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

炒蔬菜真能炒出致癌物吗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报告称,该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47%的食物含有疑似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含量最高,平均达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发现无论干烤还是油炒,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以200微克和150微克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10名。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其实,蔬菜致癌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场合的说法。90年代初看了一些日本科普书,说到日本研究者曾做过不同蔬菜烹调方式的比较实验和动物实验。发现蔬菜生吃、蒸、煮等烹调方式可以发挥其抑制癌症发生的作用,但是过热焦糊的蔬菜反而有促癌作用。道理就是这样,虽然新鲜蔬菜富含有利防癌的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多酚类物质、无论是鱼肉还是蔬菜,过高温度烹调必然产生致癌物质。

在香港这项研究中,蔬菜干烤或油炒,直到颜色发黄。此时,蔬菜已经受到12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发生了“美拉德反应”这种化学反应。所谓“美拉德反应”,是烹调中与美味和美色形成有关的一个重要的反应。简单来说,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烹制后很容易发生此反应,温度升高到170度时这个反应最强。这个反应能让食物颜色发黄发褐,同时释放出诱人的香气。比如说,红烧肉、烤鸭、烤面包、烙饼、油炸…各种烹调后颜色变深发褐的处理,几乎都促进美拉德反应。

丙烯酰胺是这个反应的一个副产物,它本身和香气并无关系,也没有颜色,但一般来说,食物加热后的颜色如果变深,那么丙烯酰胺的产生量也随之上升。比如说,对于饼干、面包、油炸食品来说,成品的颜色越深,其中的丙烯酰胺含量也会越高,如褐色面包皮中的含量就远远超过白色面包芯中的含量。

前两年曾经有过新闻,给婴儿吃的“手指饼”之类洋品牌焙烤食品,也测出了高水平的丙烯酰胺,就是因为高温烤制的时候发生了较强的美拉德反应。不过,降低烤制温度,减轻饼干的颜色,香味也会随之减少。所以很多人为了口腹之欲,专门选择吃颜色深黄色的焙烤食品和油炸食品,而不在乎丙烯酰胺的风险。

因为食物中的成分不一样,烹调条件不一样,不同的食物产生丙烯酰胺的“潜力”也不一样。虽然各种氨基酸都能发生美拉德反应,但是不同的氨基酸反应后所产生的丙烯酰胺含量却有所不同。比如说,天门冬酰胺是最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的氨基酸,谷氨酰胺等也是重要材料,而赖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数量较大的时候,有消除丙烯酰胺的效果。同时,小分子糖类和油脂在高温下发生分解产生的丙烯醛或丙烯酸,也能和氨基酸分解产生的氨反应形成丙烯酰胺。

一般来说,同时含有较多淀粉或小分子糖,以及蛋白质氨基酸的食品,特别是天门冬氨酸含量丰富的食品,比如土豆、面粉、玉米等,产生丙烯酰胺的风险较大。土豆的成分本身就特别合适,再加上油炸的温度正好是160-170度,所以薯片是经典的高丙烯酰胺食品。即便是非油炸的薯片,因为烤制温度也在正好在产生丙烯酰胺的最佳温度范围当中,所以照样会产生大量的丙烯酰胺。有关淀粉类食物产生丙烯酰胺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了,在不改变蔬菜成分的前提下,要想控制丙烯酰胺的产量,关键是要控制烹调温度。

在实际炒菜过程中,如果用少量油去炒大量的蔬菜,虽然油温高达160-180摄氏度,但因为蔬菜本身含有大量的水分,放入菜之后会使锅中的温度迅速下降,实际上蔬菜的受热温度很难超过100摄氏度,除非炒到焦黄、焦糊,不会产生大量致癌物质。油炸就不一样了,是大量的热油(通常是160-200摄氏度)放进去少量的菜,所以烹调温度会比普通的炒菜明显升高,产生的丙烯酰胺当然就多。在烤肉店里,我们亲眼看着蔬菜在烤盘上颜色变得焦黄,说明蔬菜表面的局部温度也已经过高,难免会产生丙烯酰胺。

同时,美拉德反应和水分也有关系。水分较少的情况下,这个反应发生很快,水分大的时候就比较慢。人们是不是记得,在做红烧肉的时候,前面都不觉得很香,上色也很慢,而最后快收干汤汁的那几分钟内,突然会变得特别香浓,颜色也会快速变深——这就是美拉德反应加速的结果。所以,如果蔬菜没有烤干,锅里还明显有汤汁,这种反应很慢,产生的丙烯酰胺也就比较少。如果做炖、煮、蒸的蔬菜呢?因为温度不超过100度,而且水分又大,几乎不需要考虑产生丙烯酰胺的问题。

即便同样是炒或炖,美拉德反应是不是容易发生,还和食物的酸碱度有很大关系。美拉德反应喜欢中性到弱碱性的环境,不喜欢酸性环境。所以,那些酸性的蔬菜,比如番茄,或者加醋、加番茄酱、加柠檬汁炒的菜,一般不用担心丙烯酰胺过多的问题。

在香港的这个实验中,西葫芦产生丙烯酰胺的量最大,很可能是它的氨基酸中天门冬氨酸比较高,小分子糖和游离氨基酸的比例配合合理,同时它的酸性又非常小,水分也偏少。这些条件都有利于在加热到高温之后产生丙烯酰胺。我突然想起来,西方人喜欢烤西葫芦吃,韩国人喜欢煎西葫芦,而老北京喜欢用西葫芦和鸡蛋、面粉做糊塌子,难道都源于西葫芦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的特性?

丙烯酰胺是“疑似致癌物”,即还没有完全确认但很可能对人有致癌性的一种物质。它通常存在于一些煎炸、焙烤食物中,常见的有各种油炸食品、薯片、薯条、饼干、加糖腌制后烤香的动物皮等。食物里有丙烯酰胺很正常,正常烹调并不用担心,但如果长期大量食用过度加热、变黄变黑的食物,则可能有可能增加致癌风险。除了丙烯酰胺,还有杂环胺、苯并芘等,也是高温烹调经常中产生的致癌物质。

所以,香港这项研究报告,正好是个契机,帮助我们认识到健康烹调的重要性。无论蔬菜、面食还是鱼肉,尽量要多采用蒸、煮、炖的方式烹调。炒蔬菜的时候,不妨放少量油炒香葱姜蒜等香辛料,然后倒入蔬菜焖两三分钟,让蒸汽把菜焖熟,再开盖翻炒,加盐调味,即可出锅。尽量不要选择放大量油,长时间猛火煸炒,炒到蔬菜都已经变色焦黄的方式。即便不考虑丙烯酰胺,也要考虑到破坏维生素和保健成分的问题啊!

我在此前的博文中多次提醒,炒菜一定要注意控制油温,油尽量不要冒油烟。明显冒油烟意味着油的温度已经超过200度,这是一个令食物中蛋白质产生致癌物的温度。油温过高不仅破坏蔬菜本身的维生素,也不利于厨房卫生,而油烟本身就属于PM2.5,其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增加肺癌发生风险。

一次炒菜不要用太多的油,油多菜少几乎相当于油炸或油煎,少量的菜在大量高温的油当中水分会很快蒸发,产生丙烯酰胺的速度就会加快。菜千万不要炒到发黄甚至焦糊,糊掉的菜不仅含丙烯酰胺,更含有氨基酸分解和油脂过热产生的多种有毒物质,它们会增加癌症的风险。

6种瓶装水被检出致癌物

溴酸盐超标8倍

鄂尔多斯市景友鸿鹄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才成立,但通过大打“沙漠牌”,重金宣传和包装“景友”沙漠优质水,短短几年就名声远播。

9月2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时,企业正处于“停产整顿”状态。此前,经国家质检总局抽检发现,一个批次的“景友”瓶装水被检测到的溴酸盐实测值为标准值的8倍之多。

记者在生产车间看到,神奇的沙漠水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从200米井下抽水直接送入原水罐,再通过石英砂、活性炭将原水中的杂质滤掉,过滤后经过臭氧灭菌进入储水罐,最后进行灌装。

“溴酸盐超标主要出在工艺老化问题上。”鄂尔多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陈继明分析。“景友”公司董事长刘冬青承认,今年初公司取水井中间发生塌方,出现水质发红现象。当时为了生产需要,并没有及时更换水源地,而是采取延长水处理冲洗时间、加大臭氧浓度的办法控制微生物,没想到会导致溴酸盐含量超标。

新国标难管致癌物

我国在2009年10月开始把溴酸盐列入饮用水监测项目,规定溴酸盐含量最高不超过0.01mg/L。然而,“新国标”实施两年多来,并没有管住溴酸盐超标问题。

内蒙古质量技术监督局产品质量监督处处长王莉说,今年二季度内蒙古抽查了其中97家企业的98个批次的产品,合格率仅为76.5%,相当于4瓶饮用水中就有1瓶不合格。

而国家质检总局此次抽检的饮用水产品中,一些小企业产品的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都超标,明显没有把好质量关。

“希望企业要有良心”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饮用水市场鱼龙混杂。据介绍,在水源并非最优质的内蒙古,饮用水生产企业竟在最近两年内增至220多家。一位资深矿泉水经营者透露,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舍得在工艺上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

“如果我们厂出来的产品不合格,我相信,那些小厂的问题肯定还要多。”刘冬青说。

“说到底,饮用水安全还是个市场诚信问题。”呼和浩特市民李宏说,过去喝河水、井水、自来水,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以为喝桶装水、瓶装水更干净、更安全,没想到却出现了“致癌水”。“希望企业要有良心,监管部门也要肩负起百姓的信任。”

炒西葫芦易致癌

炒西葫芦排致癌首位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称,该中心于2010年至2011年间,共收集了133种食物样本,包括肉类、蔬菜、豆类及麦制品等。结果发现样本中47%的食物含有可能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其中,零食类所含最高,平均达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

该中心又将22种蔬菜样本送到实验室,将它们分别用1200瓦和1600瓦电力的电磁炉不加食油干炒,时间为3分钟和6分钟。结果发现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

其中,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公斤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十名。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另外,报告显示,香港人每日膳食中,平均摄入丙烯酰胺量为每公斤体重0.21~0.54微克,暴露限值介于334~1459。而中国内地居民平均每日丙烯酰胺摄入值为每公斤体重0.286~0.49微克,暴露限值在367~1069之间。一般来说,暴露限值越小,对公众健康值得关注的程度就越高,反之亦然。总的来说,香港和内地都处于“值得关注”的水平。

专家解释蔬菜致癌原理

关于老百姓对炒蔬菜致癌的疑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顾问医生何玉贤解释,含有天门冬酰胺和还原糖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炒制,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丙烯酰胺。天门冬酰胺是天然的氨基酸,在豆类、蔬菜中的含量较高。不同蔬菜中天门冬酰胺含量不同,因此释放出的丙烯酰胺会有差异。

这样的说法科学吗?记者采访了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洪巨。他看到此次报告后认为,“这个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性。之前,我们只知道油炸、烧烤淀粉类食品,比如炸薯条、烤土豆片中含有丙烯酰胺。但报告指出高温炒蔬菜也会释放丙烯酰胺,值得重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了解这一说法后表示:“实验本身其实是‘美拉德反应’,简单来说,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烹制后很容易发生此反应,释放出丙烯酰胺。并且,高温加工过的蔬菜,其他各项营养指标也不会好。”此外,她还指出,口感上比较酸的蔬菜,如番茄等,较不易发生“美拉德反应”。而口感上发甜的蔬菜,本身含糖就多一些,再加上酸度低,相对更容易发生此反应,比如实验提到的西葫芦、洋葱等。

老百姓不禁要问“丙烯酰胺”究竟是什么?据何洪巨介绍,它原被认为是工业化学物,但近年发现,高温油炸、烧烤食物也会产生大量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很有可能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丙烯酰胺列为第二类致癌物。此外,丙烯酰胺还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摄入高剂量的丙烯酰胺会令人情绪低落,产生幻觉,甚至失去记忆。

炒蔬菜前别切太薄

报告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不少公众恐慌。但情况真的如此严重吗?对此,范志红表示,从理论上讲,实验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和老百姓日常处理蔬菜的情况不太相符。如果据此结论就提倡人们别炒某些菜了,并不太合理。平时做饭,很少人会将蔬菜在滚烫的锅里炒那么久。六七分钟就很容易把蔬菜炒焦,影响口感。而且,一般来说,炒蔬菜时,多少会出些水,锅内温度会随之降低,不易达到发生“美拉德反应”需要的高温。不过,实验提醒了人们,炒糊的菜不要吃,其有害物质会明显增加。另外,蔬菜不要烤着吃,烤后焦黄、变深、发黑的蔬菜,往往发生过“美拉德反应”,含致癌物。

对于健康的烹调方式,首先,范志红建议,千万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炝锅。这种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释放丙烯酰胺,还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其次,她推荐用煎闷,也叫水煎的方法炒菜,即先放油,待油温合适后把菜放进去,等温度升高,蔬菜有水渗出了,马上盖锅盖把菜闷起来。这时,蒸汽一下子就会起来,100摄氏度的蒸汽完全能把菜闷熟。只是需注意把握火候,最好用中火,因为火太小,蒸汽就起不来了。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强调,报告虽有其科学性,但老百姓千万不要因噎废食。她建议:一、报告中上榜的蔬菜能生吃的尽量生吃。二、多用蒸的方法烹调,少用高温煎炒。三、炒菜前先用水焯1分钟,缩短炒制时间,不过经过两次加热,维生素损失会比较多。四、最好低温烹调,控制锅中食物的温度,也可降低致癌风险。五、蔬菜在加工时尽量别切成薄片,因为越薄受热越快,越容易释放出丙烯酰胺,最好把菜切成大一点的块状。

这些炒菜恶习最致癌

蔬菜先切后洗

洗菜后,切开后的蔬菜与水的接触面积会大大增加,易使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大量流失。正确的做法是先仔细清洗蔬菜,并尽量将水分控干后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马上烹调,放置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否则易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经过水焯,其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大量损失。所以,焯菜时应尽量让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绿叶菜的时候,要加点盐和油,不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坏叶绿素,还能保持蔬菜鲜亮的颜色。

做菜先过油

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肴时,很多人喜欢先将食材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这样做出来的菜色泽明亮、气味香浓。但这种烹调方法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破坏蔬菜本身的营养,同时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建议大家少吃过油菜、煎炸菜,烹调蔬菜多用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方式。

以下恶习更是会致癌:

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

炒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的人喜欢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将窗户打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怎样烹调食物能防癌抗癌

1.不要挤出菜汁。因为菜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酶等。

2.适当用点醋。因为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分解。

3.不宜用食碱。因为食碱会大量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减低蔬菜的营养。

4.蔬菜要先洗后切,切好即炒,炒好即吃。因为维生素C易溶于水,又易氧化。

5.多吃含根茎的蔬菜。萝卜、南瓜、莴苣和豌豆中有一种酶,能分解亚硝酸胺或阻止致癌物质发生作用,白萝卜、胡萝卜中含有木质素,有抗癌功能。

6.旺火、快炒、急盛,少要蒸煮方法。可以充分保存食物和蔬菜中的维生素C。

7.鱼类、肉类不可烧焦。因为烧焦的部分含有强致癌物质,烧焦的部分不要食用。8、少用调味品和着色剂,因为其中含有数量不等的亚硝胺物质。

哪些炒蔬菜可能会致癌

炒西葫芦排致癌首位

研究显示:零食类所含最高,平均达到每公斤680微克,其次是蔬菜及其制品,平均每公斤含53微克。炒菜时间越长、温度越高,蔬菜释放出的丙烯酰胺就越多,加入食用油炒和干炒的检测结果无异。

西葫芦高温加热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最多,平均每公斤高达360微克,仅低于零食类的薯片(680微克)和炸薯条(390微克)。

大蒜、洋葱在高温烹调后,平均每公斤分别释放200微克、150微克丙烯酰胺,位列第二、第三名。

此外,空心菜(140微克)、灯笼椒(140微克)、茄子(77微克)、芥兰(61微克)、丝瓜(60微克)、西芹(54微克)、芥菜(52微克)均进入前十名。

相比之下,生菜、菠菜、苋菜在炒制后,释放出的丙烯酰胺较少,平均每公斤低于10微克。

蔬菜为什么会致癌

含有天门冬酰胺和还原糖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炒制,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丙烯酰胺。天门冬酰胺是天然的氨基酸,在豆类、蔬菜中的含量较高。不同蔬菜中天门冬酰胺含量不同,因此释放出的丙烯酰胺会有差异。

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经过120摄氏度以上高温烹制后很容易发生此反应,释放出丙烯酰胺。

口感上比较酸的蔬菜,如番茄等,较不易发生“美拉德反应”。

而口感上发甜的蔬菜,本身含糖就多一些,再加上酸度低,相对更容易发生此反应,比如西葫芦、洋葱等。

饭后吃个梨帮助排出致癌物

饭后吃个梨或喝杯热梨汁,积存在人体内的致癌物质可以大量排出。调查结果显示,吸烟或者吃烤肉等在体内聚集的强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在吃梨后会显著降低,特别是喝了加热过的梨汁。专家建议,在人们热衷于吃煎烤食品、快餐类食品的今天,饭后吃个梨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的健康生活方式。

梨是很多人喜爱的水果,它不但鲜嫩多汁,并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钙、磷、铁、碘等微量元素。经常吃梨,不仅能预防便秘,还能促进人体内致癌物质的排出。

研究人员对吸烟者进行了试验,让他们在4天内连续每天吃750克梨,并测定吃梨前后尿液中多环芳香烃的代谢产物1-羟基芘含量。结果发现,吸烟6小时后吃梨,人体血液内1-羟基芘会经尿液大量排出;如果不吃梨,1-羟基芘排出很少。而加热的梨汁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质多酚,给注射过致癌物质的小白鼠喝这样的梨汁,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羟基芘毒素,从而有效预防癌症(专题 访谈 咨询)。尤其是在吃过煎烤食品、快餐类食品后吃一个梨,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另外,梨虽然很甜,但其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中老年人多吃些梨,可以帮助人体净化器官,软化血管。吃梨还对厌食、消化不良、肠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不过,专家提醒,梨虽然是佳果,也不宜多食,风寒咳嗽、脘腹冷痛、脾虚便溏者以及产妇都要慎食。梨还有利尿作用,夜尿频者睡前要少吃梨。梨含果酸多,胃酸较多的人,也不可多食。

做菜不仅要好吃还得健康

1、做菜先过油。做地三鲜、干煸豆角等菜肴时,很多人喜欢先将食材在油里过一下,捞出来再炒,这样做出来的菜色泽明亮、气味香浓。但这种烹调方法会导致摄入的油脂超标,破坏蔬菜本身的营养,同时还可能产生致癌物。建议大家少吃过油菜、煎炸菜,烹调蔬菜多用白灼、清炒、凉拌和清蒸等方式。

2、油冒烟时才下锅。等到油锅冒烟,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癌症风险。这种条件下,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所含的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而且其中人体中必需的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坏,降低了油的营养价值。烹调时,应控制油温在150℃-180℃左右。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当其四周冒出许多小气泡时,就表示温度够热可以下锅了。

3、炒菜后不刷锅接着炒。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后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能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议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炒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4、剩下油炸的油仍用来炒菜。很多人不舍得扔油炸过的油,还会用来高温炒菜或油炸。但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油经过高温加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产物,当继续使用这种油高温烹调时,致癌物产量会急剧增加。这类油应该避免高温加热,可用来做炖菜或者花卷等面点。

5、炒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炒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的人喜欢在炒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炒菜结束后仍有未排干净的废气残留在厨房。炒完菜后,不妨让油烟机继续运转3-5分钟,确保有害气体完全排出。另外,炒菜时尽量关上厨房门,将窗户打开,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有害物质在厨房内的残留。

预防肠癌要养成哪些习惯

1、每做一道菜均应刷锅 。 上一道菜残留的锅垢中很可能有致癌物质,因此每炒完一个菜后都要把锅刷干净。

2、蔬菜先洗后切 。 蔬菜不要长时间浸泡,应先洗后切,切好即炒,炒好即吃,否则会损失蔬菜中的维生素。

3、不要高温烹炸。 烹饪时温度应控制在180℃以内,不要连续高温烹炸。如果油温过高,则炒菜时间不要超过2分钟。这可有效减少食物中的致癌物,预防肠癌。

4、使用铁锅。 使用铁锅,少用不粘锅或不锈钢锅。用铁锅烹饪能增加食物中铁的含量,有助于预防肠癌。

不粘锅表面上涂有的防粘物质可进入食物中,大量摄入这种物质可对人体有致癌作用,而不锈钢锅含有铁、铬、镍等重金属,烹饪酸、碱性食物时,这些重金属会融入食物内,其中六价铬有严重的致癌作用。

5、少用油炸。 少用油炸、爆炒等方法直接烹饪肉类,可将原料裹面糊再煎炸。油炸、爆炒等烹饪方法虽然可做出美味的菜肴,但炸肉丸、炸鱼、煎牛排中的致癌物质更多,这是由于肉类中的蛋白质经高温作用会产生致癌物。

6、适当用醋。 烹饪时可适当用醋,保护维生素不被分解,预防肠癌。

水煮太久也会致癌

网络流传的致癌风波一轮接着一轮,就连煮过的水,都会致癌吗?网络传闻煮沸过太多次的水,里头会出现亚硝酸盐,可能会让组织缺氧,嘴唇、指甲变成紫色。听起来很吓人,但毒物科医师说,除非水有过很严重的污染,否则没那么严重。

按下加热键,饮水机又再自动加热,在网友眼中,这可要不得,传闻水不要煮沸太多次,越煮里头的致癌物会越多,医师说有可能!

原来污染过的水,真的有可能煮出致癌物质,而且这种物质不会随着高温消失,网友就担心饮水机不断加热,致癌物的浓度会不断增加,但是医师说,自来水污染低影响不大,网友是过度操心了。

换句话说,没那么恐怖,医生认为干净的水煮出致癌物的可能相当低,倒是有提出建议,自来水都会加氯消毒,因此即使是要加入饮水机的水,最好还是煮过,让氯气挥发的水,喝了比较安心。

晚饭喝红酒大量排出致癌物

一、晚饭喝杯红酒有益健康

研 究人员对吸烟者进行了试验,让他们在4天内连续每天喝200ml红酒,并测定喝红酒前后尿液中多环芳香烃的代谢产物1-羟基芘含量。结果发现,吸烟6小时 后喝杯红酒,人体血液内1-羟基芘会经尿液大量排出;如果不喝红酒,1-羟基芘排出很少。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抗癌物质多酚,给注射过致癌物质的小白鼠喝这 样的红酒,白鼠尿液中就能排出大量的1-羟基芘毒素,从而有效预防癌症。

另外,葡萄虽然很甜,但其热量和脂肪含量很低,中老年人喝红酒,可以帮助人体净化器官,软化血管。喝红酒还对厌食、消化不良、肠炎、慢性咽炎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二、冬季喝葡萄酒的7大好处

1、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

红酒味甘酸而平,有润肺清燥、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的作用,因此对喉干燥、痒、痛、音哑、痰稠等均有良效。

2、促进胃肠蠕动

红酒富含膳食纤维,是最好的肠胃“清洁工”。饭馆里的饭菜大都以“味”取胜,食物多油腻或辛辣,吃后容易诱发便秘。而喝杯红酒,能促进胃肠蠕动,使积存在体内的有害物质大量排出,避免便秘。

3、保护肝脏、适合饮酒的人

红酒含有较多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对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特别适合饮酒人士。

4、低血压、养阴清热

具有降低血压、养阴清热的功效,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坚持适量喝些红酒大有益处。

5、有助肾脏排泄

红酒有助于肾脏排泄尿酸和预防痛风、风湿病和关节炎。

6、促进食欲,助消化

红酒能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并有利尿通便和解热作用,可用于高热时补充水分和营养。

7、养阴润燥消风

具有润燥消风的功效,在气候干燥时,人们常感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有时干咳少痰,每天喝一杯红酒可缓解干燥。

小心这样炒菜竟会致癌

炒蔬菜前别切太薄

平时做饭,很少人会将蔬菜在滚烫的锅里炒那么久。六七分钟就很容易把蔬菜炒焦,影响口感。而且,炒蔬菜时,多少会出些水,锅内温度会随之降低,不易达到发生“美拉德反应”需要的高温。

专家提醒:炒糊的菜不要吃,其有害物质会明显增加。蔬菜不要烤着吃,烤后焦黄、变深、发黑的蔬菜,往往发生过“美拉德反应”,含致癌物。

什么是健康的烹调方式?

1、千万不要等到油冒烟了再炝锅。这种做法除了使菜更易释放丙烯酰胺,还会产生很多有毒物质,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2、用煎闷,也叫水煎的方法炒菜,即先放油,待油温合适后把菜放进去,等温度升高,蔬菜有水渗出了,马上盖锅盖把菜闷起来。这时,蒸汽一下子就会起来,100摄氏度的蒸汽完全能把菜闷熟。

只是需注意把握火候,最好用中火,因为火太小,蒸汽就起不来了。

健康烹饪方式“排行榜”

TOP1、蒸是最健康安全的加热法。

TOP2、其次是煮。煮的时候最好少放水,加盖,短时间。

TOP3、再其次是炒。

TOP4、接着是烤。烤要避免烤焦,因为烤焦的食物有杂环胺致癌物质。

TOP5、最不好是炸。一定要炸,最好用黄油、椰子油或橄榄油,避免用其他菜油,因为它们最容易被氧化。

西葫芦介绍

西葫芦呈现瓜圆筒形,中部稍细。瓜皮白色,表面微显棱,单瓜重1.5㎏左右,果肉厚,细嫩,味甜,品质佳,是一种清新爽口的菜肴,新鲜的西葫芦通常呈现为淡绿色。西葫芦喜湿润,不耐干旱,特别是在结瓜期土壤应保持湿润,才能获得高产。高温干旱条件下易发生病毒病;但高温高湿也易造成白粉病。

西葫芦又叫做茭瓜,是一种原产地在北美洲的绿色蔬菜。它的正常成熟时期在每年的5-6月份。为了满足人们对这种蔬菜的需要,很多地区采用大棚种植的方式来培育,所以一年四季都能在菜市场见到它的身影。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西葫芦是常吃的蔬菜,但是高温炒蔬菜会释放致癌物:炒西葫芦排致癌首位,会产生令人致癌的丙烯酰胺。

相关推荐

如何吃火锅不伤身

1.酸菜和海鲜自身富含亚硝酸盐,用它们做汤底时,亚硝酸盐含量特别高。相比而言,清汤、骨头汤、鸳鸯汤等比拟平安。 2.涮酸菜、海鲜类高亚硝酸盐的食品后,喝汤时应愈加当心。 3.假如要喝汤,不宜在涮锅完毕的时分喝,在涮锅开端之后半小时内喝最放心。 4.吃火锅时,多涮新颖蔬菜够减少亚硝酸盐合成亚硝胺类致癌物的风险。过多的蛋白质会加强致癌物的作用。蔬菜不宜久煮,最好早一点放入汤中,而不是等汤里亚硝酸盐含量曾经很高的时分。 5.一餐吃了涮肉之后,下一餐一定要油腻一些,多吃粗粮、豆类、蔬菜,尽量补充有利于预防癌

四季豆隔夜吃吗

一般情况下熟了的蔬菜最好不要隔夜吃。 煮熟的蔬菜放时间太长,本来大部分蔬菜中就含有硝酸盐类物质,时间放久了,就会在细菌的分解下产生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的物质,就算是放在冰箱里面,第二天高温加热也没有用。 有毒物质已经存在了,而且蔬菜的营养也被破坏了,四季豆也是一样,如果熟后放到第二天也会产生有毒物质。

过夜的鸡蛋吃吗

单纯的鸡蛋,只要的鸡蛋彻底煮熟了,过夜后还是可以食用的。鸡蛋隔夜吃,不单单要看是否加热了,而是要在第一次煮鸡蛋的时候把鸡蛋给煮熟了,只有在第一次煮鸡蛋煮熟之后,隔夜再煮熟吃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过夜的韭菜鸡蛋最好不要食用。韭菜含有挥发性精油和蛋白质、硫化物、脂肪、胡萝卜、糖类、维生素B、C等多种营养成份,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但韭菜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熟后存放时间过久,硝酸盐也可转化成亚硝酸盐,人吃了以后会中毒。因此熟的韭菜鸡蛋不过夜食用;另外生韭菜存放时间也忌过长。在日常生活上,大家要注意

这样的菜习惯可会有致癌危险

1、菜后不刷锅接着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完后直接就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议大家每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防止上一次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2、等到油锅冒烟 这样的油温往往已经达到200℃以上,此时才把菜下锅的话,产生的致癌物会增加癌症风险。这种条件下,蔬菜中的很多营养素也被破坏了。此外,油在这种温度下,不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

警惕10种菜方式或“”癌症

你是家庭中的“煮夫”还是“煮妇”,是否完全掌握了烹调美味的诀窍?其实,在生活中都存有很多的错误菜方式,让营养丢失,“”癌症,大家可要警惕了,下面小编给大家总结几种错误的菜方法,一起来看看。 菜先切后洗 不少人图方便,会先把菜切好再一起洗,但这样做,菜里所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和部分矿物质会溶到水里,造成损失。比如,很多人切完土豆丝、茄子丝后直接就浸泡在水中,这样做虽避免变色,但大量的营养素也悄悄流失了。而且,蔬菜切好后再冲洗,表面的农药残留和泥土很容易进入断面。因此,正确的做法是

防癌抗癌食物 花椰菜

花椰菜是十字花科蔬菜,含有萝卜硫素(莱菔硫烷),这成分可刺激体内抗癌酵素(phaseⅡ酵素)的制造。也就是说,萝卜硫素可帮助人体细胞抵抗致癌物的侵袭。 除此,花椰菜还含有大量的强力抗氧化剂,维生素C,以及丰富的钾质,纤维质,和其他的必需维生素及矿物质。花椰菜又可分为白花椰菜及绿花椰菜(青花菜),白花椰菜的槲皮酮是一种强力抗癌物质,使许多致癌物质失去活性。绿花椰菜提高身体的自然抗癌系统。过去10年的研究显示,绿花椰菜特别对于大肠癌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清绿花椰菜及白花椰菜,加入切片胡萝卜,颜色丰富营养满

主妇们菜时应避免四个可致癌的坏习惯

一、菜后不刷锅接着。 很多人为了省事或看锅比较干净,往往第一道菜完后直接就下一道。然而,看似干净的锅表面会附着油脂和食物残渣,当再次高温加热时,可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议大家每完一道菜都要将锅认真清洗干净后再下一道,这样不仅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还防止上一次菜的调味料和残渣影响下一道菜的口感和卖相。 二、完菜马上就关油烟机。 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而油烟机在排除废气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的人喜欢菜结束后,立马关掉油烟机。事实上,油烟机排除废气也是需要时间的,当菜结

隔夜菜回锅 致癌物质增10倍

青菜、菠菜等绿叶菜反复回锅,每重复一次,其中的致癌物质就增加数十倍,极易致癌。中国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半数早期胃癌患者无任何症状,诊断率低于5%。 “在19世纪30至60年代,胃癌在日本也是高发肿瘤,但随着电冰箱的普及,人们开始习惯‘当天烧当天吃完’。从19世纪70年代起,日本的胃癌发病率明显下降。”专家说,胃癌高发与不当饮食习惯有关,如吃隔夜菜、回锅菜等。 “青菜、菠菜等绿叶蔬菜,刀豆、(豆工)豆、蚕豆等绿色豆类,反复回锅,叶绿素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可降解成分,易致癌。而螃蟹、鱼类、虾类等

怎样烹调食物防癌抗癌

癌症是消耗性的疾病,癌症病人的治疗多是损伤性治疗,必须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宜多吃些优质蛋白质食品,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如蛋类、牛奶、豆制品等,多吃“白肉”如鱼肉、鸡肉等,少吃“红肉”如牛肉、羊肉等。过多的热量和肥胖会导致乳腺癌、大肠癌、胰腺癌的发生率增高,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癌症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有一定优点,如多食蔬菜、碳水化合物、豆类等。从预防肿瘤的角度不应全盘西化。中医非常重视“治病求本”的思想,在肿瘤论治方面,中医治疗四大原则是“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损者益之”,

哪些菜方法会致癌

1.菜后不刷锅就接着。这个可大家都做过,因为家里如果来客人了,要准备的菜就会很多,所以经常为了节省时间,这个菜完以后也不刷锅就直接进行下一个了。但是完以后,锅上面会存在油脂还有食物残渣,如果在加热就会产生致癌物质,还会影响下一道菜的味道。所以两个菜之间一定要把锅刷干净。 2.用炸东西剩下的油菜。炸过油条或其它东西的油,通常情况下剩下很多人是不舍得扔掉的,会继续用来菜。这种做法一定要改正,因为油只要经过高温加热以后,就会产生有毒物质,再使用的话,这些有毒物质就会继续增加,会随着食物进入到我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