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嘴巴周围起红疹怎么回事 小儿口周皮炎
孩子嘴巴周围起红疹怎么回事 小儿口周皮炎
症状:
发病就在嘴的周围,干燥多风的季节多发,小儿用舌头舔口唇和口唇周围,嘴四面的皮肤颜色有一圈发红,而且红里透黑,约1厘米宽。
建议:
一旦患了口角炎,可口服复合维生素B,局部涂用硼砂末加蜂蜜调匀制成的药糊,或用冰硼散、青黛散等局部涂抹。
口周皮炎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一、干燥脱屑型
病理学检查:基底细胞空泡变性,日光变性。
二、湿疹糜烂型口周皮炎
1、光化性口周皮炎
病理学检查:急性损害细内和细胞间水肿,水疱形成。
2、良性淋巴增生性口周皮炎
病理学检查:粘膜下淋巴滤泡增生。
3、腺样口周皮炎
病理学检查:非特异性腺体增生、肿大,炎症细胞侵润。
4、肉芽肿性口周皮炎
病理学检查:肉芽肿性结节,有郎罕细胞。
宝宝嘴巴长泡是怎么回事
孩子嘴巴里面长泡多为口腔单纯性疱疹,口腔单纯性疱疹的病理病因:
引起口腔及口周皮肤感染的致病微生物是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人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当疱疹病毒接触宿主易感细胞,病毒微粒进入细胞及胞核,其核心的核酸在细胞核内合成蛋白质与氨基酸,并利用宿主细胞氨酸和酶,重新复制病毒微粒;然后通过胞浆,细胞膜向周围扩散,引起急性发作的称原发性单纯疱疹;若机体在接触该病毒后形成抗体,但量不足,当遇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过度疲劳,消化功能失调或局部机械刺激等因素,潜伏在细胞内的病毒则活跃,繁殖,引起复发,称复发性单纯疱疹。
本病的传染途径为唾液飞沫的接触传染。
口腔单纯性疱疹的症状体征,根据以下特点,不难作出诊断:
1.疱疹性口炎 多见于婴幼儿,在高热,咽痛后出现口腔粘膜上成簇小水疱或溃疡或融合后形成的大溃疡,7~14天左右可自愈。
2.唇疱疹 多见于成人,好发部位在唇红部粘膜及邻近皮肤上,有成簇水疱,发痒,破溃后结痂,有自限性及复发性。
对于宝宝嘴巴里面长泡是怎么回事,在上文中为大家做了详细的介绍。在这里还希望作为家长们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卫生问题,给孩子经常的清洗手部卫生,不让孩子啃咬自己的手指,防止细菌侵入,另外在病发率较高的季节要尽量少带孩子外出。
幼儿口周皮炎可用勺吃水果
口周皮炎是幼儿常见皮肤病,主要是因为婴幼儿期皮肤薄嫩敏感及缺乏维生素所致,口水及各种果汁为明显的诱发因素。
所以,不少幼儿吃水果后就引发口周皮炎,家长很紧张,有的甚至因噎废食不敢让孩子吃水果,还有的误认为孩子对水果过敏从而拒绝让孩子吃水果。其实,除个别孩子对某种水果过敏外,大部分人对大多数水果是不会过敏的。
吃水果后单纯口周皮炎,其他部位无皮疹,没有胃肠及呼吸道不适者全部为果汁局部刺激所致,不属过敏反应。可以将水果洗净去皮后切成玉米粒大小的方块放到碗内,再用勺子直接送到幼儿嘴里,以避免果汁接触皮肤。
口周皮炎患者饮食禁忌
口周皮炎是幼儿常见皮肤病,主要是因为婴幼儿期皮肤薄嫩敏感及缺乏维生素所致,口水及各种果汁为明显的诱发因素。所以,不少幼儿吃水果后会引发口周皮炎。对此家长很紧张,有的甚至因噎废食不敢让孩子吃水果,还有的误认为孩子对水果过敏从而拒绝让孩子吃水果。
其实,除个别孩子对某种水果过敏外,大部分人对大多数水果是不会过敏的。吃水果后单纯口周皮炎,其他部位无皮疹,没有胃肠及呼吸道不适者全部为果汁局部刺激所致,不属过敏反应。可以将水果洗净去皮后切成玉米粒大小的方块放到碗内,再用勺子直接送到幼儿嘴里,以避免果汁接触皮肤。
任何疾病都可以通过饮食进行辅助调理,口周皮炎也是这样。口周皮炎患者饮食要注意,如果有过敏的药物和过敏的食品千万不要吃;刺激性食品最好不要沾到嘴唇及嘴角,如醋、橘子的汁、酒、辣椒等。
口周皮炎患者吃什么好?
1、多吃蔬菜、水果。
2、多饮茶水或清淡饮料。
3、宜凉血解毒食物。绿豆、粳米、黄瓜、苦瓜、马齿苋、绿茶等。
口周皮炎患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1、忌刺激性食物 辣椒、酒、浓茶、咖啡等刺激食物,可使瘙痒加重容易使湿疹加重或复发,都应禁忌。
2、避免过多食用酸、碱、辣或烤炸的食物。
3、平时少吃芒果和菠萝,这对口周皮炎的患者也有一定的帮助。
小儿口水疹的原因有哪些呢
在嘴边出现的红红一片状况统称湿疹,也由于是新生儿口水流较多,停留在嘴唇周围的时间过长造成的发炎现象,所以也称为口水疹;口水含有消化酵素,在人体内扮演消化的角色,但若这些酵素在皮肤表面停留时间过久,皮肤的角质层会逐渐受到分解产生干燥现象,况且宝宝的皮肤比较细致柔嫩,因此容易引起皮肤发炎。
除长牙阶段,其他要进食母奶或配方奶期间,宝宝的口腔一旦分泌大量的唾液,都是容易出现口水疹的时期。由于每个宝宝的生长时程不同,好发的年龄从4至6个月或7至8个月都有可能,通常到了1岁左右,宝宝的牙齿渐渐长齐,也开始接触许多副食品后,唾液大量分泌的情形会逐渐趋缓,口水疹的发炎现象就会愈来愈少发生。
长期含奶嘴、念珠菌感染,也会起红疹!但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口水疹外,也有其他的原因会造成宝宝嘴边红红一片,因为口水的缘故所造成的口水疹,会在嘴巴周围或下巴呈现出的状况是红红平平的一片,另一种也会造成相似状况的原因则是宝宝长期含奶嘴,因吸吮奶嘴摩擦嘴边周围皮肤所造成的。
读了上面的文字,相信众多妈妈们都已经明白口水疹的来历了吧,如果当孩子出现这种现象的话,一定要注意及时处理一下,因为口水疹让孩子感觉很不舒服,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哭闹,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进食。
孩子嘴唇周围红怎么办
1、首先是立即停用含氟糖皮质激素和氟化牙膏,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者应在数周内逐渐减量。
2、停用糖皮质激素期间,可以外用O.03%他克莫司霜或1%吡美莫司乳膏(2岁以上),这两种药膏是目前比较新的治疗皮炎的外用药膏,其成分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这两种药膏本身不是激素,但有激素的治疗作用,而没有激素的副作用,所以相对比较安全。
3、严重的成人患者可以同时配合口服四环素,0.25mg,每日2次,疗程6周。四环素不能用于12岁以下儿童,儿童患者可服用红霉素。
不过从来信的描述看,孩子患的可能是舌舔皮炎,而不是口周皮炎,因为口周皮炎很少见于儿童,而且一般持续存在数年,治愈后复发较罕见。
舌舔皮炎属于皮肤行为症,也有学者认为是接触性皮炎的一种,症状有轻有重,轻者表现为唇黏膜和口周皮肤红斑、水肿、干燥和鳞屑,重者可出现糜烂、渗出和结痂。本病好发于干燥多风的春季和秋季(严重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由于孩子反复舔吮口唇及口周皮肤,使唇黏膜和口周皮肤脱水,出现干燥症状,加上唾液的不断刺激,最终导致黏膜和皮肤出现炎症。
“舔——干——再舔——再干”为恶性循环,不加阻止的话会使病情逐渐加重。孩子反复舔吮口唇,大多数为不良习惯,少数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有关,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会使病情加重,故建议如下:
1、发病期间,饮食宜清淡,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可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锌。
2、每次饭后和吃完水果以后,要求孩子及时用清水洗一洗口周皮肤,以减少汤汁对皮肤的刺激。
3、皮损局部可以外用1%氢化可的松、尤卓尔或艾洛松等副作用比较小的糖皮质激素。如果家长十分担心激素的副作用,也可以应用0.03%他克莫司霜或1%吡美莫司乳膏。
婴儿芒果过敏
婴幼儿芒果过敏很常见。在大量的芒果过敏中,儿童居多,主要是其食用芒果方式为“洗脸式”,而且儿童的皮肤薄而娇嫩,容易受到刺激,而其自身免疫力比成年人差,更容易过敏,除了嘴巴肿,往往因为揉眼睛,还会其他其他皮肤过敏。对引起过敏的毒素没有抵抗能力,所以儿童更容易发病。据调查,很多医院皮肤科经常收治多例这样的“芒果皮炎”患儿。
专家介绍,“芒果皮炎”只是一种俗称,准确的说法是接触性皮炎。因为芒果里含有刺激性物质,没有完全成熟的芒果还含有醛酸,对皮肤具有致敏性和刺激性,接触到儿童的皮肤后,容易造成过敏,出现红肿、疼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荨麻疹和哮喘现象。而儿童吃水果时大多是“洗脸式”,容易将汁沾到脸上和身上,再加上他们的皮肤比较嫩,免疫力差,很容易造成过敏。
婴儿芒果过敏及时处理。据介绍,时令水果中除了芒果,菠萝也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些孩子吃了之后,要过两三天才会出现反应。为此,专家提醒,食用芒果后,如果孩子的嘴巴有肿胀、瘙痒的感觉,唇部及周围出现发红、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漱口,将脸、手洗净后,用毛巾浸水冷敷。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比如面部出现大片红疹,甚至有轻微水肿,应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涂抹抗过敏药物,一般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
专家建议,食用芒果的时候可以把皮削得厚一点,将果肉切成小块往孩子嘴里送,尽量不要碰到孩子的嘴唇。吃完后,及时给孩子漱口、洗脸,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过敏的发生。
婴儿芒果过敏食疗方案:
忌:所有发性食材,鸡蛋、鱼以及辛性食材。
宜:清淡的食物为主,少肉,多吃含钙高并配合VC丰富的食材,同时吃点谷维素丰富的食材也有利于缓解过敏症状。
小白菜香菇是不错的选择。小白菜或者小油菜含有天然的缓解过敏症状的物质。另外过敏期间可以用葡萄籽油来烹调孩子的食物,其中的葡萄多酚本身就是抗过敏药物中提取的重要成分。
[转
儿童嘴唇起泡
1、新生儿出生2-5天之后,嘴唇上往往起白色薄皮,有的父母常常用手去揭或用力擦,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往往会导致出血或感染。 新生儿嘴唇出现白色薄皮时,可用石蜡油或熟花生油涂在嘴唇上,每次吃完奶后涂搽1次,待其自然脱落。还可用消毒纱布在温开水内浸湿后覆盖在嘴唇上,待1小时后揭开纱布,用消毒的小毛巾轻轻擦拭。千万不要硬揭,以免出血或感染,给新生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宝宝是不是得了鹅口疮?鹅口疮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多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肤、肠道、阴道寄生。由于孩子入口的东西不干净:乳具消毒不干净、乳母的乳头不干净、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干净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对于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儿或小婴儿都容易引起鹅口疮的产生。也有的新生儿是经过产道分娩感染的。 鹅口疮的主要表现: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样物,常见于颊黏膜、上下唇内侧、舌、牙龈、上腭等处,有时可蔓延至咽部。此白膜不容易拭去,剥落后局部黏膜潮红。一般孩子无疼痛感,不流口水,吃奶不受影响,但是病变严重可引起呛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
3、嘴唇发白肿胀了,象起泡,但不知道宝宝发烧了没有,如果再加上发烧,那有可能是病毒感染了,得了庖疹性咽炎,还是带宝宝上医院去看看看吧!疱疹性口炎发病比较突然,表现为发热,体温通常在38度左右,头痛、烦燥不安,口水增多,由于口腔疼痛,不爱吃东西,颌下淋巴结肿大、并伴有触痛等。一般在2~3天后,体温多逐渐下降,而口腔症状确开始加重,全口的牙龈充血红肿,呈暗紫红色,轻轻一碰就会出血,口腔粘膜充血,看上去是深红色的,上面有许多针尖大小的水泡,直径1~2毫米,成簇分布,壁薄而透明,水疱很快破溃,融合后形成大小不等、边缘不规则的溃疡或糜烂面,表面常覆盖有一层灰白色的、不能被擦掉的膜,医学上叫假膜。由于溃疡面大,又在多部位同时出现,疼痛常很剧烈,唾液分泌大量增加。如有继发感染时溃疡表面的假膜增厚,颜色变得污秽,还会出现口臭, 因此患儿十分痛苦。有时病变还波及到口唇周围的皮肤,在口角及上下唇皮肤可出现红色的斑疹,斑疹的上面小水疱聚集成簇状,破裂后干燥结痂,痂皮一经脱落,可留有暂时的浅咖啡色的色素沉着。疱疹性口炎的病程一般为7~14天。有继发感染时,病程可延长至2~3周。
只是简单的上火,一般保证孩子的睡眠,中午最好午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多喝水,保持身体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同时保持口腔的清洁,睡前漱口,刷牙之后不再吃东西,尤其是甜食,热气的食物更应该少吃。
口周皮炎的食疗
一 赤豆粥: 把赤豆加水煮至半熟, 放入粳米同煮粥, 以淡食为宜, 加白糖调味食用亦可.有健脾益胃, 清热, 解毒, 利水, 消肿,
通乳作用.适用于水肿病, 下肢湿气, 小便不利, 大便稀薄, 身体肥胖, 产后乳汁不足等症.
二 绿豆煮至豆皮开裂时, 加入粳米, 同煮粥, 加适量白糖调味食用.有清热解毒, 止渴除烦, 利水清肿作用, 适用于暑热烦渴, 疮毒疖肿, 高热口渴,
小便不利, 食物中毒, 以及预防中暑.本品可作为夏季清凉饮料.注意: 肾亏体弱消瘦或夜多小便, 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食用.
三 冬瓜苡仁汤: 需要的材料冬瓜、苡仁, 共煮汤.可加糖或食盐调味, 代茶饮用, 有清热, 解暑, 利尿, 除湿作用.适用于疮疖痱毒, 湿疹脚气,
小便黄赤短少.
四,白头翁薏苡粥,原料,白头翁, 苡仁, 梗米。做法:白头翁煎水去渣, 将汁与苡仁、梗米同煮为粥.功能:清热、解毒、排脓.
五 蒲公英汁: 鲜蒲公英, 白糖,将鲜蒲公英洗净, 捣烂, 以纱布取汁, 加入白糖即成,具有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的作用。
坐月子嘴巴起泡怎么办 冷热敷
坐月子嘴巴起泡时,初期可以用冷敷,有助于减轻发炎与疼痛、外周红肿的症状。48小时后,可改用热毛巾敷敷嘴上的泡,能减轻红肿情况,加快嘴附近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水泡尽快消散。
别把口水疹误当湿疹
别把口水疹误当湿疹
口水疹的症状跟一般湿疹很类似,保湿度如果不足,宝宝的皮肤皆会出现干裂、发痒及红肿现象,还会出现一粒粒的小水泡,抓破之后会流出组织液,恐怕引起细菌感染,所以要分辨宝宝是因为口水疹或湿疹而引起发炎,最大的差异在于发炎部位不同;引发口水疹的主要部位集中在宝宝容易沾上口水的地方,像嘴巴周围或下巴的发炎情况会最为明显。
口水疹,其实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急性期的口水疹是因为刺激物穿透皮肤通过屏障造成表皮的角质形成细胞轻度损伤从而刺激了炎症介质的释放使T细胞活化产生细胞毒作用。慢性期的口水疹主要是由于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遭到破坏:介导屏障功能的角质层脂质损伤使角层细胞的黏合力降低、脱屑、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水分丢失)触发皮肤屏障功能重建:促进脂质合成、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及产生一过性角化多度,使皮肤表现得粗糙、肥厚。
常含奶嘴也可能起疹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口水疹外,也有其他的原因会造成宝宝嘴边红红一片,因为口水的缘故所造成的口水疹,会在嘴巴周围或下巴呈现出的状况是红红平平的一片,另一种也会造成相似状况的原因则是宝宝长期含奶嘴,因吸吮奶嘴摩擦嘴边周围皮肤所造成的,尤其是经常使用奶嘴的宝宝,有些含奶嘴的时间很长,如果家长观察宝宝并不常流口水,但嘴边仍出现红红平平的一片,就有可能是长期吸吮奶嘴所引起。
此外念珠菌感染也会引起嘴边红红一片,但不同的是会出现凸起的红色小疹子约5、6颗。念珠菌是霉菌的一种,存在于空气中,因为有的宝宝某些部位的皮肤抵抗力较弱,就容易受到感染引起红疹子。
宝宝爱流口水需警惕湿疹
对于刚正在长牙齿的宝宝来说,流口水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家长们应该注意哦,如果气温闷热,环境湿润的话,流口水宝宝如果不及时清洁护理的话,嘴唇、脸蛋和下巴等容易被口水浸着的部位容易引起湿疹哦。
案例:流口水宝宝烦躁不安当警惕湿疹
近日,刘女士发现自己1岁的宝宝开始变得烦躁不安,吃饭、睡觉都受到了影响,她怀疑这与宝宝长时间流口水有关系,因为她细细观察发现,宝宝口水浸润到的嘴唇、下巴处出现了皮疹。因此,刘女士特意携带宝宝在前往儿童医院检查,接诊医生告诉张女士,她的儿子流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因为口水太多,清洁不及时加上高温炎热引起了湿疹,目前宝宝已经出现了轻微的湿疹。
孩子老流口水可能是疾病的表现
孩子为什么总是流口水?
护理:宝宝流口水应保持清洁干爽
据儿科医生介绍,爱流口水的宝宝,夏季要特别注意局部清洁,保持脸、嘴唇周围、下颌及颈部皮肤干燥,以防止口水刺激皮肤,引发皮肤炎症。家长可以给爱流口水的宝宝围上软布做的围嘴,要经常换洗。若宝宝的唇周、下颌及颈部皮肤发红、糜烂甚至脱皮,家长可应用温水帮宝宝轻轻清洗,然后拍干或用纸巾吸干皮肤表面水分再用药。药物一定要经医生指导使用,切不可自行涂抹成人皮肤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流口水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绝大多数是生理现象。当宝宝出生不久,涎腺细胞还不发达,唾液分泌很少,到了四五个月以后开始吃辅食,增加了咀嚼;同时乳牙也开始萌出,牙龈受到刺激,引起神经反射作用,这时口水就会增多。可是小儿的口腔浅,又不会把多余的口水及时吞咽下去,过多的口水就会顺着嘴角流出来,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等到两岁半以后,满口乳牙长齐了,流口水的现象就会改善。
提醒:家长应注意宝宝流口水的变化
有些宝宝流口水属于病态现象,例如得了口腔炎,包括舌炎、牙龈炎等。这种情况下流出的口水带有黄色或者淡红色,并且有点臭味,小孩还会有轻微发热、不愿意吃东西、烦躁不安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就应请医生诊治。另外,宝宝如有吃手或者啃奶嘴等不良习惯,也会刺激口腔,爱流口水。如果是这些原因引起的口水多,家长一定要在夏季帮助宝宝脱离不良习惯,以免出现湿疹甚至溃疡。
婴幼儿芒果过敏很常见
在大量的芒果过敏中儿童居多,主要是其食用芒果方式为“洗脸式”,而且儿童的皮肤薄而娇嫩所以容易受到刺激,而其自身免疫力比成年人差,更容易过敏,除了嘴巴肿,往往因为揉眼睛,还会其他其他皮肤过敏。对引起过敏的毒素几乎没有什么抵抗能力,所以儿童更容易发病。据调查很多医院皮肤科经常收治多例这样的“芒果皮炎”患儿。
据介绍时令水果中除了芒果之外,菠萝也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些孩子吃了之后,要过两三天才会出现反应。专家提醒食用芒果后,如果孩子的嘴巴有肿胀、瘙痒的感觉,唇部及周围出现发红、皮疹、皮肤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及时漱口,将脸、手洗净后,用毛巾浸水冷敷。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比如面部出现大片红疹,甚至有轻微水肿,应该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涂抹抗过敏药物,一般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婴儿芒果过敏及时处理。
专家建议食用芒果的时候可以把皮削得厚一点,将果肉切成小块往孩子嘴里送,尽量不要碰到孩子的嘴唇。吃完后及时给孩子漱口、洗脸,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过敏情况的发生。
引起口周皮炎的原因
1、引起口周皮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维生素,这可能和患者的日常饮食有关,有的患者不吃或者很少吃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或者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但是自己的消化吸收存在一些异常的情况,导致维生素的缺乏。
2、导致口周皮炎的因素有很多,最早认为口周皮炎是由于日光照射所引起的。口香糖、苦味药、饮料、酒精、唇膏、化妆品、含氟的牙膏、含氟皮质激素等等原因也是造成口周皮炎的一些诱因。但是这些原因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证实。
在平时要去预防口周皮炎的发生。另外,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罹患口周皮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耽误了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以免对以后的治疗增加难度。口周皮炎疾病影响到了患者皮肤的健康,给患者的心理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治疗口周皮炎可以说是非常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