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膜关节的运动
滑膜关节的运动
滑膜关节的关节面的形态,运动轴的多少与方向,决定着关节的运动形式和范围,其 运动形式基本上沿三个互相垂直的轴作三组拮抗性的运动。
1.屈和伸 是关节滑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两骨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角度变小称为屈flexion;相反,角度增大称为伸extension。一般来说,关节的屈指的是向腹侧面成角,而膝关节则相反,小腿向后贴近大腿的运动叫做膝关节的屈,反之则称为伸。在足部,足上抬,足背向小腿前面靠拢为踝关节的伸,亦称背屈;足尖下垂为踝关节的屈,亦称跖屈。
2.内和收外展是关节沿矢轴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称收 或内收adduction,反之,远离身体正中矢状面,称展或外展abduction。但手指的收展是以中指为准的靠拢、散开运动,足趾的收展是以第二趾为准的靠拢、散开运动。
3.旋内和旋外是关节沿垂直轴进行的运动,统称旋转rotation。骨向前内侧旋转, 称旋内medial rotation,反之,向后外侧旋转,称旋外lateral rotation。在前臂,桡骨是围绕通过烧骨头和尺骨头的轴线旋转,将手背转向前方的运动,称旋前pronation,将手 掌恢复到向前而手背转向后方的运动,称旋后supination。此外,有些关节还可进行环转运动circumduction,即关节头在原位转动,骨(肢 体)的远侧端做圆周运动,运动时全骨(肢体)描绘出一圆锥形的轨迹。能沿二轴以上 运动的关节均可做环转运动,实际为屈、外展、伸和内收的依次连续运动,如肩、髋、桡 腕关节等。
关节炎的偏方有哪些
治疗关节炎的偏方,关节炎我们并不陌生,属于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体力劳动者,主要症状是患处疼痛、红肿、发热,严重危害患者正常生活,下面看下治疗关节炎的偏方:
治疗关节炎的偏方
1、地黄当归金甲汤
组方:将上药切成薄片,加水800—1000毫升,煮约1小时,2次温服,隔日1 剂。
制用法:干地黄95克 当归3克 白金条(即人角枫)须根5克 刺三甲5克
2、三白皂剌熏剂
组方:用沙锅置火炉上,纳上药,加水适量,煮沸后即直接熏蒸局部,或用多层纱布覆盖以助熏蒸。治疗时炉火保持适度。1日熏蒸2次,每次30—60分钟。如疼痛剧烈,治疗时间可适当延长
制用法:鲜三白草1000克 鲜皂角刺250克
3.治风湿方
取红辣椒30个,老姜100克(切碎或打细),胡椒90粒,花椒20粒,用白酒浸泡(浸泡时间:腊月一个月,七八月份十天,其他时间二十天)。用布条蘸药酒擦患处,每次只能擦一个部位,一般只需2-3天,严重的7-8天会有所缓解。涂抹后患处会发热,只能用手轻拍退热,决不能用手抓、抠。此方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炎、凉痛;对肩周炎、类风湿、骨质增生者禁用。
4.类风湿康复汤
制氏草200g、制草禾20g、制尖白15g、制工草15g、青风藤20g、海风藤20g、地龙15g、防己15g、桂枝15g、川牛膝 15g、甲珠15g、白芷20g、白藓皮15g、甘草15g、关节发热者加漏芦30g、关节发凉者加附子10-30g(先煎一小时)、麝香1、羚羊骨6 g、坎炁5 g(研冲)。
滑膜关节是怎样构成的
虽然人体各部位滑膜关节的形状和活动大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都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等三部分组成。
(1)关节面 每一个关节至少有两个骨面,相对的两个关节面是完全分离的,它们的形状相互适应,其中一面呈球形的凸面叫关节头,另一个呈凹形的构造叫关节窝。在这些骨面上,都覆盖着一层光滑而富有弹性的透明软骨,称为关节软骨,其厚薄因年龄及部位不同而异,一般为1-7毫米,平均为2—3毫米,软骨的含水量较高,占重量的70%—75%。软骨表面光滑,并且富有弹性,从而可减少关节活动时的摩擦。在运动时,可减轻两个关节面的震动和冲击。
(2)关节囊 在关节骨面的四周包裹着一层膜(使关节腔密闭),称为关节囊。关节囊分内外两层,内层很薄,称滑膜层;外层则为厚而坚韧的纤维层。纤维囊含有平行和交叉的致密细胞纤维组织,与骨外膜有牢固的连接。在关节囊上可紧附韧带和肌腱,以加强其抗力。滑膜是血管丰富的关节囊内膜,贴于非关节部分,覆盖于关节囊内的骨面上。滑膜呈粉红色,湿而滑润,有时可呈绒毛,内含胶原性纤维。滑膜能分泌少量的黏液,叫滑液,这是一种清晰、无色或黄色黏稠、微带碱性的液体,能滑润关节,减少运动时关节面之间摩擦,并有营养关节软骨面的作用。
(3)关节腔 为滑膜与关节面围成的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这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的作用。滑膜关节都具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组成部分,这是所有滑膜关节的共性。由于各关节的关节面形状不同,关节囊的松紧以及韧带的强弱不同,使它们的结构有所差异,从而赋予了各个滑膜关节的个性。另外,有些关节还有二些“辅助装置”,如关节盘,能使相应的关节面更加适合;韧带,有的在关节囊内,有的则在关节囊外,它有着增强关节稳固性的作用;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软骨组织——关节盂缘,可加深和扩大关节窝,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滑膜炎病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滑膜炎是滑膜炎症刺激所致。膝盖有大多数关节滑膜、膝关节滑膜炎很容易被见到。滑液细胞的分泌物可以润滑和营养关节,所产生的热量是因为膝关节运动的滑液和血液循环。当关节是受内部和外部因素,滑膜反应,导致拥塞或水肿,渗出的液体,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也可以说是关节积液,即滑膜炎症。
滑膜炎引起原因
关节退行性疾病、外伤(创伤),可以感染,寒冷潮湿的入侵人体滑膜病变引起。它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老年人大多数因为骨质增生、过度劳累容易退化性关节疾病;
2、儿童与滑膜炎通常是由感冒病毒,引起或其他病毒,属于病毒传染性滑膜炎,也称为瞬态滑膜炎。滑膜炎是一种疾病,一般不分年龄,大部分患者由于感染、外伤、冻伤、疲劳或骨质增生。
3、大多数年轻人因为急性创伤和慢性损伤、韧带扭伤,加上入侵冷诱导;
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的方法
1.休息
受累关节减少压力和剪力,使滑膜炎症消失。大多用于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剧烈和退变加重的情况。在个别关节的急性发作过程,最好把患病关节放在床上休息,以便关节囊和韧带松弛,从而减少关节面的压迫。
2.关节运动
为了防止关节囊挛缩,每天关节进行全运动范围的运动几次。大多数剧烈的运动将导致关节面明显受压的可能,必须避免。
类风湿关节炎的介绍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由于自体免疫引发的关节炎。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类风湿关节炎会进行性加重,患者应该及时去就医以免病情严重,西医无好的根治办法,推荐中西结合治疗。
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你可不要弄混了! 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适合哪些运动
适合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运动一:慢走
慢走时由于活动缓慢,可很好的避免膝关节骨面的撞击,避免滑膜炎的产生,并且,慢走有利于保持心情舒畅,对疾病也起到很好的预防功效。
适合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运动二:游泳
由于人体在游泳时,身体与地面是处于平行状态的,因此,其是在不负重的情况下活动肌肉和关节,而长期坚持进行游泳可锻炼关节的灵活性,有助于预防滑膜炎的产生。
适合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运动三:骑自行车
对于滑膜炎患者来说,骑自行车也是个比较好的运动方法,值得注意的是,骑车速度一定要慢,骑车时间一定不能过久,否则达不到好的锻炼效果。
女性滑膜炎立秋后高发
滑膜炎作为一种多发性骨科疾病, 身体任何易引发滑膜炎. 滑膜炎是滑膜受到刺激产生炎症,如果一旦患上滑膜炎, 首先一定要避免过度有关节的地方都有可能会发生这种疾病, 如膝关造成分泌液失调形成积液的一种关节病变. 膝关劳累. 此外对于膝关节而言, 保暖很重要. 夏天在节、髋关节、脚踝关节等部位, 其危害不容小窥. 众节是全身关节中滑膜最多的关节, 故滑膜炎以膝空调房中, 一定不能让膝关节受凉, 已有膝关节多滑膜炎患者就是因为对滑膜炎的危害缺乏了解,关节为多见.
滑膜细胞分泌液体, 可以润滑和滋养疼痛的患者可以戴护膝保暖, 一旦出汗需及时擦往往对滑膜炎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 从而导致延关节, 机体运动时膝关节所产生的热能要靠滑膜干. 平时生活中患者要注意, 当从坐姿改变为立误治疗, 病情加重. 那么滑膜炎在立秋后为什么液体及其血液循环而得以散发. 当关节受到外在姿时动作宜缓慢, 不要穿过高的高跟鞋. 骑自行会高发呢?和内在因素影响时, 滑膜就会发生炎性反应, 引起车比走路对膝关节的保护效果更好, 因此可以适
现在, 许多年轻女性注重形态美, 即使是在充血或水肿, 并且渗出液体, 患者会感觉关节肿胀当骑骑自行车, 以自行车代步, 减轻膝关节的承寒冷的冬季, 或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春季, 或是在疼痛, 活动功能障碍等. 引起滑膜炎的原因有很多,重. 同时, 外出旅游时一定要注意休息, 已经有膝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里, 也不愿穿稍长一些的衣裤,除长时间寒凉刺激外, 穿鞋不当也可能引起滑膜关节疼痛病史的患者尽量不要爬山, 把对膝关节总是裙装加高跟鞋. 膝关节长时间受寒冷刺激, 就炎.
老人膝盖疼是怎么回事 这可能是发生了膝关节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亦称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是一个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核心,累及骨质并包括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其它结构的全方位、多层次、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症;是一种无菌性、慢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疾病,膝关节无疑是骨关节炎发病的“重灾区”。
肩关节运动
肩关节的运动时各关节间的协调运动,肩肱关节运动时肩胸连接处随之运动,此协调运动称为肩肱节律性,肩关节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肩胛骨是不旋转的,称为静止期,在此以后肩胛骨开始旋转,每外展15°肩关节转10°肩胛骨转5°,两者比例为2:1,当外展至90°以上时,每外展15°肩关节转5°肩胛骨转10°,两者比例为1:2.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在正常情况下为:
前屈上举150°-170°、后伸40°-45°、外展上举160°-180°、内收20°-40°、水平位外旋60°-80°(或贴壁45°)、水平位内旋70°-90°(或贴壁70°)、水平屈曲135°、水平伸展30°,加之肩关节的活动是以胸锁关节为支点,以锁骨为杠杆,因此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又可因“肩胸关节”的活动而增加。肩关节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肩部易发生如上所述的疾患。参与肩关节运动的肌肉主要为肩部肌肉,而且肩关节运动需在上臂肌肉协助下共同进行。肩关节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要有良好的肩胛部肌肉使肩部保持相当的稳定,其二是肱骨头和关节盂之间须保持密切相接(这主要是由肩袖来完成)。因此,参与肩关节运动的骨骼肌并不单纯地只供给关节动力,在稳定肩关节方面也起很大的作用。肩关节属于球窝关节,能作多轴性灵活运动,同下肢髋关节比较,肩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但稳固性差。肩关节可以完成七种动作:屈、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环转。
(一)屈:从肩关节冠状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屈肩关节的作用。重要的肌肉有喙肱肌、三角肌前部纤维、胸大肌锁骨部和肱二头肌短头。前屈的运动范围约70°
。(二)伸:从肩关节冠状轴后方跨过的肌肉具有伸的作用。主要的肌肉有背阔肌、三角肌后部纤维和肱三头肌长头。后伸时,由于受到关节囊前臂及肱骨头与喙突相接触的限制,故运动范围小于屈的范围,约为60°。
(三)内收:从贯肱骨头的矢状轴下方跨过的肌肉能使肩关节内收,主要的肌肉有胸大肌、背阔肌和肩胛下肌。内收时,由于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上方而受到躯干的阻碍,其运动范围很小,约为20°。
(四)外展:从矢状轴上方跨过的肌肉,可使肩关节外展,主要的外展肌有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当肩关节旋外时,肱二头肌长头也参与外展。肩关节外展时肱骨头滑向关节窝的下方,所以运动范围较大,约90°。
(五)旋内:沿贯穿于肱骨头中心与肱骨小头中心之间的垂直轴,上臂可作旋内和旋外运动。凡由内(起点)向外(止点)从垂直轴前方跨过的肌肉具有旋内作用。旋内的肌肉有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和三角肌前部纤维。旋内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后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前方转动。
(六)旋外:从垂直轴后方跨过的肌肉有旋外作用。旋外的肌肉有冈下肌和小圆肌。旋外时,肱骨头在关节盂内向前滑动,肱骨大结节和肱骨体向后方转动。当上肢垂直时,旋转运动的范围最大,可达120°。(七)环转:三角肌(三个束)、胸大肌、斜方肌、菱形肌、前锯肌、背阔肌、大圆肌、小圆肌。
关节的结构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的间接连结构成的。包括主要结构和辅助结构。
主要结构
1.关节面 骨与骨相关节的骨面。
2.关节软骨 覆于关节面上的一薄层软骨,有减少摩擦、缓冲震荡和冲击的作用。
3.关节囊 附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为一结缔组织膜囊,密封关节腔。关节囊可分为外表的纤维层和内面的滑膜层。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厚薄、松紧随关节的部位和运动的情况而不同,此层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滑膜层薄而柔润,其构成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为基础,内面衬以单层扁平上皮一间皮,周缘与关节软骨相连续。滑膜上皮可分泌滑液,滑液是透明蛋清样液体,略呈碱性,除具润滑作用外,还是关节软骨和关节盘等进行物质代谢的媒介。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含少量滑液,呈密闭的负压状态,这种结构也体现了关节运动灵活性与稳固性的统一。
4.关节腔 为关节囊和关节面围成的窄隙,内有少量滑液,呈负压状态,以增强关节的稳固性。
辅助结构
1.滑膜皱襞 为关节囊滑膜层突入关节腔所形成的皱襞,襞内含脂肪组织形成滑膜脂肪襞或脂垫,有充填关节腔和播散滑液的作用。滑膜襞增大了滑膜的表面积,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另外,在关节(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运动时,起缓和冲撞和震荡的作用。
2.滑液囊 为关节囊滑膜层穿破纤维层向外突出的囊状膨出,多位于肌腱的下方,有减少肌腱与骨摩擦的作用。
3.韧带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扁带状、圆束状或膜状,一般多与关节囊相连,形成关节囊局部特别增厚的部分,有的则独立存在。韧带的附着部与骨膜或关节囊相编织。韧带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关节的运动幅度,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其次是为肌肉或肌腱提供附着点,有的韧带如膝关节的髌韧带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续而成的。此外尚有一些韧带位于关节内,叫关节(囊)内韧带,如股骨头圆韧带、膝交叉韧带等,它们的周围都围以滑膜层。
4.关节唇 又称关节盂缘,是附在关节窝周围的环形纤维软骨,可加深关节窝的深度,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5.关节内软骨 是关节腔内的纤维软骨板,具有调整关节面、缓冲震荡和冲击的作用。依形态分为圆形的关节盘和半月形的半月板。关节盘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它的作用是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关节运动可分别在上、下关节腔进行,从而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此外它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膝关节内的关节盘不完整,是两片半月形的软骨片,叫做半月板,其功能与关节盘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