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子宫颈原位癌
什么是子宫颈原位癌
原位癌为癌症和非癌症的临界点。如果把子宫颈病视为一条前进的直线,最最开始的病症可能只是“发炎”,接着是轻度子宫颈上皮细胞病变、中度病变,然后是重度病变,再然后是子宫颈原位癌。
这整个疾病的过程从“发炎”到原位癌可经历10余年时间,在原位癌之前的病变阶段,严格来说都还不算是癌症,可以完全被治愈。一旦跨过了原位癌阶段,病程就会加速发展,可能在短时间就扩散出去,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子宫颈浸润癌:恶性肿瘤除呈膨胀性生长外,还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生长方式,就是浸润生长,即恶性肿瘤细胞沿组织间隙、淋巴管向周围组织浸润。
由于这种浸润的生长方式,恶性肿瘤组织与周围组织没有明确的分界,所以肿瘤的实际范围往往超过肉眼所能观察的范围,在做外科切除时,应把肉眼所见的肿瘤连同周围相当范围的组织或有关的淋巴结一并切除。如切除不净,可造成手术后的复发。
宫颈锥切术的术后注意事项
宫颈锥切术属于一大类手术,包括宫颈冷刀锥切术和LEEP锥切术。宫颈冷刀锥切多适用于CIN3、宫颈原位癌、宫颈腺上皮内病变等较严重的病变,需要住院进行,切除范围较大,创伤稍大,需要麻醉下进行。
宫颈LEEP锥切适用于CIN1、CIN2,或者诊断性锥切术,门诊进行,不需麻醉,手术时间短,简便易行,创伤较小。
宫颈锥切术由于去除了病变组织,对HPV的滴度降低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转阴,是否转阴取决于患者的抵抗力,以及是否再有HPV病毒的接触。
子宫颈锥形切除术(简称锥切)是将子宫颈由外向内圆锥形切除一部分的手术。权威观点认为,一个医院锥切术开展的多少可以某种程度上体现其对子宫颈癌的治疗水平。
宫颈活检报告单应该怎么看
在读宫颈活检报告之前,首先要弄明白宫颈的主要解剖和组织结构,这样才能理解所述病变之含义。子宫颈位于子宫下端。中央是一细长的管道,长约2~3厘米,称宫颈管。宫颈管内口与子宫腔连接;外口与阴道相通。子宫颈下端与阴道顶端连接部分称为宫颈阴道部。宫颈管内由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而宫颈管阴道部则被覆鳞状上皮。两种上皮大约在宫颈外口附近移行、交接(称移行带),该处往往是子宫颈癌最早发生的部位。子宫颈含丰富的腺体,能分泌黏液。
宫颈糜烂
这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表现形式。由于炎症等损伤,造成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表浅的缺损,称真性糜烂。但这种糜烂很少见,因为实际上宫颈鳞状上皮损伤脱落后,很快便由子宫颈管黏膜的柱状上皮增生、外移所取代。由于所覆盖的单层柱状上皮很薄,其下血管清晰可见,肉眼看起来状似糜烂,实际上为假性糜烂。这种假性糜烂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宫颈糜烂。
宫颈腺体鳞状上皮化生
这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很常见的病变。因受炎症等因素刺激,或在宫颈糜烂愈合的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伸入宫颈腺体的开口,并取代腺体的柱状上皮。化生的鳞状上皮因层次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局部抗御刺激因子的能力,因此属于一种适应性变化,而不属于癌前病变。
宫颈腺囊肿
宫颈炎症时,子宫颈腺体的开口被黏液栓子或化生的鳞状上皮堵塞,使黏液分泌物排出受阻、潴留,导致腺体扩张成囊状,称为潴留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
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可使宫颈管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并形成一个或多个向宫颈外口突出的小肿物,直径一般在1厘米以下,可有一细长的蒂,根部附着于宫颈外口或宫颈管内。这种息肉属炎症性质,不是肿瘤,一般也不会恶变。
宫颈糜烂、宫颈腺囊肿和宫颈息肉,均属于慢性子宫颈炎的常见类型,它们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几种病变同时出现。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又称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属于癌前病变。指子宫颈上皮部分(不是全部),被不同程度异型性的细胞所取代,有恶变的潜能。这种异型细胞增生由基底层的细胞开始,逐渐向表层发展。根据异型增生的程度和范围,非典型增生分为三级:CINI、CINII、CINIII(轻、中、重度)。
子宫颈原位癌
当重度非典型增生进一步发展,增生的异型细胞占据上皮厚度的全部,即为原位癌。换句话说,当子宫颈原位癌时,局部黏膜上皮全层发生癌变,尚未突破上皮层的基底膜向其下的组织浸润和侵犯。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的组织发生,可来自子宫颈黏膜的基底细胞或储备细胞。子宫颈癌约有80%~95%为鳞状细胞癌,5%为腺癌,其他类型很少。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根据癌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微灶浸润型鳞状细胞癌):在原位癌的基础上,少数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并浸润到基底膜下方的间质内,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毫米,宽度不超过7毫米,也没有淋巴结转移。这类型的患者,通常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浸润型鳞状细胞癌:癌细胞突破基底膜,明显浸润间质,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毫米。这类型病人常伴有较明显的临床症状。
显微镜下,根据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种类型。分化高的,恶性度较低,但对放射线不敏感。分化低的,恶性度较高,但对放射线较敏感。
根据上面介绍的检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子宫颈癌的形成过程,是经过由正常宫颈上皮→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的发展过程。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子宫颈浸润癌的形成都必须经过这一过程,更不是所有的上皮非典型增生均必然发展为子宫颈癌。
轻度非典型增生多数可自然消退,最终发展为浸润癌的不到2%。随着非典型增生级别的升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也增多。重度非典型增生至少有20%在十年内发展为浸润癌。也有些非典型增生可长期持续存在,不一定都发展为癌。而由非典型增生发展为原位癌的平均时间大约为十年。定期妇检,及早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最好办法。
了解子宫颈癌与怀孕
怀孕期间患子宫颈癌的概率是多少?
孕期子宫颈癌发病率只有1/2200,宫颈原位癌(由癌前病变——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发展而来)发生率则是2—5/1000。但是怀孕本身并不会使子宫颈癌加重。
什么原因诱发子宫颈癌?
人类乳头状病毒(HPV)引起90%~95%子宫颈癌。这种性传播病毒有60种以上亚型,并不是所有的亚型都会引起癌症,但是多数会引起阴部或宫颈疣状物。一旦病毒侵袭子宫颈,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通过巴氏诊断法涂片就可以得到阳性结果,随后发展为癌症。也有的情况发展速度缓慢,需要数年。推荐每年进行巴氏诊断涂片法检查,以了解是否感染人类乳头状病毒。
如果我第一次怀孕检查时,巴氏诊断涂片发现异常,我该怎么办?
如果检查发现有异常增生,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对可疑区域进行活检。锥形活检或者是子宫颈环切电刀(LEEP)检查由于创伤大,在孕期尽量避免使用,但是可用于鉴别严重异常增生和侵袭性子宫癌。
如果我已经怀孕了,应该怎样治疗子宫颈癌?
子宫颈严重异常增生或原位癌都需要使用LEEP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LEEP发现微侵袭性子宫颈癌,则需要在阴道分娩后进行全面治疗。如果发现子宫颈癌(侵入组织的距离超过3毫米),小于20周孕龄,此时应终于妊娠使用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并且切除淋巴结。超过20周孕龄,在足月分娩后再实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可以在剖宫产同时进行,或者在剖宫产6周之后进行。
化疗会引起围产期的多种并发症,所以目前较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法。
宫颈锥切术是怎么引起的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多次发现有恶性细胞,阴道镜检查无异常,宫颈活检或分段诊刮颈管阴性者,应作宫颈锥切进一步确诊。
2、宫颈活检已确诊是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II-III,宫颈原位癌),宫颈原位腺癌,显微镜下发现有宫颈癌微小浸润(宫颈癌Ia1),为了确定手术范围,可以先作宫颈锥切,切下宫颈组织作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程度,指导手术范围的选择。
3、怀疑宫颈腺癌,但宫颈活检或刮颈管阴性者。
4、慢性宫颈炎患者宫颈肥大、增生、外翻者,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作小范围宫颈锥切术治疗。
什么是胃原位癌
胃原位癌一般指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内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层,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例如子宫颈、食管及皮肤的原位癌。
上皮组织是覆盖身体表面及体内脏器的内、外表面的一层组织,包括若干层上皮细胞和基底膜。其下是间质和真皮组织。原位癌就是指癌细胞只出现在上皮层内。而未破坏基底膜,或侵入其下的间质或真皮组织。更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所以原位癌有时也被称为“浸润前癌”或“0期癌”。
胃原位癌可进一步发展为早期浸润癌,偶尔原位癌可消退。原位癌的病变范围虽为局限性,但也可程多灶性或在不穿透基底膜的情况下累及较大的区域。
正因为胃原位癌没有形成浸润和转移,不符合癌症的特点,所以它并不是真正的“癌”。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切除或给予其他适当治疗,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所谓癌症的早期发现,最理想的也就是发现原位癌,这时治疗效果极佳。例如,最早期的子宫颈癌是原位癌,病人没有自觉症状,肉眼也看不出癌变,通过子宫颈癌普查,采用宫颈细胞涂片的方法可以发现它,如果及时予以治疗。治愈率可达100%。
宫颈癌晚期的治疗方法
因为宫颈癌在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容易与宫颈炎相混淆,所以在发现的时候都是晚期了,那么在宫颈癌晚期的时候还有办法治疗吗?下面对宫颈癌晚期治疗的方法做一下介绍:
宫颈癌一旦诊断正确,就应拟定最恰当的综合治疗方案,一般早期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采用放射治疗或放射与手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为主,可配合化疗及中医药治疗。
宫颈癌晚期治疗办法:
一、放射治疗
宫颈癌对放射属中度敏感,适用于原位癌和全部子宫颈浸润癌的治疗,尤其适用于Ib期子宫颈灶大于3cm或II-IV期的患者。
二、手术治疗
对Ⅱa以前的早期子宫颈癌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其优点:开腹时可以进一步估计癌瘤侵犯的范围,故可以较彻底地切除局部癌瘤,防止复发;年轻病人还可以选择性地保留卵巢组织;手术治愈率高,且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并发症较少。
1.宫颈原位癌的治疗宫颈原位癌的手术治疗可采用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和次广泛子宫切除术。
2.宫颈浸润癌手术治疗宫颈浸润癌的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工a一Ⅱa期。手术范围工al期可作子宫切除术,上a2一Ⅱa期均应采用子宫颈癌根治术。
三、特色微创介入疗法
在使用介入导管技术的同时,还根据癌症患者的个体情况全方位考虑,按肿瘤病理类型、侵犯范围 (病期)和发展趋向,有计划、合理地辅以手术、放化疗、生物免疫治疗、聚焦超声热疗、中医中药等治疗方法,最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从而达到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并重的原则。
宫颈癌到了晚期也不是不可治疗的,所以一旦发现患了宫颈癌就要及时治疗,以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
子宫切除术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少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出院回家后打电话咨询:子宫切了,怎么下面还有粉红色的分泌物呢?到底正常不正常?相信,读完下面的内容,您自己就可以做出判断。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产科最常见手术,指的是切除子宫体和子宫颈的全部,常见于45岁以上妇女患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部分卵巢肿瘤、宫颈原位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部分子宫内膜癌等所选择的手术,包括阴式子宫切除、腹式子宫切除、腹腔镜子宫切除等。至于因宫颈癌及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所行的广泛性子宫切除及次广泛子宫切除,因病情相对复杂,不包括在列。
构建三道防线阻断宫颈癌
基于现在宫颈癌前病变越来越年轻化,因此,女性应对此提高警惕。专家认为,对付宫颈癌有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注射HPV疫苗,这是子宫颈癌的一级防治措施。杨越波说,注射疫苗能让大多数妇女免于罹患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但遗憾的是,宫颈癌疫苗还没在中国大陆的临床上使用。当然疫苗的保护率也不是100%。目前认为HPV的适用人群为9-26岁的无性生活的女性。
第二道防线:建议21岁以上的女性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女性,至少每两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液基细胞学检查,即TCT)。如果以上检查发现HPV阳性,那么可以做阴道镜检查,取少许子宫颈上的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判断是否处于癌前病变。
第三道防线:对中、重度的癌前病变,应该做手术,即宫颈锥切,以判断其是否为更严重的宫颈原位癌、宫颈早期浸润癌、宫颈浸润癌,以便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可以说,如果这样定期做防癌检查,可以及早阻断子宫颈癌发展。
什么是子宫颈癌癌前病变
中国每年新增13.15万宫颈癌病例,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的73%-93%。相比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宫颈癌发病率高出六倍,这要归功于对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什么是子宫颈癌癌前病变?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
子宫颈癌癌前病变是一个俗称,专业的医学名称叫做“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是宫颈疾病当中的一种,是与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能够反应出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因此成为宫颈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依据,同时也可以用于观察疗效、估计预后等。它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因为跟普通的病变相比,这两种病变将来癌变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被医生习惯性称为宫颈癌癌前病变,英文缩写为CIN。
宫颈癌癌前病变可以根据细胞异形的程度分为三级:1级指宫颈轻度不典型增生,2级指宫颈中度不典型增生,3级指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宫颈原位癌,它才相当于癌症的起点。
各种级别的CIN都有发展为宫颈癌的趋向,一般来说,级别越高,将来发展为癌症的几率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如果及时无效地干预,它是可以100%痊愈的。当然,更简单的方式是加强癌前病变的治疗,这也是为什么卫生部将宫颈癌筛查列为公共医疗重点项目的原因。
可见,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并等于患上宫颈癌,得了子宫颈癌癌前病变也并不可怕,经过治疗完全可以阻断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