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忘了吃怎么办
高血压药忘了吃怎么办
长效降压药由于每天只需服用一次,病人漏服几率较小。长效降压药半衰期一般较长,在服药后的48小时甚至72小时内,血液中的药物还能维持一定的浓度,即使连续两三天漏服,血压也可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一般不必加服。
但是,如果漏服时间超过72小时并且血压升幅较大,则应加服一次短效降压药,之后按正常周期服药即可。而短效降压药漏服后,往往会造成血压升高。在白天,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容易使血压波动较大,应该补上漏服的药物。而且,若漏服时间大于两间隔的1/2,须立即补服,并适当推迟下次服药的时间。在夜间,人体活动趋于缓慢,血压也较为平稳,漏服后不一定要补服。
贫血也会得高血压
高血压和贫血是两种完全不相关的疾病,高血压是由于血液在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增高造成的,而贫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中红细胞相对减少造成的。
贫血的人也会发生高血压。但由于高血压患者常会出现面色红润的情况,感觉就像是血液充足的样子,导致人们产生“血压高血就多,血压低血就不多”的认识。
如果贫血患者同时并发高血压,通俗来讲就是得了“白色高血压”。人的脸色会晦暗苍白,甚至手也没有光泽,而这种高血压患者出现的贫血多数是由于肾功能的损伤所致。
肾脏是人体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要器官,肾功能受损会使肾脏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从而导致贫血,发生“白色高血压”。如很多尿毒症患者,会有高血压和贫血同时存在的情况。
因此,贫血者对高血压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血压偏高的中老年人,如果经常出现头晕、耳鸣、失眠、健忘、吃不下饭、小便减少等表现,就要及时进行肾功能检查,尽量避免尿毒症等疾病的发生。
高血压药物
第二类降压药是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双氢克尼噻)及速尿、吲哒帕胺等,这些都是利尿剂,目前也是主要用于老年人,尤其老年收缩压比较高的人群,还有高血压同时有水肿患者。
第三类降压药是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博苏、康忻)都属于这一类降压药。这一类药物主要用于年轻人,舒张压较高者,或者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人群。
第四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最早的药物为开博通,还有福辛普利、培多普利等都是属于这一类药,目前主要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或有蛋白尿的高血压人群。
还有一类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男性病人同时合并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可以考虑这一类药物。以上几类为目前比较常用降压药。
高血压患者的用药误区有哪些
1、间断服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时候没有坚持定期服用,而是自作主张根据血压的升降自行随意调节剂量,甚至是间断服药,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患者总是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高的时候就吃几片,血压降下来的时候立刻停止,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控制病情,而且还可能加重病情。
2、擅自乱用药物
现在降压药不断推陈出新,所以一些高血压患者就急于采用新出的降压药,认为治疗效果好,殊不知这样乱服药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降压药的种类有很多,每种药物的用途也不一样,很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一段时间后,发现并不是很管用,于是就换用其他的降压药,这样来回换药只会耽误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吩咐,坚持服用适合自己的降压药。
3、无症状不服药
根据高血压临床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症状轻重与血压的高低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所以在症状不明显的时候,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不一定是处于正常状态。高血压的症状一般不明显,很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以后出现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危及生命。
高血压药茶疗法
1.钩藤茶
取钩藤15克、天麻15克,水煎15分钟(不可超过20分钟,否则有效成分被破坏,影响降压效果),水煎服。
2.菊花茶
菊花有清热解毒、平肝降压作用,取白菊花20克,沸水泡眼代茶饮,对早期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效果佳。
3.决明子茶
决明子可祛风散热、平肝明目、利尿,对高血压、便秘、高血脂症效果佳。取决明子 30克、枸杞30克,水煎代茶饮。
4.三七茶
三七有活血化淤作用,可改善心肌供血。取三七15克、红花15克,水煎代茶饮。
5.荷叶茶
取行叶100克,水煎代茶饮,有清热解暑,扩张血管,降低血脂、血压作用,且荷叶又为减肥良药,对于肥胖兼有高血压者更为适合。
6.玉米须茶
玉米须有健胃、利尿、消肿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肾炎及心脏病引起的水肿。取玉米须50 克、益母草30克,水煎代茶饮。
7.夏枯草茶
取夏枯草30克、芹菜根50克,水煎代茶饮,可平肝阳、降血压,对目赤、头晕有效。
8.车前子茶
车前子有明显的利尿降压作用,常见于高血压、慢性肝炎水肿的治疗,可长期服用。取车前子30克、白茅根50克,水煎代茶饮。
9.山楂茶
山楂能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具有促消化、增进食欲、降低血脂作用。取生山楂30克、何首乌20克,水煎代茶饮。对高血压、冠心病者长期服用效果更佳。
高血压药使用误区
误区一:不难受不服药
有些患者朋友,认为高血压史需要服药的,但确根据自身症状和有无感觉来取舍用药,这个做法也是不正确的。很多患者,正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自己的心、肾、脑及血管已有不同程度不等的损害。有的甚至是在毫无察觉的状态下,突发中风、心脏病等疾病发生。所以,我们要知道,一旦患上高血压疾病,按时服用降压药是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这里面还是要提到一点,有很多高血压的患者朋友,对自己是否患上高血压并没有明显的察觉,这类高血压的患者是相对来说比较棘手的。建议诸位平时饮食习惯不好的,烟酒比较频繁的朋友,去医院做一个具体检查,来确诊一下自己是否有高血压疾病。专家提示:对于这类不难受不服药的患者朋友,还是要改变自己的用药习惯,按时服药,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的产生。
误区二:时间不对
早晨清醒之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动脉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有人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升高10~40毫米汞柱。多数人上午血压到达一个高峰,容易出现脑出血;也容易发生心肌梗塞,而且据西班牙最近公布的研究成果称,上午心脏病发作,心肌受损率增加21%。午间血压降低,有人下午血压有个小高峰,夜间出现低谷。按照传统每天3次服短效降压药,多数病人习惯于晨练后或早饭后吃第一次药,难以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中午吃药后午后的血压降得更低;尤其是晚间吃药,夜间容易加重血压的低谷,造成脑血栓。目前多数医生主张选用缓释降压药,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先吃降压药。既能有效控制上午的血压高峰,又能平稳地降压,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当然,服降压药时间也应个体化。
高血压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
高血压综合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高血压的病因不是单一因素所致,因此治疗也应是综合性治疗,又叫整体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各种手段,才是高血压病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过分地依赖降压药,尤其是西药降压药,这是临床中存在的一种错误倾向。任何降压药物都有程度不等的副作用,药物治疗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方法。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降压药。对一定要用降压药才能探制血压的患者,整体治疗(非药治疗和中、西药联合使用)取得的效果更好,而且可减少西药降压药的剂量和副作用。
如果根据高血压病的分期或分类进行治疗,则选药原则应这样考虑:轻、中度高血压病通常用单一药物,如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钙拮抗剂便能控制血压;重度高血压病则需要联合用或使用作用较为强烈的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
第一期高血压病的血压波动较大,采用非药物疗法或中成药、中草药治疗即可,不一定要用西药降压;第二期高血压病的血压常持久而稳定的升高,应按血压高度分为轻、中、重三度,按病情轻度选择降压药和中成药、中草药;第三期高血压病因有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降血压不能降得太快太低,以免加重器官功能衰竭,联合用药或使用强烈降压药时应十分谨慎,加用辨证论治的中药十分有意义。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
成年人有病无病都应每年测量血压一次. 高血压患者都要长期与医务人员合作,找出自身的发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家族史、肥胖、体力活动少等),作出预防保健对策,坚持执行。
高血压的预防保健也是一种基础治疗,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的同时也要坚持预防保健。 降压药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需要常服降压药。首选简便价廉的有效降压药。降压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可以调整剂量,但要保持血压稳定。不可血压一下降就停降压药,血压上升又服药,血压波动对健康更为不利。
高血压患者应每月找有关医生复查指导,不可自作主张,要把自己的感觉体会和想法如实告诉医生。 高血压是可防可治可控制的病,关键在本人重视,加强自我保健,既不可麻痹大意,也不必成为精神负担。药物治疗要坚持
血压高了莫忘查肾
患者的高血压、牙龈、鼻腔出血都是肾衰竭的表现症状。肾脏病变引起了肾性高血压,肾脏毒素在体内蓄积,导致血压增高,凝血机制障碍,牙齿、鼻腔出血。如果患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把病情控制在早期,不会一下子就到了肾衰阶段。
有以下情况和症状的患者应多留心:有高血压症状,尤其是年轻人有高血压症状,尿泡沫多,夜尿频繁,时有眼睑、下肢浮肿,脸色萎黄或苍白,有逐渐加重的贫血症状,鼻子、牙齿经常出血等,应尽快去医院检查尿常规和肾功能。
人体是相当复杂的一部机器,很多人认为只要不感到不舒服,身体就没有任何问题,其实,这种想法是相当简单的,人类有很多疾病发病初期都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这往往被我们所忽视,其实正常人也应该定期的去查一下身体,防范于未然。
高血压患者不要随意换药
有些患者对治疗自己的高血压,很是心急,常常在吃了降压药后,马上测量血压。
如果血压正常了,就以为高血压“治好”了,于是就自行停药。停药几天后,如果发现血压又升高了,又连忙再吃原来的降压药。可是这一次血压却没有下降到正常,还以为是药物没效果,又赶紧去医院要医生换别的降压药。这样反反复复看了多家医院,换了不少医生,降压药吃了很多种,高血压却有越来越厉害的趋势。
其实,高血压是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首要原因,脑中风、冠心病等疾病都与它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遗憾的是,目前还有很多群众对高血压所知甚少,有的患者不服药或不服正规药,使得血压长期高于标准值。
高血压患者随意换药是错误的。专家建议高血压患者,可以使用作用时间长效的降压药。因为,许多降压药达到稳定的降压效果,往往需要2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此,大家一旦选择好了一种降压药,就切忌随意更换。在高血压的治疗上,首先还是要长期坚持服药,并且要坚持把血压降到达标值(通常是 140/90mmHg)以下。虽然,根据目前的医学技术,高血压是不会被“治愈”的。但是,大家却能够通过合理用药,使高血压被人完全控制住,从而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药有哪些
利尿剂
利用利尿药治疗高血压,主要是排钠,以减少血浆容量和减轻心脏的前负荷,降低周围血管的阻力,而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常用的利尿剂药物有双氢克尿噻,服后1~2小时起效,4~6小时作用达高峰,能维持6~24小时。安体舒通服药后1天才能起效,3—4天作用达高峰,能维持5~6天。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是减缓心率,减少心脏血液输出量,因而产生降压作用。β受体阻滞剂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以致意外昏倒,要特别加以注意。常用药物有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其作用温和、安全,可用于各型高血压病人。心得安虽是β受体阻滞剂的代表药,但在哮喘、心力衰竭、心脏传导阻滞及周围血管病患者中禁用,也要加以注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移酶(ACE)抑制剂,主要是ACE受到抑制后使血管紧张素I不能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从而使血压下降,对轻、中、重度高血压及肾性或原发性高血压均有降压作用。常用药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苯那普利等,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
钙离子拮抗剂
所谓拮抗剂是因为钙离子跨膜内流,选择性抑制突触后膜α2受体激动所引起的升压反应,以及直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而起到降压作用。其不良反应可出现头痛、脸部发热、潮红或灼热感、心悸等,在短期内可消失。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地尔硫革、异搏定等。有报道硝苯地平可引发心肌缺血,大剂量会增加心梗病人的死亡率,要特别加以注意。
老人服降压药提防低血压
●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要把降压目标定得太低。对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而言,收缩压控制在130~150毫米汞柱最为合适
●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或葡萄柚同时服用
72岁的陈大爷起床如厕时,突然感到一阵头晕眼花,随即摔倒在地。被家人紧急送往附近医院抢救,发现颅内严重出血,幸好保住性命。经医生诊断,导致张大爷出现险情的“元凶”是体位性低血压。“父亲患有高血压,一直服用硝苯地平,怎么会有‘低血压’呢?”陈大爷的儿子十分不解。
专家指出,虽然“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乍听起来是一个“矛盾”的概念,然而,据调查,7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近30%是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的同时,一定要想到合并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时建议跟踪24小时血压变化,可根据血压变化规律针对性选择药物。降压药物宜选用长效制剂;但若出现卧位后高血压,则可选择短效或中效降压药物。同时,专家提醒,建议晨起空腹温水送服降压药物,降压药不要和葡萄柚汁同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