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偏头痛发作期的药物治疗
1.1 非甾体类抗炎药
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合酶,影响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译】:是人体大脑和视神经发育的重要物质,对提高智力和增强视敏度具有重要作用。)代谢,阻碍前列腺素合成酶的作用,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镇痛和退热作用。故此类药物可以缓解头痛症状,同时对三叉神经节的神经性炎症发挥其抗炎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以胃肠道损伤最常见,包括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溃疡、严重者出现穿孔或出血;血液系统的影响,血细胞减少或血小板计数减少;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症状等。
1.2阿片类药物
阿片类药物并不被建议作为偏头痛治疗的一线用药,但是欧美国家门诊普遍应用哌替啶治疗偏头痛。哌替啶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分析试验中,强力麻醉镇痛药哌替啶的治疗效果不及双氢麦角胺,也不及止吐药,与酮咯酸疗效相当。而且有明显的副作用,如头晕、静坐不能、胃肠道症状等。
1.3止吐药
止吐药可以促进镇痛药重吸收,治疗偏头痛恶心,呕吐症状。甲氧氯普胺即胃复安10-20mg口服,20mg栓剂,10mg肌肉、静脉或皮下注射。副反应可出现运动障碍,孕妇和儿童禁用。多潘立酮20-30mg,口服,不良反应较胃复安小,儿童可用。
2、特异性药物
2.1麦角碱类
麦角碱类是5-HT(5-HT【译】:中文名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作为自体活性物质。)受体激动剂,也有直接收缩血管作用。主要激动5-HT1A受体,但对多巴胺,肾上腺素受体也有作用,因此副作用较大。酒石酸麦角胺0.25~0.5mg皮下或肌肉注射。麦角胺咖啡因片每片含酒石酸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舌下含化,头痛开始时即服2片,如需要半小时后再服1—2片,1日不超过6片。
怎样治好偏头痛
偏头痛是我们生活常见的一种头痛病,它的诱发因素大都是由于精神长期的过度紧张。并且,偏头痛的治疗是非常困难的,极其的顽固。为了帮助您缓解偏头痛,下面列举了几个生活中常见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1.一般原则
偏头痛的治疗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抑制或减轻疼痛及伴随症状。预防性治疗用来减少头痛发作的频度及减轻头痛严重性。对偏头痛患者是单用对症治疗还是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要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如果头痛发作频度较小,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考虑单纯选用对症治疗。如果头痛发作频度较大,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对工作、学习、生活影响较明显,则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总之,既要考虑到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又要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有时还要参考患者个人的意见。Saper的建议是每周发作2次以下者单独给予药物性对症治疗,而发作频繁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
2.药物对症治疗
偏头痛对症治疗可选用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包括简单的止痛药,非甾体类消失药及麻醉药。对于轻、中度头痛,简单的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常可缓解头痛的发作。常用的药物有布酚宁脑清片,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萘普生、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罗通定颅痛定等。麻醉药的应用是严格限制的,Saper提议主要用于严重发作,其他治疗不能缓解,或对偏头痛特异性治疗有禁忌或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应用。偏头痛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主要用于中、重度偏头痛。偏头痛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结合简单的止痛药,大多数头痛可得到有效的治疗。
麦角碱衍生物酒石酸麦角胺、Sumatriptan和双氢麦角胺二氢麦角胺为偏头痛特异性药物,均为5-HT受体拮抗药。这些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三叉神经中受体介导的神经通路,通过阻断神经源性炎症而起到抗偏头痛作用。
麦角胺酒石酸麦角胺主要用于中、重度偏头痛,特别是当简单的镇痛治疗效果不足或不能耐受时。其有多项作用:既是5-HT1A、5-HT1B、5-HT1D和5-HT1F受体拮抗药,又是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通过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5-HT、受体而产生血管收缩作用;它可收缩静脉容量性血管、抑制交感神经末端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作为5-HT受体拮抗药,它可抑制三叉神经血管系统神经源性炎症,其抗偏头痛活性中最基础的机制可能在此,而非其血管收缩作用。其对中枢神经递质的作用对缓解偏头痛发作亦是重要的。给药途径有口服、舌下及直肠给药。生物利用度与给药途径关系密切。口服及舌下含化吸收不稳定。
如果您是一位偏头痛患者,并且您也一直在为偏头痛困扰不已,建议您可以参考一下上述的药物治疗,虽然它不能帮助您彻底的治愈偏头痛,但是,可以帮助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偏头痛对您的伤害。
偏头痛的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策略包括两个方面: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对症治疗的目的在于消除、抑制或减轻疼痛及伴随症状。
预防性治疗用来减少头痛发作的频度及减轻头痛严重性。对偏头痛患者是单用对症治疗还是同时采取对症治疗及预防性治疗,要具体分析。
一般说来,如果头痛发作频度较小,疼痛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可考虑单纯选用对症治疗。
如果头痛发作频度较大,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对工作、学习、生活影响较明显,则在给予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总之,既要考虑到疼痛对患者的影响,又要考虑到药物副作用对患者的影响,有时还要参考患者个人的意见。
Saper的建议是每周发作2次以下者单独给予药物性对症治疗,而发作频繁者应给予预防性治疗。
不论是对症治疗还是预防性治疗,均包括两个方面,即药物干预及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方面,强调患者自助。嘱患者详细记录前躯症状、头痛发作与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找出头痛诱发及缓解的因素,并尽可避免。
如避免某些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饮食。不论是在工作日,还是周末抑或假期,坚持这些方案对于减轻头痛发作非常重要,接受这些建议对30%患者有帮助。
另有人倡导有规律的锻炼,如长跑等,可能有效地减少头痛发作。认知和行为治疗,如生物反馈治疗等,已被证明有效,另有患者于头痛时进行痛点压迫,于凉爽、安静、暗淡的环境中独处,或以冰块冷敷均有一定效果。
2.药物对症治疗
偏头痛对症治疗可选用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包括简单的止痛药,非甾体类消失药及麻醉药。
对于轻、中度头痛,简单的镇痛药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常可缓解头痛的发作。
常用的药物有布酚宁脑清片,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阿司匹林、萘普生、吲哚美辛消炎痛、布洛芬、罗通定颅痛定等。
麻醉药的应用是严格限制的,Saper提议主要用于严重发作,其他治疗不能缓解,或对偏头痛特异性治疗有禁忌或不能忍受的情况下应用。
偏头痛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主要用于中、重度偏头痛。偏头痛特异性5-HT受体拮抗药结合简单的止痛药,大多数头痛可得到有效的治疗。
头痛分为哪几种类型
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与大脑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有关的慢性神经系统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以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为特点。多表现为剧烈的搏动性头痛,伴有恶心和呕吐。
偏头痛的治疗包括发作期治疗和间歇期治疗两个方面。一旦出现发作表现,甚至先兆,就应及时服用止痛药物,如去痛片、百服宁或泰诺等。这些药物适用于轻、 中度偏头痛发作。如上述药物效果不好或头痛较重时,可选用曲普坦类药物,国内目前使用的有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这是治疗偏头痛发作的特效药物。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是一种非遗传性、单侧性或双侧性头痛。疼痛可分布于患侧颈、枕、顶、颞和额部,间歇或连续发作,可有颈椎外伤史,有的可出现肩和上臂痛。其病因多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神经压迫和伴随的局部无菌性炎症所致。
颈源性头痛早期多为枕部、耳后、耳下的不适感,以后转为闷胀或酸痛感,逐渐出现疼痛。疼痛部位可扩展到前额、颞部、顶部、颈部,寒冷、劳累、饮酒、情绪激动可诱发疼痛加重。部分患者伴有耳鸣、耳胀、眼部闷胀、颈部僵硬感。
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和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现今,尚无特别针对颈源性头痛的特效药物。神经阻滞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缓解、解除头痛,并且能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多见于青年,是一种局限于单侧的以眶、颞、额等区为主的严重发作性疼痛,病因不明。
丛集性头痛有典型的丛集期和缓解期。在丛集期内,头痛的发作有严格的节律性,一般在每天的固定时间发作至少一两次,以夜间发作多见。随后继以一段时间的 缓解期,一般约数月至2年。丛集性头痛与偏头痛相比,发作的节律性更加明显,头痛更加剧烈,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发作时疼痛从一侧眼窝周围开始,急速扩展至额颞部,严重时可涉及对侧。疼痛呈搏动性,兼有钻痛或灼痛,可于睡眠中痛醒。
头痛急性发作时吸入100%的氧气和皮下注射舒马曲坦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可以迅速缓解头痛。在丛集发作期,每晚睡前口服麦角碱类药物(二氢麦角胺),对夜间到早晨的头痛预防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紧张型头痛
紧张型头痛又称肌肉收缩性头痛,约占头痛疾患的40%左右,是慢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病与社会心理压力、焦虑、抑郁、精神因素、肌肉紧张、滥用止痛药物等因素有关。
紧张型头痛的特征多表现为几乎每日双侧枕、颈部、额颞部或全头的非搏动性头痛,通常为持续性钝痛、胀痛,像一条带子紧束头部或呈头周紧箍感、压迫感或沉重感,有时出现头发牵拉性痛。大多数病人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多因精神紧张、工作疲劳等诱发。
如何治偏头痛
1.发作期的治疗
(1)轻中度头痛
单用NSAIs可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确诊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用药,但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则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妊娠期偏头痛只能用阿片类如哌替啶治疗,其他药物会增加胎儿畸形风险或妊娠并发症。
(2)中重度头痛 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NSAIDs。
(3)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是偏头痛突出的伴随症状,也是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用止吐剂(如甲氧氯普胺即胃复安肌内注射)是必要的,对于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奋乃静、氯丙嗪。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发作期常用药物:①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阿片类药物。②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如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布洛芬等。阿片类药物:如哌替啶。麦角类制剂:麦角胺和二氢麦角胺(DHE),能终止偏头痛的急性发作。曲普坦类:常用药物有舒马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利扎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阿莫曲普坦。
2.预防治疗
适用于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证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非药物治疗
主要是加强宣教,使患者了解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诱发因素有精神紧张、心理压力、缺睡、噪音和强烈气味。乳酪和红酒等食物饮品。
(2)药物治疗
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②钙离子拮抗剂,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③抗癫痫药,如丙戊酸、托吡酯、加巴喷丁;④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氟西汀;⑤5-HT受体拮抗剂,如苯噻啶。其中,普萘洛尔、阿米替林和丙戊酸三种在结构上无关的药物,是预防性治疗的支柱,一种药物无效可选用另一种药物。
头痛的治疗方法
治疗中应全面考虑病人的整体情况.积极预防和治疗原发病,特别是对继发性头痛。对症治疗则可使用止痛药物,如各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酌情加用镇静剂,有抑郁表现者可加用抗抑郁剂,颅内高压者给予脱水剂。以下着重介绍偏头痛、紧张型头痛和丛集性头痛的治疗。
(一)偏头痛的治疗
偏头痛的治疗包括急性发作期处理和发作间歌期处理。
1.急性发作期治疗
病人宜在光线较暗的房间内安静休息。
(1)非特异性药物治疗:包括使用:①镇痛药,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生等及其复方制剂;②地西泮、巴比妥类等镇静药;③阿片类止痛药,可待因、内氧芬、曲马多及吗啡等。后两类药物易成瘾,应慎用,仅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
(2)特异性药物治疗:包括使用①麦角类制剂,常用复方制剂麦角胺咖啡因片(含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先兆或头痛发生时服1一2片,半小时后如无效再服l片,每天用量不超过4片,每周用量不超过12片;重度头痛者可首选麦角衍生物类,也可皮下注射酒石酸双氢麦角胺0.25~0.5mg;本药不能长期或过量应用,孕妇、Raynaud病、高血压及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病者忌用。②曲普坦类药物,为选择性5-HT1B/1D受体激动剂。为治疗偏头痛的特异性药物之一,包括舒马曲普坦、佐米曲普坦、那拉曲普坦、利扎曲普坦、阿莫曲普坦、依来曲普坦和夫罗曲普坦。舒马(曲)普坦100mg口服,或6mg皮下注射能有效缓解发作,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300mg;佐米曲普坦2.5mg口服,2小时头痛未缓解者再服2.5m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0mg。
(3)对症治疗:有严重恶心、呕吐者可给予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止呕和胃肠动力药,或小剂量的氯丙嗪、异丙嗪等,不仅能治疗伴随症状,还有利于其他药物的吸收和头痛的治疗,甚至肌注/静推单用可缓解头痛;眩晕者可给地芬尼多或东莨菪碱等治疗。
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的严重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及其他因素综合考虑。可采用阶梯法选药,首选NsAIDs,效果不佳,再改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亦可分层选药,轻中度头痛、严重头痛且以往发作对NSAIDs反应好者选择NSAIDs;中重度头痛、对NSAlDs反应差者,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药物。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应尽早进行,但不宜多用,以避免造成药物滥用性头痛。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布洛芬可用于年龄大于6个月的儿童,双氯芬酸可用于体重>16公斤重的儿童,萘普生可用于年龄>6岁或体重>25公斤的儿童,在年龄>10岁的儿童可单独使用阿司匹林(ASA)或合用胃复安,单独使用副乙酰氨基酚或联合使用胃复安以及麦角胺等。
偏头痛怎么办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数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在中青年的时候达到发病的高峰。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女患者的患病比例大约是1:2~3。偏头痛是一种患病率很高的疾病,常常有遗传的背景,人群中偏头痛的患病率有百分之五到十之高。
治疗偏头痛的目标是减轻或终止头痛的发作,缓解头痛发作的并发症状,以及预防头痛方法。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非药物治疗是通过物理疗法比如磁疗、氧疗、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压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避免各种诱发偏头痛的原因。药物性治疗则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在发作期症状刚开始的时候就立即服药,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治疗药物有非特异性止痛药和特异性止痛药。药物选择要根据头痛的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来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轻中度的偏头痛,可以单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或萘普生,如果这些药物没有效果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有比较好的效果,但是有成瘾性,所以平常临床不做常规推荐,只是对麦角类制剂禁忌的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的患者,才给予哌替啶来治疗偏头痛的急性发作。
中重度偏头痛的患者可以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比如麦角类制剂和曲谱坦类药物,可以快速的改善症状。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引起高血压喝肢体缺血性坏死,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因此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都不可以服用。如果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太过频繁,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建议每周用药不能超过2-3天。
怎样辨别偏头痛与癫痫
近年来,偏头痛与癫痫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据调查,2%-3%的偏头痛患者有癫痫家庭史,6%-8%的偏头痛患者有癫痫发作。有人认为儿童偏头痛可以点燃癫痫,还有人提出偏头痛与小儿良性癫痫有一定关系。在临床上,偏头痛与某些癫痫类型,特别是自主神经性癫痫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具有发作性,都可有先兆、恶心、呕吐、头痛、脑电图异常等。
尽管如此,二者在病理生理及发病机制中都截然不同,应该加以区别,其鉴别要点如下:
1、偏头痛多有该病阳性家族史,而癫痫一般无偏头痛阳性家族史。
2、头痛性癫痫多急骤发病,以颞部及额部多见,常为双侧性,伴有其他自主神经症状。偏头痛发生相对缓慢,多有触发因素,典型者先兆之后出现一侧搏动性跳动。
3、偏头痛与癫痫均可有脑电图异常,但癫痫多为阵发性痫性放电波,如棘波、棘-慢波综合等。而偏头痛间歇期的脑电图虽可有局灶性慢波和中颞尖波,但出现在头痛同侧,且入睡后往往消失。这与癫痫的典型尖波并出现在头痛对侧不同。偏头痛在发作期脑电图没有改变或显示背景波节律减慢,而癫痫却有明显的痫性放电。
4、试验治疗:有些患儿确实鉴别困难,可试用抗偏头痛的药物治疗。
癫痫病不能小瞧,我们希望您能到正规的癫痫病治疗医院就行全面的治疗,患者在确诊之后要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治疗方法,不可盲目选择治疗方法,那样只会影响患者的健康。早日回到社会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