的色素沉着,故命名为局限性结节性滑膜炎膝关节痛,运动受限,关节可出现交锁可触及大小不等的移动性节。 4)关节部位肿瘤:关节部位的肿瘤可以表现关节痛而且股骨远端胚骨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