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心理保健要点介绍
中老年心理保健要点介绍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失落与孤独感
部分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无所适从,虽然全社会都关心老年人和老年工作,可部分老年人总感觉有种失落感,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孤独感就更为明显,生活感到空虚,情绪不稳定。
(2)衰老与无用感
老年人随年龄、生活的变化,功能的衰退,部分人出现无用、消沉、悲观感,生活抑郁、寡言少语,整日闷闷不乐。
(3)恐惧与求助感
老年人的恐惧感主要来源于疾病和死亡的威胁,这种恐惧并非完全是怕死,主要是对疾病的担心,担心自己患病后给子女带来负担而被讨厌,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心理健康的介绍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是心理亚健康以及心理病态。心理健康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含义,衡量标准也有所不同。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那么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呢?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标准具体与客观。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当人们掌握了衡量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且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培养身心健康社会公民为目的,通过运用健康管理的方法,以校园环境、功能环境的改善为主,人文环境的改善相配合,以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提供科学、健康、专业的指导。“新健康教育”在学校建设了专门的健康指导室(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长期驻校,以开设心理课程和开展课外活动等方法引导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同时,开设“亲情聊天室”,为亲情的连接打开通道,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铺就一条畅途。
独居老人怎样自我调节
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一、可以养宠物,可爱的小花猫、通人性的小狗,一举一动,使人唤起生机,宠物的陪伴让人不感到寂寞。但应注意宠物的卫生,要防“猫抓热”“狂犬病”等传染病。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二、可以以音乐为伴,典雅、优美、悦耳的乐曲,是一种天然镇痛和镇静剂,有助于消除闷闷不乐的情绪和肌体疲惫。聆听音乐,会感到生活丰富而多彩。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三、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豁达大度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四、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爱好习惯,人们虽各有不同,但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则是一致的目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地嗜好烟酒,鏖战玩牌,不讲究卫生,生活无序等等必须克服。健康长寿是靠自己争取的。
老年人心理保健知识五、善交友。广交知心朋友,与知己者经常倾诉衷肠,赢得友人的理解和同情。有真挚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健康之良策。
老人心理健康介绍
老人心理健康:
1.衰老和疾病:人到60岁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上的退行性变化,体力和记忆力都会逐步下降。这种正常的衰老变化使老年人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感受,并且带来一些身体不适和痛苦。尤其是高龄老人,甚至担心“死亡将至”而胡乱求医用药。在衰老的基础上若再加上疾病,有些老年人就会产生忧愁、烦恼、恐惧心理。
2.精神创伤:老人退休后,会面临各种无法回避的变故,如老伴、老友去世,身体衰老、健康每况愈下等。精神创伤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疾病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因此陷入痛苦和悲伤之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必将有损健康。
3.环境变化:最多见的是周围环境的突然变化,以及社会和家庭人际关系的影响,老年人对此往往不易适应,从而加速了衰老过程。
老人在这个期间,对这些都是要进行注意,而且老人在饮食上也要合理安排,对一些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老人都是要减少选择的,否则对身体会有影响,同时患有高血压的老人,也需要适当的进行运动。
吃五谷杂粮有什么好处 燕麦八宝饭好瘦身
燕麦通常被人们用来泡在牛奶中食用,其实偶尔用燕麦做一做八宝饭,更能起到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燕麦中含有多种酶,不但能抑制老年斑的形成,而且能延缓人体细胞的衰老,是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最佳保健食品。
中老年心理保健离退休综合征的预防
离退休综合征的预防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退休障碍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适应障碍。
它表现为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认知和情感的不适应等。
这些适应障碍究其实质,就在于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他们从职业角色过度为闲暇角色,从主体角色退为配角,从交往范围广、活动频率高的动态型转变为交往圈子狭窄、活动趋于减少的相对静态角色。
对于部分曾是领导干部的老年人来说,还从型的社会角色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如果老年人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新旧角色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那么,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征就由此产生。
因此,要预防和治疗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应该努力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即实现离退休社会角色转换。通常由一下几种方法: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
老年人必须要在心理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
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欢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庄建、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
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中老年心理健康 中老年必须重视心理保健
一、中老年心理保健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加深,市场经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激烈竞争加重了人, 的心理压力。社会发展趋势表面,人类大的敌人不是饥荒、地震、病菌、癌症,而是比自然灾害更加危险的自身心理问题,如孤僻、易怒、轻率、自卑、压抑、困惑、性变态、赌博、迷信、自杀等。心理科学统计,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有80%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人格缺陷和习惯性不良行为。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是现代人必须面对的人生及社会问题。而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都处于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中,各行各业,各种类型和各种情景中的各种人群的心理都需要保健。
中老人发育成熟,经验丰富,是社会中流砥柱,但由于工作负担繁重,且上要赡养父母,下要教育子女,故多不堪重负。医学界称中老年为“危险期”年龄阶段。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疾病发病率较高,心理压力极大,因此进行中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有很重要的意义。
“年过花甲”即称老年人。老年期是一个较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的心理机能衰退,疾病增加,心理功能也随之出现老化的趋势。因此,讲究老年人的心理保健,使其葆有高水平全面的健康,以安享晚年,是已面临老龄问题的中国社会应重视的一大要务。
人们已经认识到,充分挖掘和利用自己的潜能是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条件。心理因素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挫败。
心理疾病已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敌人之一。为了提高科学水平并普及心理学知识,需要改变人们传统的健康观念,接受和理解生物学模式。
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自觉地提高并增强心理保健意识,针对中老年进行心理保健。
二、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
1、 什么才是真正的健康
财富、地位、健康,是每一个人希望拥有的,可是人们往往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追求财富和地位上,却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殊不知如果你没有了健康,即使拥有了财富和地位,那又有什么价值呢!
当问到广大民众和社区老百姓对健康的认识时,他们往往脱口而出:“没伤没病,能吃能睡,就是健康。”人们关注的是人体机能的正常,忽略了心理健康,这反映出我国广大民众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层面。
其实,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和变化的。世界卫生组织章程(1946年)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睡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健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道德健康。
2、 健康的标准
(1) 身体全部发育正常,功能健全,没有疾病。
(2) 体质坚强,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并能吃苦耐劳。
(3) 经历充沛,头脑清醒,全神贯注,工作和学习都能保持较高的效率。
(4) 意志坚强,情绪正常,精神愉快。
(5) 适应社会生活,并能对缓解施以主动影响。
人人都希望健康,健康总是与家庭幸福,二是事业有成。但是,幸福和事业没有健康做基础,就无从谈起。
大家都知道,国际有个标准,寿命等于成熟前5-7倍者为长寿。这就是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00岁-175岁。但是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个年龄。
从目前我们现在的条件和观点看,主要原因是,不重视保健,人的寿命终结大多数是病死,很少是老死。其实,应该绝大数人是老死二少数人是病死。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平均寿命84岁左右,女性是87.6岁。
健康是指人既是一个生物性的个体,也是一个社会性的个体,人的健康不仅受生理因素制约,也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在1946年成立时在宪章中对健康的含义作了科学界定:生理和心理上没有缺陷和疾病,能充分发挥心理对机体和环境因素的调节功能,保持与环境相适应的良好效能和动态的相对平衡。
中老年心理健康怎么保障
(1)选择一篇你能找到的简单明了的英文文章,弄明白里面的意思。对文章的单词,用自己的方式去解释,坚持到文章能够通俗背诵下来。用同样的方式阅读和记忆后部分。后回想一下全部记下的内容。反复记忆,整个过程一定要集中精神、全神贯注。
一次记忆的单词是容易记的,数量不要太多。词语在不同语句里的意义往往不同,一定要注意它们在文章里的意义是什么。一天当中重复多次的句子会在脑海中深深扎根。
(2)在日常生活里也可以锻炼记忆。在房间里面来回走动的时候,迅速扫视一下房间,观察房间里的布局和摆设,尽量注意到细节的地方。
接着到另一个房间去,尽量回忆你刚才看到了哪些东西。要专注地做这个练习,每天坚持重复锻炼。坚持十天,第十天的时候比较记录下的结果,看自己的成功怎么样。
(3)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对一些能够经常重复的事物加强记忆。
(4)快乐记忆练习。做一些能够让自己心情舒畅的事情,在事后详细回忆整件事情的每个细节。用笔记录,坚持这个快乐记录。在一点时间后检查记录情况,看自己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