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营养性贫血的症状

营养性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贫血表现

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2、精神神经症状

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3、消化系统症状

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孕期贫血的分类

1.缺铁性贫血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临床上常见的孕妇贫血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比较缓慢,而发生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则较急,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2.生理性贫血与病理性贫血因为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加得多,血液被稀释,使正常孕妇的血色素下降至10克,则为生理性贫血,一般分娩后,血色素可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如果血色素下降到10克以下,红细胞在330万/立方米以下者,则为病理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的病因

缺铁性贫血(30%):

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在生长快速的婴幼儿、儿童、月经过多、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铁的需要量增多,如果饮食中缺少则易致铁性贫血。

2、铁的吸收不良:因铁的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者比较少见。

3、失血:失血,尤其是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最多见、最重要的原因。消化道出血如溃疡病、癌、钩虫病、食道静脉曲张出血、痔出血、服用水杨酸盐后发生胃窦炎以及其他可引起慢性出血的疾病,妇女月经过多和溶血性贫血伴含铁血黄素尿或血红蛋白尿等均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是一个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铁耗竭期,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减低,此时并无贫血,若缺铁进一步加重。贮存铁耗尽,血清铁蛋白和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增高,出现缺铁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0%):

1、摄入不足:维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动物食品中,肝、肾、肉类较多,奶类含量甚少。叶酸以新鲜绿叶蔬菜、肝、肾含量较多。维生素B12主要需要量成人为每日~3g、婴儿为每日~1g。叶酸的生理需要量成人为每日~75g。婴儿为每日~20g。如不及时添加辅食、或年长儿长期偏食,易发生维生素B12或叶酸的缺乏。

2、吸收和利用障碍:在慢性腹泻小肠切除,局限性回肠炎、肠结核等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吸收,肝脏病、急性感染,胃酸减少或维生素C缺乏,皆可影响维生素B12与叶酸的代谢或利用。

3、需要量增加:未成熟儿,新生儿及婴儿期生长发育迅速。造血物质需要量相对增加,如摄入不足,则易缺乏。反复感染时,维生素B12吸叶酸消耗增加,从而需要量增多而易导致缺乏。

4、先天贮存不足:胎儿可通过胎盘,获得维生素B12叶酸贮存在肝脏中,如孕妇患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时则新生儿贮存少,易发生缺乏。

老人贫血吃什么食物好

对于贫血的治疗,专家说,如果没有其他病变,单纯的营养性贫血,治疗效果很好。目前治疗单纯的营养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就是补充铁质,一般规范治疗的话,一个月就能见效。但同时提醒,有些人一听说贫血就主张吃阿胶等保健品,但事实上对于治疗贫血来说,阿胶中的含铁量是不够的,还需要药物治疗。若老年人贫血的同时还有其他病变,还须对症治疗。

众所周知,食补非常重要。在平时饮食中,多多注意食物的搭配,可以起到既补充营养又改善贫血症状的作用。专家说,不可否认,饮食确实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老年人要怎么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呢?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注意搭配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症状,并能补充造血的营养成分:

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新鲜蔬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

富含铁的食物: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会引起儿童发育迟缓吗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会造成儿童发育迟缓,因此一旦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就要及时进行治疗,听从医生的嘱咐,通过药物或者饮食疗法的方法来改善孩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除了采用药物治疗之外,饮食也是非常采用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儿童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而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的食物有瘦肉、鱼禽、血、内脏等等,另外烹调用具可用铁制的锅。

另外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在饮食方面要多吃含维生素C较高的食物,使三价铁还原为易吸收的二价铁。而维生素C含量较高蔬菜水果中有有西红柿、柿椒、苦瓜、樱桃、油菜、小白菜等。

要给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食,不要偏食或者挑食,合理安排餐次和饮食内容,而对于食欲差、胃纳少的儿童患者可以少吃多餐,注意合理的休息与活动,多出去晒太阳。

营养性贫血的检查

缺铁性贫血

1、血象:

早期或轻度缺铁可以没有贫血或仅极轻度贫血。晚期或严重缺铁有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通过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3、骨髓铁染色。

4、血清铁蛋白。

5、血清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血像

呈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94μm3,MCN>32pg,MCNC为32-36%。红细胞较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轻度大小不均,偶见幼红细胞,可见嗜多色性及嗜硷性点彩红细胞,也可见豪一周氏小体及卡波氏环。

白细胞数稍低,粒细胞胞径增大,核分叶过多(核右移),分叶可超过5个以上,常出现在红细胞改变前,故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计数一般均减低,其形态较大。

二、骨髓像

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正常或倒置。红细胞系体积均大,核染色质疏松,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早幼红细胞可早期出现血红蛋白,显示浆老核幼。这种细胞增大、胞核大、染色质疏松的现象,称之为巨幼变。依其成熟程度分为巨原、巨早幼、巨中幼和巨晚幼四期,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总数可达30~50%。粒细胞系统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亦可见巨幼变。

巨核细胞中出现核分叶过多,血小板大,颗粒松散。

三、血生化检查

1、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正常值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2、血清叶酸含量测定,正常值为5-6ng/ml。<3ng/ml提示叶酸缺乏。

营养性贫血的特性

贫血在生活中可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由于很多人吸收营养有障碍,体内缺乏造血物质引起的贫血,医学傻瓜称之为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是老年朋友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营养性贫血的相关疾病知识。

正常人的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0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4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3.52~15.74克%,女性为11.3~13.78克%,低于此数者即为贫血。本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发病原因

1.缺铁性贫血。(1)铁的吸收不良:胃肠手术后(如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过胃而进入空肠,影响了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肠粘膜病变、脂肪泄或肠道功能紊乱均可使铁吸收不良,而上述疾病又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反复多次的各种出血可显著消耗铁储存,如消化道出血、钩虫病、痔疮、反复的鼻出血等均可使铁丢失,终致储存铁消耗尽而引起缺铁性贫血。(3)游离铁丢失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内含有游离铁。衰老的肠上皮细胞不断脱落,游离铁随之丢失,胃肠道的疾病不仅使铁的吸收不良,且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加,加重了铁的负平衡。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虽然主要从食物中摄取,但是它必须由胃粘膜腺(主要存在于胃底和贲门部)所产生的一种粘蛋白(或称内因子)的作用,才能顺利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回肠部。所以一旦胃肠功能紊乱(胃切除手术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必然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2)阔节裂头绦虫病所致:此虫长期寄生在较高的小肠部位,可与人争夺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时间过久,即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3)偏食或烹调方法不当所致:据有关调有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患此病者较多,原因主要和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关,其次是叶酸不耐热,食物过度烹调特别是长时间煮炖即被破坏,从而影响吸收。

(4)药物影响所致:常见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导眠能等)以及某些抗肿瘤的化疗制剂。

营养性贫血四防范

1、预防关键是科学喂养

婴幼儿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由于生长速度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要增多,因此要及时添加含铁、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辅食。

2、添加辅食一定要循序渐进

可以先给吃一些糊状食品,比如烂米粥、烂面条等。蛋黄是含铁较多的食品,而且也容易被婴儿接受,应该首先选用。大豆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以做成豆浆每天给宝宝喝一些。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蛋、鱼、虾等维生素

12的含量较丰富,宝宝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应该多吃一些这类食品,宝宝大了可以给宝宝做成肉馅、肝泥、鱼汤等食物。还要给宝宝逐渐添加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苹果、橘子等。

3、从小注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少吃零食,全面摄取营养对宝宝一生的健康都十分重要。

4、饮食多样化并常翻新花样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妈咪千万不要嫌麻烦,一定要经常给宝宝不断变换花样,添加各种色、香、味、形都好的食物,多样化的食物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也可引起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宝宝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重要的营养一定不要忽视。营养学专家把小儿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叫做“一个鸡蛋一点肉,一把青菜一把豆”,这是最基本的营养,妈咪一定要记住。

相关推荐

婴儿补血口服液有副作用吗

营养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孩子体内缺乏生血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民D等,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患上营养性贫血的孩子,轻者可能脸色苍白、食欲不佳、烦躁不安、精神萎靡不振,重者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力和运动发育,甚至出现智力倒退等症状。为了迎合家长们迫切需要给贫血的孩子补血的愿望,商家们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婴儿补血口服液应运而生,并且销量一直

女人气血不畅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一般情况下都是发生在有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或者有十二指溃疡、胃出血等问题的女性身上。缺铁性贫血是女性贫血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日常饮食摄入铁元素不足也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其通常指的就是人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而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对于缺铁性贫血主要选择药物治疗方法,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先将引起缺铁性贫血的问题针对性的治发,然后在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元素的吸

贫血的诊断方法是什么

一、诊断检查:(1)发病年龄:发病年龄可提供诊断线索。出生后就有严重贫血者,首先要考虑是否由于分娩过程中失血所致。生后48小时出现贫血、黄疽者,新生儿溶血症的可能性大,以ABO或Rh血型不合为常见,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G6PD缺陷症在新生儿期起病者较少见。除早产儿或双胎儿外,营养性贫血少见于6个月尤其是3个月以前。溶血性贫血多为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应多考

宝宝贫血是什么引起的

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贫血患儿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容易疲劳,抵抗力低等症状营养性贫血可分为营养性小红血球性(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一、缺铁性贫血 由体内缺铁影响血红素的合成所引起,是目前世界上比较普遍的问题,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

​女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营养性贫血的一种,在营养性贫血中占很大比例,主要是因为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从而引起的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所至。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疾病的症状症状与贫血程度和起病的缓急相关。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慢性失血,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

缺铁性贫血症状

1、症状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嗳气,腹胀腹泻,吞咽困难,头晕耳鸣,甚则晕厥,稍活动即感气急,心悸不适,在伴有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可促发心绞痛,妇女可有月经不调,闭经等。.特殊表现 缺铁的特殊表现有:口角炎,舌乳突萎缩,舌炎,严重的缺铁可有匙状指甲(反甲),食欲减退,恶心及便秘,欧洲的患者常有吞咽困难,口角炎和舌异常,称为Plummer-Vinson或Paterson-Kelly综合

儿童贫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引起儿童贫血的原因主要分三类,一是生成不足:包括造血物质如铁、叶酸、vt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贫血和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二是破坏过多:其中一种是红细胞内在缺陷造成的先天性遗传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亦称蚕豆病)和地中海贫血,另一种是红细胞外在因素导致的非遗传性贫血如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感染性贫血等;三是丢失过多造成的失血性贫血如急性大出血、

气血不足的症状

女人气血不畅的表现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一般情况下都是发生在有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或者有十二指溃疡、胃出血等问题的女性身上。缺铁性贫血是女性贫血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日常饮食摄入铁元素不足也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其通常指的就是人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而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临床上对于缺铁性贫血主要选择药物治疗方法,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先将引起缺铁性贫血的问题针对性的治发,然后在口服维生素

常见的小儿贫血应该怎么预防

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儿童期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和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常见小儿营养性贫血的原因缺铁是贫血的最常见的原因,造血的主要物质是蛋白质及铁。小孩出生后的饮食主要是奶类,所以蛋白质不会缺乏。而铁元素在奶类中含量很少,因而造成缺铁性贫血。刚出生的孩子由于有母体留下的储备铁,一般不会发生贫血,随着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这些铁储备

儿童贫血的病因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生成不足性三类:1.失血性贫血(1)急性失血 如外伤,出血性疾病等。(2)慢性失血 如肠道畸形、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2.溶血性贫血(1)红细胞内在缺陷 ①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②红细胞酶缺陷 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③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