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皮脂腺痣如何鉴别诊断

皮脂腺痣如何鉴别诊断

1、线状表皮痣 皮疹初为淡黄色至棕黑色的角化性丘疹,逐渐增大增多,密集排列成线状或斑块状,质地坚硬,表面呈乳头状瘤样改变,角化明显。

2、寻常痤疮 发病年龄多在青春期,皮损多种多样。

3、婴儿痤疮 可发生在3个月以内或3个月〜2岁,皮损主要发生于面颊部,为黑头丘疹及脓疱,偶有结节和囊肿。

检查项目:B超

组织象随年龄变化大致也可分三个时期。在婴儿期或儿童期,表皮除轻度增生外,可见小的分化不完全的毛囊结构,而皮脂腺发育不良。青春期表皮呈疣状或乳头瘤样增生,真皮内见到大量成熟或近乎成熟的皮脂腺。在皮脂腺小叶下方的真皮深部或皮下脂肪内可见充分发育的大汗腺。皮损后期有发生附件肿瘤的趋势,约 10%~15%的病例发生基底细胞癌。

毛囊角化病的诊断及鉴别

毛囊角化病(keratosis follicularis)又名Darier病,是一种少见的以表皮细胞角化不良为基本病理变化的遗传性疾病。一般在8~16岁发病,5岁以前少见,无明显种族及性别差异,随年龄增长病情可逐渐加重,特征性皮损为针尖至豌豆大的毛囊性坚硬丘疹,顶端覆以油腻性痂皮或糠状鳞屑。所以当患者患上该症是需要明确知道如何诊断及鉴别,这样才能及时确诊该症。

毛囊角化病的诊断:

根据褐色油腻性结痂性毛囊性丘疹,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化,阳性家族史,同晒后皮损加重和典型的组织病理,诊断不难。

中医病机和辨证:中医认为系先天禀赋不足,脾虚蕴湿不化,凝集肌肤所致,自幼发生,炎症不著,多发于皱褶部位,表面结有疣性厚痂,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沉缓或沉细。

辨证:先天不足,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凝集肌肤。

毛囊角化病的鉴别诊断

轻型病例应和脂溢性皮炎鉴别,局限型线状损害应和疣状痣鉴别。

1.尚需和以下疾病鉴别,鉴别要点如下:

(1)黑棘皮病:表现为柔软的乳头瘤样丘疹,多局限于颈,腋,腹股沟等皱褶部位,常合并内脏癌。

(2)融合性网状乳头瘤病:损害为扁平的较大的丘疹,常局限于躯干上部。

(3)疣状角化不良瘤:常为头部或颈部的单个疣状结节。

2.在组织病理上应和下列疾病鉴别:

(1)日光性角化病常有表皮细胞核的间变。

(2)慢性良性家族性天疱疮:无裂隙,但基底层上可见棘层松解的大疱。

皮脂腺痣的饮食

皮脂腺痣患者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为主,还要注意膳食的平衡,应多吃一些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做到营养的均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蛋白质、脂肪、糖、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的摄入,注意荤素搭配,而且食物的品种应尽量多元化,做到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皮脂腺痣的患者饮食还应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如黄瓜、苹果等,但是注意进食量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具体来定,主食、蔬菜、汤、肉、蛋等也要合理地搭配,尽量多吃一些水果,不能偏食。最好能够戒烟酒,并且忌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

皮肤整形术治疗皮脂腺痣

皮脂腺痣较为常见,多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好发于头、颈部,尤其见于头皮。多数为单发,少数为多发皮疹为境界清楚、隆起的圆形小结节,淡黄色至灰棕色有蜡样外观。是困扰人们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治疗皮脂腺痣要怎么做呢?超高频皮肤整形术改善皮脂腺痣是不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呢?

治疗皮脂腺痣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超高频皮肤整形术。超高频皮肤整形术是采用对人体无副作用的超高频电流作用于各类皮肤病变组织,可产生完全气化及微米深度精细分层,在3毫米色素皮损区400多层肉眼观察下即可清除干净,每层可控制在7.2微米的深度。

超高频皮肤整形术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一种先进的皮肤美容方法,专家提醒大家,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采用超高频皮肤整形术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整形医院接受治疗,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行为。

皮脂腺腺瘤症状是什么

皮脂腺腺瘤临床表现:

通常为单发性皮肤色丘疹或淡黄色丘疹或结节,无临床诊断特征常见50~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

1、好发部位 多见于头皮和面部,或颈部。

2、临床症状 表现为圆形坚实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1cm。表面光滑,呈淡红黄红或正常肤色。一般单发,偶或多发。

皮脂腺腺瘤与皮脂腺腺痣有何不同?

1、皮脂腺腺痣与皮脂腺腺瘤虽都是发育异常的皮肤病,且都以皮脂腺不完全分化性增生为主要特征,但两者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从发病年龄看:皮脂腺腺痣在人出生时就有,或在出生后不久发生,偶有成年期发生者;而皮脂腺腺瘤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

3、从皮损部位看:前者多发于头皮或面部,以单发为主;后者孤立性发作者常见于头皮或面部,多发性则以躯干为好发处。

4、从皮损形状看:皮脂腺腺痣表现为略高出皮面之淡黄至黄色蜡样,圆形、卵圆形或斑块状,边缘不整齐,表面平滑或呈颗粒状,无毛发,至发育期,明显隆起,黄色加重,成年期后,变成疣状或乳头状,质地坚实;皮脂腺腺瘤表现为皮损高出皮面,呈圆球形,直径小于1cm,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底部常略带蒂状。

5、从继发或并发病看:皮脂腺腺痣常继发基癌、乳头状汗管囊腺癌、汗管瘤、鳞癌、毛囊漏斗瘤等,皮脂腺腺瘤常并发内脏癌肿,尤其是胃肠道多发性癌。

6、从治疗手段看:皮脂腺腺痣以早期激光、电切或手术切除为主;皮脂腺腺瘤以手术切除为有效治疗手段。

预防皮脂腺痣

1、使皮肤疲劳的可能

熬夜、体力透支、忽略保养等,可能让肌肤显得松弛、疲劳。王小姐平时不是"夜归族",只是喜欢在节假日去迪厅狂欢一下。但几次狂欢后的"惨痛"经验,让她对偶尔的"疯狂"也开始敬而远之了。化妆、刺激性饮料,再加上狂欢后的睡眠不足,第二天,粉刺、眼袋、黑眼圈纷纷出现,好几天都跟她"形影不离"。

2、小心受损,注重保养

旅途中:春节出游,长途跋涉、饮食不定、水土不服,都会让皮肤出现异常。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保养。首先,防冻防风必不可少。其次,日常的皮肤护理应像你在家一样继续。不能因为人在旅途,皮肤的保养护理也放了假。第三,脸色晦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肌肤过度劳累,皮肤缺水导致。补水是旅途中皮肤护理的重要一环。最便捷的办法是随身携带高保温面膜。

皮脂腺增生有什么症状表现

1、病因

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本病是皮肤的正常皮脂腺增多所致。外伤和局部慢性炎症刺激可能与皮损形成有关。

2、临床表现

可分为早熟性皮脂腺增生和老年性皮脂腺增生。早熟性皮脂腺增生通常发病于发育期或20~30岁期间,皮损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下颌部,为1~2mm黄色丘疹,可集促成片,个别皮损中央有脐凹。老年性皮脂腺增生,可单发或多发,好发于额部及颊部,通常散在分布,半球状隆起,有时呈分叶状,直径2~3mm,质软,淡黄色或黄色,皮损中央常见一脐状凹陷。组织病理显示增生的皮脂腺小叶,分化良好。

3、诊断

临床上存在典型皮损、组织病理,单组增生的皮脂腺小叶数量应多于15个可诊断为本病。本病需与皮脂腺痣、皮脂腺瘤、鼻赘等相鉴别。

黑痣的鉴别诊断

儿童期交界痣要与黑子、雀斑鉴别诊断。混合痣和皮内痣要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诊断。与恶性黑素瘤的鉴别诊断在于后者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瘤细胞常有异形。

相关推荐

包皮内侧有白色小泡如何诊断

鉴别诊断 1、尖锐湿疣:皮损渐次增大为鸡冠或菜花状,排列不规则,多有不洁性交史。 2、皮脂腺异位症:发生于口腔粘膜、阴茎龟头,为黄色小丘疹。组织学检查,丘疹为成熟的皮脂腺小叶。 必要时可用电解或激光治疗。 中医治疗: 1、内治法:宜清热除湿,脱敏止痒。消炎利湿方加减:龙胆草10克,白鲜皮15克,干生地30克,木通6克,银花10克。水煎服。 2、外治法:黄柏、野菊花、甘草各10克,煎水泡洗。洁尔阴、洁身纯、参子洗剂等成药,稀释冲洗。 预防和养护:平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注意龟头部清洁卫生。

老年斑应该怎么鉴别

老年斑是常见斑的一种,老年斑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老年斑是指在老年人皮肤上出现的一种脂褐质色素斑块,属于一种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多见于高龄老人,人们又称其为"寿斑"。下面着重为大家介绍一下老年斑的鉴别诊断有哪些? 老年斑的临床与病理结合起来,诊断并不困难。 但有些早期损害似扁平疣,须与扁平疣相鉴别。 发生露出部位的角化型损害易与老年性角化病(或日光性角化病)相混淆。 色素很深的损害应与痣细胞痣区别。 发生炎症或受了刺激的损害可类似基底细胞瘤或鳞状细胞癌乃至恶性黑素瘤,此时则需作活检或手术后作病理检查来鉴别

尖锐湿疣尖锐在哪里

尖锐之一: 尖锐湿疣不但能通过性接触传播,而且能通过污染了病毒的浴巾、浴盆、 内裤等间接接触传播。发生在生殖器以外的身体部位的本病病例时有可见,如肛周、口腔、腋下、头皮、外耳道等,尤其当接触部位皮肤黏膜有小的创伤时更易感染。另外还可通过母婴传播。但总体来说,通过这些途径间接传播的通常较少见,而大多数是通过性接触传播。故媒体报道的两个病例:点钞票点来了性病,抓痒抓出了尖锐湿疣,不是没有可能,但并不常见。 尖锐之二: 尖锐湿疣属性病范畴,一旦被确诊,不少病人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当夫妻间一方患病,双方便相互

皮样囊肿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皮样囊肿多发现于幼儿或青春期。一般生长缓慢,体积不大,居于皮下组织中,故于表层皮肤无粘连。触诊时柔软,呈圆球状,有波动感,但有时较坚实。其基底部则常与深组织有粘连,不易推动,还可能和下方的骨膜组织有粘连。好发于眼眶四周、鼻根部、头枕部及口底等部位。诊断皮样囊肿时应与皮脂腺囊肿相鉴别。后者的特点是与它的表面皮肤有紧密粘连,但与深层组织不粘接。 亦应与表皮样囊肿相区别,后者常有外伤史。在鼻根部的皮样囊肿应与脑膜膨出、神经胶质瘤等相区别,极易混淆。脑膜膨出与颅腔相通,有压缩性和波动感,线摄片有助于鉴别诊断。此外

皮脂腺囊肿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方法: (一)痛史采集要点 皮脂腺囊肿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年时期较为多见。可见于身体征何部位,以头面部多见。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囊肿位于皮肤浅层,呈圆形部分膨出皮面。囊肿表面的皮肤因受不断增大的肿物的逐渐压迫而日显薄弱、平滑光亮,因皮肤与囊肿间有腺体的导管相连而不能推动;中央部偶见有如脐状凹入小窝,即为导管开口所在。导管口有少许黑色痂皮堵塞的小囊肿称为“黑头粉刺”。肿物光滑、质软或稍有张力,无波动感。虽与表层皮肤枯连,但基底活动。囊肿体积大小不等,常继发感染形成脓肿以至破溃,可见有

尖锐湿疣为什么尖锐

尖锐湿疣为什么“尖锐”?尖锐湿疣是一种女性较常患有的一种性病,素有尖锐之称。但尖锐湿疣尖锐在哪呢?为什么说是尖锐呢?很多人都不明其理。下面就让我们揭开这个面纱吧。 尖锐之一“易被传染”:尖锐湿疣不但能通过性接触传播,而且能通过污染了病毒的浴巾、浴盆、 内裤等间接接触传播。发生在生殖器以外的身体部位的本病病例时有可见,如肛周、口腔、腋下、头皮、外耳道等,尤其当接触部位皮肤黏膜有小的创伤时更易感染。另外还可通过母婴传播。其病传播途径广泛,传染性强是其尖锐的一个方面。 尖锐之二“危害大”:尖锐湿疣属性病范畴,一

黑色素瘤诊断鉴别

诊断 黑色素瘤诊断一般不难,少数不典型者,要靠病理检查证实,间接免疫荧光标记黑色素组织,双PAP免疫酶标记法标记测定及色素原检查有助于诊断,对“无色素”或少色素黑色素瘤的诊断以及鉴别良性痣细胞瘤及其是否恶变均有帮助。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良性交界瘤,幼年性黑色素及细胞性蓝痣相鉴别,亦更应注意与基底细胞癌相鉴别,还应注意与硬化性血管瘤,老年痣,脂溢性角化病,甲床下陈旧血肿相鉴别。 1.良性交界痣 镜下所见为良性大痣细胞,并无异性细胞,仅在真皮内生长,其炎性反应不明显。 2.幼年性黑色素瘤 于小孩面部呈生长

黑痣的诊断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皮肤或黏膜处出现数目不等的斑疹、丘疹或结节,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暗红色等,圆形,境界清楚,表面光滑,诊断不难。 儿童期交界痣要与黑子、雀斑鉴别诊断。混合痣和皮内痣要与脂溢性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皮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等鉴别诊断。与恶性黑素瘤的鉴别诊断在于后者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瘤体发展迅速、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瘤细胞常有异形。

汗孔角化症的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做活组织检查证实,本病组织病理象有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有时需与扁平苔藓,疣,疣状痣,光线角化症,表皮癌,皮肤原位癌以及穿通性弹力纤维病等病区别。 1.环状扁平苔藓:紫红色扁平丘疹排列成环状;边缘光滑不粗糙;主观奇痒,病理改变可资鉴别。 2.疣状痣:皮损为疣状,线状排列,出生时即有,病理改变易于鉴别。

宫颈黑色素瘤是什么

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是起源于上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占女性全身恶性黑色素瘤的3%,主要发生在外阴和阴道,发生于宫颈的恶性黑色素瘤则是临上极为罕见的妇科肿瘤。 本文对宫颈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形态学、免疫学和综合治疗进行研究,结合文献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特点及治疗与预后。 鉴别诊断 对少色素或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较为困难,其组织形态与多种肿瘤相似。在做出病理诊断时要与癌(鳞癌、腺癌、未分化癌)、肉瘤、癌肉瘤、淋巴瘤和绒癌相鉴别,除了显微镜下HE切片的观察外,常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