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浴的作用 改善调节体温能力
日光浴的作用 改善调节体温能力
日光浴能改善机体调节体温能力;众所周知,人体通过不断地散热,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当外界温度高时,人体散热困难;但是,经常进行日光浴锻炼的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在大脑皮质的控制下,彼此协调,使体内热量平衡,不至于让人有热不可耐的感觉,同时也提高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新生儿的体温标准
1、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2、人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炎热天气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寒冷天气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些。
3、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蛹虫草有什么作用 改善调节心脑系
蛹虫草不仅具有特殊的营养价值,而且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其所含的虫草酸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本药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能预防治疗脑血栓、脑溢血,对改善调节心脑系统非常有效。
宝宝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烧什么情况
1、婴幼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发育不成熟
另外孩子的皮肤调节体温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适应外界不断变化的气温,所以小儿比其成人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2、家长过度的“保温”
不能有效的提高孩子的皮肤调节体温的能力。由于家长过度的照顾,缺乏户外的体格锻炼。孩子的耐受力相当的差,容易生病。
3、营养不均衡
因为家长不正确的喂养观和喂养行为,饮食搭配不科学,膳食结构不合理,造成孩子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造成婴幼儿身体发育受损,免疫物质不能正常产生,因此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
皮肤的作用 调节体温作用
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皮肤是体内散发热量的重要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排汗等形式来调节温度,也可以通过辐射等方式来散热。
最佳日光浴时间
日光浴是指通过晒太阳以健身治病的一种方法,我国古代又称“晒疗”。
日光浴的时间,四季均可进行,但每天选择时间应因地区和季节有所不同。一般地说,选择气温在18—20℃时较为理想。日光浴的时间不宜过久,可由开始的10分钟逐步增加至1小时为度。夏季在8~10点、下午3~5点。其余三季最好在上午9~12点。
日光浴的地点,以空气清洁的公园、海滨、阳台、旷野林间为佳。
日光浴的设施,准备睡椅、毛巾、草帽等。
日光浴的方法,通常有三种:
背光浴:以日光照晒背部为主,也可适当转身。临床用于阳气虚弱、肾虚精亏、禀赋不足引起的疾病如老年阳虚怕冷、慢性久咳、虚损、肾亏腰痛、眩晕、小儿佝偻、解颅、智能低下等症。
面光浴:病人仰面对日坐定,让日光充分照晒面部,戴上墨镜或闭眼,当面部自觉热时,适当转身。主要用于青年面部座疮、疣等症。
全身日光浴:不断变换体位进行日光浴,让身体各部都能接受日照。用于老人一般摄生健康,病后康复。
日光浴作用机理:日光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射到地面上的太阳光中,含1%的中、长波紫外线,40%的可见光和59%的红外线。紫外线带有很大的能量和很强的化学性刺激作用,它能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可防止佝偻病。紫外线还能活跃全身的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刺激骨髓的造血机能。同时,紫外线还有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可以增强皮肤的抵抗能力;可见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组成,通常所见,是其混合成的白光。可见光照射人体时,通过视觉和皮肤感受器,作用于中枢神经,再通过反射,调整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产生不同作用。如红光令人兴奋、绿光使人镇静,柔和的粉光可降血压、紫光和蓝光有抑制作用等。红外线又叫做热射线,主要是温热效应,它使皮温升高,血管扩张、代谢增强,还能消炎止痛。
中医认为日光浴主要以天时的阳气补人体之阳气。人体督脉行背脊正中,总督一身之阳经,故为阳脉之海,背日而照使日光直补督脉阳气。
日光浴应用:
1.病情在静止期的肺结核患者,患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系统疾病、关节炎、慢性肠炎、佝楼病等病的患者,经过日光浴锻炼都能收不到同程度的疗效。
2.充分的日光浴可以提高女性的生育能力,增加怀孕的几率。有研究表明,在日照充裕的季节,女性受孕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3.日光浴可以减少患乳腺癌的几率。当暴露在阳光下的时候,体内维生素D的含量会激增,而维生素D被认为是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有效物质。在春夏两季,每天15分钟的日光浴就可以让体内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
日光浴的注意事项:
1.夏日防止中暑和日射病。气温高于30℃或太阳低于地平面30℃时不宜进行。最好戴草帽和墨镜以保护头眼。冬天防止感冒。
2.饭前、后1小时内不宜进行。
3.凡出血素质、较重心脏病、妇女经期、分娩后、尿毒症、活动期肺结核等均不宜多晒太阳。
4.患有热调节障碍、日射病、日光性皮炎、结膜炎、白内障、体重减轻等不能进行日光浴。
5.进行日光浴时不可入睡,应使用防晒油膏,以防止B段紫外线伤害。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人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炎热天气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寒冷天气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些。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日光浴好处多 但要做好防晒
日光浴原理
日光按其波长不同,有3种射线可用来锻炼身体:波长在760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波长400~760毫微米的可见光线、波长 180~400毫微米的紫外线。上述3种射线,对人体的作用各有不同。
日光有肉眼看不见的、具温热作用的红外线,有起化学作用的紫外线及可见光线。紫外线能将皮肤中的7-脱氢固醇变成维生素D,可改善钙、磷代谢,防治佝偻病和骨软化症,促进各种结核灶钙化、骨折复位后的愈合及防止牙齿松动等。
红外线能透过表皮达到深部组织,使照射部位组织温度升高,血管扩张,血流加快,血液循环改善;如果长时间较强烈地照射,可使全身的温度升高。
日光中的可见光线,主要通过视觉和皮肤对人有振奋情绪的作用,能使人心情舒畅。
紫外线是日光中对人体作用最强的光谱,能够加强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物质代谢过程;可使皮肤中的麦角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促使骨骼正常发育。但是大量的紫外线照射,可使皮肤产生红斑,皮肤细胞蛋白质分解变性,释放出类组织胺进入血液,刺激造血系统,使红、白细胞、血小板增加,使吞噬细胞更加活跃。反复施行日光照射,由于紫外线使皮肤里的黑色素原转变成黑色素,照晒的皮肤便呈现一种均匀健康的黑黝色。黑色素又能把更多的日光辐射吸收,转变成热能,刺激汗腺分泌。日光又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剂,各种微生物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很快失去活力。
日光浴方法
一般用直接照射法,可取卧位或坐位,必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扩大照射部位和延长时间,使人体逐渐适应日光的刺激。一般,先照射下肢和背部,然后照上肢和胸腹部;要保护头部和眼睛免受照射,可用白毛巾、草帽遮头并戴墨镜。照射时间应根据海拔高度、季节和照射后个体反应来掌握。例如,高原比平地日光强,含紫外线多,夏季中午的日光最强,照射时间应短;
一般采取全身日光浴,也可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采取背光浴、面光浴、部分肢体浴等。全身日光浴等。全身日光浴要求赤身裸体,并不断地翻转身体,使各部分能充分地接受日光的照射。初行日光浴时,每次照射10分钟即可,以后可逐渐增加到30分钟。局部日光浴者可用雨伞或布单遮挡,每次日光浴后可用 35摄氏度的温度淋浴,然后静卧休息。一般连续20天左右。
冬天日光中紫外线量约为夏季的1/6,照射时间可适当延长。日光浴一般从 5分钟开始,以后可每次增加 5分钟,若全身反应良好,可延长到1~2小时。
日光浴的地点要清洁,平坦,干燥,在绿化地区则更好;不宜在沥青地面或靠近石墙处进行,以免沥青蒸气中毒和辐射热太高。
春夏到来可以晒日光浴养生
对身体起作用的日光主要是肉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可透过皮肤到皮下组织,起到加温的作用,使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全身的新陈代谢。红外线还可提高体温调节中枢的灵活性,增加机体的耐热性,紫外线能够刺激兴奋过程,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从而活跃各器官的功能。日光浴后常会感到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紫外线还能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保证钙、磷的正常代谢,有助于防治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症。此外,紫外线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经常晒太阳,能杀死皮肤和衣服上的细菌,可预防疖肿、毛囊炎等皮肤病,并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日光浴的锻炼方法有两种:
1.局部日光浴
局部日光浴照射时仅露出伤病部位如关节等,用以改善局部病理过程,缓解疼痛,多用于关节疾病,肌肉或神经痛等,适用于体弱者,而且效果也很好。
2.全身日光浴
全身照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内,只穿内衣短裤,使皮肤直接受到阳光照射。一般取坐位或卧位,尽量使头部以外的身体各部位都晒到。
日光浴可在海滨、游泳场或家庭院内、阳台上进行,也可与体育锻炼或劳动时结合照射。开始时照射时间宜短,如夏天第一次日光浴可先照射5分钟,以后逐渐增加到半小时左右。进行日光浴最适宜的时间,要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而定,夏季以上午8~10点、下午4~6点最好。冬季时老年人不宜进行日光浴,可在晴天穿着衣服到户外晒太阳或在阳光下散步。
进行日光浴也不可过度,长期暴晒对皮肤有害。进行全身照射时,头部要用毛巾、草帽等遮盖,最好戴上墨镜,照射时不要看书或睡觉。饭前、饭后不宜进行日光浴。进行日光浴时,如有皮肤烧灼感、头痛、心慌、恶心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患有慢性病者进行日光浴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盲目锻炼。
人体正常体温波动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
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实验证明,这种变动性同血中孕激素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相吻合。
体温也与年龄有关。一般说来,儿童的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的体温较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制发育还不完善,调节体温的能力差,所以他们的体温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变动。因此对新生儿应加强护理。
肌肉活动时代谢加强,产热量因而增加,结果可导致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应让病人安静一段时间以后再测体温。测定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哭闹。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都会有影响;环境温度的变化对体温也有影响;在测定体温时,就考虑到这些情况。
如何提高宝宝免疫力 多晒天阳
即使是在冬日。也不要整日待在室内,这样会使宝贝的呼吸道长期得不到外界空气的刺激,宝贝对寒冷的耐受能力就会降低,宝贝反而容易患病。应该经常带宝贝到户外环境中活动,让宝贝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日光浴。这样可以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对体温的调节,提高宝贝的免疫力。
日光浴助疗神经衰弱的方法
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刺激兴奋过程,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从而活跃全身各器官的机能。经过太阳适当照射以后可使人觉得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神经衰弱属于抑制型的患者,尤其适宜日光浴。
日光浴也可使调节体温的大脑中枢得到锻炼,抵抗过热的刺激,较好地耐受冷热气候,提高神经衰弱患者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日光照射还可以增加心脏每搏输出量,加速血液和淋巴液流动,使呼吸加深,肺换气量增大,体质增强。经常进行日光浴,能刺激身体的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多。而且可提高代谢功能,使人感到舒适,食欲增进,睡眠改善,体重增加,有助于改善神经衰弱的状态,早日康复。
海滨、河湖附近或高山是最理想场所
日光浴治疗神经衰弱的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生活、生产、体育活动中自然进行,另一种是以一定的方式专门地进行。对于后者这种有意进行的日光浴,多在海滨、游泳场或家庭的院子里、阳台上进行。彭康认为,最理想的场所是海滨、河湖附近或高山,因为这些地方的阳光所含紫外最丰富。而一天中进行日光浴最适宜的时间,则要根据地区、季节的不同而定。一般以上午9-12时、下午4-6时为宜。
日光浴方法有讲究
“日光浴不是简单晒太阳。”彭康强调,进行日光浴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方法。1.空腹和饭后不宜立即进行日光浴,应适当间隔一些时间; 2.专门日光浴可采取卧位姿势,用白布或草帽、竹帽遮住头部,戴茶色眼镜以保护头部和眼;3.照射的时间宜循序渐进,可由十几分钟增加到1-2小时,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若长时间照射,宜间歇几次(阴凉地方休息)。4.日光浴后应隔20-30分钟再进食;5.日光浴后宜在树荫下休息十几分钟,然后进行淋浴或擦身。
婴儿正常体温是多少
测量体温一般常用3个部位,即口腔,腋窝及肛门.正常体温在肛门处为36.5℃~37.5℃之间;在口腔处为36.2℃~37.3℃之间;在腋窝处为35.9℃~37.2℃之间。通过测量后,凡超过正常范围0.5℃以上时,称为发热。
人们常说一岁以内的婴儿体温在37.5℃以下都属正常。原因是婴儿大脑内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发育尚未成熟,也就是控制体温能力不够强,致使婴儿的体温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炎热天气或包裹过多,体温会轻度升高,但不应超过37.5℃。寒冷天气或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体温可降至36℃或再低些。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