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痣如何鉴别诊断
皮脂腺痣如何鉴别诊断
1、线状表皮痣 皮疹初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的角化性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密集排列成线状或斑块状,质地坚硬,表面呈乳头状瘤样改变,角化明显。
2、寻常痤疮 发病年龄多在青春期,皮损多种多样。
3、婴儿痤疮 可发生在3个月以内或3个月〜2岁,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颊部,为黑头丘疹及脓疱,偶有结节和囊肿。
检查项目:B超
组织象随年龄变化大致也可分三个时期。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表皮除轻度增生外,可见小的分化不完全的毛囊结构,而皮脂腺发育不良。青春期表皮呈疣状或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见到大量成熟或近乎成熟的皮脂腺。在皮脂腺小叶下方的真皮深部或皮下脂肪内可见充分发育的大汗腺。皮损后期有发生附件肿瘤的趋势,约 10%~15%的病例发生基底细胞癌。
毛囊角化病的诊断及鉴别
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名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遗传性疾病。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所以当患者患上该症是需要明确知道如何诊断及鉴别,这样才能及时确诊该症。
毛囊角化病的诊断:
根据褐色油腻性结痂性毛囊性丘疹,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化,阳性家族史,同晒后皮损加重和典型的组织病理,诊断不难。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虚蕴湿不化,凝集肌肤所致,自幼发生,炎症不著,多发于皱褶部位,表面结有疣性厚痂,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缓或沉细。
辨证:先天不足,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凝集肌肤。
毛囊角化病的鉴别诊断
轻型病例应和脂溢性皮炎鉴别,局限型线状损害应和疣状痣鉴别。
1.尚需和以下疾病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1)黑棘皮病:表现为柔软的乳头瘤样丘疹,多局限于颈,腋,腹股沟等皱褶部位,常合并内脏癌。
(2)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损害为扁平的较大的丘疹,常局限于躯干上部。
(3)疣状角化不良瘤:常为头部或颈部的单个疣状结节。
2.在组织病理上应和下列疾病鉴别:
(1)日光性角化病常有表皮细胞核的间变。
(2)慢性良性家族性天疱疮:无裂隙,但基底层上可见棘层松解的大疱。
皮脂腺痣的饮食
皮脂腺痣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还要注意膳食的平衡,应多吃一些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做到营养的均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蛋白质、脂肪、糖、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摄入,注意荤素搭配,而且食物的品种应尽量多元化,做到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皮脂腺痣的患者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黄瓜、苹果等,但是注意进食量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具体来定,主食、蔬菜、汤、肉、蛋等也要合理地搭配,尽量多吃一些水果,不能偏食。最好能够戒烟酒,并且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皮肤整形术治疗皮脂腺痣
皮脂腺痣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颈部,尤其见于头皮。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皮疹为境界清楚、隆起的圆形小结节,淡黄色至灰棕色有蜡样外观。是困扰人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治疗皮脂腺痣要怎么做呢?超高频皮肤整形术改善皮脂腺痣是不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呢?
治疗皮脂腺痣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超高频皮肤整形术。超高频皮肤整形术是采用对人体无副作用的超高频电流作用于各类皮肤病变组织,可产生完全气化及微米深度精细分层,在3毫米色素皮损区400多层肉眼观察下即可清除干净,每层可控制在7.2微米的深度。
超高频皮肤整形术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先进的皮肤美容方法,专家提醒大家,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采用超高频皮肤整形术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整形医院接受治疗,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皮脂腺腺瘤症状是什么
皮脂腺腺瘤临床表现:
通常为单发性皮肤色丘疹或淡黄色丘疹或结节,无临床诊断特征常见50~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
1、好发部位 多见于头皮和面部,或颈部。
2、临床症状 表现为圆形坚实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1cm。表面光滑,呈淡红黄红或正常肤色。一般单发,偶或多发。
皮脂腺腺瘤与皮脂腺腺痣有何不同?
1、皮脂腺腺痣与皮脂腺腺瘤虽都是发育异常的皮肤病,且都以皮脂腺不完全分化性增生为主要特征,但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从发病年龄看:皮脂腺腺痣在人出生时就有,或在出生后不久发生,偶有成年期发生者;而皮脂腺腺瘤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
3、从皮损部位看:前者多发于头皮或面部,以单发为主;后者孤立性发作者常见于头皮或面部,多发性则以躯干为好发处。
4、从皮损形状看:皮脂腺腺痣表现为略高出皮面之淡黄至黄色蜡样,圆形、卵圆形或斑块状,边缘不整齐,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无毛发,至发育期,明显隆起,黄色加重,成年期后,变成疣状或乳头状,质地坚实;皮脂腺腺瘤表现为皮损高出皮面,呈圆球形,直径小于1cm,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底部常略带蒂状。
5、从继发或并发病看:皮脂腺腺痣常继发基癌、乳头状汗管囊腺癌、汗管瘤、鳞癌、毛囊漏斗瘤等,皮脂腺腺瘤常并发内脏癌肿,尤其是胃肠道多发性癌。
6、从治疗手段看:皮脂腺腺痣以早期激光、电切或手术切除为主;皮脂腺腺瘤以手术切除为有效治疗手段。
预防皮脂腺痣
1、使皮肤疲劳的可能
熬夜、体力透支、忽略保养等,可能让肌肤显得松弛、疲劳。王小姐平时不是"夜归族",只是喜欢在节假日去迪厅狂欢一下。但几次狂欢后的"惨痛"经验,让她对偶尔的"疯狂"也开始敬而远之了。化妆、刺激性饮料,再加上狂欢后的睡眠不足,第二天,粉刺、眼袋、黑眼圈纷纷出现,好几天都跟她"形影不离"。
2、小心受损,注重保养
旅途中:春节出游,长途跋涉、饮食不定、水土不服,都会让皮肤出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保养。首先,防冻防风必不可少。其次,日常的皮肤护理应像你在家一样继续。不能因为人在旅途,皮肤的保养护理也放了假。第三,脸色晦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肌肤过度劳累,皮肤缺水导致。补水是旅途中皮肤护理的重要一环。最便捷的办法是随身携带高保温面膜。
皮脂腺增生有什么症状表现
1、病因
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本病是皮肤的正常皮脂腺增多所致。外伤和局部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与皮损形成有关。
2、临床表现
可分为早熟性皮脂腺增生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早熟性皮脂腺增生通常发病于发育期或20~30岁期间,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下颌部,为1~2mm黄色丘疹,可集促成片,个别皮损中央有脐凹。老年性皮脂腺增生,可单发或多发,好发于额部及颊部,通常散在分布,半球状隆起,有时呈分叶状,直径2~3mm,质软,淡黄色或黄色,皮损中央常见一脐状凹陷。组织病理显示增生的皮脂腺小叶,分化良好。
3、诊断
临床上存在典型皮损、组织病理,单组增生的皮脂腺小叶数量应多于15个可诊断为本病。本病需与皮脂腺痣、皮脂腺瘤、鼻赘等相鉴别。
黑痣的鉴别诊断
儿童期交界痣要与黑子、雀斑鉴别诊断。混合痣和皮内痣要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诊断。与恶性黑素瘤的鉴别诊断在于后者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瘤细胞常有异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