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大腹皮怎么用 利水消肿

大腹皮怎么用 利水消肿

大腹皮是一种能开宣肺气和通利水道的中药材,它能加快人体内多余水分代谢,对人类经常出现的水湿腹胀和和身体水肿以及小便不利等症都有明显治疗作用,在治疗的时候可以把它与茯苓皮和5加皮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煎汤服用,如果患者出现小便不利,还可以把它与木通和牵牛子等能利尿的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

小儿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1.脾虚湿困

治法:益气健脾,利水消肿。

方药:四君子汤合五皮饮加减。党参、白术各12g,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各9g,陈皮、生姜皮、甘草梢各bg。腹胀尿少加槟榔、厚朴;脘闷纳呆加木香、枳壳;肿甚伴胸腹水加葶苈子、车前子;汗多加浮小麦。

2.脾肾阳虚

治法:温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加减。茯苓皮、白术、白芍各10g,附子、生姜皮各6g。偏肾阳虚加补骨脂、肉桂;偏脾阳虚加砂仁、黄芪、益智仁;大便溏薄加炒扁豆、苍术。

3.肝肾阴虚

治法:滋肾养肝,育阴潜阳。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枸杞子、生地、茯苓各12g,菊花、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各9g,远志、钩藤各6g。胄纳欠佳加砂仁、陈皮;头痛头晕加夏枯草、石决明;盗汗加地骨皮,生牡蛎。

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①风水相搏:治法:宣肺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合五皮饮加减。药用陈皮、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牛膝、车前子、麻黄、石膏、白术。外感风寒者和(或)素体阳虚者,可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五皮饮,以温阳解表散寒。外感风热者,加连翘、菊花、荆芥以清热解表。此为急则治之法,表证去则应因证治之。

②脾虚湿困:治法:健脾利水。

方药:防己黄芪汤合春泽汤加减。汉防己、生黄芪、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党参、桂枝、生姜、大枣。方中以黄芪益气固表,防己利水湿;白术、甘草培土胜湿,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通过临床观察,慢性肾炎普通型和肾病综合征属脾虚之证者较为多见,因而应用本方的机会也较多。据临床观察,药后患者不仅症状改善,部分患者还可见尿蛋白逐渐减少。应用本方时,黄芪量一般小于30g,不宜大量。个别病例由于黄芪量大,反见尿量减少,水肿加重。对于肾炎水肿患者,由于肺脾气虚,表气不固常自汗出而易感风寒者,常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即本方加参风。为加强防己黄汤的利水消肿作用,常于本方加车前子、怀牛膝。春泽汤是在五苓散化气利水的基础上,再加人参以增益气之力,本方气味平淡,无壅中之弊,药后常使尿量增加,而水肿消退。由于本方益气活血、化气利水并进,故可恢复正常的水液代谢。

③脾肾阳虚: 治法:温肾健脾,通阳利水。

方药:偏脾阳虚者,用实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大腹皮、川朴、广大香、大瓜、甘草、白蔻仁。偏肾阳虚者,用真武汤合五皮饮。制附片、干姜、茯苓、白术、白芍、桑白皮、陈皮、大腹皮、牛膝、车前子。实脾饮与武汤同为温阳利水之剂,二方相较,实脾饮重在温运脾阳,真武汤主要温补肾阳而利水,临床运用时当细为分辨,临床脾肾阳虚往往并存,再者,脾阳虚,肾阳虚,两者相互影响。临床治脾不宜忘肾,温先天以暖后天,治肾不宜忘脾,温后天以暖先天。故两方临床上需结合化裁,以治脾肾阳虚水肿症。两方皆为辛温助阳散寒利水之剂,水肿消其大半,则应易真武汤为济生肾气丸法,以阴阳双补,阴中求阳。化气行水,勿致辛温劫伤真元。

④气滞水停:治法:行气利水。

方药:导水茯苓汤加减。茯苓、泽泻、麦冬、白术、桑白皮、紫苏叶(槟榔、木瓜、大腹皮、陈皮、砂仁、木香、灯芯草。本方是行气利水的代表方剂,主要用于肾炎水肿证属气滞壅塞不通,水道因之不利。宗“气行则水行”之旨,本方行气与利水并进,行气之中又重在宣降肺气及疏理脾气,俾肺得清肃,脾能健运,则水湿自去。方中桑白皮清肃肺气,大腹皮、槟榔宽中导滞;陈皮、砂仁、木香、紫苏叶,斡旋中焦气机;茯苓、泽泻、灯草淡渗利水;白术、木瓜燥湿醒脾;麦冬清热养阴,以防利水伤阴。气滞水肿者运用本方后常使尿量骤增,水肿迅速退。

中医是如何治疗肾炎浮肿呢

中医是如何治疗肾炎浮肿呢?急性肾炎以水肿为主者,应以利水消肿为首要之务,否则水势泛滥,犯肺凌心,各种变证迭出,病情加重。常用治水肿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宣肺利水法:凡病程短,有肺经症状,以面目浮肿为主,或兼发热者,均可用宣肺利水法,一般可根据前驱残留症状来决定。

如是风寒外感后,可用麻桂五皮饮(麻黄6g,桂枝10g,陈皮10g,云苓皮30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生姜皮6g)。如是风热外感,可用越婢五皮饮(麻黄6g,生石膏30g,陈皮10g,云苓皮30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生姜皮6g)。

(2)清热利水法:急性肾炎如果热象较为明显,热与水湿相合,可见面红痤疮,口苦口粘,小便赤涩,大便不爽,或有皮肤疮毒,舌红苔黄而腻,脉象弦滑,可用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银花3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天葵子10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陈皮10g,生姜皮6g,云苓皮30g)。

香加皮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

香加皮有利水消肿作用,一般单用,或与陈皮、大腹皮、茯苓皮等配伍,加强利尿消肿作用。

大腹皮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

大腹皮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故有利水消肿的功效,①用于肾病性水肿,症见全身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冬瓜皮、姜皮等同用。②用于湿脚气,可与木瓜、苏叶、槟榔、荆芥、乌药、陈皮、苏子、莱菔子、桑白皮、枳壳、沉香、生姜等同用,如大腹皮散。

肝腹水治疗偏方

一、五参四皮饮

方药:丹参、党参、苦参、玄参、沙参、丹皮、黄芪皮、地骨皮、青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一日2次。

功效: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利水消胀。适用于有腹膨胀痛,时有潮热、舌深红、脉细弦,阴虚气损、内热水停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二、活肝汤

方药:金钱草,车前子,茯苓皮,泡山甲,泽兰,大腹皮,丹参,山药,泽泻,黄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

三、苍牛防已汤

方药:苍术,白术,川牛膝,怀牛膝,防已,大腹皮。

用法: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浸透后煎煮。煎时以水淹没全药为度,细火煎煮2次,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煎成后将两次的汤汁混在一起搅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一般分2次,饭后2小时服用。如腹胀甚不能多进饮食,药后腹满加重者,可少量多次分服,分4~5次亦可,但须在一日内服完1剂。

功效:健脾、活血、行水,治疗肝硬化腹水,坚持长期服用,效果显著。

养肝喝什么汤 鲫鱼赤小豆汤

鲫鱼500g(用锅煎至微黄)、赤小豆100g、花生50g、大腹皮50g、大枣10枚、清水2000毫升,熬成750毫升,去渣饮汤吃鱼即可,有健脾、利水、消肿功效,多用于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保健。

肾病引起的水肿治疗

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用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用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用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用药物有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大腹皮、生姜皮、陈皮、茯苓皮等。上半身肿甚而喘者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下半身肿甚加防己、川椒、厚朴等;如湿热壅盛,烦热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加大黄、木通、小蓟等。

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本法适用于脾阳虚弱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萎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舌淡苔白,脉滑沉缓。常用方剂为实脾饮加减,药物有: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可加猪苓、泽泻、党参、黄芪等。

温肾利水:适用于肾阳衰微者。主要表现为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讽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常用方剂有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药物有茯苓、白术、白芍、附子、生姜、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等。

中药桑白皮制作的疾病药膳

1、去水肿和咳嗽用桑白皮汤:准备材料15g桑白皮,用水煎半小时,之后一天内分为三次服用。

2、治疗肺热咳嗽和舌红苔黄的情况用泻白散:准备材料:准备10g桑白皮、10g地骨皮,6g炙甘草,9g粳米,之后把以上的及中药材放在砂锅中,加一些清水,煎煮1小时左右即可,每天一剂药即可,分两次服下。

3、去除身体水肿用五皮汤:分别准备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陈皮、皮各9g,将上述药物放入砂锅中,水煎30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分2 次温服。本品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

4、桑白皮粳米粥能够养生:准备9g桑白皮粉,50g粳米,还需要15g白糖,这些材料加水熬成粥,每天早晚各一次吃了会更健康。

桑白皮的功效与作用就是以上这些了,桑白皮其实不只是可以入药的,平时煮粥的时候也是可以用到的,所以最好是赶紧看看桑白皮的功效和作用能不能帮助你保健养生吧。

肝硬化腹水最好的偏方

1、肝硬化腹水最好的偏方

五参四皮饮

方药:丹参、党参、苦参、玄参、沙参、丹皮、黄芪皮、地骨皮、青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一日2次。

功效:益气养阴,养血活血,利水消胀。适用于有腹膨胀痛,时有潮热、舌深红、脉细弦,阴虚气损、内热水停的肝硬化腹水患者。

活肝汤

方药:金钱草,车前子,茯苓皮,泡山甲,泽兰,大腹皮,丹参,山药,泽泻,黄芪。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活血化瘀,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

苍牛防已汤

方药:苍术,白术,川牛膝,怀牛膝,防已,大腹皮。

用法:先用冷水浸泡2小时,浸透后煎煮。煎时以水淹没全药为度,细火煎煮2次,第一次煎50分钟,第二次煎30分钟,煎成后将两次的汤汁混在一起搅匀,总量以250~300毫升为宜。一般分2次,饭后2小时服用。如腹胀甚不能多进饮食,药后腹满加重者,可少量多次分服,分4~5次亦可,但须在一日内服完1剂。

功效:健脾、活血、行水,治疗肝硬化腹水,坚持长期服用,效果显着。

槟榔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近几年来爱嚼槟榔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们常称它为植物口香糖。第一次吃的时候是会有头晕、脸红、胸闷的感觉的,感觉喉咙像堵了东西一样。很容易上瘾,且含致癌物质,所以提醒大家还是少吃为妙。槟榔不仅可以当做零食,还可以作为中药来治病。让我们来看看槟榔的种子、果皮的不同功效吧。

大腹子即槟榔,大腹皮是槟榔的果皮,二者一个种子,一个果皮,功效却大不同。

大腹子:是槟榔的成熟种子,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的功效,用于治疗多种肠道寄生虫病,还可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泻痢后重以及水肿等证。

大腹皮:是槟榔的果皮,具有下气宽中、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湿阻气滞、脘腹痞闷胀满、大便不爽等证。

生姜皮的功效与作用 利水消肿

与生姜性温不同,生姜皮味辛、性凉,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头面虚浮、四肢胀满、心腹膨胀、小便不利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般可以将其与五加皮、地骨皮、大腹皮、茯苓皮等一起配伍使用,效果会更好一些。

相关推荐

止咳化痰中药都有哪些 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经。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于肺热咳喘痰多,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量:内服:5-10g,煎汤,或入丸散,止咳平喘宜蜜灸利水消肿宜生。 常配伍: 桑白皮配地骨皮:肺热咳嗽,气逆作喘,吐痰粘稠,身热口渴。 桑白皮配枇杷叶, 黄芩:肺气肿合并感染及急性支气管炎之咳喘。 注意:本品性寒,故肺寒咳喘者忌服。

芋梗的功效与作 利水消肿

芋梗性味辛、平,有利湿的功效,且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钾、钠等成分,食后有利于尿液排出,所以芋梗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对身体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都有改善作

哪些果蔬皮是中药材 姜皮

治疗水肿 材料:生姜皮6克、陈皮9克、茯苓皮24克、桑白皮9克、大腹皮9克,煎水服。 功效:通过健脾利水来消肿。这五种皮,可以解决皮毛、体表的问题,除了浮肿,还有长在皮肤上的荨麻疹,很多名医也以此方为基础。

陆英的功效与作 利水消肿

陆英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可于治疗水肿、黄疸、丹毒、疮肿等症。肾炎水肿,脚气水肿:单味茎叶水煎服。《药性论》:“能捋风毒,脚气上冲,心烦闷绝。主水气虚肿,风瘙皮肌恶痒,煎取汤入少酒,可浴之。”

防己的功效与作 利水消肿

防己苦寒降利,能清热利水,善走下行而泄下焦膀胱湿热,尤宜于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者。

中医怎么治疗肾性水肿方法

中医——华夏名族几千年的文化知识的积累沉淀,中医目前在很多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都取得了很多令人称奇的成就,其中就包括肾炎治疗以及大家都知道的一种疾病——尿毒症的治疗领域。 下面就和大家谈谈中医在肾炎治疗方面的肾性水肿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与水液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这三个脏器的功能失调是引起水肿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治疗水肿,中医一般以宣肺、健脾、温肾为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 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

中医如何治疗肝硬化腹水

中医认为,肝硬化腹水属“鼓胀”范畴。《灵枢·水胀》曰:“鼓胀何如?岐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鼓胀多因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嗜酒过多等原因导致肝失疏泄、脾气受损、水湿不运、气滞血瘀,久而久之,造成肝脾血瘀、水裹气结的鼓胀。治疗当以疏肝健脾、利水消胀、软坚活血为基本疗法。 临床自拟消鼓除胀汤:生牡蛎30g,制鳖甲15g,珍珠母30g,丹参30g,赤白芍各15g,川怀牛膝各15g,桃仁8g,炒白术30g,麸炒枳壳15g,生黄芪30g,肉桂5g,大腹皮15g,车前子30g,郁金

梓实的功效与作 利水消肿

梓实具有利水消肿之功效,可于治疗小便不利、浮肿、慢性肾炎、膀胱炎、肝硬化腹水等症。《现代实中药》中记载:“利尿。治浮肿。”

黑鱼的功效与作 利水消肿

黑鱼肉性味甘寒,无毒,补脾益胃,利水消肿,对治疗脚气、妊娠水肿都有一定疗效。

水肿吃什么药

体方法如下。 1、宣肺利水:主要临床表现为风邪外袭所致发热,恶寒,恶风,头痛,肢体关节酸痛,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浮肿先见于面部,后遍及全身,小便不利。中医称此种水肿为风水,多见于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常方剂有越婢加术汤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常药物有麻黄、生石膏、生姜、白术、防风、桑白皮、双花、连翘、薄荷、前胡、赤小豆、车前子、泽泻、白茅根、益母草等。 2、健脾化湿、利水消肿;临床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腰以下为甚,身重倦怠,小便量少,纳呆,胸闷,苔腻、脉濡。常方剂为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常药物有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