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干姜温中散寒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干姜温中散寒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3-10g。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裂,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丁香温中降逆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习称公丁香,通常于9月至次年3月,花蕾由绿转红时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功能主治: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煎服1-3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
注意事项:热证及阴虚内热者忌用,不宜与郁金通用。
黄芽汤的功效与作用 补脾和胃
黄芽汤中的人参性温、味甘,有补气、生津、安神的功效;干姜温中散寒;炙甘草可入脾、胃二经,常饮黄芽汤具有补脾和胃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身体倦怠、食少便溏等症。
消化性溃疡吃什么食物好呢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消化道部位受到胃液的腐蚀造成黏膜受损,使黏膜层产生糜烂受损的现象。一般认为与胃酸不正常分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情绪有关。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和消化性溃疡有密切的关系,部分患者可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及饮食生活调整来治疗
1、二姜粥,原料:干姜6克,高良姜10克,粳米60克。做法: 将干姜、高良姜煎煮,弃渣取汁;将粳米放入药汁中,文火煮成粥即可食用。功效:温中和胃,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干姜性味辛热,善入脾、胃,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高良姜温中祛寒,行气消滞,在此助干姜温中散寒。粳米养胃生津,并能制约“二姜”的辛辣,减轻对胃肠刺激。三者合用,共奏温中和胃散寒之功。
2、茱萸粥,原料:吴茱萸3克,粳米50克,生姜3片,葱白2根。做法:将吴茱萸洗净研成细末;粳米煮成粥后,加吴茱萸末;葱白、生姜稍煮即可。功效:温中散寒,补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者。吴茱萸味辛、苦、性热,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能治中焦虚寒性脘腹冷痛。另外,本品所含挥发油有止痛作用。生姜、葱白性味辛温,能温中祛寒,助吴茱萸散寒之功。
期持续的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对溃疡复发的过分忧虑,以及过度劳累、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诱发消化性溃疡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避免过度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制黑附子的用法
经方四逆汤:生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二两
破格救心汤:附子30~100~20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高丽参10~30克,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骨牡蛎粉,活磁石粉各30克,麝香0.3-0.5克。
附子粥:制附子10克,炮姜15克,粳米100克。二药研为细末,每次用5克,与粳米加水煮粥食。 亦可将二药减半,煎水取汁,入粳米煮粥。
源于《圣惠方》。本方以附子温里散寒、止痛,炮姜温中散寒、止泻。用于里寒腹痛、腹泻,大便表稀。
附片薏苡粥:制附片10克,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附片煎取汁,入薏苡仁、粳米,加水煮至粥熟。分2次食。
本方以附片散寒止痛,用薏苡仁除湿舒筋。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挛。
附子做法指导:
1. 取本品温壮心肾阳气之功,常与人参同用,益气回阳。
2. 用于肾阳不足,或阳虚水泛、尿少水肿。常与肉桂等同用。
3. 可治疗风寒湿痹、关节冷痛,常与麻黄、细辛、桂枝、白术、甘草、人参黄芪等配伍。
4. 内服宜制用,外用多生用。服药时不宜饮酒,不宜以白酒为引
肠道功能紊乱吃什么药
方法1
防风6克、白术3克、苍术8克、茯苓3克、白芍药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上药共为粗末,空腹前食用。
方解:方用健脾燥湿之苍术为主药,配以祛风和血,利湿的防风、芍药、茯苓、白术等,为其配伍特点。
方剂来源:《脾胃论》升阳除湿防风汤。
方法2
甘草6克、干姜12克、茯苓12克、白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用茯苓、白术健脾胜湿,合以干姜温中散寒,为其配伍特点。
方剂来源:《金匮要略》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方法3
熟地黄30克、白术(炒)9克、干姜9克、吴茱萸1.5克、甘草(炙)6克、扁豆(炒)6克、山药(炒)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用干姜、吴茱萸温中散寒,熟地、白术、扁豆等健脾,为其配伍特点。
方剂来源:《景岳全书》胃关煎。
温里药的主要功效 吴茱萸散寒止痛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等杂志,用甘草汤制过应用。
性味归经:辛,苦,热,有消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疼,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本品辛热燥裂,易耗气动火,故不宜多用,久服,阴虚有热者忌用。
胃癌吃什么药调理好
肝胃不和型的胃癌,在中医中辨证为肝胃不和、胃气上逆,所以治疗的话以舒肝和胃、降逆止痛为主。主要用药为:柴胡、郁金、枳壳、代赭石、半夏、杭芍、白屈菜、焦三仙、甘草等。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枳壳、旋复花等则降气止呕。
2脾胃虚寒型在中医辨证中要点是虚寒的表现。所以在治疗的时候要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用药主要为人参、党参、白术、茯苓、半夏、良姜、荜拨、梭罗子、陈皮、甘草、生黄芪、紫蔻等,良姜温中散寒;生芪益气温阳,梭罗子温胃止痛。
3气血双亏型,这种类型在中医中大多辨证为胃癌晚期,这类病人高度贫血,耗血伤气,后天化源不足,气血化生无源,所以只能采取大补气血,健脾补肾的方法。药主要用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黄精、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