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怎么办
胆汁淤积性黄疸怎么办
一、胆汁淤积性黄疸的治疗:肝内胆汁郁滞有1/3病因不明,但半数以上可以查出病因,因此积极消除病因对胆汁郁滞消退有积极作用。对于病因不明者对症治疗。苯巴比妥30-180mg/d。消胆胺6-10mg/d。如有明显中毒症状,特别是伴有过敏反应者,强的松40μg/d,连服一周多数病例胆红素可降低50%。待胆红素正常后渐减量至10mg,可维持1-2月,防止反跳。但若用一周后,胆红素无明显下降即应停用,以防副作用发生。
二、意见建议:建议到医院检查黄疸指数,血常规,如超标需要蓝光照射治疗,如正常则可以口服茵栀黄颗粒观察。
三、金钱草败酱茵陈茶
原料:金钱草、败酱草、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前3味煎汁1000毫升,加白糖适量。
食用方法:温服代茶饮。
四、黄瓜藤鸡蛋饮
原料:黄瓜藤100克,新鲜鸡蛋1个。
烹制方法:将黄瓜藤洗净后,加水200毫升煎煮成100毫升,冲服鸡蛋。
食用方法:每日1次。
五、蒲公英粥
原料:连根鲜蒲公英3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鲜蒲公英洗净、切细,浓煎去渣,加粳米、冰糖煮成稀粥。亦有用蒲公英加金银花30克或加玉米须50克与粳米煮成粥者,作用相似。
食用方法:每日温服2次。连服3~5天。
六、利胆茶
原料:玉米须、蒲公英、茵陈各30克,白糖适量。
烹制方法:将前3味加水1000毫升,煎汤去渣,加白糖调味。
食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200毫升,连服15天。
七、西瓜酪
原料:红瓤西瓜14克,冻粉1.5克,白糖60克,香蕉油1滴,清水90克。
烹制方法:将西瓜瓤去掉籽、切碎,挤出西瓜汁。冻粉切成寸段,在瓜汁中加白糖15克,放入冻粉煮化,搅均匀,凉透,凝结成冻,即为西瓜酪。清水加入剩余白糖烧开,凉透,加上香蕉油,将西瓜酪割成小块,在盘子四周浇上糖水即成。
食用方法:随量食用。
总胆红素升高的症状有哪些
1.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时,生成过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的能力,致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特征:
(1)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
(2)皮肤无瘙痒;
(3)有脾肿大;
(4)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
(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
(6)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
2.肝细胞性黄疸
因肝细胞病变,对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以致有相当量的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同时因肝细胞损害和(或)肝小叶结构破坏,致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地排入细小胆管,反流入肝淋巴液及血液中,结果发生黄疸。特征:
(1)皮肤和巩膜呈浅黄至深金黄色,皮肤有时有瘙痒;
(2)血中非结合和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3)尿中胆红素阳性,尿胆原常增加,但在疾病高峰时,因肝内淤胆致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4)血清转氨酶明显增高;
(5)血中肝炎病毒标记物常阳性;
(6)肝活组织检查对弥漫性肝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胆汁淤积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从分子细胞学上是指胆汁的生成和分泌减少,以及胆汁淤滞和浓缩。肝内胆汁淤积或单独出现,或与肝实质损害同时存在。特征:
(1)肤色暗黄、黄绿或绿褐色;
(2)皮肤瘙痒显著,常发生于黄疸出现前;
(3)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
(4)尿胆红素阳性,但尿胆原减少或缺如;
(5)粪中尿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显浅灰色或陶土色;
(6)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增高、脂蛋白-X阳性。
总胆红素升高的症状有哪些?其实,当患者的总胆红素出现升高的状况时,对其症状的了解,就需要从其不同的发病类型中入手,而在临床上,患者身上总胆红素升高的情况主要是与文中所讲述的三种发生在肝脏上的疾病有所联系的。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
首先确定是否有黄疸,皮肤黏膜发黄不一定有黄疸,可能为摄入大量胡萝卜素的食物或某种药物所致。皮肤黏膜不黄,不一定没有黄疸(隐形黄疸),此时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但L,肉眼不易察觉,也称亚临床黄疸。黄疸的有无决定于血清总胆红素的量,凡血清胆红素>17.1μmol/L,均认为有黄疸。
其次,明确何种类型的黄疸,黄疸的分类有溶血性、肝细胞性、胆汁淤积性、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者有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尿胆原(+)、尿胆红素(-)、骨髓中红系增生明显等表现,据此做出诊断。
黄疸产生的原因
黄疸产生的原因
一、阻塞性黄疸——正常情况下间接胆红素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形成胆汁,进入人体肠道,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胆管有阻塞,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使胆红素逆流入血,导致人体出现黄疸症状。
二、溶血性黄疸——由于人体血液的病变,导致红细胞大量死亡,使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大量增加,从而导致总胆红素升高,导致黄疸产生。
三、肝细胞性黄疸——因人体感染了肝炎病毒,使肝细胞受到了炎症性的损伤,无法正常将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使胆红素逆流入血,总胆红素值升高,从而导致黄疸产生。
黄疸的症状
(1)黄疸伴腹痛;病毒性肝炎可有肝区隐痛或胀痛}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区持续胀痛;胆石症患者往往先有腹痛继而出现黄疽;胆道蛔虫病常有急性上腹绞痛、胀痛,多发生胆总管炎或蛔虫堵塞后出现黄疸;溶血性黄疸特别是溶血危象时可出现上腹及背部酸痛;胰头癌常有腰背酸痛,以夜间为著;肝癌、肝脓肿可出现剧烈的肝区疼痛,肝癌引起的肝破裂可引起全腹剧烈疼痛。
(2)黄疽伴其他消化道症状:急性肝炎在黄疸发生前常有食欲减低、上腹饱胀、急性胆道疼痛、急性溶血、长时间乏力、纳差。体重减轻后发生黄疸,要高度考虑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肝癌等,特别是老年人。
(3)黄疽伴尿和粪便颜色改变:肝细胞性黄疽时尿色加深,粪色浅黄;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呈浓茶色,粪色浅灰或白陶土色;溶血性黄疽发作时尿呈酱油色,粪便颜色加深。
(4)黄疽伴发热:病毒性肝炎在黄疽前常有低热和上腹疼痛后出现黄疸。细菌性肝炎、败血症患者往往高热、寒战、胸及全身不适。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往往持续高热、全身衰竭、血细胞减少,伴黄痘。溶血性黄疸高热继而出现黄疸。肝癌等恶性肿瘤均可伴有高热。
(5)黄疸伴皮肤瘙痒:见于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6)黄疸伴体重改变:见于癌肿,体重进行性减轻。
(7)黄疸伴消化道出血、鼻出血、水肿、腹水及神经精神异常。
黄疸怎么预防
预防调护
饮食有节,勿嗜酒,勿进食不洁之品及恣食辛热肥甘之物。 黄疸病人应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饮食宜清淡。 本病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并对其食具、用具加以清毒,将其排泄物深埋或用漂白粉消毒。 经治疗黄疸消退后,不宜马上停药,应根据病情继续治疗,以免复发。
胆汁淤积性肝炎传染吗
主要表现为肝内梗阻性黄疸,有时与肝外梗阻不易区别。患者常显重度黄疸,而且持续时间长,全身皮肤瘙痒,尿色深黄似浓茶样,大便灰白如陶土色。肝炎病人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表现相似或较轻,全身状况也比急性黄疸型肝炎要好。
但整个病程长,黄疸至少持续在3周以上,甚至数月不退或消退缓慢。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碱性磷酸酶( ALP)、谷氡酰转肽酶( GGT)、胆固醇均升高,ALT中度升高。
屎液检查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阴性,此为梗阻性黄疸的特征,因为般黄疸型肝炎应该是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均阳性。B超检查有肝脏增大,肝内外胆管不扩张,这点可与肝外梗阻性黄疸相区别。淤胆型肝炎黄疸虽较严重,但病情轻,食欲好,一般肝炎症状均较轻者。
胆汁淤积性肝炎不会传染的。血小板30左右,已经很低,有全身各部位出血的可能。
血清胆红素有何临床意义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19μmol/l、直接胆红素0~7μmol/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肝脏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不能由肝细胞和胆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值升高显著;而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同时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障碍,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升高,但升高不如胆淤积性黄疸明显;临床上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主要有溶血、gilbert病和旁路胆红素血症。
黄疸型肝炎的症状有哪些
1、腹痛。肝区隐痛或胀痛时,则意味着肝脏有病变,可能为病毒性肝炎;如果是持续性胀痛则有可能为慢性肝炎或是肝癌。
2、发热。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常有低热,少数病例可发生高热。胆管炎发热,一般在中等度以上,多伴有寒战,常发生在上腹剧烈绞痛之后,接着出现黄疸。
3、皮肤痊痒。阻塞性黄疸常有明显的皮肤癌痒,且持续时间较长;肝细胞性黄疸也可有轻度病痒;溶血性黄疸则无疫痒。
4、消化不良。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前期一周左右常有消化不良。如黄疸发生前已有较长时期的消化不良,特别是在老年患者,首先要考虑肿瘤。长期厌油腻饮食或进油食后易诱发右上腹不适或绞痛者,常见于慢性胆囊疾病。
5、尿、粪颜色改变。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如浓茶、粪色浅灰或陶土色。肝细胞性黄殖时尿色加深,粪色浅黄。胆汁淤积型肝炎时,粪便也可呈陶土色。溶血性黄疸急性发作时可排出酱油色尿,粪便颜色亦深。
甲亢的危害有哪些 对消化系统危害
甲亢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肝细胞坏死变性、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胆汁淤积性黄疸、胃肠功能紊乱、极度消瘦等并发症状。
肝穿刺活检是什么意思 鉴别黄疸的原因
病人出现了黄疸现象,病史、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后,仍不能确定黄疸的病因时,通过肝穿刺活检可以确定黄疸是肝细胞性黄疸,或是胆汁淤积性所致,是病毒性还是药物性,还是胆红素代谢障碍引起。通过肝穿刺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了解预后。
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
专家指出,碱性磷酸酶偏高的原因可以分为生理性原因和病理性原因,具体如下:
1、生理性原因:儿童骨骼发育期、孕妇、骨折愈合期,这些情况下骨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很活跃,所以检测时值会偏高。
2、病理性原因:当人体患有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引起血清中的碱性磷酸酶偏高。
3、骨骼有病时,例如佝偻病、骨上肿瘤、软骨病等。
4、其他不是很常见的疾病,例如肾病、严重性贫血、甲状腺性能不全、白血病等。
碱性磷酸酶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碱性磷酸酶,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性能亢进时,血清碱性磷酸酶也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血红素高怎么回事啊
临床最常见的情况为血红素偏高,而且它的出现也并不会伴随有某些身体症状出现,很多朋友知道自己血红素偏高,一般都是在体检的时候,那么,针对什么因素会导致血红素偏高,在此为您做出分析:
血红素偏高常见于代偿性的增加比如肺病,心脏病。高原地区居民。生理性的增加比如新生儿,男性造血旺盛。体力劳动。脱水。造血系统疾病,比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其中任何一种或几种功能障碍,均可引起黄疸。检查胆红素代谢情况对测定肝功能,尤其是黄疸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胆红素测定包括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正常值:总胆红素4~19μmol/L、直接胆红素0~7μmol/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肝脏疾病时胆红素浓度明显升高,常常反映较严重的肝细胞损害。
胆汁淤积性黄疸时,由于直接胆红素不能由肝细胞和胆管排出,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在总胆红素中所占比值升高显着;而肝细胞性黄疸时,由于同时有肝细胞摄取、结合、排泄障碍,以致血清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比值升高,但升高不如胆淤积性黄疸明显;临床上引起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疾病主要有溶血、Gilbert病和旁路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高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溶血性黄疸。生成过多,血红蛋白破坏、各种原因的溶血。
2、肝细胞性黄疸。肝脏代谢能力下降。
3、胆汁淤积性黄疸。胆汁排出到堵塞。 大多数胆囊炎的发生,都因胆囊内存在着结石,阻塞了胆囊管,使胆汁排出不畅,继而发生细菌感染,形成胆囊炎。也有一部分病人,胆囊内并无结石,细菌由肠道或由血循环进入胆囊而形成胆囊炎。胆囊炎的病人由于胆汁成分改变、胆汁浓缩,以细菌和炎性坏死物质为核心,也易形成胆结石,故胆囊炎、胆结石常伴随存在。
(一)急性胆囊炎: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二)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建议服用抗生素、利胆中药,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忌油腻辛辣
总胆红素升高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1、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2、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于:(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可判断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过程。当总胆红素>17.1μmol/L,但<34.2μmol/L时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或亚临床黄疸;3.42~171μ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μmol/L为中度黄疸,>342μmol/L为重度黄疸。也可根据黄疸程度推断黄疸病因:溶血性黄疸通常<85.5μmol/L,肝细胞黄疸为17.1~171μmol/L,不完全性梗阻黄疸为171~265μmol/L,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342μmol/L。同时,可根据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程度判断黄疸类型:若总胆红素增高伴间接胆红素明显增高提示为溶血性黄疸,总胆红素增高伴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为胆汁淤积性黄疸,三者均增高为肝细胞性黄疸。
临床如何诊断黄疸肝炎疾病
您了解黄疸肝炎吗?黄疸型乙型肝炎整个病程一般分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恶心、肝区疼痛、食欲不振、黄疸等。那么,下面就和我们的专家详细了解如何诊断黄疸肝炎。
1、发热。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出现前常有低热,少数病例可发生高热。胆管炎发热,般在中等度以上,多伴有寒战,常发生在上腹剧烈绞痛之后,接着出现黄疸。肝癌因癌组织坏死或继发感染常有发热。
2、腹痛。肝区隐痛或胀痛时,常提示病毒性肝炎,持续性胀痛见于慢性肝炎及肝癌;胆结石或胆道蛔虫症发作,常有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亦有少数胆石症患者可无明显腹痛史;上腹及腰背痛提示胰头癌。
3、消化不良。病毒性肝炎在黄疸前期一周左右常有消化不良。如黄疸发生前已有较长时期的消化不良,特别是在老年患者,首先要考虑肿瘤。长期厌油腻饮食或进油食后易诱发右上腹不适或绞痛者,常见于慢性胆囊疾病。
4、皮肤痊痒。阻塞性黄疸常有明显的皮肤癌痒(皮肤癌【译】:指皮肤表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有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之分。多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如头、面、颈、手背等部位,约占发病总数的81.1%。皮肤癌的发生与长期日光暴晒,X射线及热辐射,经常接触石油、沥青、砷、焦油等化学物质,经久不愈的溃疡等因素有关。),且持续时间较长;肝细胞性黄疸也可有轻度病痒;溶血性黄疸则无疫痒。
5、体重改变。由癌肿所致的胆汁淤积性黄疸,体重呈进行性减轻;肝细胞性黄疸患者,体重减轻相对不显著。
6、尿、粪颜色的改变。胆汁淤积性黄疸时尿如浓茶,粪色浅灰或陶土色。肝细胞性黄殖时尿色加深, 色浅黄,胆汁淤积型肝炎时,粪便也可呈陶土色。溶血性黄疸急性发作时可排 出酱油色尿,粪便颜色亦深。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临床表现
1、原发疾病的表现
胆囊炎、胆石症常伴胆绞痛、发热、呕吐等症状,黄疸来去迅速;化脓性胆管炎起病急,寒战、高热、腹痛,迅速出现休克;恶性疾病多有上腹隐痛,进行性消瘦,肝大和黄疸;无痛性黄疸常为胰头癌的表现。
2、阻塞性黄疸的表现
肤色呈现暗黄、黄绿或绿褐色,甚至黑色。患者皮肤瘙痒显著,常出现在黄疸之前。间歇性黄疸是胆石症的表现;持续性黄疸,且逐渐加重,程度较深,常见恶性肿瘤所致。而壶腹周围癌黄疸较早出现,呈进行性加重,但少数患者可因肿瘤坏死,胆管再通而黄疸暂时消退或减轻,但以后重新加深,呈现波动性黄疸;因胆盐入肠道受阻,肠道常缺乏胆汁酸易导致腹胀、脂肪泻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缺乏;维生素K缺乏时,因肝脏不能合成凝血因子Ⅱ、Ⅷ、Ⅸ和X而发生出血倾向;因胆道部分或完全阻塞,粪中缺少胆红素或尿胆原,不能将粪便染黄,故粪便呈灰白色(白陶土色)。无论肝内或肝外阻塞均伴有淤胆性肝大,当梗阻位于胆囊管以下时常伴有胆囊肿大,可无压痛。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症状
一、病史及症状
本病以梗阻性黄疸而无肉眼可见的肝内外胆道阻塞为其特征,可由多种病因如药物、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妊娠、家族性等引起,临床上可表现有典疸,皮肤骚样及食欲不振,乏力等现象,问诊时应注意讯问病人发病的诱因,注意与肝 胆道梗阻所致梗阻性黄疸鉴别。
二、体验发现
黄疸,皮肤骚痒抓痕,肝脏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