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导致产褥热的病原体

导致产褥热的病原体

正常女性阴道寄生大量细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和衣原体、支原体。细菌可分为致病菌和非致病菌。有些非致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致病称为条件致病菌。即使是致病菌也需要达到一定输俩个或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才会致病。

1、需氧菌

(1)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可分18族B族链球菌(GBS)产生外毒素与溶组织酶,使其致病力、毒力播散能力较强,与产褥热关系密切,可引起严重感染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平均在产后11小时),体温超过38℃,有寒战心率快、腹胀、子宫复旧不良子宫旁或附件区触痛,甚至伴发菌血症。需氧性链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杆菌:大肠杆菌与其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变形杆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菌种,也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大肠杆菌寄生在阴道、会阴、尿道口周围可于产褥期迅速增殖而发病。大肠杆菌在不同的环境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需行药物敏感试验。

(3)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二者的致病有显著不同。金黄色葡萄菌多为外源性感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丛内,引起的感染较轻。葡萄球菌因能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出现耐药性。

2、厌氧菌

(1)球菌: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于正常阴道中。当产道损伤时残留组织坏死,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低该菌迅速繁殖,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放出异常恶臭气味。

(2)杆菌属:为一组绝对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色素类杆菌等。此类细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引起感染邻近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3)梭状芽孢杆菌:主要是产气荚膜杆菌引起的感染,轻者为子宫内膜炎、腹膜炎、败血症,睁着可引起溶血、黄疸、血红蛋白尿、急性肾衰竭、循环衰竭、气性坏疽为死亡。

3、支原体和衣原体

支原体和衣原体均可在女性生殖道内寄生,可引起生殖道的感染。有致病作用的支原体是人型支原体和溶脲支原体。衣原体主要为沙眼衣原体,其感染多无明显症状。

产褥热的症状

中医认为引起产褥热的病因病机为感染邪毒、外感、血瘀、血虚。1.感染邪毒产后血室正开,若接生不慎或护理不洁,邪毒趁虚侵犯胞宫,正邪交争而致发热;2.外感产后气血骤虚,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外邪趁虚而入,营卫不和,可致发热;3.血瘀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通,郁而发热;4.血虚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西医认为引起产褥热的主要原因为各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引发的产褥感染,主要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个感染途径。若接生时消毒不严或护理不洁及产妇临产前有性生活等可致外界病原菌进入产道引起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若产妇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时,导致寄生于正常孕妇生殖道的病原体数量、毒力增加时引发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是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或发热恶寒,或乍寒乍热,并伴有其他症状者,如疼痛、恶露异常、恶心、呕吐等。

1.妇科检查软产道损伤,可见局部红肿化脓。子宫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或触及炎性包块

2.辅助检查(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高。

(2)宫腔分泌物、脓肿穿刺物、后穹隆穿刺物细菌培养或血培养、厌氧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可明确病原体

(3)B超可见盆腔内有液性暗区,提示有炎症及脓肿。CT、磁共振成像等检测手段可对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诊断产妇出现发热症状,应详细询问病史及分娩过程,仔细检查全身、腹部、盆腔及会阴伤口,确定感染部位和严重程度,结合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1.蒸乳发热产后3-4天泌乳期见低热,可自然消失,俗称“蒸乳”,不属病理范畴。

2.乳痈发热乳痈发热表现为乳房胀硬、红肿、热痛,甚则溃腐化脓。发热并伴有乳房局部症状是其特点,而产后发热不伴有乳房局部症状。产后小便淋痛、产后痢疾、产后肠痈、产后疟疾所致的发热,亦可发生在产褥期,但此类发热与产褥生理无密切关系。

产褥感染是怎么回事

病原体种类(34%):

目前认为孕期及产褥期阴道内的生态极复杂,有大量需氧菌,厌氧菌,真菌以及衣原体,支原体等寄生,但以厌氧菌占优势,另外,许多非致病菌在特定的环境下也要以致病。

1、需氧性链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可分18族,B族链球菌GBS、产生外毒素与溶组织酶,使其致病力,毒力,播散能力较强,与产褥感染关系密切,可引起严重感染,其临床特点为发热早平均在产后11小时、,体温超过38℃,有寒战,心率快,腹胀,子宫复旧不良,子宫旁或附件区触痛,甚至伴发菌血症,需氧性链球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2、大肠杆菌属:大肠杆菌与其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变形杆菌,是外源性感染的主要菌种,也是菌血症和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原菌,大肠杆菌寄生在阴道,会阴,尿道口周围,可于产褥期迅速增殖而发病,大肠杆菌在不同的环境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需行药物敏感试验。

3、葡萄球菌: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二者的致病有显著不同,金黄色葡萄菌多为外源性感染,很容易引起严重的伤口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存在于阴道菌丛内,引起的感染较轻,葡萄球菌因能产生青霉素酶而对青霉素出现耐药性。

4、厌氧性链球菌:以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存在于正常阴道中,当产道损伤时残留组织坏死,局部氧化还原电势低,该菌迅速繁殖,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放出异常恶臭气味。

5、厌氧类杆菌属:为一组绝对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产色素类杆菌等,此类细菌有加速血液凝固的特点,可引起感染邻近部位的血栓性静脉炎。

此外,梭状芽孢杆菌,淋病双球菌均可导致产褥感染,但较少见,支原体和衣原体也可是产褥感染的病原体之一。

感染来源(20%):

感染来源有二:一是自身感染,正常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二是外来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等接触患者后造成感染。

感染诱因(20%):

机体对人侵病原体的反应,取决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的防御能力,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有利于原体入侵与繁殖,例如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临近预产期性效,胎膜早破羊水中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当羊水流失后杀菌作用减弱、,羊膜腔感染,各种产科手术操作,产道损伤,产前产后出的血,宫腔填纱,产道异物,产程延长,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产后性生活须知

前不久,某市妇产科医院收治一名患产褥热的农村妇女,入院时病情十分严重,高热40度不退,频频抽搐。经过全力抢救,七天后才脱险。经过医生认真询问病因,原来是由分娩后刚刚9天就开始性生活所致。类似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值得引起广大产妇及其丈夫的重视。

何时恢复性生活好一般情况下,产后第6~8周后恢复性生活,对产妇保健无大妨碍,是安全的。即使有些人分娩顺利,子宫恢复较快,体质又好,性生活也不可过早恢复,分娩后4周之内,绝对不可进行性生活。这是因为分娩时被撑大了的阴道壁粘膜变得很薄,子宫内部有裂伤,完全愈合需要3~4周时间。而且,分娩时开放的子宫口,短期内也不能完全闭合。因此,在产后4周内性交,不仅阴道壁粘膜容易受伤,病菌也会乘虚而入,引起子宫内感染,发生产褥热等严重疾玻特别是少数人在产后2周内,恶露未净的情况下就过性生活,很容易导致产褥热,危险性更大,必须坚决杜绝。

丈夫要体贴,虽然产后4周以后可以恢复性生活,但由于产后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性器官也有失调感,对性生活要求一般不如孕前那样强烈。同时,卵巢激素的作用还不够充分,阴道粘膜的柔软度也稍差一些。这些都需要丈夫的体贴和合作,在刚恢复性生活时,动作要轻柔,节奏要慢一些,准备时间宜更长一些。否则,如不注意到上述变化,丈夫只顾满足个人性欲,不体贴和关心妻子,很容易引起妻子的不快甚至反感,有可能导致女性的性冷淡。 勿忘避孕。由于产后月经不准、不稳定,不应以为没有月经就忘记避孕。因为,有些妇女产后3~4个月就可能恢复月经,如不采取避孕措施,可能很快就受孕。所以,要求从产后恢复性生活开始,不管月经是否来过,都应同时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什么是产褥热 产褥热该如何治疗

什么是产褥热

它指的是产后42-56天内,因为病原体入侵新妈妈的生殖道而出现的感染问题。如果在分娩结束第2天到第11天,每天每隔四小时就检测体温一次,共四次,并且其中有两次及以上的体温超过38℃,那么就可能是产褥热。

这是一种比较常规的产褥期并发症,患病率可达到6%左右,而且随着剖腹产概率的提高,其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不要小看这种疾病,它对于新妈妈的威胁非常大,是导致新妈妈死亡的四大问题之一(另三个为产后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

产褥热的病因

中医

感染邪毒、外感、血液瘀阻、血液亏虚所致。

1.感染邪毒

产后子宫正开,如果分娩时没有做好清洁和消毒,那么邪毒就会侵入子宫,正邪交战而出现发烧情况。

2.外感

分娩之后气血亏空严重,元气大伤,腠理不密,外部邪气也就趁机侵入,导致营卫不和并出现发热现象。

3.血液瘀阻

分娩之后恶露排泄不畅,停滞在体内,导致营卫不通并有发烧现象。

4.血虚

分娩时或分娩后失去大量血液,导致阴血亏损过多,致使脾肾阳浮不敛出现发烧现象。

西医

生殖道有着一定免疫力,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侵入。而当产褥期产妇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子宫炎、泌尿系统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感染问题,并伴随发热现象。

1.内源性感染

细菌本寄生于阴道内,但是因为机体的防卫机制所以并没有什么危害。但是如果新妈妈的抗病能力以及免疫力下降,那么细菌繁殖能力以及毒性就会增强,而这些细菌就会导致各类感染问题。

2.外源性感染

主要是指外界细菌进入产道,引发各类感染问题。这些细菌可以通过不卫生的接生方式、不洁净医疗器械以及临产前的夫妻生活等等,入侵产妇体内。

检查

1.妇科检查软产道损伤

可见局部红肿化脓。子宫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或触及炎性包块。

2.辅助检查

(1)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高。

(2)宫腔分泌物、脓肿穿刺物、后穹隆穿刺物细菌培养或血培养、厌氧菌培养可找到致病菌。病原体抗原和特异抗体检测可明确病原体。

(3)B超可见盆腔内有液性暗区,提示有炎症及脓肿。CT、磁共振成像等检测手段可对感染形成的炎性包块、脓肿做出定位及定性诊断。

产褥热的治疗方法

1.普通治疗

加强营养摄入,多补充维生素。如果有比较严重的贫血或者过于虚弱,可以适量输血或者血白蛋白,这可以有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此外建议选择半卧位,方便恶露流出,并且将炎症控制在盆腔内,避免扩散。

2.抗生素治疗

一般医生会先根据产妇的症状以及经验,选择一些广谱抗生素,等到细菌培养以及药物过敏测试结束后再做适当的调整。而广谱抗生素的选择也有讲究,要求能对阳性菌、阴性菌、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效果。因此医生大多会选择同时使用青霉素及甲硝唑联,此外适用范围大、毒性小、效果强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在使用抗生素2-3天以后,患者体温没有持续降低,就要立即做检查并找出原因,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其他抗生素;此外产妇服药量要足够,保持血药有效浓度。如果有着严重的中毒症状,那么就要同时添加适量肾上腺配置激素,以增强身体的应激能力。

剖腹产后恶露不尽怎么办

虽然,产后恶露是妈妈们的必经阶段,但如果顺产后恶露持续两周以上、剖腹产后恶露持续四周以上,且仍然量多、鲜红,就是产后恶露不绝的现象,是需要治疗的。那么,剖腹产后恶露不尽怎么办?

1、女性在产褥期的抵抗力比来月经时还要低,分娩后新妈妈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以防发生病菌感染导致产褥热。

2、产后恶露期中的妈妈们每4至6小时要更换一次卫生垫,每天用清洁的水洗澡,但不需要特别冲洗阴道。

3、分娩后子宫内膜修复的42天内应该避免性生活,因为这段时间内子宫颈仍然非常脆弱,容易会造成宫内感染、出血。

4、新妈妈所在的房间要注意空气流通。因为在这个时候,女性体内血液循环比正常水平上升了40%,体内新陈代谢加快,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多汗。如果一味捂着不通风,容易引起感冒。

5、恶露现象如果超过42天一定要及早到医院治疗。一般来讲,只要通过检查找准了恶露的原因,及时治疗会很快痊愈。

相反,如果恶露一直没有引起重视,或治疗不及时,再加上产褥期女性身体抵抗力较差,有时可能会引发产褥期严重感染或慢性盆腔炎等问题。

产褥热的病因

女性生殖道对细菌的侵入有一定的防御功能,其对入侵病原体的反应与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女性阴道有自净作用,羊水中含有抗菌物质,妊娠和正常分娩通常不会给产妇增加感染机会。只有在机体免疫力、细菌毒力和细菌数量三者之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增加产褥热的机会,导致感染发生。产褥热可能和孕期卫生不良、胎膜早破、严重贫血、产科手术操作、产后出血等因素有关。

产褥热的感染途径

1、内源性感染

寄生于产妇阴道内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菌繁殖能力增加或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原本不治病的细菌转化为致病菌引起感染。

2、外源性感染

外界的病原菌进入产道所引起的感染,其细菌可以通过医务人员、消毒不严或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及产妇临产前性生活等途径侵入机体。

远离产褥热

认识产褥热

新妈妈在分娩后,子宫会逐渐恢复到怀孕前的状态,这种生理变化一般约需42天才能完成,这段时间称为“产褥期”。一些新妈妈在产褥期出现了发烧的症状,被医生诊断为产褥热。

什么是产褥热呢?

产褥热是指产妇在产后24小时至42天内,在任何24-48小时内体温两次达到或超过38℃。通常多发生在产后48小时至产后10天内。

产褥热实际是由于产后致病菌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医学上称之为“产褥感染”,是产妇在产褥期易患的比较严重的疾病之一。

产褥感染可使创伤部位出现红肿和热痛的局部炎性反应。如果感染发生在子宫,则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炎或子宫肌炎。新妈妈的身体抵抗力弱或治疗不及时,炎症可进一步发展到子宫周围组织,甚至到达腹膜,引起腹膜炎。若病菌侵入血液,可发生败血症,如不及时对症治疗,则可危及生命。而且产褥感染需要彻底治疗,否则急性感染很可能转变成慢性,盆腔内可遗留慢性炎症,导致器官粘连或输卵管阻塞等。

TIPS:新妈妈体温升高不一定是产褥热

新妈妈在分娩后的1-2天内,通常体温也会稍高一点儿,一般是由于分娩或产后哺乳给身体带来的应激反应所致。和产褥感染不同的是,这类体温的升高一般都不会超过38℃,可以自然消退,不必采取处理措施。

如何预防新妈妈产后产褥热

1.产褥热感染严重影响新妈妈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保证充足休息:生产之后新妈妈就要放宽心,一定要多休息。感觉身体不适的话,尽量把宝宝交给家人照顾,新妈妈应专心休息,这样才能加速体力恢复。

2.保证充足水分:有些新妈妈因为坐月子的禁忌而不愿意多喝水,但对于已经发生产褥热或是排尿不畅的新妈妈而言,水分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新妈妈最好每天补充摄入2000毫升左右的水。

3.保持清洁卫生:应注意恶露的排出及勤换卫生棉垫,通常医院会教导新妈妈如厕后以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减少感染发生,等到恶露结束就不需要再进行冲洗了。

4.保持伤口干燥:如果是剖宫产,那么在产后7~10天后新妈妈才可以开始淋浴。之前可先以毛巾擦拭身体,以减少伤口发炎的可能。平时伤口应该随时保持干燥清洁。

预防产褥热适度营养:产后营养很重要,但要讲究摄取适度,这样才有助于新妈妈的体力恢复及增加抵抗力,进而减少发炎情况,降低产褥热的发生几率。如果已经发生产褥热,那么最好停止吃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感染。

相关推荐

产后性生活须知

何时恢复性生活好一般情况下,产后第6~8周后恢复性生活,对产妇保健无大妨碍,是安全的。即使有些人分娩顺利,子宫恢复较快,体质又好,性生活也不可过早恢复,分娩后4周之内,绝对不可进行性生活。这是因为分娩时被撑大了的阴道壁粘膜变得很薄,子宫内部有裂伤,完全愈合需要3~4周时间。而且,分娩时开放的子宫口,短期内也不能完全闭合。因此,在产后4周内性交,不仅阴道壁粘膜容易受伤,病菌也会乘虚而入,引起子宫内感染,发生产褥热等严重疾玻特别是少数人在产后2周内,恶露未净的情况下就过性生活,很容易导致产褥热,危险性更大,必

产褥热的预防

加强孕期保健,注意均衡营养,增强体质。加强孕期卫生宣传,临产前两个月避免性生活及盆浴。及时治疗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等慢性疾病及并发症。正确处理分娩,产程中严格无菌操作,避免胎膜早破、滞产、产道损伤与产后出血。产后取半卧位,有利于恶露排出。防患于未然,凡有产道污染、产道手术、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有感染可能者,可给予抗生素或中药清热解毒治疗预防感染。

产后如何预防产褥热

产褥热又会给新妈妈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呢? 产褥期可以说是母体恢复身心的一个重要时间,尤其我们中国人对坐月子更是重视,如果新妈妈有发烧、身体不适的情形出现,应该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样每一个新妈妈都可以远离产褥热的困境。 哪些原因造成产褥热 在新妈妈产后42天,大概5周左右的时候,子宫几乎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大小,而重量只剩下60g~100g,期间陆陆续续会有所谓的恶露自子宫排出,颜色由红转为淡,进而变成淡黄色,前后大约三至四周左右。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亦在胎盘剥离之后,由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增生然后复原,而子宫颈

盆腔积液是怎么引起的 盆腔炎的原因

1.产后或流产后,身体会非常虚弱,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或者是产后过早有房事,都会使病原体过入宫腔内,导致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不严格,如人工流产、宫内取放节育器、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操作不当都会引发感染。 3.月经期间,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使用不干净的纸巾、经期盆浴、房事等,会使病原体进入宫腔导致感染。 4.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引发盆腔炎。

产褥热有什么症状 发生产褥热的原因

1、自身感染:孕妇生殖道或其他部位寄生的病原体,当出现感染诱因时可致病。 2、外来感染:由被污染的衣物、用具、各种手术器械、物品等接触患者后造成感染。 3、感染诱因:任何削弱产妇生殖道和全身防御能力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原体入侵与繁殖。如,贫血、营养不良、慢性疾病、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产道损伤、产道异物、产程延长、胎盘残留等,均可成为产褥感染的诱因。

产后为什么会引起产褥热

造成产褥热主要因素在产后四十二天,大概是五周左右的时候,子宫几乎已经可以恢复至原来的大小,而重量更只剩下60~100gm,期间陆陆续续会有所谓的恶露自子宫排出,颜色由红转为淡,进而变成淡黄色,前后大约三至四周左右。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亦在胎盘剥离之后,由子宫内膜基底层逐渐增生然后复原,而子宫颈、阴道、泌尿道在这段时间里,也慢慢回移到原本的状态。母体若在此一时中,尤其是分娩后二十四小时至产后十天中,因产道感染以致体温高达38℃甚或更高,我们即可说母亲得到了产褥热。 其原因除了母体因产前贫血、营养不良或先天体质

宫颈息肉的病因

1.炎症因素 一般认为是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引起。长期的炎症刺激,促使宫颈黏膜过度增生,加上子宫有排除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 2.内分泌紊乱 与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 3.病原体感染 通常由分娩、流产、产褥期感染、手术操作或机械刺激、性交损伤子宫颈,病原体侵入引起感染而导致

产褥期常见疾病

妊娠期间,孕妇为了适应胎儿的发育及分娩的需要,身体系统特别是生殖器官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产后就需要通过休养来康复。产褥期就是产妇能否恢复到健康状态关的关键阶段。在产褥期产妇要养好身体,避免在产褥期出现疾病。产褥期常见疾病: 1、并发病症 产褥期并发症有贫血、乳汁不足、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腹泻、头痛、便秘等。 2、产褥热 一些产妇生完孩子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临床上把这种发生在产后1-10天的发烧就称为产褥热产褥热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产妇健康,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3、子宫脱垂 产后出现小腹下坠或腰疼

产褥期常见疾病

1、并发病症 产褥期并发症有贫血、乳汁不足、乳腺炎、子宫炎、筋骨疼痛、腰酸、腹泻、头痛、便秘等。 2、产褥热 一些产妇生完孩子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临床上把这种发生在产后1-10天的发烧就称为产褥热产褥热感染严重的话将影响产妇健康,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3、子宫脱垂 产后出现小腹下坠或腰疼也是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子宫韧带和盆底肌肉在分娩后变松弛,导致子宫位置发生改变,子宫沿阴道方向往下移动,造成了子宫脱垂。 4、产褥期恶露不尽 恶露是指产后子宫蜕膜(特别是胎盘附着处蜕膜)脱落,血液、坏死蜕膜组织从阴道排出的

盆腔炎有哪些常见的发病特点

1、产后或流产后,身体会非常虚弱,如果护理不当,会导致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或者是产后过早有房事,都会使病原体过入宫腔内,导致盆腔炎。 2、宫腔内手术操作不严格,如人工流产、宫内取放节育器、刮宫术、宫腔镜检查等,操作不当都会引发感染。 3、术后个人卫生问题做的不好,也会感染引发盆腔炎。 4、月经期间,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者使用不干净的纸巾、经期盆浴、房事等,会使病原体进入宫腔导致感染。 5、邻近器官炎症的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引发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