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七步:揉足三里穴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七步: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按摩出处可以健脾化湿,生发胃气。按摩是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穴左右各50次。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 第六步:揉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

推拿方法: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穴左右各50次。

功效作用:按摩此处可以健脾化湿,生发胃气,调整小儿肠胃功能,促进消化。

孩子光吃不长肉 小儿推拿怎么为孩子养胃

用你的左手抓着孩子的左手,用右手的大拇指顺着孩子大拇指桡侧从指尖向指根直推,就是补脾经了,反复100次。

胃经穴在大拇指靠近掌端的第1节,但不是整个大拇指。向心为补,离心为清,所以从指根向指尖推就是清胃经了。把孩子抱在怀里,用您的左手抓住孩子的小手,把右手的大拇指放在孩子的左右胃经上,清50次即可。

孩子的胃、肠都在肚子上,也就是孩子的腹部,顺时针给孩子揉揉肚子,孩子立刻会感觉舒服很多,比吃健胃消食的药都管用。

鼻梁有青筋的孩子,大多会伴有消瘦、头发黄、个子小等问题。宝妈要记住“肚腹三里留”,就是说胃肠有疾先找足三里穴。宝妈们还要记住另外一句话“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足三里还是个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的要穴。足三里穴也很好找,外膝眼下四指的地方就是。左右腿各揉1分钟。

两手沿着脊柱的两旁,用捏法把皮捏起来,边提捏,边向前推进,由尾骶部捏到枕项部,这就是捏脊,从下往上捏7遍。捏脊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这个手法特别好,宝妈们要牢记。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之下,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调理师用推拿的手法,在小儿特定的穴位上刺激,从而达到调节小儿脏腑平衡,阴阳平衡,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和助长益智为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以指代针,以手代药,尽量让宝宝少打针、少吃药、少生病。

适用范围

小儿推拿适用于0-12岁儿童的常见病治疗及体质调理: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喘嗽、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呕吐、厌食、腹痛、口疮、便秘、消化不良

心肝系统疾病:夜啼、落枕、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惊风等

泌尿系统疾病:遗尿

功能主治:养胃健脾,适用于脾虚贫血者。

组成:粳米50克,葡萄干10克。

用法用量:以适量清水煮粳米到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虚小儿。

组成:红枣5枚,小米30克。

用法用量:将小米清洗干净,上锅用小火炒到略黄,然后加入水及红枣,用大火烧开后小火熬成粥食用。

功能主治: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小儿。

组成:莲子30克,山药50克,粳米50克。

用法用量:将莲子去皮及芯,加山药、粳米及水煮成粥食用。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小儿消化不良随证推拿

症状诊断:面色少华,食欲减退,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黄,指纹发紫。

随证加疗法:掐四横纹,补脾经。

症状诊断:腹胀,口气重,大便酸臭。

随证加疗法:运内八卦,摩腹。

推拿分析: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化湿,去积食的作用。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图解 揉按上巨虚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上巨虚具有通经活络,调和肠胃的作用,主治消化不良,胃肠炎,泄泻,便秘,下肢经络,膝关节肿痛等病症。

婴儿湿疹推拿按摩手法有哪些

小儿湿疹可以推拿以下穴位

按揉曲池

定位:曲池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摩曲池穴3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按揉板门

定位:板门位于双手拇指近侧,在手掌肌肉隆起处。

推拿手法:推拿者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小儿的板门穴3分钟。

按揉血海

定位:屈膝,血海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3分钟。

按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揉按足三里穴3分钟。

推按脾俞

定位:脾俞位于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推拿手法:掌心搓热,速度稍快,用力较轻,推按脾俞穴五分钟。

穴位解析:曲池解表退热,宣肺止咳;板门健脾和胃,消食化积;风市祛风化湿;血海调经同学,健脾化湿;足三里是常用保健穴之一;脾俞健脾和胃,止吐止泻。六穴配伍,长期推拿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湿疹。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图解 揉按天枢

定位: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天枢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天枢具有消食导滞,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痢疾,食积不化,急慢性肠胃炎等病症。

小宝宝消化不良推拿方法有哪些

宝宝消化不良应该多按摩以下穴位

揉按中脘

定位: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轻柔匀速地回旋按揉中脘穴。

揉按天枢

定位:天枢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揉天枢穴2-3分钟。

揉按合谷

定位:合谷位于手背的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

按摩:用拇指指腹匀速回旋按摩两手的合谷穴,至潮红发热为度。

揉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依次按揉足三里,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揉按上巨虚

定位:上巨虚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6寸处。

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上巨虚,以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穴位解析:宝宝消化不良治疗以温补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中脘健脾养胃,降逆利水;天枢消食导滞,祛风止痛;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足三里通络导滞;上巨虚通经活络调肠胃。诸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消化不良。

新生儿消化不良推拿

新生儿他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是喂养不当,像过度喂养或者喂养姿势不当,这时候也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家长可以让宝宝适当的运动,注意喂养,运动一般建议在宝宝吃完奶后1-2小时,在宝宝比较安静的状态下,给宝宝做一下婴儿操、婴儿抚触,这个可以上网搜一些相关的视频,根据视频,家长学习以后给宝宝做一些抚触和按摩。

还可以要宝宝平躺着,家长用温热的手顺时针揉揉肚子,这样也可以缓解他消化不良、胀气。

还有就是可以去小儿推拿科,由推拿科医生,给宝宝做一些专业的小儿推拿按摩的治疗,家长还是不建议去那种私人的,或者是自己给他做一些小儿推拿的治疗,还是建议去专业的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宝宝情况给宝宝做一些按摩。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揉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腹泻,腹胀,便秘,消化不良,腹痛等症。

生长痛怎么治疗 按摩减轻疼痛

轻轻按摩疼痛部位的肌肉,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

1、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按压,小儿外膝眼稍下方的足三里穴处,按揉50-100次。

2、推拿小腿肚:让小儿俯卧,家长双手掌搓热后,由下至上,推拿小腿肚2-3分钟。

3、膝关节被动运动:让孩子仰卧,做被动屈膝、屈髋运动。同时,使膝关节屈伸旋转5-10次。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四步:揉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具体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相关推荐

秋季四穴位防止感冒

第一步,点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第二步,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第三步,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

穴位按摩助宝宝消化不良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推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第二步:推大肠 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开始到指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推大肠可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调理小儿肠道功能。在进行推拿时可将小儿的食指固定,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端沿着穴位推,注意推的时候应当向从指尖推向指根部100次,然后再从指根部推向指尖处100次。 第三步:运水入土 运土

小儿通便的推拿方法有哪些

小儿实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大便干结,身热面赤,烦渴口臭,胸胁痞满,饮食减少,腹部胀满作痛,噫气频作,小便短赤,苔黄燥,脉弦滑,指纹色紫。 治则:理气行滞,清热通便。 推拿处方:清大肠,退六腑,按膊阳池,运内八卦,摩腹,推下七节骨,天枢,按弦走搓摩,按足三里。 推拿方解:清大肠,天枢以荡涤大肠腑之气,邪热积滞;运内八卦,摩腹,按足三里以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按弦走搓摩可疏肝理气行滞;推下七节骨,按膊阳池,退六腑以清热通便。加减:邪热壅结重者加清天河水。 小儿虚秘推拿通便手法 主证:面色苍白无华,

助消化的穴位

1、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2、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

怎样预防流行性感冒

1.坚持开窗睡眠,但窗子不能开得太大,而居室内的空气要新鲜、流通。 2.在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或用米醋熏房间,以净化室内空气。 3.贯众是一味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药,将0.5克的贯众洗净,放置在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可以起到清洁水源的作用。 4.尽量少吃肥甘厚味、大鱼大肉等食品,多吃一些能够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红皮萝卜。 5.在感冒的治疗上,应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 6.用推拿法来防治感冒,如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四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推拿时,拇指重按同侧足三里穴,其余4指置

腹胀腹泻按摩改善

足三里穴 脾胃是后天之本,足三里就是人体里的一株灵芝仙草,用好它,几乎包治百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对消化系统有双向良性调节的作用,比如腹泻了按摩它可以止泻,便秘了按摩它可以通便。我们中医里有句话叫“肚腹三里留”,大致意思就是胃肠消化方面的问题,用足三里里就能治好。养胃护胃,扎针的方法效果好,按摩、刮痧等其他方法效果也一样。 四缝穴 四缝是经外奇穴,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你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

老人怎么预防流行性感冒

1.坚持开窗睡眠,但窗子不能开得太大,而居室内的空气要新鲜、流通。 2 . 在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或用米醋熏房间,以净化室内空气。 3.贯众是一味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药,将0 . 5 克的贯众洗净,放置在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可以起到清洁水源的作用。 4.尽量少吃肥甘厚味、大鱼大肉等食品,多吃一些能够防止呼吸道感染的红皮萝卜。 5.在感冒的治疗上,应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基本原则。 6.用推拿法来防治感冒,如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四指宽)、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推拿时,拇指重按同侧足三里

儿童消化不良怎么按摩 宝宝消化不良按摩穴位解析

宝宝消化不良治疗以温补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为主。中脘健脾养胃,降逆利水;天枢消食导滞,祛风止痛;合谷镇静止痛,通经活络;足三里通络导滞;上巨虚通经活络调肠胃。诸穴配伍,长期按摩,有助于缓解小儿消化不良

秋季小儿腹泻的推拿疗法

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脾胃功能失调或外感时邪所致,临床可分为伤食泻、惊吓泻、风寒泻、湿热泻和脾虚泻,小儿秋季腹泻以脾虚泻最为多见。小儿腹泻除有大便不正常外,还可出现许多兼加证:如发热、呕吐、口渴、流涕、咳嗽、腹痛、厌食、面黄、疲乏无力等。 对于小儿腹泻,中医常采用中药内服、膏药贴脐、饮食疗法及推拿捏积等方法治疗。吃中药需要请大夫根据症状体征、舌苔脉象进行辨证施治。贴脐的膏药,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种,可酌情选用。腹泻小儿的饮食疗法,可选用山药、生薏米、莲子等加在大米中煮粥,要求粥中的米要煮烂,其米汤也可给小儿频

小儿腹痛按摩方法 足三里

足三里是日常生活保健脾胃的同用手法,家长可在小儿睡觉前帮其按摩一下,具体超重为用拇指指端点按足三里穴约5次后,再轻穴位5圈,以局部酸胀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