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
孩子的耳屎到底要掏吗
一不小心长成了“铁耳屎”
其实,出生时婴儿可能耳朵本身就自带“堵塞隐患”——残留的羊水胎脂混合物阻塞耳道,所以有些出生三天的孩子听力筛查不过,但42天复查时基本都没什么问题,都能通过。
另一方面,我们耳朵有一处叫耵聍腺,会分泌液体并粘附污垢和灰尘,脏东西被捕获后,会然后变成耳屎(耵聍)积聚起来,变干,最后排出耳朵。
一般羊水混合物或者耳屎都会自己排出,但初生宝宝因为二者叠加,所以有时看上去耳屎很多。
如果不巧让羊水混合物变干+本身耳朵分泌物累计,导致排出不及时的话,就可能像滚雪球一样,在耳朵里长出“铁耳屎”,堵塞耳道。
● ● ●
耳道堵塞会有什么症状?
多数人对耳道堵塞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耳朵不适症状,有时会觉得耳朵有些闷胀感。有些人外耳道的堵塞物比较坚硬,洗澡进水后会膨胀,导致耳痛。
幼儿发生耳道堵塞的比例比成人高很多,比如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听力检查的时候,会被告知耳屎很多,需要去医院复查。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儿童耳屎需要掏吗?知道真相的你肯定会后悔!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危害大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除了让孩子少了耳屎对耳朵的有效保护,容易受细菌、噪音的侵袭外,还会导致损伤孩子外耳道娇嫩的皮肤。
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容易刺伤孩子鼓膜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好吗
耳屎,医学上称为“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粘液状物质,它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等等,因而我们看到的耳屎不单纯是耵聍腺的分泌物,耵聍对人的耳朵有一定保护作用。它可以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防止皮肤干裂和粘附灰尘,预防感染,而且万一耳道进水,它还可以起到防止作用。
一般而言,耳屎不必人工清除,它会在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经常掏耳朵对健康是有害的,具体表现在: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4、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经常掏耳朵好不好?掏耳朵暗藏4大危害,千万别随便掏! 耳屎是怎么来的
耳屎在医学上有一个文艺的称呼——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
分为干性与油性两种:一类干性耵聍,一类湿性耵聍。
大部分人的耳屎是干性的,呈片状存在于外耳道内。有些人的耳朵油脂分泌特别旺盛,所以分泌出的耳屎就油油的、比较粘稠,有的凝聚成团,有的会流出耳外,俗称「油耳」。无论是干性还是油性耳屎,都属于正常现象。
耳屎富含油脂,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赋予外耳道抵抗细菌、病毒侵害的作用;
耳屎所含的油脂能滋润外耳道皮肤上的细毛,这些茸茸的细毛和富有黏性的耳屎,能阻挡由外界吹进来的尘埃颗粒,挡住昆虫进入外耳道。
另外,耳朵不小心进水时,耳屎还可以阻挡脏水的侵入,并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耳屎使外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能起到过滤和缓冲的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
此外,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外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保证耳道深处的鼓膜不致变干,从而使鼓膜处于最佳运动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耳屎好处那么多,但是有时候耳朵痒,感觉耳屎很多,所以要不要掏呢?
不管你是干性还是湿性耳屎,除非有不适症状,否则不需要处理。
首先,耳道本来就有天然的自净功能,大部分人的耳屎能够自行排出。
比如在我们说话、吃饭、打呵欠时,耳屎会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悄悄地从耳道里溜出来。
其次,频繁掏耳朵坏处多。比如:
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
外耳道受刺激,引起病毒感染,发生外耳道乳头状瘤。虽说一般情况下,这种肿瘤都属于良性,但是其实也有2%的恶变率。
频繁掏耳朵,会加快“耳朵死皮”脱落,会让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
不小心捅破耳膜,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是丧失听力。
所以,别手贱,不要有事儿没事就去掏耳朵。但是,若平时耳朵痒了、耳屎多了,那掏掏倒也无妨,不过要注意以下5点
1.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周最多掏一次。
2.掏的时候不要太深入,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让耳屎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3.如果耳屎又大又硬,影响听力,千万不要强行取出。医院有软化耳屎用的滴耳剂,耳屎浸泡松软后,可以由耳科医生清理掉。
4.已有外耳道炎症者,或取出困难者,最好到医院请医生帮忙解决问题,以免造成耳道损伤。
5.可以用清洗代替掏,洗澡的时候在莲蓬头下清洗耳道就够了,同时注意控制水温和水流速度。
这里要着重提醒一下各位家长们,不要随便给小孩子掏耳朵。
小孩子外耳道的皮肤娇嫩,不易操作,用棉签或牙签去掏易致外耳道的皮肤受损引起炎症。
更有甚者可损伤鼓膜,使听力下降。
如果想清洁耳朵,可以用湿毛巾简单地给孩子擦擦外耳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耳屎较多的,建议把孩子带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由医生取出。医院有专门的清理耳屎的设备,可以避免用手掏时不慎损伤外耳道或耳膜的风险。
掏耳朵咳嗽
掏耳朵,相信每个人都会做这种事情吧。然而在生活中却有一些人,一掏耳朵就咳嗽,这是什么原因呢?相信很多人对此并不知道。那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掏耳朵咳嗽的原因,同时还会告诉大家,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
掏耳朵咳嗽
每当我们感觉到耳朵中耳屎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去掏,但是却有些朋友在掏耳朵的时候出现咳嗽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耳朵里的耳屎又叫耵聍,对耳膜有保护作用,它能防止异物及小虫直接侵犯耳膜,另外,耵聍含有油脂,能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在正常情况下,干的耵聍而形成的小块耳屎,可随着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
有些人觉得掏耳朵非常舒服,而且还是讲卫生的做法。其实,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相反,如果经常掏耳朵,不当的刺激会引起干咳或鼻子有异样感。小编也是这样,很多年来都是以掏耳朵就要咳嗽半天,非常难受,以至于后来都不敢随便掏耳朵了。直到今天,我才终于明白,掏耳朵咳嗽的原因是什么了。有此困惑的朋友们,是不是也很想知道呢?
据专家所说,掏耳朵出现咳嗽,嗓子发痒等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刺激到了迷走神经。所以才会出现这些症状。
掏耳朵咳嗽的原因
1、原来,人的耳道皮肤和咽喉粘膜在神经分布上还有一段“亲缘”关系呢。人体内的第10对脑神经(共有2对脑神经),也就是迷走神经,它包含有运动和感觉两种神经纤维,与其它脑神经相比,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也广。
2、从运动器官到感觉器官从颈部到胸腔,直至腹腔,因其“远走他乡”,“轻易迷路”,所以叫迷走神经。它不仅分支治理喉头粘膜传来的感觉,而且还分出小支延伸到外耳道,非凡是外耳道后壁的皮肤上有不少它的小分支。人体神经的传导线路比任何精密电路的电线分布还要复杂。当刺激神经“总电缆”里的任何一根分支时,同时就有可能牵动其他部分。
3、有些人掏耳朵时,由于刺激了耳道皮肤内的迷走神经的细小分支,大脑一时错误地认为,迷走神经的其它分支也受到了刺激。这样,使人感觉到似乎喉头也有东西在刺激发痒,于是“假情报”传至大脑便会引起咳嗽,以清除可能闯进来的“异物”或“粘痰”。
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养成掏耳朵的这种习惯哦。
掏耳朵的注意事项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3、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最后,掏耳朵咳嗽属正常现象,只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频繁掏耳朵,不过度掏耳,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怎么治疗
1.四仁鸡子粥
白果仁、甜杏仁各100克,胡桃仁、花生仁各200克,共捣碎,每日早晨取20克,加水一小碗,熬沸打鸡蛋一个,冰糖适量,顿服,连服半年,此方有扶正固本,补肾润肺,纳气平喘功效。
2、冰糖黄精汤
黄精30克,先以清水浸泡,加冰糖50克,小火煎l小时,吃黄精喝汤,每天2次。专治肺肾亏虚、低热咯血,对肺燥、低热、痰血者最宜。
掏耳朵的危害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拿一些诸如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屎,并说为了舒服。其实,这样做害处很多,轻则导致耳道发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
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
经常掏耳朵的危害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使皮肤淤血,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
爱干净是个好习惯,但因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可以说是比较脆弱的一个神经,况且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所以如果经常掏耳朵的朋友现在要特别注意哦。以上关于掏耳朵的危害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耳屎对孩子的作用
1)耳屎能清洁耳道
孩子的耳屎中含“耵聍”,它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2)耳屎能杀菌
耳屎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3)耳屎能保护耳膜和鼓膜
耳屎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宝宝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宝宝的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4)耳屎能保护听力
人之所以能够听到各种声音,是靠外界各种不同的声波传进耳朵,引起鼓膜振动所致。但如果声波过强,如打雷、爆炸等,鼓膜会因之而受到剧烈震动,容易招致损伤,时间一长,听力就会下降。而耳屎则可以像消声器那样减低声波的冲击,以保护鼓膜,进而保护听力。
5)耳屎能防止感染性疾病
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宝宝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的危害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
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耳屎越挖越多
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人体会自动以为分泌的“耵聍”、油脂等不足,会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容易刺伤孩子鼓膜
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有关于掏耳朵咳嗽的原因,以及掏耳朵的一些危害。相信大家现在也是知道了为什么掏耳朵会咳嗽的原因了。因此,大家今后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不要掏耳朵哦,以免以为掏耳朵而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出现。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的危害
1、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
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2、耳屎越挖越多
由于经常刺激外耳道皮肤,人体会自动以为分泌的“耵聍”、油脂等不足,会造成耳屎分泌增多、堆积严重。也就是说,耳屎越掏越多。
3、容易刺伤孩子鼓膜
经常掏耳朵刺激鼓膜发生慢性炎症,鼓膜发红、变厚,外耳道也会流出少量脓液。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小儿掏耳朵时,如果小儿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
Tips: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的耳屎形成硬块,或误进杂物,要及时去医院请医生取出,家长不要擅自处理。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有什么危害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除了让孩子少了耳屎对耳朵的有效保护,容易受细菌、噪音的侵袭外,还会导致损伤孩子外耳道娇嫩的皮肤。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宝宝耳屎多是怎么回事
1、先期耳屎过多,已结成硬块,在孩子游泳或洗澡进水后耳屎膨胀而造成疼痛。
2、家长强行帮孩子掏耳朵已经造成了损伤,而耳屎还大部分存留。
3、医生考虑孩子有中耳炎,但是耳屎将耳道完全封死,无法看到鼓膜。
幼儿的耵聍栓塞不能强行去取,孩子在挣扎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耳道和鼓膜的损伤。所以,迫不得已要取耵聍的话,有时候需要在麻醉状态下操作,否则,那不是给孩子治病,是在给孩子上老虎凳。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 如何正确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所以,不要经常掏耳朵。特别是小孩子,最好不要掏耳朵。
宝宝耳屎有什么作用 宝宝耳屎多怎么办
1、如果小孩耳朵的耳屎用肉眼能看见,而且不是很硬,可以用湿布卷起来,慢慢的伸到宝宝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能把耳屎转出来。
2、如果宝宝的耳屎比较硬,不要用湿布了,可以用儿童专用的细棉棒掏一掏外面的耳屎。但掏之前要把棉棒沾一点香油,先轻轻的抹到耳道里,以软化耳屎,然后轻轻的转动棉棒,把耳屎掏出来。
3、还可以准备个沾上消毒药水的棉球,在宝宝睡着时塞到宝宝的耳朵里,大约2--3个小时后转动转动棉球,再过一会儿取出棉球,这样一部分耳屎就会被沾在棉球上带出来了,这个方法对宝宝的耳朵影响较小。
4、没有实足的把握,不要随便给宝宝掏耳朵。给宝宝掏耳朵时,最好在宝宝熟睡的时候比较好,否则宝宝醒着会哭闹着不让掏,家长不要硬给宝宝掏,很容易发生危险。
宝宝耳朵有耳屎能掏吗 什么时候需要掏耳朵
有些宝宝形成较大的耳屎排不出来,堵塞了整个耳道,引起耳痛、听力下降等症状时,才需要清理。但这个时候建议到医院处理,家长别自行来掏宝宝的耳朵,你的不当操作有可能损伤宝宝的耳朵,或者把耳屎弄到更里面去。
TIPS:如果宝宝耳朵进水了,不要用棉棒掏如果孩子的耳朵进水了,家长可以采用用纸巾吸水的方式,也就是将纸巾撕成条,放在孩子的耳道内慢慢将水吸出,而不是用棉棒在里面掏。
耳屎可以随便掏吗
耳屎是一种油脂物质,成粘状,它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灰尘,阻止灰尘进入耳内;同时耳屎味苦,散发着一种特有的苦味,具有驱除飞虫入耳的作用;从而保护耳道洁净,不受异物袭击。
耳屎还具有隔音、减振的作用,对鼓膜的保护十分有益。耳屎把守着外耳道的大门,在鼓膜的前面,当声波从来时,耳屎将对声波做一次“处理”,将声音缓缓的传导进入,避免鼓膜直接受到声波的冲击,避免因剧烈的振动而损害、甚至破裂。从而有效的保护了人的听觉能力。
同时耳屎还能够防水,保持耳道内的干燥,防止由于耳内进水引起的耳朵发炎等症状。
其实我们无需担心耳屎过多而堵塞耳朵。因为耳屎自然干燥后,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随着人体的走动、说话、摇头、咀嚼、打哈欠等活动,而自行脱落,排出体外。
可见耳屎对人体还是十分有益的,反而是经常掏耳朵容易造成一些耳部疾病,尤以给孩子掏耳朵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最大。因此,请勿给孩子掏耳朵。
如果想要掏耳屎,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也可以用耳道勺轻轻地将耳屎掏出来。如果耳道发痒,可用手指轻轻按揉外耳道前的耳屏。
耳屎对耳朵有什么好处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有什么危害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除了让孩子少了耳屎对耳朵的有效保护,容易受细菌、噪音的侵袭外,还会导致损伤孩子外耳道娇嫩的皮肤。
掏耳朵时如果耳屎坚硬或比较多,容易把皮肤划伤,细菌便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或因来回搔刮,把细菌挤入毛囊、皮脂腺管,引发炎症、流水,严重者发生外耳道疖肿。
容易刺伤孩子鼓膜如果掏耳朵不小心,还有刺伤鼓膜的危险。在给幼儿掏耳朵时,如果孩子突然挣扎或刺激外耳道出现咳嗽反射,这种意外就更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