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疼按什么穴位
胃疼按什么穴位
1、首先是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其次是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接下来是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胃疼按揉什么穴位
1、胃疼按揉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胃疼按揉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胃疼按揉承山穴
位置:小腿肚内侧1/3处的肌肉部分(腓肠肌内侧缘)。
方法:用手捏住上述部分肌肉,拇指与四指相对,稍用力按捏,以自觉有较强的酸痛为度。自上而下按捏,再自下而上按捏。一般以各15至30次为宜。根据疼痛情况,酌情加减。每日可进行1至3次。注意在按捏过程中,应有揉的动作——酸痛感强,止痛效果好,不可因怕有酸痛感而不用力。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胃病,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4、胃疼按揉内关穴
中医认为,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是导致胃气不和引发疼痛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按压两手的内关穴来缓解疼痛。
方法: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之一,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取穴位后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在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即可,按压时力度以感觉到有一种酸麻胀感一直向腋窝传导为佳。左右手可轮换按压。
5、胃疼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胃疼按压什么穴位
1、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胃疼穴位疗法
如果出现胃疼,可以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按摩的时候,注意力度,缓慢进行。
穴位疗法有不同的方法,其中较为有效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二是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胃疼怎么办 穴位按摩
1、揉内关: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2、点按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3、揉按腹部: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胃疼穴位疗法
1、按摩整个腹部
双手交叉然后以肚脐为中心做画太极图的动作,顺时针,逆时针的方向各36圈。
2、内关
内关就是手腕的正中(手个手个手指并拢的位置)在两筋之间找到穴位,然后用拇指进行定位转圈按摩几次。
3、足三里
足三时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的地方,也就是在胫骨和腓骨之间,用两只手的拇指进行点控就可。
五、细嚼慢咽法
研究发现咀嚼的次数越多,就会分泌出更多有利于保护胃黏膜的唾液。
六、适时的喝水
空腹前喝点水可稀释胃中的胃液,从而对缓解胃疼也有一定的帮助,另外提醒一下尽量避免汤泡饭的饮食习惯,否则容易加大胃疼的问题。
七、转移注意力
胃疼时可以让自己倾听一场美妙的音乐,或是看一场文艺气息相对浓的电影。或是做些自己最为感兴趣的事,就可帮助转移胃痛这件事了。
八、止痛药
在胃疼难受时,止痛药是缓解胃痛的最好方法之一了。但是是药三分毒,所以如果没有特别必要的话,也不建议使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缓解胃痛。
胃疼时按揉一个穴位
在人小腿上,有一个叫“足三里”的穴位,是人体十二经脉之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位。
位于“外膝眼穴”下三寸处,亦即膝关节下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左右腿各一穴。
按揉足三里,对因受寒或饮食所伤引起的胃痛可起到缓解或止痛的效果。方法简单、安全,家庭人员或自己都可操作,在身边无药或服用一般药物无效的情况下,不妨一试。
因为足三里是胃经要穴,而胃又是人的后天之本,经常针灸该穴可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同时还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故该穴又被称为强壮要穴。若经常按揉此穴,可增强抗病能力,保持旺盛精力。
方法是:用双手大拇指指腹稍用力分别对准双腿足三里穴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点揉60圈后,再逆时针方向点按60圈,然后,同样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双腿足三里穴自上而下擦按,至局部皮肤有热感为度。按此方法,每天进行2~3次。连续2~3天,胃痛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止痛之后,为巩固疗效,还可加做两种辅助治疗。
鼓漱:闭口,用舌沿牙齿边缘左右搅动各24次,然后,闭口鼓腮,做漱口动作,待口中津液充满时,分三口慢慢下咽。此法长练,可益胃消食,增强胃肠功能。
揉腹:每当饭后,可适当散步,然后,或卧或坐,用手揉腹。先将双手搓热,分别以左、右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按揉上腹部,各做30次左右,此法可增强胃肠机能,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效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胃病,以及胃痉挛,至于胃溃疡病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急性剧烈的腹部疼痛,或者这种方法没有用时的,都应去医院诊治。
牙疼穴位按摩
按摩也可以快速缓解牙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手部的合谷穴,另外,按摩下关穴、颊车穴、曲池穴等穴位也可以缓解疼痛,下面我们来看看按摩缓解牙痛的方法。
一、牙痛按摩手部穴位止痛
牙痛时我们可以按摩手部4个反射区,就能够快速止牙痛。第一个是在大拇指根部位置的口腔反射区。第二个是食指指甲根部的那个位置。第三个和第四个是位于中指根部两侧的两个点。
按摩方法:
1、左手虎口打开,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按住虎口位中央(合谷穴),然后适当用力刺激该穴位。接着换另一手。
2、用大拇指指尖按住食指指甲处。
3、利用大拇指指尖,对中指指根处两侧位置进行按压。
二、上齿痛 按迎香穴
如果上齿牙痛,则应指压“迎香”穴道。“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左右两处,只手压就会有疼痛感。此穴位不仅对防止上齿牙痛有效,连鼻子不通也有效。另外,上齿痛还可以按摩人中、下关、足三里、内庭穴。
牙痛按摩哪个穴位 牙痛怎么快速止痛 牙痛按摩止痛
三、下齿痛按曲池穴
如果下齿牙痛,则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寻找一压就有痛感之处。另外,下齿痛还可以按摩手三里、曲池穴。
这些穴位指压时,都应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0秒钟之久。如此反复20次,上下齿的疼痛会立即减轻,治疗下齿牙痛的指压穴道法,置于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换。
牙痛按摩哪个穴位 牙痛怎么快速止痛 牙痛按摩止痛
四、下关穴
下关穴是人体一个特效穴,是很多种疾病的“克星”,尤其适于牙痛。当你牙痛发作不可忍耐时,按揉下关穴就可以立见功效,而且操作十分简单。
下关穴属于胃经在面部的经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取穴时需要我们合上嘴,由耳屏向前遁摸有一块高骨,其下面有一处凹陷,即是下关穴。当你用力按揉时,这里立刻会产生酸胀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你会感觉到半边脸都随之麻木了。按揉时力度要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0分钟左右,牙痛症状就会减轻。
五、按压颊车穴
位于耳下、下颌角处,咬牙是咬肌隆起的地方。用双手拇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压0.5~l分钟。功效:解痉止痛,活血消肿。
六、四白
为缓和上齿疼痛,可按压本穴片刻,反复进行。用指腹略微用力指压,以出现疼痛感为用力标准,反复此动作多次。
七、翳风
缓解牙齿疼痛的特效穴位。医者或者病人自己将食指按在本穴位,用力指压,并且用拇指指压面颊的四白穴,可缓和上齿疼痛,假如和大迎穴一起指压,则可以缓和下齿疼痛。
八、地仓
刺激本穴位可缓和令人难受的牙疼,对于缓解下颚的神经症状同样有效果。用食指或者中指,以描绘小圆圈方式缓慢揉压。
穴位治胃疼
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接下来是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按三个穴位缓解胃疼
天气一热,肠胃就会跟着“添乱”,不是没有食欲,就是吃了东西感到胃胀、恶心,有时候吃多了瓜果冷饮,还会因为脾胃受凉、消化不好产生腹痛等现象。其实,这些肠胃小毛病,通过简单的自我按摩就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这里就教大家几个常见穴位的自我按压法,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首先是中脘穴。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其次是天枢穴。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接下来是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以上这些方法,在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刺激性食物的同时,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牙疼穴位?
牙疼穴位是哪里?牙疼穴位是在经外奇穴:位于手掌侧面,当第三、四掌指关节间之中点处。牙疼穴位主治通牙关,开窍却风,止痛,抑菌消炎。
除了牙疼穴之外,我们还可以按摩哪些穴位呢?
牙痛按摩合谷穴、下关穴、曲池穴等穴位可以快速止痛,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按摩止痛方法。
按摩也可以快速缓解牙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按摩手部的合谷穴,另外,按摩下关穴、颊车穴、曲池穴等穴位也可以缓解疼痛,下面我们来看看按摩缓解牙痛的方法。
一、牙痛按摩手部穴位止痛
牙痛时我们可以按摩手部4个反射区,就能够快速止牙痛。第一个是在大拇指根部位置的口腔反射区。第二个是食指指甲根部的那个位置。第三个和第四个是位于中指根部两侧的两个点。
按摩方法:
1、左手虎口打开,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按住虎口位中央(合谷穴),然后适当用力刺激该穴位。接着换另一手。
2、用大拇指指尖按住食指指甲处。
3、利用大拇指指尖,对中指指根处两侧位置进行按压。
二、上齿痛 按迎香穴
如果上齿牙痛,则应指压“迎香”穴道。“迎香”穴位于鼻翼旁1厘米左右两处,只手压就会有疼痛感。此穴位不仅对防止上齿牙痛有效,连鼻子不通也有效。另外,上齿痛还可以按摩人中、下关、足三里、内庭穴。
三、下齿痛按曲池穴
如果下齿牙痛,则左右手指相互交叉,用拇指放在上面的手的中指向桡骨延伸,寻找一压就有痛感之处。另外,下齿痛还可以按摩手三里、曲池穴。
这些穴位指压时,都应一边吐气一边按压10秒钟之久。如此反复20次,上下齿的疼痛会立即减轻,治疗下齿牙痛的指压穴道法,置于上方的拇指可以左右相互更换。
四、下关穴
下关穴是人体一个特效穴,是很多种疾病的“克星”,尤其适于牙痛。当你牙痛发作不可忍耐时,按揉下关穴就可以立见功效,而且操作十分简单。
下关穴属于胃经在面部的经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的功效。取穴时需要我们合上嘴,由耳屏向前遁摸有一块高骨,其下面有一处凹陷,即是下关穴。当你用力按揉时,这里立刻会产生酸胀感,如果力量再大一些,你会感觉到半边脸都随之麻木了。按揉时力度要由轻逐渐加重,施压10分钟左右,牙痛症状就会减轻。
五、按压颊车穴
位于耳下、下颌角处,咬牙是咬肌隆起的地方。用双手拇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压0.5~l分钟。功效:解痉止痛,活血消肿。
六、四白
为缓和上齿疼痛,可按压本穴片刻,反复进行。用指腹略微用力指压,以出现疼痛感为用力标准,反复此动作多次。
七、翳风
缓解牙齿疼痛的特效穴位。医者或者病人自己将食指按在本穴位,用力指压,并且用拇指指压面颊的四白穴,可缓和上齿疼痛,假如和大迎穴一起指压,则可以缓和下齿疼痛。
八、地仓
刺激本穴位可缓和令人难受的牙疼,对于缓解下颚的神经症状同样有效果。用食指或者中指,以描绘小圆圈方式缓慢揉压。
除了按摩,针灸拔罐也可治疗牙痛
一、针灸
临证尚须辩证施治:
①牙痛甚烈,兼有口渴、口臭、便秘、脉洪等症,为阳明火邪;
②痛甚而牙龈肿,兼恶寒、身热、脉浮数等症状的,为风火牙痛;
③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口不臭,脉细或齿浮动,属肾虚牙痛(阴虚牙痛)。
常选主穴:颊车 下关 合谷 (阳明火邪致病者直接针刺此三穴),如辨证为风火牙痛,需加刺 外关、风池;辨证为胃火牙痛者,加刺 内庭、二间;属阴虚牙痛者,加刺太溪、行间。
缓解胃疼按什么穴位好
1、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2、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3、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牙疼扎什么穴位
按压颊车穴。用双手拇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颊车穴,适当用力,由轻渐重按压0.5~l分钟。功效:解痉止痛,活血消肿。
按揉风池穴。用双手拇指指尖,分别放在同侧风池穴,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按揉0.5~l分钟。功效:祛风散寒,提神醒脑。
指掐少海穴。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少海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功效: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按揉阳溪穴。用拇指指腹,放在对侧阳溪穴,适当用力掐0.5~l分钟。功效:通腑泻热,清热止痛。
掐牙疼穴。用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牙疼穴,适当用力掐0.5~1分钟。功效:活血止痛,通络解痉。
宝宝胃疼怎么推拿 小儿胃疼穴位按摩
1.取穴:中脘,下脘,梁门,内关,公孙,足三里。
推拿方法:取仰卧位,以一指禅推法在上腹部作轻推,重点推中脘,约5分钟;然后用掌摩法按顺时针方向在上腹部摩运5分钟,再移至中下腹部摩运3分钟,再点按中脘,梁门,下脘,内关,公孙,足三里穴。
作用:调理脾胃,通络止痛,适用于各种胃痛。
2.取穴: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夹脊。
推拿方法:患儿取俯卧位,推拿者沿患儿脊柱及其两旁做滚法按摩5-10分钟,然后点按膈俞,肝俞,脾俞,胃俞或上背部出现的压痛点,再沿脊柱及其两侧做掌推法按摩。
作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适宜于肝胃不和之胃疼。
3.取穴:至阳,脾俞,胃俞,足三里。
推拿方法:在督脉至阳穴上下找压痛点,找到压痛后,用拇指按压压点3-5分钟,以患儿能忍受为度;然后用重手法弹拨左侧膀胱经第一侧线脾俞至胃俞穴端5分钟;再用㨰法按摩压痛点及双侧脾俞,胃俞2-3,最后弹拨足三里2-3分钟。
作用:通经络,止疼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胃疼,止痛效果较好。
胃疼按哪个穴位 常用止痛穴位按摩缓解胃疼
中脘穴:食指与中指并拢,其余三指弯曲握拳,指腹放于中脘穴上,环形按揉2分钟,力度适中。
内关穴:用拇指指腹点按内关穴1-2分钟,力度由轻渐重。
足三里穴:将拇指指腹放于足三里穴上,微用力压揉3分钟。
手三里穴:掌心朝下,将拇指与食指,中指相对成钳形,掐按手肘关节外侧手三里穴处3分钟,先左后右。
胃俞穴:用双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两侧胃俞,时间3-5分钟。
天枢穴:用食指指腹按揉天枢穴5分钟,力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