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特点有哪些呢
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外特点有哪些呢
(1)类风湿结节:是RA较特异的皮肤表现。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管伸面、肘、鹰嘴突附近。枕、跟瞻等处。其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压痛,呈对称性分布。
(2)类风湿血管炎:可出现于RA患者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于指甲下或指端出现小血管炎,可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眼部的血管炎,以巩膜炎为多见,可因巩膜软化造成视力障碍。
(3)肺:可表现为肺间质病变,结节样病变及胸膜炎。
(4)心脏:最常见为心包炎,可出现少量心包积液。
(5)胃肠道:较少出现。可有上旗不适,食欲下降等消化道症状。
(6)肾脏:较少受累。长期的类风湿关节炎可并发肾脏淀粉样变。
(7)神经系统:颈椎受累,可表现双手感觉异常、肌力减弱、瞻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周围神经受累,可出现多发性单神经炎的症状。
(8)血液系统:较多见,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痛特点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具有转移性,在早期无肿胀时关节疼痛转移间期短,出现关节肿胀后经1-3个月可转移到其他关节,转移后,该关节肿痛症状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转移具有规律性,多由手或足趾末端向膝、踩、肘关节转移,继而走向髋关节、胸骨,或由踩关节走向膝、髋关节再走向腕指关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肿胀、疼痛经常呈双侧对称,且关节炎的转移也是对称性的。ra病人中除早期转移性疼痛之外,单关节炎较少见。
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还有一种互相制约现象,即一个关节肿痛转移到另一关节上之后,该关节的肿痛较快减轻,数周至数月后可完全消退。互相制约现象的特点是:手重足轻或相反,上肢重下肢轻或相反,左重右轻,外周关节重则中轴轻,内脏病变重则关节轻。这种现象的机理目前尚不清楚。
以上的几种情况就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特点,通过对发病原因的了解,有助于普通人更好的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进行良好的调养,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时治疗,避免使病情继续出现恶化的情况发生,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这些都是关节炎 但区别却很大
1.风湿性关节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以急性发热及关节肿痛起病。主要侵犯大关节,如膝关节、踝关节、腕、肘、肩等关节,关节红肿热痛,呈游走性,一处关节炎症消退,另处关节起病。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永久性损害,X线关节摄片骨质无异常,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阳性。
2.类风湿关节炎
该病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包括吸烟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的诊断条件(≥4条可以确诊):
晨僵至少持续1小时(≥6周)。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6周)。手关节(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受累(≥6周)。对称性关节炎(≥6周)。有类风湿皮下结节。手部关节X线片改变(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关节间隙的狭窄)。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
3.强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柱炎以往被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变型,其实不然。
强直性脊炎的特点有: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
4.感染性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有两种类型:
一为病原体直接侵犯关节。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尤其发生败血症时。在原发感染的基础上,病人出现寒战、高热、受累关节剧烈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
以下肢负重关节。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发病最多,不对称,多为单关节炎。关节腔穿刺液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或培养可找到细菌。X线关节摄片可见关节局部脱钙、骨质侵蚀及关节间隙变窄。易并发骨膜炎及骨髓炎。
另一为感染性变态反应性关节炎。在感染过程中,由于细菌毒素或代谢产物所致。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猩红热后关节炎、菌痢后关节炎、脑膜后关节炎及布氏杆菌性关节炎等。
主要表现为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可有局部红肿,一般经1-2周自愈。
类风湿性关节炎形成的原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我疗法有哪些
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有以下的这些:
1、遗传性因素
通过临床对类风湿关节炎患的调查研究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有着一定的遗传性的,因此大家在生活中,要针对这种因素做好相应的预防,因为家系以及同卵双生子、非同卵双生子的研究结果,支持遗传因素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这一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特点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
2、感染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中,其中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平时生活中,要预防类风湿关节炎,就要注意这种情况。许多微生物被认为是诱发慢性滑膜炎的病原体,包括多种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所以大家知道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是什么后,要提前进行预防。
3、不注意保暖
在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原因中,其中还有没有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天气变化的季节,因为风寒的侵入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出现,所以人们要避免这种情况出现。
对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原因,小编就为您整理这三点了,通过这些原因的介绍之后,那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得要注意了,从这些因素着手,积极的做好对类风湿关节炎的预防,让自己有一个健康的生活!
类风湿性关节炎会死亡吗
1、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累及四肢关节,以双手和双足小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或趾间关节和掌指或跖趾关节),腕、肘、膝、踝和肩关节多见。此外,也可有颞颌关节炎,表现为咀嚼时疼痛,严重时局部有肿胀、压痛和张口困难。还可有颈椎病变,表现为颈部疼痛,并可向锁骨和肩部放散,也可发生颈椎半脱位,严重者造成脊髓受压迫,甚至危及生命。了解类风湿关节炎关节受累的部位,有助于和其它关节炎鉴别,减少误诊。
2、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大都能成功地从阴道分娩。然而如果当病人的髋关节受到限制,骶髂关节和耻骨联合发生融合或骨盆出口狭窄时,必须考虑剖腹产。分娩过程对患者而言是一种很大的负担,因此,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医务人员应倍加关心。
3、目前资料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本身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然而母亲患有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抗SSA阳性,可导致新生儿狼疮。约70%的类风湿关节炎妇女在妊娠期间病情可以改善,大部分在妊娠3个月病情缓解。尽管如此,妊娠期间病情仍会出现波动,而且大部分妊娠期间病情稳定的病人,多在分娩后复发。因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妊娠时的关键是如何用药的问题。
既然是知道了类风湿关节炎的可怕的一些后果,严重类风湿关节炎更是如此,那么类风湿关节炎会不会死当然也会自然看出答案,大家一定要来认真的对其总结出来,特别是能够体会。
关节炎鉴别诊断
美国风湿病学院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1987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条件:
①早晨关节僵硬至少持续1小时。(大于或等于6周)
②3个或3个以上关节肿胀。(大于或等于6周)
③对称性关节肿。(大于或等于6周)
④腕、掌指关节或近端指间关节肿。(大于等于6周)
⑤包括手部关节x线照片上的变化(表现为关节及其邻近骨质 疏松或明显的脱钙现象,关节间隙的狭窄)。
⑥皮下结节。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32)。其中一、二、三项应持续6周以上。应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强直性脊椎炎anky losing spondylitis以往认为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变型,现知两者各异。强直性脊炎的特点有①绝大多数为男性发病。②发病年龄多在15-30岁。③与遗传基因有关,同一家族有较高发病率,hla-b27阳性达90-95%。④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类风湿结节少见。⑤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及脊椎,四肢大关节也可发病,易导致关节骨性强直,椎间韧带钙化,脊柱呈竹节状。⑥手和足关节极少发病。⑦如四肢关节发病,半数以上为非对称性。⑧属良性自限性疾病。
干燥综合征容易哪些疾病相混淆
1.系统性红斑狼疮 虽然该病与SS的共同之处是两者均为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抗核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阳性,但通过检查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临床表现不难鉴别。应注意60%的病人两病重叠。
2.类风湿关节炎 两病的共同特点是均可出现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病变是一种侵蚀性关节炎,与SS鉴别较易,但应注意有60%~70%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与SS重叠。
3.肾小管酸中毒 对于不明原因的肾小管酸中毒,应高度警惕SS继发的可能。
4.流行性腮腺炎 多见于儿童,呈流行性,与感染源接触经2~3周潜伏期才发病,病情不反复。症状在1周左右减轻,有时也可伴有关节炎,关节炎也可在数周内减轻。
5.化脓性腮腺炎 多见于成人及糖尿病患者,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病,大部分为一侧性,有发热、白细胞增加及局部明显的炎症表现。
6.腮腺恶性肿瘤 单侧性缓慢增大,如侵犯面神经,可引起面神经麻痹。
7.慢性肉芽肿 由结核、结节病、霉菌引起的腮腺慢性肉芽肿,鉴别较困难,有时需依靠病原学及病理检查加以鉴别。
红斑狼疮与类风湿关节炎七个鉴别点
类风湿关节炎晚期关节屈曲畸形呈“鹅颈”样,这时鉴别常无困难,重症病例的病程中期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节病变有较相似的症状,注意一下几点有助于鉴别诊断:
1、类风湿性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年长。
2、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旁伸肌表面有皮下结节和红斑狼疮的皮疹不同。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脏损害、胸膜病变、间质性肺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雷诺现象和肝脾增大,均较系统性红斑狼疮少见。
4、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脏受累占65%,但症状较少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含有心包炎,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率较高。
5、类风湿关节炎病变较系统性红斑狼疮重,X射线显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以及侵蚀性、破坏性损害。
6、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白细胞增加、缺铁性贫血和红斑狼疮的白细胞减少和溶血性贫血不同;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费尔蒂(Felty)综合征易误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Felty综合征有白细胞减少和脾肿大。
7、类风湿性关节炎除类风因子高滴度外,抗核抗体、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等通常阴性,血补体下降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