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不治疗会怎么样 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会怎么样 胆红素脑病
如果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宝宝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就可能异常增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如果不治疗,当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的简介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血中胆红素增高,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后者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大脑基底节、视丘下核、苍白球等部位引起病变,血清胆红素〉342umol/L(20mg/dl)就有发生核黄疸的危险。主要表现为重度黄疸肌张力过低或过高,嗜睡、拒奶、强直、角弓反张、惊厥等。本病多由于新生儿溶血病所致(母婴血型不合最多,G-6PD缺陷次之),黄疸、贫血程度严重者易并发胆红素脑病,如已出现胆红素脑病,则治疗效果欠佳,后果严重,容易遗留智力低下、手足徐动、听觉障碍、抽搐等后遗症。因此本病预防是关键。发现新生儿黄疸,应及早到医院诊治可预防本病发生。
黄疸和脑瘫疾病的关系是什么
许多人患上了脑瘫疾病之后,会发生一定的瘫痪现象,智力发展也受到了影响。许多新生儿患上了黄疸,如果容易不周,还会引发脑瘫疾病。其中的危害性是可想而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新生儿黄疸和脑瘫疾病的常识问题。
一、新生儿黄疸
由于体内胆红素的累积引起皮肤、巩膜或其他器官黄染的现象称为黄疸。新生儿出现黄疸,应辨别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增多、肝脏不成熟、肠肝循环等特点。容易导致体内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出现黄疸,称新生儿黄疸。
二、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2~14d内单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致的黄疸。一般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0。6μmol/L(12。9mg/d1),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L(15mg/d1)。
三、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考虑为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浓度>102μmol/L(6mg/d1);②足月儿血清胆红素浓度>220。6μmol/L(12。9mg/d1),早产儿>255lμmol/L(15mg/d1);③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1);④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μmol//L(5mg/d1);⑤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进行性加重。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分类与儿童和成人相同。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红细胞破坏增多(溶血性、肝前性)、肝脏胆红素代谢功能低下(肝细胞性)和胆汁排出障碍(梗阻性、肝后性)三大类。按实验室测定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浓度的增高程度可分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和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如两者同时存在则称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四、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期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较为常见,为多种病理原因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对胆红素结合或摄取减少,肠肝循环增加所造成。黄疸一般出现较早,临床上有巩膜、皮肤黄染,大便色黄,小便颜色不深等特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是高胆红素脑病的病因。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为:
(一)胆红素产生过多
1。母婴血型不合 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母亲对胎儿的红细胞产生抗体,当母抗体进入胎儿体循环后,可引起红细胞破坏,产生大量胆红素。临床以Rh、ABO母婴血型系统不合较为多见。
2。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 本病在新生儿期常易漏诊,可发生溶血危象,胆红素可迅速升高,并伴有红细胞压积的下降。
3。红细胞酶的缺陷 由于红细胞内在缺陷(如G-6-PD、丙酮酸激酶、己糖激酶等),发生严重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G-6-PD缺陷的新生儿常因口服或接触氧化剂而加重黄疸,在我国广东、广西两省较为多见。
4。血管外出血 当红细胞由毛细血管逸至组织内或吞咽血液至小肠,红细胞的寿命都会缩短,可被组织内巨噬细胞或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粒体的血红蛋白加氧酶作用下先转变为胆绿素,又在还原酶的作用下转变为胆红素而出现临床黄疽。可在2d后发生血清胆红素升高>220。6μmol/L(>12。9mg/d1),并可持续几天。新生儿由于这种原因发生黄疸的并不少见,特别在较大的头颅m肿更为突出。
5。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增多症一般在生后48h后出现黄疸加深,静脉血红细胞压积>65%为其特征。
(二)肝细胞功能低下
1。肝脏酶系统功能不全引起的黄疸。
2。甲状腺功能低下 黄疸是本病的早期症状之一,胆红素浓度可超过289μmol/L(17mg/d1),并可持续l周以上。尚可出现便秘、脐膨出、声音嘶哑、舌大等症状。据动物实验证明,本病黄疸发生的机制为肝脏清除胆红素时需要甲状腺素的存在。低代谢率的婴儿,肝脏不能充分地维持高能量磷酸盐有效地去结合胆红素。
3。肝脏的缺氧或瘀血 在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除了表现缺氧的一系列症状外,常出现皮肤黄疸,可能因缺氧抑制肝内葡萄糖醛酸移换酶的活力。瘀血可以减少肝脏微循环的灌注,肝细胞缺氧,同样可以影响肝细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
(三)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期保持着胎儿胆红素肠肝循环的特点,因粪内含有大量胆红素,若有肠道梗阻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巨结肠等使胎粪延迟排出,则胎粪内的胆红素经肠粘膜重吸收,可使胆红素浓度相继升高。
五、新生儿黄疸与脑性瘫痪
(一)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G6PD、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性瘫痪。
(二)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新生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童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儿童脑瘫。
(三)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满意,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儿童脑瘫的可能原因。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疾病和脑瘫疾病的关系,大家应该已经了解到了。大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轻视了疾病的危害性,要知道,疾病的潜力是无穷大的。不然那伤害是我们大家所无法承受的。
新生儿黄疸有生命危险吗 新生儿黄疸还有哪些危害
如果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宝宝血液中的总胆红素就可能异常增高,远远超过正常范围,如果不治疗,当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当新生儿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间接胆红素会破坏脑细胞,如果不治疗,即使宝宝生命保住了,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宝宝黄疸不治疗会怎么样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属于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那肯定是要积极治疗,因为黄疸是新生儿宝宝的一个疾病的表现,如果是黄疸没有及时的干预,黄疸持续的上升,如果是以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超过二十以上了,血里面黄疸明显升高,有可能会进到脑子里面去,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如果形成了核黄疸,是有后遗症的,有可能会形成脑瘫,重者甚至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如果是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可能是肝胆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会出现肝坏死,所以黄疸如果是进展比较快,程度比较重,属于病理性黄疸了,那还是建议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出现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反复发作怎么办 换血治疗
换血治疗可以换出血液中的胆红素、抗体、致敏红细胞,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症或早期胆红素脑病等的新生儿黄疸患儿。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功能不成熟、肠肝循环而导致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的黄疸,临床上称为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第2~3天出现,这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为主微带黄色,小便稍黄,一般情况好,第4~5天到达高峰,在第1~2星期消失,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但多于生后四周消退。
病理性黄疸的原因有溶血、重症感染、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
对病理性黄疸进行病因分析,通过对新生儿黄疸及早进行相关的检查和临床观察,加强新生儿胆红素监测,及早发现病因,进行对因治疗,可有效地减少胆红素脑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早期新生儿轻度黄疸不会有严重后果,但重度黄疸在早期新生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核黄疸不仅危及生命,幸存者可因神经系统受损终生致残。近年来多中心研究表明:中、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听觉损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因此应该对黄疸患儿早期进行胆红素水平动态监测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宝宝眼睛黄怎么办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需要,新生儿黄疸治疗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
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3、其他疗法
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妈妈选择了正确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与脑瘫的关系
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性脑病。这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是由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多种新生儿疾病如早产、感染、缺氧、酸中毒等综合造成。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造成严重脑损伤,是导致儿童脑性瘫痪的重要原因;早产、感染、缺氧等同样可造成或合并脑畸形、脑发育障碍和脑损伤,也可能导致儿童脑瘫。
黄疸的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满意,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儿童脑瘫的可能原因。
综上所述。新生儿黄疸的病因及其合并症(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以及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均与儿童脑性瘫痪有密切的关系。
新生儿黄疸降到多少算正常 新生儿黄疸值过高会有什么危害
新生儿黄疸值过高意味着血液内总胆红素过高,当宝宝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L时,就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
当新生儿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时,间接胆红素会破坏脑细胞,即使宝宝生命保住了,也会出现智力低下、永久性听力损伤、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发生胆红素脑病后,会开始出现嗜睡、肌张力减退、吸奶无力、呛奶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宝宝就有可能会失去生命。
新生儿黄疸不治疗可以吗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新生儿,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干预治疗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那肯定是要积极治疗,因为黄疸是新生儿宝宝的一个疾病表现,如果是黄疸没有及时干预,黄疸持续上升,如果是以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超过二十以上了,血里面黄疸明显升高,有可能会进到脑子里面去,比较严重的后遗症就是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如果形成了核黄疸,是有后遗症的,有可能会形成脑瘫,重者甚至危及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如果是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可能是肝胆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会出现肝坏死,所以黄疸如果是进展比较快,程度比较重,属于病理性黄疸了,那还是建议及时的干预治疗,避免出现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最有效
一般来说,大多数新生儿黄疸都不需要治疗。但如果需要,新生儿黄疸治疗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光照疗法:光照治疗是一种通过荧光灯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辅助疗法。光照治疗通常可以缓解新生儿黄疸,因为紫外光能把胆红素转变成一种更容易通过宝宝的尿液排出体外的东西。
2、换血疗法:如果新生儿黄疸比较严重或经过光照疗法后胆红素水平仍持续升高,宝宝就需要进行换血疗法。
另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帮助宝宝减退新生儿黄疸。比如,确保宝宝能够吃到足够多的母乳或配方奶,这样就能多排便。如果对宝宝的新生儿黄疸有任何疑问,一定要请教医生,以确保妈妈选择了正确的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吃什么药
1、西药
(1)葡萄糖及硷性溶液:葡萄糖可供给黄疸宝宝热量,营养心、肝、脑等重要器官,减少代谢性酸中毒。
(2)血浆或白蛋白:供给与胆红素联结的白蛋白,可使游离的非结合胆红素减少,预防胆红素脑病。
(3)酶诱导剂:能诱导肝细胞滑面内质网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降低血清非结合胆红素。④肾上腺皮质激素:能阻止抗原与抗体反应,减少溶血;并有促进肝细胞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对胆红素的结合能力。
2、中药
(1)消黄利冲剂
(2)茵陈蒿汤
(3)三黄汤
药物种类比较多,爸妈应该要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实际需求来选择,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切记盲目用药。一般来说,西药见效快,副作用较大,中药副作用小,但是见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