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山茱萸常见掺杂物

山茱萸常见掺杂物

1.掺未成熟的果肉

采摘时不分青红,一概采之,加工而成。未成熟的果肉入药,不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与成熟果实相比,未成熟果实色淡红或黄红,肉薄,无光泽。

2.掺变质果肉

把变质品加工后掺入正品中。变质品果肉黑褐色,略呈扁团块状,质较坚实,果肉之间不易分离。

3.掺食盐水

将食盐水喷淋在干燥萸肉内,拌匀,闷一夜,干燥。盐萸肉外表有白霜,口尝有咸味。

4.掺蜂蜜

将蜂蜜加适量水稀释后拌入萸肉内,稍闷,晒干或烘干,蜜萸肉外表油润,手摸发黏,口尝味甜。

5.掺玉米粉

将萸肉用水喷湿,拌入玉米粉,干燥。玉米粉萸肉外表有一层淡黄色玉米粉,凹陷处为多,手搓,可见玉米粉散落在手掌上。

山茱萸泡水喝的禁忌

中医方面认为,是药三分毒,这种道理同样适用于山茱萸。科学的使用山茱萸对于健康具有非常有益的作用,但如果胡乱使用则会导致身体的健康受到损害,甚至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山茱萸泡水喝的功效包括了补肝益肾以及收敛固脱,若没有对症下药,那么健康则会大大损害。具体的山茱萸泡水喝的禁忌如下:

第一:不适合服用山茱萸的人群

大家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山茱萸的时候一定要对症下药,弄清楚哪些体质以及哪些症状是不适合服用山茱萸的。专家告诉我们,平时生活中如果出现了命门火炽以及强阳不痿的患者,那么最好不要将山茱萸泡水服用。

除此之外,如果身体中还出现了体内湿热以及小便淋漓不尽的毛病,这类型的患者也最好不要将山茱萸服用,否则病情将会越来越重。

第二:不适合和山茱萸一起服用的中药材

山茱萸属于一种中药材,所以如果没有科学使用很容易导致这种药材和其他重要发生反应,有可能降低药效甚至产生副作用。在平时生活中使用山茱萸的时候,一定要将蓼实作为使君。除此之外,山茱萸不能够和防风、防己和桔梗这三种中药材一起服用,否则会令身体出现异常症状。

第三:孕妇不适合服用山茱萸

在怀孕期间的女性最好不要将山茱萸泡水服用,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孕妇服用了这种药液,服用的孩子出现残疾以及畸形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第四:山茱萸不可长期服用

平时服用一定要弄清楚这种中药材的副作用,并且做好规避。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山茱萸泡水服用后会导致胎儿以及动物的胚胎出现一定的致畸作用。山茱萸中所含有的一种物质会对动物产生致命反应,这主要是由于药材中含有一定的致命物质以及蛋白质。

通过最终的实验发现,山茱萸的果肉以及果核中都是含有一定的毒性的,不过这种毒性含量比较低,只要不大量并且长期服用则不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宜忌

宜:山茱萸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还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状,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

忌:性机能亢进、手足心发热、失眠多梦的人不要食用,会导致症状加重。体内有湿热,表现为舌红苔黄腻,或者小便淋漓涩痛,或者胃酸过多,也不宜使用山茱萸。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性微温;味涩、酸;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大汗虚脱。内热消渴。

禁忌

命门火炽,肝阳上亢,及素有湿热,小便不利者禁服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功能补肝肾、敛精、补血,是一味滋补的常用药。如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等配方中,都有山茱萸。

山茱萸一药,近代名医张锡纯对它情有独钟,并以它作为救急之药。他说:"山茱萸能收敛元气,固涩滑脱,振作精神。"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张氏曾以一味山茱萸肉挽救垂危的病症。

山萸肉止汗作用确实有效,笔者在临床遇盗汗或自汗之人,凡大腿部汗多,都用萸肉10~12克,即可见效。

山茱萸的中药故事

山茱萸,又称山萸肉、萸肉,是一味补益而又具有收涩功能的常用药。它之所以名山茱萸,有一段历史性的故事。

传说早在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当时太行山一带地区都属于七雄中赵国的土地,山区的居民大多靠上山釆药为生,同时若采到了名贵的药材,必须向赵王进贡。有一次,一个采药的村民给赵王进贡,献上一种药,赵王问:“此药何名,有何作用?”村民答曰:“名叫山萸,是一种补药。”赵王听其所答含糊不清,赵王不悦:“小小山民敢将此平庸草药当贡品,岂不小看本王,故念你无知,赶快带此草药回家。”这时有位姓朱的御医急忙走了过来,对赵王说:“山茱是一种良药,这位村民听说大王有腰痛疾,才特意采了送来。”赵王却说:“寡人不需用什么山茱。”村民听后,只好没精打采地走出了宫门。朱御医听后见村民怏怏而走,急忙走了出来,对村民说:"请你把山萸买给我。"村民听后就将采来山萸全部买给了朱御医。朱御医便将它种植在庭院中,2年后长得十分茂盛,他便将它采收、洗净、晾干、储藏后备用。有一天赵王旧病腰痛复发,疼痛难忍,坐卧不宁。朱御医见状,忙用山萸煎煮,熬好药饧,给赵王服下,赵王服后腰痛渐轻,连服3天,康复如初。赵王问朱御医:“寡人所服何药?如此神效。”朱御医回答:“此药就是当年村民进贡的山萸。”赵王听后大喜,下令大批种植山萸。有一次赵王的王妃得了崩漏症,阴道流血不止。赵王传旨,命朱御医配药治疗。御医又以山萸为主,配制药方,治愈了王妃的崩漏。赵王更为欣喜,赵王为了表彰朱御医的功绩,就将山萸更名为"山茱萸"。后来就将山萸正式命名为"山茱萸"。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止带止崩、收敛止汗、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因为它是一味平补阴阳的药物,所以不论阴虚或阳虚,均可使用。

应用:

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耳鸣,腰酸。与熟地、枸杞子、菟丝子、杜仲等配伍。

用于遗精,遗尿,小便频数,及虚汗不止。对肾阳不足引起的遗精、尿频均可应用,常配合熟地、菟丝子、沙苑蒺藜、补骨脂等同用;对于虚汗不止,本品又有敛汗作用,可与龙骨、牡蛎等同用。

此外,本品又能固经止血,可用治妇女体虚、月经过多等症,可与熟地、当归、白芍等配伍应用。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大汗不止,体虚欲脱。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①《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②《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

③《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

④《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⑤《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⑥《珍珠囊》:"温肝。"

⑦《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山茱萸不同组分对免疫系统影响不同,水煎液可降低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抑制SRBC或DNCB(2,4-二硝基氯苯)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山茱萸总苷和熊果酸能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转化,抑制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生成和白细胞介素-2的产生,对器官移植产生的排斥反应有明显的对抗作用,每日腹腔注射山茱萸总苷500mg/kg,连续给药6天,可明显延长小鼠移植心脏后的存活时间。而水煎液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可加速血清抗体IgG、IgM形成。

抗炎、抗菌

山茱萸水煎剂对二甲苯、蛋清、醋酸等致炎物引起的炎性渗出和组织水肿及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肿胀组织中PGE含量无明显影响,能降低大鼠肾上腺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轻肾上腺细胞损害。提示其抗炎机理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对PGE合成释放无明显抑制作用。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化。

其他作用

山茱萸在体外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亦有抗实验性肝损害的作用.对因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山茱萸甙毒性很低,不溶血,但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重阳节必须了解的3大养生习俗

重阳登高,心身康泰

登高是重阳节最古老的习俗,又称“登高节”。古人登高之原始目的是避祸消灾,逢凶化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一个极为受人崇拜的神秘数字。《黄帝内经·素问》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古人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两九均为老阳之数,物极必反,不吉利,易招灾惹祸。于是在重阳这天,先民们便去登高,祭拜山神,以消灾除难,赐给平安吉祥。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普及,重阳登高的迷信色彩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是娱乐休闲。隋唐时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月令》中说:“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是的,重阳时节,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山花烂漫,层林尽染。与亲朋好友扑向大自然怀抱,登高望远,放飞心灵,解放感自由感油然而生,情绪愉悦,一扫悲秋阴霾。登高又是很好的有氧运动,醒脑益智,养心健肺,畅通血脉,强筋壮骨,对防治心脑血管病、肥胖症、糖尿病、便秘、骨质疏松等病大有益处。

佩戴茱萸,辟邪驱毒

重阳节,又叫“茱萸节”,茱萸是必用的灵物,称为“辟邪翁”。古人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驱毒,消灾纳吉。南朝时,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一个神异的故事,东汉末年,汝南人桓景跟随术士费长房学道。一天,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将有灾厄。”桓景听了惊恐不已。费长房告诉他消灾之法,在重阳这天让家人各将盛茱萸的绛囊系在臂上,早早外出上山,饮菊花酒,到傍晚时再回家,可免祸。桓景一一照办,才逃脱这场劫难。西晋周处的《风土记》:“茱萸九月九日熟,色赤可爱。俗尚此日,折茱萸以插头,云辟除恶气而御初寒。”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云:“井上宜种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其子于屋,辟鬼魅。”

人们佩戴的茱萸是中药的吴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晋人孙楚在《茱萸赋》写道:“攀紫房于纤柯,缀朱实之酷烈,应神农之本草,疗生民之疹疾。”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中医认为,吴茱萸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温中止泻等功效,可治厥阴头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五更泄泻等症。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

饮食菊花,摄生延年

重阳节有赏菊、咏菊、食菊的风俗。屈原在《离骚》中吟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九章》中的“播江离与滋菊兮,原春日以为糗芳。”是指将菊花与谷物相掺和制成食品。魏晋时代的文人名士将菊花奉为“仙品”,普遍相信服食菊花可使人长生不老。晋人傅玄称菊花“服之者长寿,食之者通神。”晋代医家葛洪在《西京杂记》中说:“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饮菊花酒,令人长寿。”说其爱菊,首推陶渊明,他隐居庐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常邀亲朋好友一同赏菊品菊,“今日送走西方客,明日又迎东方朋。”被民间奉为“九月花神”。相传,有一年九月初九因没有酒,他只好在宅边菊花丛中采了一大把菊花。此时,忽然望见白衣人到,乃是江州刺史王弘派使者送酒来了。放翁喜出望外,以菊花烹制下酒菜肴,欣然酌酒取乐。

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明代李时珍对菊花推崇备至:“其苗可蔬,叶可啜,花可饵,根实可入药,囊之可枕,酿之可饮,自本到末,罔不有功。”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瘘瘅、治百病。”目前,药用的有三种,杭菊(黄菊花)散风解热,滁菊(白菊花)养肝明目,野菊花以清热解毒见长。若酿制成菊花酒,可增加活血化瘀之功,每次饮25~50毫升为宜。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补虚固脱

近代医家张锡纯云:“茱萸救脱之功,较参、芪、术更胜哉!”又说:“救脱之药,当以萸肉第一”。山茱萸善补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其善治阴阳两虚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临症常以山茱萸50~100克煎浓汤服。

第2步滋阴敛汗

肝为厥阴,其虚极之时,可见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或又热又汗之危候。因肝胆相为表里,厥阴肝经之忽热忽汗之症,尤如少阳胆经之寒热往来之候,治疗需补肝滋阴以除寒热。《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主寒热,其实为肝经虚极之寒热,因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故用于肝经虚极、元气欲脱之寒热往来、大汗淋漓之症有效。

第3步补肝舒肝

《内经》云:“过怒则伤肝”,肝藏血、主筋。肝伤,气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胆中藏相火,肝虚则疏泄失职,相火难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痛。治疗宜补肝舒肝并举,补血活血同施。《神农本草经》云:“山茱萸主温中,逐寒湿痹。”山茱萸不仅能补肝,且能舒肝通利气血,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虚所致腿痛,有补肝行痹之功。

第4步收敛固涩

山茱萸具有收敛之功,又兼开通之力,可补肺络及胃中血络,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气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虚火旺损伤胃络之吐血患者,临床常用山茱萸加龙骨、牡蛎,或加三七粉冲服,常可起到意外之疗效。

山茱萸治疗偏方

山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山茱萸治肾虚腰痛,阳wei遗jing: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

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豆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

山茱萸治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山茱萸治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糖尿病: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

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山茱萸治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

山茱萸的营养和药用价值

1.山茱萸、五味子、补骨脂、益智仁各10克,山药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儿童及老人肾虚遗尿,或尿频、夜尿增多者有效。

2.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3.山茱萸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肾虚眩晕有效。

4.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肾虚腰痛、阳痿遗精有效。

5.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对月经过多患者有效。

6.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7.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克,煎汤或代茶泡服。对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5剂就开始见效。

8.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可治自汗、盗汗。

9.山茱萸、白术各15克,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对汗出不止有效。

10.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对遗尿患者有效。

所以说山茱萸对治疗老年病十分有效,如果你也有这些身体不适,不妨试试这些山茱萸药方。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讲究“是药三分毒”,因此,要想用山茱萸药方治病,最好是在医嘱下安全使用,以免对你健康会造成伤害。山茱萸营养价值极高,感兴趣的话不妨多来了解下。

山茱萸的功效有哪些

补虚固脱

山茱萸善补肝,凡人身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故其善治阴阳两虚之喘息、自汗、怔仲、失精、小便失禁、大便滑泻等危重证候。临症常以山茱萸50~100克煎浓汤服。

滋阴敛汗

肝为厥阴,其虚极之时,可见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或又热又汗之危候。因肝胆相为表里,厥阴肝经之忽热忽汗之症,尤如少阳胆经之寒热往来之候,治疗需补肝滋阴以除寒热。《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主寒热,其实为肝经虚极之寒热,因山萸肉能敛汗,又善补肝,故用于肝经虚极、元气欲脱之寒热往来、大汗淋漓之症有效。

补肝舒肝

《内经》云:“过怒则伤肝”,肝藏血、主筋。肝伤,气血虚,则筋失所养而筋脉拘急,麻木不仁,伸曲不利而痛。又肝胆中藏相火,肝虚则疏泄失职,相火难以周流全身,以致郁于经络之间,与气血凝滞而痛。治疗宜补肝舒肝并举,补血活血同施。《神农本草经》云:“山茱萸主温中,逐寒湿痹。”山茱萸不仅能补肝,且能舒肝通利气血,故临床常用于治疗肝虚所致腿痛,有补肝行痹之功。

收敛固涩

山茱萸具有收敛之功,又兼开通之力,可补肺络及胃中血络,又不致有留瘀之患。久咳不愈而气血上逆之咳血,或肝虚火旺损伤胃络之吐血患者,临床常用山茱萸加龙骨、牡蛎,或加三七粉冲服,常可起到意外之疗效。undefined

茱萸是什么花吗

茱萸,指山茱萸科、山茱萸属常绿带香植物,但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茱萸一般是指茱萸树的果实。

茱萸在3-4月份开花,花朵为黄色的小花,果期9-10月,果实为椭圆形、外观红色、味酸,古人把茱萸作为祭祀、佩饰、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风俗,在我国,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传统习俗。

山茱萸食用方法

1

山茱萸治大汗不止,四肢发冷,脉搏微弱,体虚欲脱:山茱萸50~100克,水煎服,有较好的补虚敛汗固脱之功。如配合人参、附子同用,则效果更好。

肾虚眩晕:山莱英20克,枸杞子10克,女贞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老年人颇有效验。

肩凝症(肩周炎):山茱萸3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病情好转后,剂量减为10~15克,煎汤或代茶泡服。有较好的疗效,一般服药4~5剂就开始见效。

体虚多汗:山茱萸、党参各15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体虚多汗,容易患感冒者有效。

山茱萸治肾虚腰痛,阳wei遗jing: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各12克,当归9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补肾壮腰,固精止遗之功。

功能性子宫出血或月经过多:山茱萸30克,白术30克,生黄芪15克,煅龙骨25克,生白芍15克,茜草10克。水煎服,每日豆剂。有益气摄血,固冲止血之功。

山茱萸治遗尿:山茱萸、覆盆子、茯苓各9克,附子3克,熟地12克,水煎服。

山茱萸治老人尿频失禁:山茱萸9克,五味子6克,益智仁6克,水煎服。

糖尿病:山茱萸15克,乌梅10克,五味子15克,苍术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生津止渴之功。

自汗、盗汗:山茱萸、防风、黄耆各9克,水煎服。

山茱萸治治五种腰痛,下焦风冷,腰脚无力:牛膝一两(去苗),山茱萸一两,桂心三分,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圣惠方》)

相关推荐

茱萸有多辣

是一种较辣的调味品。 茱萸分为三种,吴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这里说的是食茱萸。食茱萸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名为樗叶花椒,严格来说是花椒的一种,花椒的味道辛辣、刺激,在辣椒没有传入中国之前,很多地区都用食茱萸当做辛辣调味品使用,《本草纲目》还称其为“辣子”。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 配茱萸

茱萸是重阳节时,人们佩戴在身上的植物,因为有九九重阳节配茱萸的习俗,因此,重阳节又称为:茱萸节。茱萸是一种中药材的果实,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

山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强心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山茱萸注射液2-8mg/kg静脉注射可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犬注射后,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血压、左心室内压均升高。山茱萸注射液能对抗家兔、大鼠晚期失血性休克,使休克动物血压升高,肾血流量增加,延长动物存活时间。给猫静滴山茱萸注射液,能增强心肌收缩性,提高心脏效率,扩张外周血管,明显增强心脏泵血功能,使血压升高。

山茱萸有什么作用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 1.强心 山茱萸有强心作用,增加心肌收缩性和心输出量,提高心脏工作效率。 2.抗炎、抗菌 山茱萸对表皮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 3.抗应激、抗氧化、降血脂 山茱萸能增强机体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能力,增强记忆力。山茱萸能提高红细胞中SOD活性,对抗脂质过氧化。其醇提物还有降血脂作用,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的含量,抗动脉硬

重阳节为什么登高 茱萸是什么

茱萸是山茱萸属落叶乔木,具有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效,是有名的中药材,茱萸开黄色小花,果实为椭圆形,外观红色、味酸,可入药,在我国有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时在手臂或者头上佩戴茱萸的习俗,为中国著名岁时风俗之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有诗句云: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是什么植物 茱萸是艾草吗

茱萸不是艾草。 茱萸只是学名,在民间茱萸还有艾子、越椒等叫法,平时对植物不熟悉的人群,很容易将艾草和艾子混淆,但是,茱萸和艾草从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植物,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子(茱萸)是双子叶植物纲、山茱萸属常绿带香植物,属于落叶乔木。

山茱萸有什么功效 山茱萸怎么吃好

山茱萸有多种不同的吃法,除了可以泡水喝以外,还能与其他中药搭配在一起煎汤服用,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它当保健食材使用时,则可以把它与大米放在一起煮粥和煮好以后加适量白糖调味,然后趁热食用,能补益肝肾缓解人类的肝肾不足。 山茱萸还特别适合用来煲汤喝,再用它煲汤的时候,可以准备淮山药和枸杞子以及山茱萸,还有石斛等多种食材把它们各取二十克,用香水洗净后直接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的猪腱子肉,加热煮开后放入适量食用盐,继续煲半小时,等锅中的肉熟透以后取出,吃肉喝汤就能补益身体缓解体虚。

山茱萸的副作用

毒理研究 通过检测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的致畸作用,确定山茱萸水提液的LD50>10g/kg,蓄积系数K>5,山萸肉水提液没有致畸胎作用。 显示山茱萸水提液没有急性毒性和蓄积性,山萸肉水提液对脊椎动物胚胎无致畸作用,为将山茱萸开发为功能性保健食品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山茱萸冷冻干燥提取物在250~300mg/kg对实验小鼠有致命性,这种致命物质与蛋白质有关。 通过离子交换色谱初步纯化其凝集素,且其凝集素在一定的温下稳定,在pH4~7稳定。 药(毒)理学 果肉及果核水煎剂作急性毒性实验,结果两者毒性都很低

重阳节插茱萸的意思 应季随俗

自古代起就盛行重阳节插茱萸,所以重阳节又叫做茱萸节。 古人把山茱萸作为祭祀、避邪之物,传说中战国时期的楚王妃曾经佩戴茱萸首饰,于重阳日登高畅游,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

骨质疏松常用药都有什么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内在物质基础与调节机体内分泌、免疫、微量元素等系统有关,应标本同治,通过对机体全身性的调节作用,纠正激素失衡和维持钙平衡。 ①肾阳虚型:治疗多以温补肾阳为主,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 ②肾阴虚型:滋阴补肾,多以知柏地黄丸、左归丸为主(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版)。 ③脾肾气虚型:温肾健脾益气,有人用金匮肾气汤加味(附片、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桂、丹皮、茯苓、泽泻、骨碎补、黑固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