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能治淋巴瘤吗
中医能治淋巴瘤吗
根据中医“寒者热之,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虚者补之”的治疗法则,结合临床类型予以辨证施治。古代医家对阴疽(类似恶性淋巴瘤)的治法曾主张温阳开结,反对妄行清解,同时要保护胃气。
1.寒痰凝滞型
主证:此证初起,颈项耳上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怕冷,神倦乏力,面苍少华。脉沉细,苔白。
辨证:寒痰凝滞,毒结肿核。
治则: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汤药:阳和汤加减:熟地20g,麻黄1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皂角刺9g,天南星9g,夏枯草12g,另加小金丹内服。
按语:阴疽之寒痰凝滞,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论及“患之不通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故以麻黄温开腠理;肉桂、炮姜温化寒凝;熟地、鹿角胶温养精血;白芥子、皂角刺、天南星温化寒痰;夏枯草佐以散结消肿。
2.气郁痰结型
主证: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结核累累,皮下硬结,神疲乏力。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苔白,或舌有瘀点。
辨证:气郁痰结,石疽恶核。
治则: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汤药:舒肝溃坚汤加减:夏枯草12g,僵蚕12g,香附9g,石决明9g,当归6g,白芍6g,青皮6g,柴胡6 g,川芎6g,红花3g,姜黄3g,穿山甲6g,生甘草3g。灯心为引,水煎服。可加海藻、贝母、黄药子、猫爪草。
按语:香附、青皮、柴胡、姜黄舒肝解郁;夏枯草、石决明平肝软坚;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僵蚕、穿山甲软坚散结;生甘草调和诸药。
3.血燥风热型
主证:口干烦躁,发热,恶热,皮肤瘙痒,血虚内燥,毒热内盛,大便燥结,尿黄量少,皮肤红斑、硬结。脉沉细而数或细弦,舌质红,苔白黄。
辨证:血虚内燥,风热瘀毒。
治则:养血润燥,疏风解毒。
汤药:清肝芦荟丸加减: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10g,黄连5g,青皮6g,蛤粉15g,昆布10g,牙皂6g,芦荟10g,天花粉15g,沙参20g,女贞子15g,丹皮10g,牛蒡子10g,干蟾皮10g。
按语: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补血;天花粉、沙参、女贞子生津润燥;蛤粉、昆布、牙皂、干蟾皮化痰散结;青皮、芦荟、丹皮清肝凉血;黄连、牛蒡子清热解毒。
4.肝肾阴虚,气血双亏型
主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少胃呆、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而弱,舌质红或淡红,薄白苔。
辨证:气血耗伤,肝肾阴虚。
治则:补气养血,滋补肝肾。
汤药:和荣散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香附、桔梗、陈皮各6g,人参、炙甘草、海蛤粉、昆布、贝母各30g,升麻、红花各9g。以夏枯草500g煎汤,加蜜200g收膏,合上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9g,白汤送下。滋补肝肾的药。可加黄精、枸杞子、鳖甲。
按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益气;香附、陈皮理气;红花活血;蛤粉、昆布、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桔梗、升麻升阳。
随证加减:发热:低热加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及紫雪散、牛黄清热散等。盗汗:煅龙骨、牡蛎、浮小麦、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皮痒: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丹参、赤芍、乌梢蛇、干蟾皮、全蝎等。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三棱、莪术等。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胶、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大枣等。
(以上为本人治疗淋巴瘤经验,在治疗中还需配以处方药品。但病因人而异,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因此,上述药方仅供参考与讨论,服用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中医治疗淋巴瘤偏方
治疗淋巴瘤的民间偏方
偏方1
[组成]党参、生黄芪各30g,炒白术、阿胶(烊化,分冲)各l0g,茯苓、菟丝子各12g,制黄精、枸杞子各15g。
[加减]食欲缺乏者,加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炒山楂;呕吐者,加苏梗、姜竹茹、姜半夏;黄疽者,加茵陈、金钱草;口干咽燥者,加生地黄、麦冬、天花粉;发热者,加葛根、淡竹叶、白花蛇舌草。
[制用法]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均常规化疗。
偏方2
[组成]白花蛇草30-90g,山慈姑、三棱、莪术、炒白术个15-30g,僵蚕、夏枯草各30g,昆布、煅牡蛎、煅瓦楞子、各9-15g,全蝎(研末冲服)6-12g,甘草6g。
[加减]偏寒者,加干姜、附子、肉桂;偏虚者,加当归、天葵子;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血虚者,加当归、紫河车;胃阴虚者,加麦冬、玉竹;肝肾阴虚者,加龟甲、憋甲、生地黄、枸杞子;阳虚者,加附、肉桂、补骨脂、棉花根;实热者,加生石膏、知母、黄芪、黄连。另葵树子、毛爪草均可选用;蜈蚣能加强全蝎疗效,但须佐保肝药1-2味。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为巩固疗效,常用所服中药作丸服10g/次,3次/日。局部可外敷独角莲或鲜蟾皮。
偏方3
[组成]龙胆草9g,炒黄芩、栀子、泽泻、木通、柴胡、生地黄、当归各6g,车前子、甘草各3g,黄芪;旱莲草、女贞子各20g。
[制用法]每日l剂,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早、中、晚内服。
偏方4
[组成]方①:炒党参、炒苍术、炒白术、姜半夏、陈皮、广木香、砂仁、代赭石、炒枳壳、煨干姜、焦谷芽、焦麦芽、炙鸡内金;方②:炙黄芪、西当归、炒党参、炒白术、熟地黄、砂仁、枸杞子、女贞子、补骨脂、鹿角片、淫羊藿;方③:西当归、赤芍、白芍、紫丹参、炒白术、云茯苓、广木香、制香附、广郁金、焦山楂、板蓝根、土茯苓。
[制用法]属脾虚痰湿型者,用方①;属气血两虚型者,用方②;属肝脾失调型者,用方③。各型均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组加化疗者16例,加化、放疗者39例。对照组50例化疗加放疗。
偏方5
[组成]生黄芪、太子参、鸡血藤各30g,茯苓、淫羊藿、丹参各l0g,枸杞子、菟丝子各15g,参三七3g。
[制用法]治疗组56例,用本方;对照组29例,用谷芽。均日1剂,水煎取液300ml,150ml/次,2次/日,口服。两组均常规化疗方案治疗,6周为1个疗程。
发现自己淋巴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如果延误治疗时机很容易导致淋巴瘤,但是患有淋巴瘤也不要惊慌失措,要积极治疗调理,希望上述的介绍对您有所帮助!
中药治淋巴瘤
4.中药治疗:①化毒丸:处方:轻粉30g,桃仁、川连、槐角、槐花、杏仁、连翘、川大黄各10g,大蜂房3个,共碾细末,炼蜜为丸,分为10付。
治法:每日2付,早晚各1付。每日再服汤药1付(肉桂15g、干姜15g、附子15g、山豆根10g、马勃6g、午蒡子10g、党参15g桃仁15g、红花10g、三棱15g、莪术15g、川大黄15g、元明粉“冲”12g、厚朴15g、枳实15g、熟地30g)。
疗效:用本方治疗软腭淋巴瘤例,服药10天,软腭肿瘤脱落从口中吐出,服药2—3个月后,软腭疡面愈合,至今20余年仍健在。
方源:孙秉炎:恶性淋巴瘤治验4例。《中医药学报》(4):27,1985。
②麝香独脚莲散:麝香、独脚莲,按1:100的比例合成散剂。
治法:用时取散加适量水后,滴入少许食醋,调匀敷在肿块上,覆盖面以超出肿块边缘为度,然后用敷料、绷带或胶布固定,每周1~2次。若肿块大于2×2cm以上者,宜先行放疗,待肿块回收至基底部再敷上药。
疗效:作者报道一淋巴肉瘤,术后又发现一淋巴转移瘤,遂又加服太子参、玄参、茯苓、天葵子、夏枯草、莪术各15g;黄芪、丹参各30g,麦冬、昆布各12g,僵蚕、浙见母、黄药子各10g,山慈菇、天花粉各12g,甘草6g,生牡蛎20g(先煎),随症加减服药半年,每日同服犀黄丸6g(分2次服),消瘤丸9g(分3次服),同时用麝香独脚莲散外敷,一周2次,7个月后,肿块完全消失。
方源:孟继民:易菊清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经验。《中国医药学报》(4):53,1990。
5.验方:①处方:郁金、枳壳、白术、紫胡、灵脂、红花、鸡内金、茯苓、杭芍各3钱,丹参、生牡蛎各1两,鳖甲5钱,木香、砂仁壳各2钱,甘草1.5钱。水煎服。
疗效:1例服40剂时,肝脾明显缩小;服100剂时,胸片淋巴结缩小。方自天津市中医院。
②小金丹,早晚各服1丸;犀黄丸,每日2次,每次3克。
6偏方:①明雄黄30g,研细末,分三次服用。②大癞蛤蟆皮焙干分15份,小者分10份,每次1包内服,每日3次,脾区用癞蛤蟆皮贴敷。
7.食方:①核桃枝30g,鸡蛋2个,一同煮沸半小时,吃蛋,每日1~2个。
②土茯苓30克,杏仁10克,核桃仁20克,猪蹄3个,焖40分钟,吃肉喝汤
淋巴癌治愈后会复发吗
淋巴癌治愈后会复发吗?每位患淋巴瘤的患者都经过了化疗,得到了缓解,为什么又复发了呢?因为化疗只是把长出来的淋巴瘤去掉了,而真正导致淋巴瘤的罪魁祸首并未除掉,所以会复发。
中医认为淋巴瘤是血瘀在淋巴结,造成血瘀的原因有很多,如气虚血瘀:气虚,无力推动运血,造成血瘀;阴虚血瘀:阴虚,脉道艰涩,停滞成为血瘀;气滞血瘀:气不行,血就不行;痰瘀互阻:体内代谢废物太多,痰湿阻滞,稠厚粘滞,造成血瘀。等等。具体到每位患者是不同的,所以,中医是治得病的人,必须患者亲自就诊。
也有患者说:并不是所以患者都复发呀!确实是,大部分患者患淋巴瘤后,意识到为什么得淋巴瘤,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自己所能控制的,使造成血瘀的原因去除了,所以就不会复发了。
复发的患者,得淋巴瘤的原因仍存在,也就是造成血瘀的原因仍存在,如仍继续不良生活方式,甚至每天纠结,为什么是我?接受不了患病现实,恐惧悲伤,气滞更重。再治疗也很难缓解。
为何中医能在复发淋巴瘤中起作用呢?中医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治本,治人,中医药可以会给你很多帮助。对于淋巴瘤复发患者:单纯再化疗,就如同你没有了储备,只拿着枪(化疗)上战场面对更来势汹汹的敌人(复发淋巴瘤),中医药可以一方面阻断你患淋巴瘤血瘀的通路,让敌人不再增加;一方面增加你的补给,让你拿着化疗这杆枪精神饱满再上战场,淋巴瘤只有等着被杀灭了,同时,还可通过另一种“话疗”发现你没发现的问题,提醒你需要注意的。
中医治疗细胞淋巴瘤
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寒痰凝滞证。
主证:颈项耳下淋巴结肿大,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伴发热,面色苍自,神疲乏力,脉沉细,苔薄白。
治法: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方药: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熟地,麻黄,白芥子,肉桂,炮姜,生甘草,鹿角胶。
乏力,神疲加黄芪,淋巴结肿坚硬者加莪术、皂刺、天南星、夏枯草。
分析:方中以熟地补肾养精血,鹿角温补肾阳,益精髓,壮筋骨为主要组成部分。姜炭温中,助阳散寒;肉桂入营,温通血脉;麻黄达卫散寒,协同姜、桂以宣通气血,且使熟地、鹿角胶补而不滞;白芥子温化寒痰,消肿止痛;甘草解毒,协和诸药。全方使人体精血得到补充,阳气得到温煦,一切阴寒痰湿凝结之症,得到温补托里通滞之功而能消散。
2)气郁痰结证。
主证: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作核累累,皮下硬结,消瘦乏力。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苔白,或舌有瘀点。
治法: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舒肝溃坚汤(《中医肿瘤学》)。夏枯草,僵蚕,香附,石决明,当归,白芍,青皮,柴胡,川芎,红花,姜黄,穿山甲,生甘草。
肿核坚硬加海藻、贝母、黄药子、猫爪草。
分析:香附、青皮、柴胡、姜黄舒肝解郁;夏枯草、石决明平肝软坚;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僵蚕、穿山甲软坚散结;生甘草调和诸药。
3)肝肾阴虚证。
主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腿软,疲乏无力,纳少胃呆,面苍乏华,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而弱,舌质红或淡红,薄白苔。
治法:滋补肝肾,补养气血。
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药证直诀》)合八珍汤(《六科准绳》)。熟地,山茱萸,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党参,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
低热加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紫雪散、牛黄清心散等;盗汗加煅龙骨、牡蛎、浮小麦、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皮痒加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丹参、赤芍、乌梢蛇、干蟾、全蝎,肝脾肿大加三棱、莪术、鳖甲煎丸或大黄瘙虫丸,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皎、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大枣等。
分析:六味地黄丸功能滋补肝肾。方中用熟地滋阴补肾,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精气;山药健脾止遗。另以三泻配合以上三补。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泄肝火,又制山茱萸之温;茯苓淡渗利湿,助山药益脾。八珍汤为气血双补。血亦属阴,补血即所以补阴。四物汤川芎、白芍、当归补血。气为血帅,补气有益于补血。以四君子汤党参、自术益气。诸药配合,共奏益气补血,补益肝肾之功。
4)血热瘀毒型。
主证:发烧不解,时有盗汗,肿物不断增大,有时皮肤搔痒,出现硬结或红斑,口干舌燥,烦躁不安,大便干或燥结,舌质红或暗紫,苔黄腻或光绛无苔,脉细而数或细弦。
治法:凉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千金方》)合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水牛角,生地黄,赤芍,丹皮,金银花,野菊花,紫地丁,蒲公英,紫背天葵。
肿物增大加夏枯草、玄参、浙贝母,发热高者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蚤休,胁痛腹痛加郁金、薏苡仁、枳壳。
分析:热毒之邪深入血分,应凉解毒散瘀。犀角地黄汤以水牛角凉血解毒,以生地黄凉血、养阴、清热为主,配以芍药、丹皮凉血散瘀,能直清营血之热。五味消毒饮中金银花、野菊花、紫地丁、蒲公英、紫背天葵五味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两方配合,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案
淋巴瘤中医治疗方法
验方偏方
验方:①处方:郁金、枳壳、白术、紫胡、灵脂、红花、鸡内金、茯苓、杭芍各3钱,丹参、生牡蛎各1两,鳖甲5钱,木香、砂仁壳各2钱,甘草1.5钱。水煎服。
疗效:1例服40剂时,肝脾明显缩小;服100剂时,胸片淋巴结缩小。方自天津市中医院。
②小金丹,早晚各服1丸;犀黄丸,每日2次,每次3克。
偏方:①明雄黄30g,研细末,分三次服用。②大癞蛤蟆皮焙干分15份,小者分10份,每次1包内服,每日3次,脾区用癞蛤蟆皮贴敷。
中医淋巴管瘤
中医辨证:脾经湿盛,水湿外溢。
治法:健脾理湿。
方名:复方健脾术苓汤。
处方:苍术9克 白术9克 赤苓9克 猪苓9克 泽泻9克 陈皮9克 淮山药9克 扁豆衣9克 炒薏仁9克 萹蓄9克 萆薢9克 六一散9克(包)
水煎服,每日一剂。
临床效果:姚某,男,17岁。于1967年8月22日初诊。在6年前左大腿根部出现肿物,如手掌大小,色透亮,在某医院手术切除,病理报告为淋巴管瘤。约术后一年许,在阴囊、大腿根部又生起群集豆大透明水泡,擦破后流水液,涓涓不止。大便正常,尿少而黄。脉象滑,舌质淡,苔薄白。临床诊断为淋巴管瘤(浅部)。证属脾经湿盛,水湿外溢。治当健脾理湿。余诊后即投以复方健脾术苓汤。用药5剂,流水见减少,曾有两天不见流水。嘱其再进5剂,局部水泡部分已平,且不流水,部分仍见渗水,但也较过去明显减少。方中又加入五味子9克,嘱其再进,又服5剂,局部渗水转稠,小便亦增多。继从前法,服药14剂,病情进一步见好。此时患者回原籍又连进30余剂。追访患处已不流水,病趋转愈。
中医治疗淋巴瘤
1.寒痰凝滞型
主证:此证初起,颈项耳上肿核,不痛不痒,皮色不变,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怕冷,神倦乏力,面苍少华。脉沉细,苔白。
辨证:寒痰凝滞,毒结肿核。
治则:温化寒凝,化痰解毒。
汤药:阳和汤加减:熟地20g,麻黄10g,白芥子10g,肉桂4g,炮姜5g,生甘草10g,鹿角胶10g,皂角刺9g,天南星9g,夏枯草12g,另加小金丹内服。
按语:阴疽之寒痰凝滞,毒陷阴分,非阳和通腠,何能解其寒凝。清•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论及“患之不通而平塌者,毒痰凝结也,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其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其寒凝,此三味虽酷暑,不可缺一也。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毒亦随之消矣”。故以麻黄温开腠理;肉桂、炮姜温化寒凝;熟地、鹿角胶温养精血;白芥子、皂角刺、天南星温化寒痰;夏枯草佐以散结消肿。
2.气郁痰结型
主证:胸闷不舒,两胁作胀,脘腹结瘤,颈腋及腹股沟等处结核累累,皮下硬结,神疲乏力。脉沉弦或弦滑,舌质淡红苔白,或舌有瘀点。
辨证:气郁痰结,石疽恶核。
治则:舒肝解郁,化痰散结。
汤药:舒肝溃坚汤加减:夏枯草12g,僵蚕12g,香附9g,石决明9g,当归6g,白芍6g,青皮6g,柴胡6 g,川芎6g,红花3g,姜黄3g,穿山甲6g,生甘草3g。灯心为引,水煎服。可加海藻、贝母、黄药子、猫爪草。
按语:香附、青皮、柴胡、姜黄舒肝解郁;夏枯草、石决明平肝软坚;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僵蚕、穿山甲软坚散结;生甘草调和诸药。
3.血燥风热型
主证:口干烦躁,发热,恶热,皮肤瘙痒,血虚内燥,毒热内盛,大便燥结,尿黄量少,皮肤红斑、硬结。脉沉细而数或细弦,舌质红,苔白黄。
辨证:血虚内燥,风热瘀毒。
治则:养血润燥,疏风解毒。
汤药:清肝芦荟丸加减: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0g,川芎10g,黄连5g,青皮6g,蛤粉15g,昆布10g,牙皂6g,芦荟10g,天花粉15g,沙参20g,女贞子15g,丹皮10g,牛蒡子10g,干蟾皮10g。
按语: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补血;天花粉、沙参、女贞子生津润燥;蛤粉、昆布、牙皂、干蟾皮化痰散结;青皮、芦荟、丹皮清肝凉血;黄连、牛蒡子清热解毒。
4.肝肾阴虚,气血双亏型
主证:五心烦热,午后潮热,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纳少胃呆、形体消瘦,多处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而弱,舌质红或淡红,薄白苔。
辨证:气血耗伤,肝肾阴虚。
治则:补气养血,滋补肝肾。
汤药:和荣散加减: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白术、茯苓、香附、桔梗、陈皮各6g,人参、炙甘草、海蛤粉、昆布、贝母各30g,升麻、红花各9g。以夏枯草500g煎汤,加蜜200g收膏,合上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9g,白汤送下。滋补肝肾的药。可加黄精、枸杞子、鳖甲。
按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四物补血;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益气;香附、陈皮理气;红花活血;蛤粉、昆布、贝母、夏枯草化痰散结;桔梗、升麻升阳。
随证加减:发热:低热加白薇、青蒿、地骨皮、银柴胡;高热:用寒水石及紫雪散、牛黄清热散等。盗汗:煅龙骨、牡蛎、浮小麦、山茱萸、五倍子、六味地黄丸等。皮痒:秦艽、白藓皮、地肤子、苦参、丹参、赤芍、乌梢蛇、干蟾皮、全蝎等。肝脾肿大:用鳖甲煎丸、大黄蟅虫丸、三棱、莪术等。贫血:加何首乌、生黄芪、阿胶、鹿角胶、紫河车、枸杞子、大枣等。
(以上为本人治疗淋巴瘤经验,在治疗中还需配以处方药品。但病因人而异,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因此,上述药方仅供参考与讨论,服用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淋巴瘤中医疗法
FL (3级)的治疗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L(1、2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围.
(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疗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疗(RT,30-40Gy)为主。扩大部位RT或R丁加化疗是二种备选方法,它们可以改善无失败生存期(FFS),但并不能改善总的生存期(OS)。如果考虑到病灶部位RT的副作用大于临床益处,可不治疗而观察。持续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病人可继续观察直至复发,也可鼓励病人加入临床试验。
(二)I/II期FL复发后、伴腹部巨大肿块的II期FL及Ⅲ、Ⅳ期FL病人的治疗
这些病人的治疗指征如下:①有症状;②危及脏器功能;③继发于淋巴瘤的血细胞减少;④有巨大肿块;⑤在6个月期间病情稳定进展;⑥病人偏爱。
无治疗指征者,每3个月体检1次,直至1年,以后每3-6个月体检1次。
随性淋巴瘤中医治疗
验方:①处方:郁金、枳壳、白术、紫胡、灵脂、红花、鸡内金、茯苓、杭芍各3钱,丹参、生牡蛎各1两,鳖甲5钱,木香、砂仁壳各2钱,甘草1.5钱。水煎服。
疗效:1例服40剂时,肝脾明显缩小;服100剂时,胸片淋巴结缩小。 ②小金丹,早晚各服1丸;犀黄丸,每日2次,每次3克。
偏方:①明雄黄30g,研细末,分三次服用。②大癞蛤蟆皮焙干分15份,小者分10份,每次1包内服,每日3次,脾区用癞蛤蟆皮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