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打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打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妈妈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常夸孩子也是一种危害

情景剧上演

妈妈的称赞挂嘴边

有一天,洋洋帮妈妈扫地,妈妈说:“你是个好孩子。”又有一天,洋洋从幼儿园带回自己的画,妈妈说:“你真聪明。”妈妈相信,经常夸奖孩子可以帮他建立自信,有安全感。

当洋洋和妈妈一起画画的时候,他每画几笔就会停下来问:“我聪明不聪明啊?”如果妈妈没有及时地表扬他“聪明”,洋洋就不愿意再画下去了。

周末,一家人外出游玩。大家坐在草地上野餐。六岁的牛牛一个人静静地看着风景,陷入了沉思。妈妈对牛牛说:“你真是个好孩子,今天你乖极了。”片刻之后,牛牛拿起一个西红柿扔向了妈妈,把妈妈的衣服弄脏了。

妈妈错在哪里?

赞扬太过分宝宝不爱冒险

如果孩子常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因不想冒险失去高分,而不大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夸奖也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著名的心理大师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即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其中死的本能,常常代表了一种破坏的本能。后来,牛牛慢慢说出了自己捣乱的原因:野餐时,妈妈一直抱着弟弟喝牛奶,此时他冒出了一个念头,如果妈妈不小心将弟弟掉到河里,那么以后就只能疼爱他一个人了,他对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很害怕,很内疚。就在这时,妈妈夸他乖,这样的夸奖让他觉得惭愧,于是他就不顾一切地表现出自己不配那个夸奖的样子来。

许多孩子经常会有针对家庭成员的破坏性愿望,比如他也许正在希望妈妈赶快消失,当父母跟他说“你真是个好孩子”时,他会感到无法接受,因为他对自己的这些想法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为了显示他的“真我”,他只好不做“好孩子”,而表现出不端的行为。

“你是个好孩子”、“你真乖”这样判断和评价性的赞扬,有时会使孩子产生焦虑,助长孩子的依赖性,对培养孩子自立、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能力以及不受外界看法影响的品质没有帮助。

心理学家支招

夸结果不如夸态度

当孩子帮助妈妈扫地后,说他辛苦了,或者说地面看起来多干净呀,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但如果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则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他也许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还差得远呢,接下来他们可能会用不端的行为表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负担。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就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学会面对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而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如果没有孩子的努力作为明确而充分的理由,那就像建在沙上的塔一样没有基础。

与其说“你画得真好”,不如说“你画得很认真,我很高兴”;与其说“你真棒,数学考得这么好”,不如说“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与其时时告诉孩子“你是个好孩子”,不如让孩子知道,“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有你的优点和弱点,强势和不足,喜好和厌恶,而且我知道你在努力进步”。这两种赞扬之间有着微妙但却重要的区别,其中的分寸要靠妈妈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把握。但总之,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们喜欢和欣赏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创造,我们也能接受他们的局限和不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赞扬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一个现实的认识,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的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挨打可以使孩子印象深刻么

若经常打孩子屁股,会使孩子产生不良性格,如孤独、胆怯等。

打孩子的屁股还容易损伤他们的肾脏。儿童的身体组织比较柔软娇嫩,如果臀部遭受重力打击,造成臀部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和坏死的血液经机体吸收代谢后,必须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这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受伤的肌肉还会分解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而且还会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作用,有的还会出现肾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继发性外伤性休克。

你家宝宝的屁股,挨不挨打?

在不少家庭中,爸爸妈妈对能不能打孩子的屁股各执己见。

大多数专家都反对,甚至称之为虐待儿童,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孩子经常被打屁股,他的今后的性格可能会趋向内向和孤僻。

但是,有一些比较“另类”的专家却声称,这算得上是一种实用而有效的惩罚手段,如果只是适当地轻轻地“教训”一下孩子,是没有害处的。

调查发现,有些孩子的确比其他孩子更“招打”。一个脾气比较倔强的孩子和一个性格温和的孩子相比,前者就比较难带,小屁股也更可能挨打。

特别告诫——

打孩子的屁股,其实常常是父母内心不满和怒火的一种发泄:你吵得我头都痛了,现在我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在这种情况下,打屁股没有任何教育意义。

爸爸妈妈常常着急地来询问:

为什么我的孩子越打越不听话?孩子的屁股到底能不能打?

回答之前,先请爸爸妈妈们思考一个问题:

这是因为他对打屁股的反抗呢,还是因为他对控制自己的行为有困难?

妈妈们烦与忧——

可可滢:

我家那个真的太皮了!每天都会被我吼吼!要不就拿手掌来打几下,每次打过后就后悔的!但往往就会控制不到自己!

76grace:

我家也是该出手时就出手,但我家的小倔牛有时候打了也没什么改进!

gaochengche:

我家孩子也是个活泼开心的小孩,但是她的要求总是那么那么的多,她的手脚也好麻利,有时候你怎么也跟不上她的想法,又要工作那么辛苦又要做家务又要处理和婆婆老公因为教育孩子方式不同的矛盾,因此,耐心是有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被她缠的筋疲力尽时,真的好想躲开,但躲也躲不了,孩子一天没见我,我一下班,她就时刻粘着我,即使躲厕所里,也能被揪出来。

教你怎么煮鸡蛋

一看这个题目,有些人就肯定会想,煮鸡蛋还用学,小孩子都会。其实不然,煮鸡蛋也是有很大学问的,怎么煮营养高,怎么煮容易剥,煮多长时间最好。看吧这都是学问。

煮鸡蛋有学问

1、鸡蛋一定要冷水下锅,这样煮出来的鸡蛋就不会爆裂。

2、鸡蛋煮熟以后,一定要拿出来,用水冲到表面摸起来不烫手为好,用水冲过的鸡蛋容易剥壳。

煮鸡蛋不同的煮沸时间,在人体内消化时间是有差异的:

“3分钟鸡蛋”是微熟鸡蛋,最容易消化,约需1小时30分钟消化;

“5分钟鸡蛋”是半熟鸡蛋,在人体内消化时间约2个小时;煮沸时间过长的鸡蛋,人体内消化要3小时15分钟。

“5分钟鸡蛋”不仅软嫩、蛋香味浓,而且有益于人体摄取营养。

24名成人每日吃两个半熟蛋,6个星期后血脂并没有上升,对人体有益的好胆固醇(HDL)反而增加10%。

鸡蛋一天吃多少最好?

鸡蛋是高蛋白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导致代谢产物增多,同时也会增加肾脏的负担,一般来说,孩子和老人每天吃1个,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吃2个比较适宜

家长应不应该打孩子

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英国与美国的很多地区都规定父母打孩子是违法的,可是在韩国,法律又是允许父母打孩子的。要不要打孩子,这不仅是一个理念上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寻找有力论据来加以证明的问题。就请大家一起来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较为细致、全面的剖析。

如今,信奉“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理念的人应该不在少数,持这种观念的人肯定会反对打孩子,甚至认为打孩子是愚蠢的,是父母自己无能,是不会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的一种表现。的确,在以下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打孩子的。

1、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父母没有把话讲清楚。

2、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自己也在犯。

爸爸妈妈自己都不知道这方面的事情应该怎么做,没有很好地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时,不要急着去打孩子。等自己改正了这方面的错误,清楚地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该怎么做时,再去惩罚也不迟。

3、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

因为这时打孩子往往只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往往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打他,很容易失手打伤孩子。应等自己怒气平息了,头脑清醒了,再实施惩罚。

4、孩子生理与心理具有以下特殊情况者不能打: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的孩子,十分敏感的孩子,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

5、不到3岁的孩子不要打。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3岁的孩子处于游戏期阶段,孩子的自主感十分强烈,同时孩子的良心、道德感也有了发展,自我统一性开始出现,而3岁前的孩子,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或者只是刚刚发展。即使是有的孩子过于顽皮,体罚他的时间也只能提前到1岁半,对于1岁半以内的婴儿是绝 对不能进行体罚的。因为在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活动主要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主要是一系列因为吃、喝、拉、撒、睡带来的条件反射,是无意识的。在这一阶段体罚孩子,会影响他们做出正常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导致孩子身心的不健康。

为什么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中国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一些教育误区,不管是家长或是老师总喜欢体罚学生,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才”。近日有一项研究表明,没有受过体罚的孩子平均智商要比接受过体罚的孩子高5~28分,并且表示打屁股、揪耳朵等体罚方式会损伤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育儿教育要以正面的方式进行,认识到打孩子的危害,杜绝体罚。

为何说孩子的屁股打不得

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可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打男孩子屁股时更得注意

父母一般都把孩子按在床上再打,由于孩子挣扎、摆动,有可能被床沿或其他依靠物损伤睾丸,导致睾丸血肿或破损。还有些父母一时气不过,用皮带、鸡毛掸子等其他硬物打孩子,这样会引起臀肌局部血肿,血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

打孩子屁股不但令他们皮肉受苦,还会给他们心灵留下阴影。父母在打孩子时一般会考虑别打坏了要害,却很少考虑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父母的教训也有个心理承受的度。孩子天生脆弱、敏感,极易受到伤害。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你会打孩子吗

一位妈妈说:“孩子经常无理取闹,到超市就要买这买那,不给买就坐在地上哭闹。到别人家去就乱翻乱动,还会到人家沙发上乱蹦,无论你怎么说,孩子都不听话。每次我都会气不打一处来,回到家就痛打一顿,但是,打完以后又心疼,想想孩子也就4岁,虽说不听话,但总归是心疼的。”

妈妈还说:“打了孩子,一是心疼孩子,二是后悔,生怕打孩子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不良的阴影,到底该不该打孩子?打了孩子后应该怎么办呢?”

【分析】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

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

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7、打完孩子的平复工作

孩子哭完不要急于吃饭和睡觉,一定要等孩子心情平静下来

等孩子心情平静了,告诉父母是爱他的,是为了让他意识到错误和问题的严重性,抱抱孩子,或是带孩子散散心,去踢会球等,孩子很快就会从不良心情中走出来。

打骂孩子是最愚蠢的教育方式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骂孩子时,虽然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新时代的父母,已经没有了“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大部分父母都努力让自己不打孩子。这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进步。

【支招】

虽然体罚孩子有许多负面的影响,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也有不得不打的时候,有时候,一时气不过打了不听话的孩子,也是许多父母经常会出现的情形。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让“打”孩子发挥更有效的作用呢?

1.尽量控制自己不打孩子

不打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打孩子,因为冲动地打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指导孩子自己去弥补错误。比如,牛奶打翻了,就不能喝牛奶了。同时,孩子还需要自己来清理桌子上的牛奶。

这样不但让孩子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可能导致什么结果,也能够让孩子在承担后果的过程当中产生悔改的想法,有利于避免孩子再犯同类错误。

3.用间接的方式惩罚孩子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比如,玩具不收拾好,就取消看动画片的时间。

当然,父母最好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比如,如果每次主动把玩具收拾好,可以增加看动画片的时间。

4.打孩子时不要情绪化

如果出现了不得不打孩子的情况,比如,在多次劝告无效的情况下,孩子依然不停闹腾而影响到了自身的安全、周围人和周围的环境时,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打孩子,不仅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从而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时候的孩子,因为着眼点在父母激烈的情绪上,往往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了,只会觉得自己是个坏孩子。

5.让孩子明白自己被打的原因

在迫不得已要打孩子的时候,父母要把打孩子当成一种教育的仪式,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打,这次要打几下,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

打的时候不要太重,也不要以打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打孩子。

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哄哄孩子,让孩子明白,打了他,爸爸妈妈也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爸爸妈妈还是爱他的。打他只是为了让他记住,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6.不要打2岁内和6岁后的孩子

2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缺乏规则意识是正常的。打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警示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完善,自尊感也越来越强。6岁后的孩子就已经是懂道理的年龄了。这时,父母更需要用讲道理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避免打骂在孩子心里产生负面影响。

打孩子屁股容易伤害肾脏

为什么孩子的“屁屁”打不得

脑组织位于颅腔内,颅骨通过寰枕关节与人的脊柱相连接。如果父母在打孩子屁股时出手过重、过猛,孩子的臀部突然受到撞击,可经脊柱传到寰枕关节,有可能造成颅骨整体变形,引起脑干的损伤,后果不堪设想。

打孩子的屁股还容易损伤他们的肾脏。儿童的身体组织比较柔软娇嫩,如果臀部遭受重力打击,造成臀部血管破裂,出现皮下淤血。皮下淤血和坏死的血液经机体吸收代谢后,必须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这不仅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且受伤的肌肉还会分解出一种毒素。这种毒素不仅可以引起微循环障碍,而且还会影响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作用,有的还会出现肾功能异常,甚至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继发性外伤性休克。

由此可见,在孩子淘气、不听话时,对他们最好是进行说服教育,循循善诱,耐心开导,以理服人,千万不能采取动不动就打的粗暴行为。

提醒:暴力有伤孩子心理健康

儿童保健专家介绍,“打屁股”等暴力教育手段除了让孩子身体健康受损外,对孩子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朱晓华说,用体罚会破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情,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对一些性格较为外向的孩子采用打屁股等暴力手段进行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让孩子模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对于胆小的孩子采用暴力教育手段,会使孩子变得更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一些父母除了打屁股,还会用揪耳朵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种惩罚方式虽然不会造成耳膜损伤,但在冬季,外露的耳朵容易有轻微的冻伤,这时揪孩子的耳朵就容易造成其耳软骨损伤,出现感染或血肿,父母应尽量避免。

打男孩子屁股时更得注意

父母一般都把孩子按在床上再打,由于孩子挣扎、摆动,有可能被床沿或其他依靠物损伤睾丸,导致睾丸血肿或破损。还有些父母一时气不过,用皮带、鸡毛掸子等其他硬物打孩子,这样会引起臀肌局部血肿,血循环不畅,甚至发生坏死性炎症。

打孩子屁股不但令他们皮肉受苦,还会给他们心灵留下阴影。父母在打孩子时一般会考虑别打坏了要害,却很少考虑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父母的教训也有个心理承受的度。孩子天生脆弱、敏感,极易受到伤害。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孩子不听话不能打哪里

孩子这些部位不能打

除了上面小编说到了孩子屁股不能打之外,下面这些部位也是不能打的。

1,背部

打孩子的悲剧很容易会会上孩子到孩子的脊柱,一旦孩子的脊柱受损那么就会导致孩子瘫痪。

2,脸部

为什么说不能打孩子的脸呢?轻则容易伤害孩子到孩子的自尊心的,重则很容易会造成耳膜穿孔,要是打到眼睛,那么后果就更严重了哦!

3,头部

打孩子的头是最伤害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们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虽然如果头部受到重击的话,那么则会导致孩子出现智力受损,脑细胞受损,甚至是颅内出血的严重后果。

以上就是关于小编介绍的孩子哪些身体部位不能打的相关知识介绍了,希望小编的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你们!

生气时想打孩子怎么办

玉玉在学校与同学发生口角,责任在玉玉,妈妈知道后非常生气,再加上玉玉学习没有达到她的预期,周末玉玉回家后就对其实施暴打教育,不想酿成惨剧,被亲妈打死。

其实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的每年4月30日国际不打小孩日,就通过各种活动,宣导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全世界已有上百个国家其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目的就是号召家长不要打孩子。

但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好的时候是天使,气人的时候是恶魔,闹起来时根本听不进道理,还顶嘴,或者直接不理你,看着就想揍!不过揍完就后悔,而且孩子下次还犯,好像越打越不听话了,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生气时想打孩子时怎么办?

其实经常打孩子,孩子最常见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你打他,他就打别人,你打出了一个小霸王。在孩子当中是这样的,有些孩子在家中受了气,他就去攻击别人。第二种结果你打他,打出一个胆小鬼。因为你孩子太小了,你太大了。他发现你发火的样子很可怕,孩子害怕。结果孩子就是条件反射,大人声音一高就开始哆嗦。结果这样的孩子一出去什么都怕,见到谁都怕。

我知道,许许多多打孩子的家长,大概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后果往往并没有有利于孩子,反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孩子一拳一脚,实际上孩子感到最大的伤害不是皮肉之苦,他感到人格上的侮辱,他感到精神的伤害,他会产生一种怨恨。所以说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做父母要记住这样一句话:打孩子是愚蠢的,打孩子是没有好结果的。

1、当孩子淘气的时候,我们不能打孩子,要好好说,让他明白怎样是对的。

2、孩子犯错误是因为父母事先没有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或者没有把话说清楚。孩子所犯的错误父母也常常在犯,父母应以身作则,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打孩子。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我们要告诉他改正错误,要吸取教训,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3、当孩子说谎的时候要告诉他那是不对的,要是在打仗的时期,你要把信息说错了,严重的全军覆没,要做诚实守信的人大家才会喜欢。

4、当孩子迷恋上网时,要对学习有帮助的话可以玩一会,在作业复习完时可以看一会动画,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

5、当孩子不吃饭的时候,要好好商量,再哄他不吃饭没有力气走路,大风一吹就跑了,你那东西都拿不动了,你会越来越受,没有抵抗了好有病,没精神了。

6、父母在暴怒之下不能打孩子,这时父母往往是发泄自己的愤怒,惩罚时会失去分寸,会忽视孩子犯错误的原因。也很难给孩子讲清楚为是么打他。

7、进入学校后独立自主意识有了发展,自尊心越来越强,渴望凭借自己的能力不断带来各种成就这时体罚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丧失成长所需的成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会的孩子。

如何用教育孩子来代替打骂?

1、尊重孩子的权利

父母要学会用文明的方法对待孩子,用爱呼唤爱,用真情呼唤真情。因为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被尊重的权利。拳脚相加是一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要知道,父母可以惩罚、批评孩子,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尊重孩子。我们可以找到足够的办法让孩子更好地接受道理,改正错误。所以我们要放弃、要改变打孩子的陋习。

打孩子既是违法的,也是不明智的,而且有可能使问题恶化。这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孩子是被打好的。因为当孩子被打得多了,他的思维就会僵化,学习也只是应付了。何况打孩子还可能把亲子关系打糟了,关系不好教育就糟了。所以一定要善待孩子,将心比心是做好教育的最简易方法。

2、打孩子之前先数数

往往多数父母打孩子的时候是一时冲动。我认为,当您打孩子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当你发怒了的时候可以给自己立一个规定,打孩子之前先数数,从1数到100,实际上你数数的过程就是一个让你冷静的过程,教育孩子才会理智。

3、让孩子自己找错误

有父母问,如果不打孩子,那么怎样找到合理的批评、惩罚孩子的方式呢?其实可以让孩子自己找错误。父母要冷静耐心地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的错误,还可以共同做出规定,如何改正或保证再不重犯的一些规定,让孩子养成自己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的习惯。

孩子该不该打

打屁股

责打是父母纠正孩子行为的一种方式。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打孩子也能被误用、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责打孩子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

1、 生气时绝对不要打孩子,那样会有危险。

2、 一般而言,打屁股的对象是学走路的娃娃和学龄前的孩童,有时候读小学的孩子也包括在内。到8岁或11岁之后就不应该再打孩子。青少年则绝不要用责打的方式。

3、 小孩子如果公开反抗,这时就应责打。如你吩咐学龄前孩子过来他反而跑掉了,就是公开地反抗。

4、 打屁股是纠正的方法之一,但除此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种方式可用。一遇到状况就要慎选纠正的方式。

5、 打孩子屁股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不要用手揍孩子,那样表示你不尊重他。要把孩子带没有第三者的地方,依步骤而行。但如果孩子只是9—18个月,而且才刚刚开始学习什么是“不可以”,这时就要一边说“不可以”,一边打他的手背,让小孩把痛和“不可以”联想在一起。

(1) 找没有第三者的地方,不要让孩子在别人面前难堪。

(2) 问他:“我们的约定是什么?”或“爸爸(妈妈)是怎么说的?”在纠正他以前,先确定他是否了解你以前对他的教导。

(3) 问“你做了什么?”,使他对自己的行为有责任感,并且要他学会承认自己做的事。这点非常重要。

(4) 告诉他你爱他,向他解释是因为爱他才打他。对他说:“我爱你,而且我要帮助你下一次不再犯错。”

(5) 打他。很快地打几下屁股,并且打痛。孩子愤怒的哭叫声会变为软化、让步的哭声。

(6) 打过以后,立即安慰他,抱住他,再向他保证你是爱他的。父母之中谁打孩子,谁就要负责安慰,不要由另一个人来安慰。

(7) 如果有必要,让孩子做恢复补偿的工作。

妈妈到幼儿园去接梅梅回家,梅梅不愿穿上雨衣。她一面跺脚,一面坚决地说:“不要!”妈妈答应如果她乖乖合作就给她买棒棒糖,但梅梅还是坚持不 穿雨衣。妈妈就威胁说不带她回家,而且还假装往外走。梅梅还是无动于衷。

妈妈最后只好回头把她抱到车上,雨衣还是没有穿上。到了车上,妈妈已经火冒三丈,直骂梅梅是个坏小孩。

妈妈想让孩子听话的方式是贿赂地(棒棒糖),还威胁孩子,而事实上她是不会照做的,这样妈妈就输了;同时妈妈不应该口头上攻击孩子的人格,应批评的是孩子的行为本身。

小明与小君在屋里捉迷藏。他们跳上窗台,一不小心就把妈妈最喜欢的一盆栽芦荟碰到地上打碎了。妈妈很心痛她的盆栽芦荟被完全摔坏了,火冒三丈,抓住孩子又打又骂。过后妈妈在客厅里掉眼泪,小明与小君在整个下午都躲得远远的。

盆栽是孩子无意中打碎的,应告诉孩子怎么做(训练),而不应该发怒。孩子学会怎么做以后就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因此需要的是教导训练而非纠正,更不该是惩罚。孩子已会当妈妈生气的时候躲得远远的,能学会因此不在屋子里乱跑。

相关推荐

父母“惩罚”孩子9大学问

学问1:惩罚的“量刑”要适当 惩罚孩子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引起孩子的良性转化,那么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 专家提示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经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只需要用自己的言语或行动向孩子表示一点点哪怕是极其

体罚孩子需要的注意六个事项

1、非不可也忌情绪化如果出现了不得不孩子的情况,父母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冷静面对孩子的问题。因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孩子,不但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还会让孩子感到难堪,会对孩子的心灵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2、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被在迫不得已要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为什么会挨,如果下次再犯错误要如何处理等。的时候不要太重,不要以孩子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抬手就孩子孩子后,一定要安慰孩子,让孩子明白,了他父母也会很伤心。最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即使他错了,

生气时想孩子怎么办

其实经常孩子孩子最常见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你他,他就别人,你出了一个小霸王。在孩子当中是这样的,有些孩子在家中受了气,他就去攻击别人。第二种结果你他,出一个胆小鬼。因为你孩子太小了,你太大了。他发现你发火的样子很可怕,孩子害怕。结果孩子就是条件反射,大人声音一高就开始哆嗦。结果这样的孩子一出去什么都怕,见到谁都怕。 我知道,许许多多孩子的家长,大概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后果往往并没有有利于孩子,反而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给孩子一拳一脚,实际上孩子感到最大的伤害不是皮肉之苦,他感到人格

孩子擦屁股的学问

你会给孩子擦屁股吗?也许对父母来说,即使孩子已经长大,但仍说不出所以然,而年轻的父母清楚,这里是有一定学问的。 近年来,医院不时会收治患肛瘘的婴儿,其发病原因往往与没有正确给孩子擦屁股有关。我们知道,在城乡不少家庭,一般都是用旧床单、旧衣裳给孩子做尿布,他们以为旧布柔软又能吸水,最合适做尿布,殊不知旧布看上去软,其实只是手感而已,由于旧布经多次反复搓洗,布上的绒毛早已变成了一层毛刺,而这些毛刺在旧布干燥状态时很坚硬,这对皮肤细嫩的婴儿来说极为有害。孩子屙尿后换尿布时,年轻的父母常常是顺手用干尿布擦屁股,因

常挨孩子易得“心病”

说谎 有的家长—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可是孩子说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慌,家长态度更加强硬;为厂逃避挨孩子下—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说谎的“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家长经常孩子。时间—久,这种孩子一见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是乖乖服从。在这种“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种孩子往往会唯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僻 经常挨孩子

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

多少年来,“棍棒底下出孝子”已成为人们教育子女的一句俗语。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世代相传。现在,多数家长的民主意识虽然比以前已大有改观,但是,有少数家长仍保留着封建家长式的遗风,当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时,常常采用的办法。笔者认为,这种办法是十分有害的。 首先,孩子,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当着许多人或其他孩子的面孩子,更容易损伤孩子的自尊心。 其次,孩子,会压抑孩子的个性。家长经常孩子,容易使本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孩子形成胆小、怯懦、冷淡、撒谎等性格特点。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再次,孩子

2岁内和6岁后的娃不能

1.尽量控制自己不孩子孩子应该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孩子,因为冲动地孩子,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时候,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你这样做我很不满意!”“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有助于平静自己的情绪,也有助于让孩子站在父母的角度来想问题,从而促进孩子的反思。 2.用自然后果惩罚孩子 孩子犯了错,无须过多批评,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的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

怎么让小孩以后不再偏食了

(1)找出孩子挑食、厌食的原因,是家长的影响还是饭菜做的不合口味等。 (2)少吃过甜过腻的食物,特别是饭前不要让孩子吃甜食。 (3)培养孩子平时少吃或不吃零食的习惯,或只按规定的时间吃少量零食。 (4)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孩子不爱吃某种食物,可又是有营养,需要吃的食物。父母则要带头吃。这样孩子也会跟着吃起来的。 (5)小孩喜欢听故事、做游戏。家长可利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法讲讲吃各种食物的好处,偏食对长身体的害处。 (6)平时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吃饭时不催促,不责孩子。始终保持愉快轻松的气氛,使小孩保

谁都别劝我孩子犯这些错误一定要

一、如果孩子喜欢触摸一些危险物,喜欢到一些不安全的场所,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不能理解自己所作所为的严重性,或者理解了但管不住自己,家里人又没有足够时间看住孩子时。 比如:有很多孩子喜欢拨弄电源插头、开水瓶、玩火等,如果不及时而有效地加以制止,将会发生不堪设想的后果。 二、当孩子某些作为、习惯、心理倾向,长大后有可能发展为违犯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时。 比如:从家里偷过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有很多小男孩喜欢人欺负比他弱的孩子,并以此为乐。 三、过于自私、自我中心倾向严重,心中丝毫没有他人的位置。 有些从小被

细数孩子危害

一、孩子的危害 1.易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因为孩子身体上的骨头还是比较脆弱了,不小心容易出现脱臼或者骨折现象。如果家长对孩子太过于暴力的话,孩子就很容易因此出现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是残缺。 2.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极其不利,因为孩子只处于发育阶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孩子孩子长期在这种黑暗局面下生活,心理容易出问题。 3.易对孩子的精神造成损伤,导致整天心神不宁。 4.会让孩子潜意识地认为,人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以后孩子一旦在生活中出现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问题,就会经常通过人来应对。 5.对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