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应该怎么鉴别
白术应该怎么鉴别
本品粉末淡黄棕色。草酸钙针晶细小,长10~32μm,不规则地聚集于薄壁细胞中,少数针晶直径至4μm。纤维黄色,大多成束,长梭形,直径约至40μm,壁甚厚,木化,孔沟明显。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多角形、长方形或少数纺锤形,直径37~64μm。薄壁细胞含菊糖,表面显放射状纹理。导管分子短小,为网纹及具缘纹孔,直径至48μm。
取本品粉末2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振摇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挥干,加10%香草醛硫酸溶液,显紫色;另取滤液 1滴,点于滤纸上,挥干,喷洒1%香草醛硫酸溶液,显桃红色。
取本品粉末0.5g,加正已烷2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新制备的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并应显有一桃红色主斑点(苍术酮)。
性状鉴别
根茎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cm,直径1.5-7cm。表面灰黄构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殖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粘性。
以个大、质坚实、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鉴别
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1-5列木栓细胞,其间夹有1-2列断续的石细胞带。皮层、韧皮部及射线中散有油室,长径180-370μm,短径135-200μm。表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外侧的导管1-3列径向排列,基旁无木纤维束,内侧的导管周围有较发达的木纤维束。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会晶和菊糖。
炒白术与白术的区别
其实,白术与炒白术虽然在原材料上是一样的,但是炒白术是经过了一定的炮制方法,所以在用途上,功能上还是有所区别的。
白术的用法以及功能如下:将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润透后捞出,切片,晒干。白术长于健脾通便。白术用于通便时,入煎剂可用到每天30克,常与枳实同用。
而炒白术的用法以及功能如下:又名炙白术,先将一份麸皮撒于热锅内,等有烟冒出时,再将10份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后放凉。炒白术善于燥湿。
蛋白尿的鉴别
假性蛋白尿?顾名思义即不是真正的蛋白尿。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尿常规检查蛋白质一项呈阳性反应。 假性蛋白尿一般出现于下面几种情况,如果是该项中其中任何一项导致出现蛋白尿,建议做深入检查。
假性蛋白尿见于以下情况:
①尿中混入血液、脓液、炎症或肿瘤分泌物以及月经血、白带等,常规蛋白尿定性检查均可呈阳性反应。这种尿的沉渣中可见到多量红细胞、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而无管型,将尿离心沉淀或过滤后,蛋白定性检查会明显减少甚至转为阴性;
②尿液长时间放置或冷却后,可析出盐类结晶,使尿呈白色混浊,易误认为蛋白尿,但加温或加少许醋酸后能使混浊尿转清,以助区别;
③尿中混入精液或前列腺液,或下尿道炎症分泌物等,尿蛋白反应可呈阳性。此情况,病人有下尿路或前列腺疾病的表现,尿沉渣可找到精子、较多扁平上皮细胞等,可作区别;
④淋巴尿,含蛋白较少,不一定呈乳糜状;
⑤有些药物如利福平、山道年等从尿中排出时,可使尿色混浊类似蛋白尿,但蛋白定性反应阴性。
桑白皮的鉴别
(1)本品横切面:韧皮部射线宽2~6列细胞;散有乳管;纤维单个散在或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有的细胞含草酸钙方晶。较老的根皮中,散在夹有石细胞的厚壁细胞群,胞腔大多含方晶。粉末淡灰黄色。纤维甚多,多碎断,直径13~26μm ,壁厚,非木化至微木化,孔沟不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11~32μm 。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2~52μm ,壁较厚或极厚,纹孔及孔沟明显,胞腔内有的含方晶。另有含晶厚壁细胞,纹孔不明显。淀粉粒甚多,类圆形,直径4~16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饱和碳酸钠溶液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1~2,静置30分钟,滤过,滤液用醋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10ml,合并醋酸乙酯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桑白皮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醋酸为展开剂,展开约10cm,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两个荧光主斑点。
鉴别白内障
一、要注意晶体生理性老化与老年性白内障的区别 正常的晶体位于眼内的前段,是透明的,如果它变得混浊而不透明,则表明有了白内障。最常见的是发生在50岁以后,多为老年性白内障,其发生和发展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还有一种情形是,晶体随年龄增长所含水分渐渐减少,其中央核心部渐趋硬化,加上晶体蛋白的代谢产物增加,致使晶状体看上去呈淡黄色,似乎不透明,这是老年人的生理现象,并不影响视力。注意这两者鉴别是很有必要的。每位患者都应检查视力,若视力正常(包括矫正视力能达到正常的标准),首先要考虑是晶体生理性老化。检查晶体是否混浊应通过裂隙灯显微镜,必要时还要放大瞳孔(检查前最好测量眼压)。
二、要注意与白内障相伴影响视力的其他眼病在老年人中,影响视力的眼病多种多样,特别是一些发病缓慢,症状又不明显的眼病,若与白内障同时存在,则容易被忽视和漏诊。因此对于发现有老年性白内障的病人,要注意眼压是否正常,最好要测量眼压,同时检查眼底的视神经有无疑似青光眼性的改变。这些检查应该定期追踪观察。如果是有青光眼,则应积极治疗青光眼。再则老年人也会有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等对视网膜产生影响的疾病,还有眼本身的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这些都影响视力,对这些疾病应当积极治疗。
炒白芍的鉴别
白芍是常用补血药,性凉,味苦、平,入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等作用。为缓解药性,增强养血敛阴之功,临床常用炒白芍这一炮制品种。
炒白芍是用生白芍饮片,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即得。白芍是安徽和浙江的道地药材,栽培规模大,市场价格稳定,一般少见伪品,但笔者工作中发现个别饮片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加工的炒白芍存在问题。这种炒白芍颜色微黄色,外观和正品炒白芍极相似,但无炒香气,掰断后可见断面角质样,色白,和生白芍一样。原来这种炒白芍并未经过炒制,而是取蔗糖熬制到黄棕色,加水调制后对生白芍进行染色,干燥后就和炒白芍的外观十分相似了。市场上炒白芍的价格每公斤大约高出生白芍两元左右,因此,这种染色的炒白芍具有较高的利润,而且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不加以留意很容易上当。白芍经过炒制后,其外皮微黄色,有轻微炒香气,包装中多少可见炒制后的碎屑,取饮片掰断后断面略呈土黄色,可以和染色炒白芍区别。这种作假的炮制品种起不到应有的炮制作用,使用时不可不辨。
白芍的鉴别
(1) 本品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团块甚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65μm。 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μ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2) 取本品粉末5g,加乙醚5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ml,蒸干,加醋酐1ml 与硫酸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摇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 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紫色斑点。
水中略煮,使芍根发软,捞出晒干
白内障鉴别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1)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前两者无需治疗,后两者需行手术治疗。
(2)后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又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 。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病因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视力障碍与混浊所在的部位及密度有关,后皮质及核混浊较早地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配戴接触眼镜,也可手术同时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因内分泌功能不全所致,如糖尿病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与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有关)。
⑥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中的白化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完全变模糊,晶状体核解体,使视力完全丧失。
苍术的理化鉴别
取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分钟,滤过。取滤液2ml,放于蒸发皿内,待乙醚挥散后,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分钟,出现绿色。
白斑与白癜风的鉴别
白癜风初期时白斑的脱色程度轻,而且与周围正常皮肤的分界模糊不清,这种情况如发生在皮肤较白的人身上,常难及时做处诊断,细观察一下白斑表面是否光滑无皮屑,白斑呈淡白色或乳白色,如果边界模糊不清或朝正常皮肤扩散的话,有可能是白癜风,白癜风常表现主要有以下症状:1、多无痒感,即使有也是很轻微。2、脱色斑数目少,一般仅1-2片,而且大多出现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3、除色素脱失外,脱色斑处的皮肤与周围皮肤一样,没有痒症,脱屑或萎缩等变化。4、在无其他皮肤病时应首先考虑早期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皮肤色素脱失症,以黑色素的破坏白斑生成为症状表现。在临床治疗上目前仍旧处于探索和试验性的阶段,没有一种彻底治愈的典型疗法。对于白癜风能不能治愈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因为白癜风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治疗的效果和方式都会不尽相同,但可以明确的是,白斑面积小,病程短的患者容易治愈,而对于面积较大病程较长的患者,在治疗上相对困难,但是临床上也不乏治愈的案例。白癜风的治疗效果和很多因素有关,患者需要有清楚的认识,建立有效的治疗机制。白斑病具有病症明显,治愈难,病情反复等特点。白斑病严重影响了人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了解白斑病的主要病症和发病原因,有利于对症下药,更好地防范和治疗白斑病。合理饮食,保持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加之专业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白斑病的反复发作。
白扁豆的鉴别
白扁豆的鉴别
表皮为1 列栅状细胞,种脐处2 列,光辉带明显。支柱细胞1 列,呈哑铃状,种脐部位为3~5列。其下为10列薄壁细胞,内侧细胞呈颓废状。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种脐部位栅状细胞的外侧有种阜,内侧有管胞岛,椭圆形,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有的胞腔含棕色物。
白扁豆的的炮制
白扁豆: 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炒白扁豆: 取净白扁豆,炒至微黄色,用时捣碎。
扁豆仁:取净白扁豆,置沸水中煮至皮微鼓起和松软,捞出,倒入凉水,搓去皮,晒干,捣碎用;或炒黄用。(皮晒干即为扁豆皮)
白扁豆的功效
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白带过多,暑湿吐泻,胸闷腹胀。
炒扁豆:健脾化湿。用于脾虚泄泻,白带过多。
白扁豆的化学成分
种子含油0.62%,内有棕榈酸(palmitic acid)占8.33%,亚油酸(linoleic acid)占57.95%,反油酸(elaidic acid)占15.05%,油酸(oleic acid)占5.65%,硬脂酸(stearic acid)占11.26%,花生酸(arachidic acid)占0.58%,山萮酸(behenic acid)占10.40%。又含葫芦巴碱(trigonelline),蛋氨酸(methionone),亮氨酸(leucine),苏氨酸(threonine),维生素(vitamin)B1及C,胡萝卜素(carotene),蔗糖(sucrose),葡萄糖(glucose),水苏糖(stachyose),麦芽糖(maltose),棉子糖(raffinose),L-2-哌啶酸(L-pipecolic acid)和具有毒性的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另含甾体。
白扁豆的药理作用
1.抗菌、抗病毒作用 100%白扁豆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痢疾杆菌和有抑制作用;对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急性胃肠炎等有解毒作用。白扁豆水提物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白扁豆冷盐浸液0.3ml,对活性E-玫瑰花结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即增强T淋巴细胞的活性,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
3.毒性 白扁豆中含对人的红细胞非特异性植物凝集素(phytoagglutinin)。不溶于水的凝集素,有抗胰蛋白酶活性,可抑制实验动物生长,故属毒性成分。另含一种酶,有非竞争性抑制胰蛋白酶的活性,加热亦降低其活性,于10mg/kg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thrombin),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s延长至60s。
用白扁豆提取的凝集素可区分人和羊、牛的红细胞,因为此凝集素仅凝集人的红细胞,法医可用此探测人血。
白扁豆花的功效
健脾和胃,消暑化湿。
治痢疾,泄泻,赤白带下。
①《本草图经》:主女子赤白下,干末,米饮和服。
②《纲目》:焙研服,治崩带;作馄饨食,治泄痢;擂水饮,解中一切药毒。
功同扁豆。
③《岭南采药录》;敷跌打伤,去瘀生新,消肿散青黑。
④《四川中药志》:和胃健脾,清热除湿。
治暑热神昏,湿滞中焦,下痢脓血,夏口腹泻及赤白带下。
折叠
白带的鉴别
1、绝经后白带增多:绝经后白带增多是指绝经妇女的白带分泌增多,超出正常水平。白带是女性阴道分泌物,正常女性的白带是一种无气味,微酸性的粘稠物,具有湿润阴道、排泄废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健康妇女白带增多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成正比。如排卵期或妊娠期白带增多,在子宫内膜生长过长的情况下,或应用雌激素药物后均可出现类似的白带增多。
2、脓血性白带:输卵管炎在不孕妇女中较为常见,其病因是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输卵管炎最容易发生感染的时间是产后、流产后或月经后。分娩或流产时所造成的产道及胎盘剥离面的损伤或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的创面,都是病原体感染内生殖器的途径。有时感染是与不严格的无菌手术操作有关。输卵管炎主要表现为下腹痛、腹胀、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等。
3、白带增多:白带是女性阴道分泌物。正常女性的白带是一种无气味,微酸性的粘稠物,具有湿润阴道、排泄废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作用,属于正常生理现象。健康妇女白带增多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成正比。如排卵期或妊娠期白带增多,在子宫内膜生长过长的情况下,或应用雌激素药物后均可出现类似的白带增多。值得特别注意的白带增多是病变分泌物性白带。
白豆蔻的鉴别
果实类圆球形,具不显著的钝三棱,顶端有突起的花柱基,下端带有果柄或果柄脱落后凹入的痕迹。直径约为1.2~1.7厘米。表面单黄白色,光滑或略显隆起线(维管束)多条,花柱基及果柄痕的周围,均具密集的棕色毛茸。果皮脆,木质,易纵向裂开,内含种子20~30粒,集结成球,习称“蔻球”。蔻球分三瓣,有白色隔膜分隔,每瓣有种子7~10粒,习称“蔻米”或“蔻仁”,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3~4毫米,表面暗棕色或灰棕色,有微细的波纹,一端有圆形小凹点。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以个大完整,壳薄,种仁饱满者为佳。
白带鉴别
白带鉴别一、生理性白带
正常大小阴唇的皮肤含有丰富的皮脂腺,分泌皮脂,滋润皮肤。前庭大腺分泌一种无色清澈微酸液体,以维持前庭部膜湿润。在性欲兴奋状态,前庭大腺分泌显著增加。
阴道通常仅含有0.5-1ml稀糊样液体,由于阴道无腺体,这种液体实际上不是真正的分泌物,而是来自阴道壁毛细血管的血清漏出液,混有少量宫颈内膜甚至输卵管腺体的分泌物,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和小部分宫颈柱状上皮细胞。
阴道排液内含有大量微生物,一般可找到5~10种,其中厌氧菌浓度5倍于需氧菌。常见的兼性细菌为乳酸杆菌等。最普遍的厌氧菌是陈链球菌、陈球菌等。白色念珠菌是最普遍的酵母菌,在5%-10%的无症状妇女阴道排液中可以找到。这种多种多样的细菌构成正常的阴道菌群。
在生育年龄,阴道上皮细胞含有糖原。乳酸杆菌利用葡萄糖作为基质,通过它的新陈代谢产生乳酸,其他一些细菌及阴道上皮细胞,也可利用糖原作为底物,通过新陈代谢生成乳酸而使阴道呈酸性环境(pH≤4.5人酸性环境利于乳酸杆菌的生长,抑制潜在的致病菌的过度繁殖,因此生育年龄妇女患阴道炎者较少。
宫颈部液由宫颈腺体所分泌,呈碱性反应,外观极像鸡蛋清,具鸡蛋清一样的效性。阴道渗出液及宫颈分泌液随卵巢周期的变动而改变,主要受雌激素的影响或盆腔充血所致。一般在经前2-3d,排复期,经后2-3d及妊娠期白带增多。正常情况下,白带的量及气味亦因人而异,因此应做好宣传工作,以消除顾虑。
二、病理性白带
(一)非炎症性自带
凡能使盆腔及子宫充血的情况,都可使宫颈腺体及子宫内膜功能亢进而分泌过多新液;同时阴道摊膜渗出也增多。如盆腔肿瘤、子宫后屈,慢性病如心力衰竭、肺结核、糖尿病、贫血等患者及身体虚弱的妇女,常有较多蛋清样分泌物或白色水样阴道渗出液。此外,由于精神刺激可使外阴。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持续增多,即所谓“精神性白带”患者常诉称外阴潮湿、搔痒等不适。这类患者的外阴明显潮湿,甚至有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小阴唇表面由于多量皮脂腺突出而呈砂砾状不平。
上述分泌亢进如长期持续,宫颈效膜受到具有腐蚀作用的碱性宫颈分泌物的浸渍,可形成糜烂,使阴道酸度降低,致病细菌得以繁殖,又可继发慢性宫颈炎,出现病理性白带。
(二)炎症性自带
生殖器官炎症疾病的白带含有多少不等的白细胞而多脓性,但因病原体不同,白带的性状亦各异。
1.细菌性阴道病 患者陈述白带有鱼腥味样恶臭,性交时臭味加剧。白带为灰白或灰黄色的较稀薄液体,呈均质状。常均匀我附在阴道前壁或侧壁新膜表面而不聚集在后穹窿。如在白带标本中加人少量10%氢氧化钾溶液可发出胺(鱼腥味)的气味。镜下观察:白细胞少。缺乏炎症反应,发现线索细胞,就可确诊细菌性阴道病。
2.滴虫性阴道炎 其所产生的白带为黄色或黄绿色稀薄脓液,有时呈泡沫状,阴道壁除普遍发红外,常在宫颈及阴道壁看到点状或杨梅状出血性斑点,取阴道分泌物化验可以证实。 由于滴虫感染很少超过宫颈外口之上,因此一般病例的颈管无脓性部液栓。
3.霉菌性阴道炎 白带为白色厚糊状或凝乳状,阴道壁普遍发红,有些区域被覆有白喉样膜片,擦去白膜可见粗糙的红色糜烂面,多为霉菌感染所致的阴道炎,取分泌物化验亦可证实。
4.老年性阴道炎 白带虽然不多,但阴道壁普遍发红,有较严重的烧灼、发痒等不适。重症者则有脓样刺激性白带,阴道烧灼感及触痛明显,上皮脱落,出现红色斑点,多为老年性阴道炎。如感染严重,分泌物恶臭,易被疑为恶性肿瘤,应进一步检查。
5.淋病性阴道炎 在颈管出现黄色飘稠的脓性霸液塞,溢人阴道而引起阴道炎,阴道壁不发生红斑,如挤压尿道、尿道旁腺或前庭大腺常有脓性液溢出,多为淋菌感染所致。
6.慢性宫颈炎或宫颈糜烂 白带多为新液脓性。因宫颈分泌物增多,常使患者认为白带过多而就诊,因而主诉白带过多的妇女中约有25%有宫颈炎。目前仅知道淋菌、沙眼衣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是常见宫颈炎的直接原因,但有不少患者没有发现任何微生物,因而其病因尚待再研究。
(三)异物刺激性自带
阴道内安置子宫托、阴道棉塞、阴道隔膜滞留,或产后、阴道手术后将纱布、棉球遗留于阴道内或幼女将各种异物如铅笔头用针、橡皮块等塞人阴道内较久未取出,均可导致发生恶臭的白带。
此外,子宫全切术或阴道手术后,常有脓性及恶臭的白带,系缝线异物刺激及结扎残端坏死所致。这种白带往往需待缝线、结扎线及坏死组织脱落尽,创面完全愈合后才会消失。
(四)癌瘤性自带
血性水样恶性白带,多见于宫体癌。晚期宫颈癌排液的臭味更为特殊,量亦极多,常引起外阴、阴道的刺激症状。老年妇女反复排出恶臭脓液应想到子宫积脓的可能性。而输卵管癌则常排出清澈黄红色液体,间断性漏出阴道。
(五)其他阴道排出物
尿瘦或粪瘦患者,由尿和粪便混杂形成腥臭之阴道排出物,实际并非真正的白带,但由于此种排泄物的刺激,可致外阴、阴道炎,而使外阴、阴道分泌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