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吃药过量怎么办

老人吃药过量怎么办

是药三分毒,药物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药物吃多了,如果刚吃进去,那就要及时现在家里用肥皂水催吐,防止药物继续发挥作用。

如果吃进去有一会儿了,并且药物的毒性还挺大,可以让家人大量喝下高蛋白的液体,如牛奶、豆浆等,防止药物对胃部的刺激,置换药物对人体蛋白质的伤害。

少量的药物吃多,不需要送医,催吐后,多喝牛奶,白开水,休息几天就可以了。

情况不明的还是及时送医,医生一般也是先催吐洗胃灌肠,然后根据药品类型,给予静脉注射,缓解药物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农药中毒和一般药物中毒最大的区别是,致死率奇高,尤其是百枯草,即使喝下一小口,都无力回天,病人抢救后当时看上去很好,但过后不久就会死于肺部的纤维化。

老人忘记服药补上有讲究

老人忘记吃药怎么办,可以补上吗?

1、请及时正确补服。

漏服药后及时正确补服,能最大程度降低对治疗的影响。

老人忘记吃药,如果时间很短,可以马上补上,下顿的药仍按原来时间服用,比如一天一顿的药,过三四个小时后发现忘吃。一天两顿的药,错过吃药时间一两个小时发现。一天三顿的药,过一个小时发现,都可以及时补上。但如果时间很长,已接近下一顿服药时间,就不要补了,下顿药一定要按时服用。

最精确的时间点是两次用药间隔时间的1/2。

一般而言,如果发现漏服的时间是在两次用药间隔1/2以内,应按原剂量即刻补服,下次服药仍按原时间进行。如果发现漏服时间已超过用药间隔的1/2,则不必补服,按原设定时间服药。

2、不要下次加量服。

有的老人忘记吃药后会采取下顿服两倍剂量的方法来弥补,但是医生证明,这是不行的。

①多数药在漏服后,不能在下次加量补服,特别是那些安全范围小、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地高辛、氨茶碱等。

②很多药加倍服用会引发严重后果,如降压药和降糖药,补服不当可导致低血压或低血糖,诱发脑梗塞等。

③如果自己擅自增加用药量,会使血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造成不良反应。

④有些药物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擅自加量非常容易中毒。

⑤任何吃进去的药物都要通过肝、肾来代谢,擅自加量会影响肝肾功能。

3、特殊药补服原则。

①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一般每天需服用1次,在服药后48小时甚至72小时内可维持稳定血药浓度。当日发现漏服可立即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

②降糖药的补服方法与种类有关。单独用盐酸吡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漏服者可当日补服。

③格列喹酮通常要求在餐前30分钟服用,若吃饭前想起,可服药后将进餐时间推后30分钟。

④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美脲等通常要求每天早餐时服用1次,若漏服后在午餐前想起,可根据血糖情况,按原剂量补服。若到午餐后才想起,可视情况减量补服。

⑤激素类药物的补服方法需要根据治疗方案调整。如果按隔日1次的方案,在服药当日或次日发现漏服应即刻补服,并及时调整方案,服药时间顺延。如果按每日1次的用药方案,在发现漏服后应即刻补服,次日发现则不必补服,不可加倍服药。

如何预防老人忘吃药?

老年人普遍记忆力下降、生活自理能力差,记忆力下降,所以老忘记吃药,需要家人不断提醒才行。与其等到漏服药后再补救,养生之道网建议大家做好预防。

1、选长效药。

老人记忆力减退,用药种类不止一种,想按时服药并不容易。此时可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长效药。

2、设定闹钟。

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提醒用药。例如,糖尿病患者可在手机上设定胰岛素注射时间,并把注意事项写在备忘录中,这样,闹钟一响,不仅能提醒患者注射胰岛素。

3、用小药盒。

可以买个分类药盒,这种分类盒,主要分为一周或一月用量两种,即分别有7个或31个小格,早、中、晚用不同的颜色分开。家人可以协助老人将每天要吃的药物按量分类放好,还可以画个表格,用颜色鲜艳的笔注明日期和药名,以及服药的时间,每吃一次药,老人都在相应的位置打上勾。这样,吃没吃药、吃过几次就一目了然了,避免忘了吃或者重复吃。

服药较多者可用不同颜色的药盒将药物分类,将需要一起服的药装在同一颜色的药盒中。长期服药者可在药盒外贴上写有药名的标签,避免漏服。维生素、硝酸甘油等容易被氧化的药物,宜用原包装妥善保存,不宜提前拆开装入药盒内,否则容易变质。

老人吃药困难怎么办

1、老人吃药困难一次只吃1片药

儿童、老人如果感觉服药困难,可一次只服1片药,最好先用温开水湿润喉咙,然后再分片用水送服。

2、老人吃药困难送服水量要适宜

服药不要干吞,而应当用温开水送服,水量一般建议为100~200毫升。干吞或用水太少容易造成药片粘在食道,对局部黏膜造成损伤。同时提醒大家,服药后也不要喝太多水。喝太多水稀释胃酸,会影响部分药物的溶解,不利于吸收。

老人吃药困难怎么办

1、老人吃药困难一次只吃1片药

儿童、老人如果感觉服药困难,可一次只服1片药,最好先用温开水湿润喉咙,然后再分片用水送服。

2、老人吃药困难送服水量要适宜

服药不要干吞,而应当用温开水送服,水量一般建议为100~200毫升。干吞或用水太少容易造成药片粘在食道,对局部黏膜造成损伤。同时提醒大家,服药后也不要喝太多水。喝太多水稀释胃酸,会影响部分药物的溶解,不利于吸收。

3、老人吃药困难服药时不做其他事

服药时应专心,不要在服药的同时做其他事情或者说话。吞咽时不要动作过快,应在水充分润喉的情况下,缓慢吞下,并及时用水送服。

4、特殊情况,咨询医生后研成粉

给婴幼儿喂药时,不可捏鼻硬灌,否则很容易发生呛咳。少数人因疾病原因吞咽功能受影响,吃药也很困难。这些特殊人群在必要时可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将药嚼碎或研碎用水溶解后服用。需要注意的是,缓释片等特殊剂型不宜随意掰开、研碎服用,否则药效会受影响。

5、长期吃药,注意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用药

很多老人认为自己“遵医嘱”了,一直坚持吃药,但由于没有定期复查,不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类降脂药,需定期监测肝肾等功能;长期服降压药后效果不好,不仅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果发现用药效果不好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人吃药正确顺序

不同的人体质不同,用药的习惯也应该有所区别。很多老人生病后会按照自身用药经验或者周围人的建议进行自我用药,这种用药习惯往往并不正确,老年人应该养成正确用药习惯,遵循合理的用药先后原则,以最少最合适的用药量,达到最好的用药效果。

1、先明确诊断,后确定治疗

当发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找医生明确诊断,而后根据病情参考医生建议,确定治疗方案。不可自己想当然乱用药,否则易导致药不对症及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2、先食疗,后药疗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所以,能用食疗的先用食疗。食疗后仍不见效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选择用药物治疗。

3、先外用,后内服

为减少药物对机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可先用外用药解毒、消肿,万不得已再内服消炎药。

4、先用口服药,后用注射药

有些中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剂病好得快,其实不然。注射针剂时药物会直接通过血液流向全身,进入心脏,危及血管壁和心脏。

5、先用中药,后用西药

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要比西药小,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老年人多患慢性病或有老病根儿,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进行调理。

6、先用老药,后用新药

近年来,新药、特药不断涌现,一般来说它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较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经不起时间考验而最终被淘汰的新药屡见不鲜。因此,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老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特药时也要慎重。

如何提醒老人吃药

1、提醒老人吃药可制作一个简易的用药台历

制作一个简易的用药台历,把药名、服药时间和次数都备注在上面,每吃完一次,就在相应的位置上打一个勾。如果老人经常容易出现忘记吃药的问题尽量给老人购买一些长效药,每天服用一次即可,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老人出现忘记吃药的几率。不过药物大家千万不要盲目购买,一定要遵从专业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2、提醒老人吃药认真保管药盒说明书

老年人常常拿出药瓶就把药盒和说明书丢了,时间长了,没吃完的药也不知道过没过期,或者想要再次服用曾经吃的药时,却因想不起药名而无法购买。

老人吃药切忌一把吞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统计发现,美国老年人中普遍存在吃药“一把吞”的现象,对他们的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据《大公报》近日报道,美国有超过半数以上的老年人,同时服用5种或更多的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保健品。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被送进急诊室的超过了17.5万人。对此,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中国老年人混合用药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把吞”的确会带来很多隐患。

中国住院老人中同时有3至4种并发疾病者占50%以上。张亚同药师说:“由于多种慢性病缠身,老人们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地发生。”尤其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不要与治疗心脑血管的银杏叶制剂和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一起服用,否则会增加出血危险。阿司匹林与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也不能一起吃,因为会有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张亚同还提醒,大部分中药和西药也要分开吃,服用时间最好错开半小时以上。另外,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山楂丸、保和丸不能与胃舒平同时吃,否则酸碱中和,会使药物失效。胃溃疡病人感冒了,也不能将阿司匹林和干草、鹿茸、人参同时服用,否则会使胃液分泌减少,加剧病情。

抗酸药物通常是为了中和多余的胃酸,但抗酸药和酸性药一起吃,会产生中和反应,降低两种药物的疗效。如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不要和维生素C一起吃,隔2小时以上最好。

乳酸菌片类的活性菌制剂,要避免和抗菌药一起吃。如双岐杆菌药物与抗菌药物红霉素、青霉素等,要间隔1至2个小时才能服用。

张亚同药师强调,每位老人要根据具体疾病情况,详细咨询自己的主治医生,遵医嘱服药。

老人吃药不用水怎么办

老人吃药不用水怎么办

一般服药都需用温水,如果老人吃药不用水的话,可以吃完药喝点米汤。米汤最好是大锅饭中熬出的米汤,不要放碱选择不含米粒的部分,温热黏稠的最好。

很多人的印象中,有病服药的时候,多喝在水是一条捷径,因为多喝水不但能预防药物损伤身体,还能促进药效,譬如说治疗感冒、发烧、结石类的疾病的药物,多喝水的确有着很好的效果。然而,吃药的时候多喝水并不能一概而论,有些药物服用之时,如果喝水过多不仅无益,反而会影响药效的发挥。

老人吃药吃多了怎么办

1、老人吃药不要跟着广告走

其实老年人的身体往往各方面机能都在减退,所以,对于一些多发疾病,如果选择合适的药物服用可以达到缓解、控制疾病发展的目的,但根本不可能治愈。那些过度宣传某药用几盒、用几个月就可以“去根”的说法是根本不可信的。

老人吃药吃多了怎么办

2、老人不要乱吃保健品

现在市面上的保健品名目甚多,有的确实在某些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但有些保健品滥竽充数,根本不可信。

好的真正的保健品也只能对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不能当药用,如果一味地抱着保健品当药吃,往往会耽误病情,错过治疗时机。

3、老人不要同一时期多种药一起吃

老年患者往往是同时身患多种疾病,每种病有不同的药治,那么针对每一种病都必须吃药。于是,不少老年人凭着经验,分门别类买各种对症的药来吃。这样服药的方式实质上忽视了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影响,事实上各种药物之间有的是相互增加疗效,有的是会相互降低疗效,有的是相互增加毒副反应或是降低毒副反应。

老人吃什么零食好

1、老人吃板栗好

板栗是生活中的常见零食,它特别适合老人食用,因为板栗有强脾健胃和活血止血以及滋阴补肾等多种功效,老人平时吃一些板栗,能在消磨时间的同时,起到滋补身体的作用,对老人高发的肾虚和糖尿病有不错的缓解作用。

2、老人吃核桃、杏仁和花生好

核桃杏仁和花生是生活中常见的坚果食品,这些食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对老人的心脏有很大的好处,可以提高心脏功能,也能提高老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有很大的好处。

3、老人金橘饼好

金橘饼也是最适合老人吃的一种零食,它不但色泽诱人,而且不含任何添加剂,老人食用以后能补充多种维生素,还能起到消食下气和化痰止咳等多种保健功效,另外柿饼、豆干以及凤梨酥等,也是适合老人食用一些零食,但是老人不论吃什么零食都不能过量,以免影响正常的食物摄入。

吃药过敏怎么办

药物过敏也称药物变态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是一类非正常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的异常,无论是过强或过弱,对身体都是不利的,会引起一系列的病变。病变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药物过敏反应一般发生在少数过敏体质的小儿,它与用药的剂量、给药的途径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药物,无论口服、注射、外用或喷雾,皆可发生皮肤、粘膜以致全身的损害。

药物过敏反应分即刻反应和迟缓反应。前者在用药后瞬间出现,比如注射青霉素后,甚至皮试中即可发生胸闷、心慌、气短、面色发青、大汗淋漓、手足冰凉,甚至脉细弱以至休克。这种药物反应较严重,不及时抢救,可造成小儿死亡。

而迟缓反应是在用药数日后出现皮疹且疹型不一,有固定型药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等,重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有剥脱性皮炎。即刻反应者往往伴全身症状。迟缓反应者可在局部或仅侵犯皮肤或一个脏器,症状相对较轻。

糖尿病吃药能否控制食欲

糖尿病吃药一定程度上会控制食欲的。糖尿病人吃双胍类药物可以抑制食欲,但最主要的还是人为控制食欲是最好的。胰岛素类的药物,起效快但会造成低血糖,人会感觉很乏力。磺尿类药物不适合2型糖尿病患者,也会引起低血糖。有些糖尿病患者吃药会产生恶心、反胃,各种难受症状,吃药过程中也是非常没有食欲的。

糖尿病的治疗最好是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平时多运动,控制饮食,少吃热量高的食物、不喝碳水化合物、不吃高蛋白质和高脂肪类食物。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治疗糖尿病还是从个人饮食习惯改正起。

相关推荐

三个法排除宫外孕的发生

法一:怀孕以及正确避孕,选择双方心情和身体状况俱佳的时机怀孕。如暂不考虑做母亲,就要做好避孕。良好的避孕从根本上杜绝了宫外孕的发生。 法二:及时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炎症是造成输卵管狭窄的罪魁祸首,人工流产等宫腔操作更是增加了炎症和子宫内膜进入输卵管的几率,进而导致输卵管粘连狭窄, 增加了宫外孕的可能性。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生殖系统疾病也都可能改变输卵管的形态和功能。及时治疗这些疾病都可以减少宫外孕的发生。 法三:尝试“体外受孕”如果曾经有过一次宫外孕,那么再次出现宫外孕的可能性足以摧毁女人做

山药过敏是体质原因吗 山药过敏多久可以消退

因人而异。 对于山药过敏人群来说,食用山药是很容易出现过敏症状的,这时候一般通过治疗之后都会得到缓解,但毕竟不同体质的人,吃山药过敏的症状不一样,有些人很快就可以缓解,有些人则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主要是根据个人的体质决定的,不能以偏概全。

心律失常是怎么引起的

1、吃药过量,刺激内脏造成的反应:如洋地黄、奎尼丁、锑剂、氯化喹啉、灭虫宁、安眠药中毒等都会引起严重心律失常。 2、身体酸碱失衡与严重电解质紊乱:严重酸中毒可直接抑制心肌正常收缩,导致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严重低血钾可导致心室颤动。 3、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引起心动过速或心房纤维性颤动。 4、正常人也会有心律失常的情况,比如烟酒过量造成的刺激,劳累过度,过于情绪化,喝浓茶等情况。 5、一些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患有冠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后遗症、风湿性心脏病,以及风湿性心肌炎、高血压性心

吸二手烟会导致喘息性急性支气管炎

长期处在公室的二手烟的环境中,和吸烟的人没有多大区别,主要导致哮喘、肺炎、肺癌、高血压、心脏病和生殖发育不良等。 自己不抽烟,也没有对粉尘、尘螨这方面的过敏史,也没有接触到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张女士却被诊断患上了慢性支气管炎。 “被动”吸入过量公室内的二手烟,已经成了不少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成因。被动吸烟”人群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呼吸道疾病,长期吸入二手烟会出现精神不振、焦虑等症状也是有可能的。

感冒药吃多了不是好事

那么,超剂量服用感冒药真的会致命吗?医生表示,常见的感冒药(西药)的主要成分叫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它本身是一个解热镇痛药物,全球范围内都在用,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这个药如果吃过量的话,会导致急性的肝损伤。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最新统计,每年有7.8万美国人因急性肝衰竭急诊,对乙酰氨基酚中毒者居首,2001年到2010年有1567名美国人因过量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而死,平均每年超过150人丧命。 此外,如果服用感冒药有不良反应,也可能跟此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多少和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关

老年人吃药多少量合适

老人养生:选择副作用小药物 老人养生要在熟悉各种药物、各种剂型特点的情况下,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小、针对病症的安全药物。同样,老人养生切不可自行选择药物,或随便对药物的剂量进行加减。 老年人吃药多少量好 老人养生:年龄大体质差剂量小 养生网专家提醒:老人养生的时候,对年龄较大、体重较轻、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用起,即按药品说明书上“成人量”的1/5、1/4、1/3、1/2、2/3、3/4等顺序用药。 养生吃药:成人量的一半或妥当 一般推荐用成人剂量的半量或1/3量为起始剂量,然后观察病人的反应和

感冒药过量把肾吃坏了

临床上,感冒后自行乱用药导致急性肾衰竭的病例并不少见。肾病患者对感冒药的药物成分和剂量都有特殊的要求,如果自行服用是十分危险的。 感冒药需要通过肾脏代谢,蔡先生患有肾功能不全,却自行服用感冒药并加大剂量。因而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诱发肾衰竭。 因此,慢性肾病患者感冒千万不可乱吃药,一定要遵医嘱。除了避免药物滥用外,肾功能不全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积极接受治疗;体质虚弱时,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以防感冒。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和休息,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服药后出现了尿量减

喜欢喝绿豆汤的人请注意

1、绿豆,众所周知是夏季必备的食品.很多人也很喜欢吃,但是绿豆除了是食品外,它还是一味中药,所谓是药三分毒,所以,它也有一些食用上的禁忌,现在我跟大家分享下,我所知道的,不适合食用绿豆的人群 2、像我一样属于寒凉体质的人.比如经常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等情况的人,这类人不能太这频繁的喝绿豆汤,因为绿豆性凉,而本身就是体寒的人吃了,反而会加重症状,有可能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的疾病,所以体寒的人还是少吃的好. 3、还有一类就是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群.绿豆里有很多蛋白质,比鸡肉还多,但蛋白质不容易被消化,通

黄瓜发苦能吃吗

炎炎夏日,黄瓜是餐桌上清凉祛暑的家常菜,但有人吃的黄瓜却有一股苦味。专家告诉我们,黄瓜带有苦味,是因为黄瓜含有一种名叫“葫芦素C”的苦味物质。 可能是因为种植条件不好,温度过低(低于13度),温度过高(超过30度),水分不足,使用农药过多等原因导致黄瓜的苦味素增加。一般黄瓜头有苦味,是基因所决定的,是为了防止害虫吃小黄瓜。 如果过量食用苦黄瓜,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因此万一买到这种黄瓜,还是少食为妙。

老人吃药要避开心理误区

老年人是用药的大户,正因如此。临床药师提醒老人吃药要避开心里误区。尤其是老人身体机能都在逐渐的退化,用药更需谨慎。在临床工作中,老年人对治疗用药存在一些心理误区,现简析如下。 各种药品广告很多,不少广告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只讲药物治病的效果,不谈药物的毒副作用,这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冲击。特别是老年人,过分相信广告宣传,认为这些药对自己的身体有益,于是便点名要药,或自己到药店买药自服。其实,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剂量不易把握不说,有时还可能用反了药,比如感冒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之分,用错了药,结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