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治疗脾虚的偏方

治疗脾虚的偏方

1.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按: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2.小儿蒸热(脾虚人瘦,不思饮食)。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3.脾虚胀满(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用白术二两、桔皮四两,共研为末,加酒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饭前服,木香汤送下。此方名“宽中丸”。

4.脾虚泄泻。用白术五钱、芍药一两,共研为末,加米饭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一天服两次,冬月加肉豆蔻煨为末。 又方 : 用青粱米半升、神曲一合,每日煮粥食。 又方 : 用黄雌鸡一保,炙过,以盐、醋涂上,煮熟吃下。

5.脾虚寒疟( 寒多热少,不思饮食) 。用高良姜( 麻油炒) 、干姜( 炮) 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 又方 : 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 又方 : 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6.脾虚下白(脾胃虚冷,停水停气,凝成白涕下出)。用硫磺一两、炒面粉一分,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送下。

7.脾虚下痢,日夜不止。用野鸡一只,治净,加桔皮、葱、椒等五味,作成馄饨,空心吃下。

8.脾虚滑泄。用乌骨母鸡事例,治净,在鸡腹内装入豆蔻一两、苹果二枚( 烧存性) ,扎定,煮熟,空心吃下。

脾虚型和湿热型白发治疗偏方

症状为白发中夹杂少许黄发。发质偏细、偏软,白发多集中于两鬓,或两侧耳朵上方附近。整根白发颜色不太一致,发梢部偏黄。但发根部较白。常伴有食欲不振、口中发淡、肢体倦怠、形体消瘦等症状。

1.鸡内金(鸡肫皮)30克,炒微黄,研细末。

每次服1克.每日1~2次,饭前温开水送服,鸡内金含多种消化酶.可促进多种氨基酸的吸收.帮助脾虚型白发转黑。

2.把大麦炒制成焦黄,用开水冲泡15~30分钟后饮用。

每天1剂,常喝大麦茶不但能开胃,唐代名医孟诜认为它还有“令头发不白”的作用。

3.甜杏仁、松子仁、核桃仁各50克,炒后研成碎末。

治疗脾虚的方法是什么

患有脾虚的人其运化失常,同时会出现营养障碍,生湿酿痰,脾虚的人有发生血症的可能。在中医上认为,脾虚症就是脾脏虚弱所致,引起脾虚的原因比较多,脾虚症状也较为复杂。可以是因为饮食上不均衡,出现失调所致,也可以是久病之后体虚所致。

目的:脾虚宁胶囊治疗脾虚泄泻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理。

观察结果:脾虚宁胶囊治疗脾虚泄泻 30 例与参苓白术散治疗其病 15 例均能改善腹泻、食欲、腹胀、肢倦、神疲等症状及有关实验指标,总有效率脾虚宁胶囊为 86.67% ,参苓白术散为 46.67% ,脾虚宁胶囊优于参芩白术散( P< 0.05)。

研究表明:脾虚宁胶囊治疗脾虚泄泻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如何调理孩子脾虚

儿童脾虚多因长期饮食不规律、过食生冷食品、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是某些疾病(如慢性肺炎)后引起。脾虚的孩子多面色发黄或面部色素沉着不均匀(出现花斑),头发稀疏、消瘦、指甲脆薄有白点,还有经常出现发作性脐周疼痛,时轻时重。

脾虚偏内寒的患儿除了有上述症状外,食欲虽好,但是大便次数多、量大,食后即拉。

脾虚偏内热则食欲不佳,大便干燥(两三天一次),此类患儿多因过多食用零食或过量饮用牛奶所致。

预防儿童脾虚家长一定要喂养得当,不过食肉类食品,避免伤食;不要滥用一些清热泻火类药物,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泻火口服液等,以免苦寒伤胃;不过食零食等。

脾虚偏内寒的患儿要养成吃热饮的习惯,不可过多食用酸奶,以免破坏肠道酸碱平衡。可以多吃山药、芋头、南瓜、薏米,少吃油腻生冷之品。家庭用药可用参苓白术散、婴儿健脾散等中成药。

脾虚偏内热的患儿要少吃干燥、油炸、辛辣食物,不过量喝流质蛋白饮食如牛奶,多吃南瓜、胡萝卜、海带等食物。家庭用药可选小儿化积口服液以达到清热消食的作用,或间断服用肥儿丸,该药有清热、消食、通便的作用。家长要切记,切不可因宝宝大便干,而过食寒凉类药物。

生薏米的食用方式和注意事项 健脾渗湿

薏米可以渗除脾湿,健脾止泻,尤其善于治疗脾虚湿盛所导致的泄泻;同时薏米能够渗湿除痹,能舒筋脉,缓和拘挛,可用于治疗脾虚湿盛而筋脉挛急疼痛等病症。

治疗脾虚型腹泻的偏方有哪些

1、大蒜

大蒜可治疗肠炎腹泻。专家指导,将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即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2、鲜桃

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速吃鲜桃(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

3、茶叶炒焦

将茶叶(不论何种茶叶)用铁锅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浓茶,稍温时服下,腹痛泻肚即能缓解。

4、鸡蛋黄烤油

鸡蛋黄烤油可治小儿腹泻。拿砂锅将7个熟鸡蛋黄慢火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饭前饭后均可。轻者一剂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剂。

5、鲜姜贴肚脐

专家表示,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胶布固定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治疗脾虚的食疗方法

1、附片狗肉汤

组成:附片,狗肉,盐适量。

方法:将附片放入上灌中先煎2小时,然后加进狗肉,煮熟放盐食

功效:回阳补火,温中止痛,散寒燥湿之功,煮时用开水,严禁冷水,否则会中毒。睡前服,服后不能吹着冷风和接触冷水。

2、健脾利水茶

组成:猪苓,泽泻,党参,白术,木瓜,木香,槟榔,紫苏,陈皮,茯苓,肉桂。

方法:按原方比例剂量,研成粗末。每日用50~70克,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20~30分钟,频频代茶饮用。

腹泻的治疗偏方 脾胃虚弱腹泻

症状表现:表现为大便时泻时溏,稍进食油腻食物则可导致腹泻症状加重,腹胀食少,面黄体倦,四肢无力。

1、芡实15克,莲子(去心)12克,红枣5枚,加水久煎2次,将两次所得汤汁和匀后加适量红糖即可。佐餐饮用。每日1次,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腹泻。

2、莲子、糯米各200克,用铁锅炒香。茯苓100克,一起研磨成细末,混入白糖适量,混合均匀,加水揉成泥状,上笼蒸熟,待冷后切块即可。每次吃2-3块,每日2-3次,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性腹泻。

治疗脾虚最快的方法

脾虚泄泻

证候: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则:健脾渗湿止泻。主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脾虚水肿

证候: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则:温脾利水消肿。主方: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则:健脾益气摄血。主方:生脉饮合参附汤加减。

脾虚带下

证候:带下绵绵,量多色淡黄或色白如涕唾,无臭,并且面色淡黄,精神疲倦,不思饮食,腰酸腹坠,或下肢浮肿、便溏等。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无能,聚湿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致。治则: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水煎服。

中医治脾胃虚寒偏方

方1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相关推荐

归脾丸的禁忌 治疗脾虚腹泻

归脾丸可以补气健脾,对于脾胃虚弱,而出现大便时溏,水谷不化,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气海针灸几寸 气海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重灸关元,神阙,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如配关元,神阙,肾俞,涌泉,治疗中风脱证;配关元,神阙,三阴交,足三里治疗血虚气脱产后血晕。 2.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重灸关元,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如配长强,足三里,百会,关元,治疗中气下陷之脱肛;配子宫,足三里,关元,治疗脾虚气陷之阴挺;配足三里,关元,太冲,治疗中气下陷之狐疝;配足三里,合谷,关元,治疗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之胃下垂。 3.本穴经配伍,针刺补法,补益气血,如配脾俞,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归来,治疗气血 亏虚之月经不调,痛经,闭

脾气虚弱的治疗方法

1.基本方药: (1) 六君子汤:党参12克,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炙甘草各10克。适于脾虚诸证。 (2) 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各100克;炒扁豆75克,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各50克,各药共为细末,每次G克,开水或枣汤送下。适于脾气虚而挟湿诸证。 2.加减变化: 脘腹痞闷胀痛,恶心呕吐者,于方(1)中加木香、砂仁、藿香各8克; 若泄泻而兼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者,可于方(1)加炮附片6克、干姜8克; 或咳嗽、痰涎较多且有呕恶、头晕者,于方(1)中加竹茹、枳壳各10克; 若久咳

脾虚食疗方

如果出现腹胀、疲倦、乏力等症状,大家要意识到这很可能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要及时进行调理和治疗,不然的话,因为脾虚还可引起一系列问题,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下面专家来介绍几种脾虚的食疗方法。 1.脾胃气虚,不思饮食。用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一钱、灸甘草五分、姜三片、枣一枚,加水二杯,煎至一杯,饭前温服。此方名“四君子汤”(按:各药分量在此方中不再折扣)。 2.小儿蒸热(脾虚人瘦,不思饮食)。用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一两,甘草半两,加姜枣煎服。此方名“吃力伽散”。 3.脾虚胀满(脾气不和,冷气客于中,雍塞不通)

苍术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将15~20克苍术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每剂可煎煮两次或冲泡2~3杯。每日一剂,可像品茶那样慢慢饮服该药的药汁或浸汁,可连续服用1~3个月。该方具有升阳燥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气陷型胃下垂。 饮食不节、内伤七情、过度疲劳、先天禀赋虚弱以及产妇分娩后腹壁弛缓等因素,均可导致人的脾胃失和、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发生胃下垂。苍术味辛苦。性温而燥,可除湿强脾,升发胃中阳气,并能逐痰饮水气而消除胀满,对属于脾虚气陷的胃下垂疗效较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苍术可兴奋人的胃肠平滑肌,增强胃肠的蠕动,改善胃下垂患者的临床症状。

治疗脾胃气虚的方剂

1、参苓白术散 方名:参苓白术散 成份: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2、四君子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异名】白术汤(《圣济总录》卷八十)。 【分类】 补益剂-补气 【组成】 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炙甘草(6克) 【功用】 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

胃寒谈谈 脾虚胃寒怎么办

脾虚胃寒者多见呕吐、水肿、舌淡苔白等。那么,得了脾虚胃寒怎么办好呢?医院专家石主任指出,脾虚胃寒者,补益气血是关键。那么具体说来,脾虚胃寒怎么才好呢?以下专家指引治疗 小知识:医治食道炎的关头在于选择正轨的病院。广州金水中病院作为广州医治消化道疾病最正轨的病院之一,经由过程数十年的惨淡经营,在广州本地堆集了杰出的口碑。在食道炎的医治上,该院的刘胜利传授经验丰硕,拥有上万例的成功经验,深受患者的相信。 ...脾虚胃寒的原则。 推荐阅读:胃寒如何治疗 1、养胃是治疗脾虚胃寒的前提,而养胃重在食疗。胃寒者宜多吃

治疗脾虚的穴位按摩方法

1、隐白 (足太阴脾经:井穴) [定位]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 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2、太白 (足太阴脾经:原穴)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 胃痛,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痔漏,脚气,体重节痛。 3、公孙(足太阴脾经) [定位] 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主治] 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 4、三阴交(足太阴脾经:三阴经交汇点) [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

茯苓和白术煮水的功效 健脾和胃

茯苓性平、味甘,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白术性温、味苦,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茯苓白术煮水可以用于治疗脾虚胃弱、脾虚食少、食少纳呆的症状。

脾胃虚弱的偏方

方1 人参、青皮、陈皮、丁香各7克,白术5克,炮附子、苹果仁、炮干姜各4克,姜制厚朴、炙甘草各2克,生姜3片,红枣2枚。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本方温中祛寒,适用于胃脘胀满疼痛。 方2 甘蔗500克,高梁米30克。将甘蔗榨取汁,同高粱米一起煮粥,佐餐用。 本方适用于胃热疼痛。 方3 高良姜30克,粳米50克。先用高良姜加适量的水,在沙罐内煎取药汁;再用药汁和粳米煮粥,空腹食之。1日1次,连服3--7天。 本方适用于胃寒性胃疼。 方4 陈皮20克,葱白10茎,香附子15克,生姜6克,鸡肉。将鸡肉切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