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小儿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开始时为急性,称为急性细菌性痢疾。在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有部分患儿缺乏一般急性菌痢应有的肠道症状,而以全身性症状为突出,此种病称为中毒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程超过2个月,即为慢性痢疾。

l 小儿在夏秋季有腹泻时,应想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可能。一般患儿在发病前2~3天内有不洁饮食史;或家庭成员中有人腹泻,有可能为传染源。

l 患儿首先出现发热。发热一般以高热多见。同时相继出现胃肠道表现,如腹泻和腹痛。腹泻次数频繁,每日可多达10~30次,但粪便量不多。典型的粪便为脓性(所谓白痢),或脓血便(红痢),也可为粘液便,婴儿甚至仅表现为消化不良性大便。腹痛部位多在脐周或左下腹,为阵发性。腹痛出现的同时伴有便意,排便完毕常觉又想排便,总有排不尽的感觉。其他胃肠道症状还可能有呕吐、腹胀、吃东西不香等。

l 如患儿有上述表现,特别是有脓便或脓血便时,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基本无疑。但要确诊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还应作粪便细菌检查,因脓血便还可见于其他肠道疾病、甚至非肠道疾病。

大便出血后需做哪些检查

1、大便表面有血可能是痔疮、肛裂、肠癌

大便表面附着鲜红的血,不与大便混杂,常见于内痔、外痔和肛门裂。没有痔疮和肛裂而年纪较大的人,如果有血液附在大便表面,而大便呈扁平条状,应去医院仔细检查,以确定是否患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直肠溃疡等病。

2、黑色大便可能是内脏出血

柏油样大便,且又黑又亮,有奇臭,常是食道、胃、 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的信号。此外,食道静脉瘤出血,暴饮暴食后连续呕吐,食道和胃粘膜交界处血管破裂出血也能看到。但是某些食物也可使大便呈柏油样外观,如吃大量猪肉、猪肝后常有此现象。

3、红白相兼的大便是细菌性痢疾的表现

大便红白相兼,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特点。它是一种脓、血、粘液的混合物。患有慢性结肠炎的病人,也可有这样的大便。

4、红色大便可能是患了出血性小肠炎

大便鲜红呈糊状,应考虑是否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这与暴饮暴食或吃了不洁净的食物有关,多见于小儿和青年。

5、恶臭的暗红色大便常是阿米巴痢疾的表现

大便暗红似果酱,并有较多的粘液和腐败性恶臭味,常是阿米巴痢疾的表现。患细菌性痢疾的病人,虽然大便也表现为粘液和血混杂,但不象阿米巴痢疾病人的大便那样有恶臭味。

细菌性痢疾的偏方

方 1

〔组成〕辣蓼300g.

〔用法〕加水5000ml 煎熬,1 日服2 次,每次 100ml.

〔附注〕此方用于预防.

方 2

〔组成〕鲜大叶鬼针草120g.

〔用法〕加水2碗,煎成 1碗,去渣,加糖 30g,一次服下.

〔附注〕此方用于急性痢疾,赤痢加白糖,白痢加红糖,赤白痢加红、

白糖各15g.

方 3

处方枳实25g,厚朴,山楂,金银花,白头翁各20g,槟榔,大黄,甘草各15g,滑石10g.将上药第1煎加水1000ml,武火急煎,留取药剂200ml;第2煎加水500ml,留取药剂量同1煎.两次煎药汁混合后服用,与24小时内服完

对于细菌性痢疾的偏方只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在选择偏方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停止服药.否则效果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具体偏方对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如果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的,但是提醒患者还最好接受专业医生的意见再继续服药.

细菌性痢疾吃什么饮食

1、在饮食方面,宜吃言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如急性期可给予稀饭、酸牛奶等。当病情好转,腹泻基本停止。可给予少渣饮食,如:面片,面包干,烤慢头干.燕蛋羹等。还可适当吃些新鲜果汁、生苹果泥。

2、大蒜中的淼索具有抑懶和杀销作用,是目前所知的最好天然广谐抗菌食品。常吃大蒜可防治流感,细菌性痢疾.脑炎,大叶性肺炎、伤寒等传染病。大蒜制青涂抹外伤局部,能防感染且加惠伤口愈合.防止收血症发生。大蒜以生吃抗菊效果最佳.

3、凉拌生吃马齿莧或煎水服,对翔疾杆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简球的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治疗细菌性疾病,用大剂量鲜马内苋捣计冲服效果极佳。

细菌性痢疾如何预防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性腹泻。

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特征是起病急,发热、腹痛、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腹泻呈1日10多次或更多。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非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以婴儿多见。多无全身中毒症状,不发热或低热。腹痛较轻,腹泻呈一日3-5次。粪便成水样或稀糊状,含少量粘液,但无脓血。左下腹可有压痛。食欲减退,并有恶心、呕吐。

急性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达40摄氏度以上。小儿患者早期出现烦躁、慌恐和惊厥等。少数患儿可表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或半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小儿主要表现为高热、惊厥,而发病初期肠道症状不明显。成人患者主要表现为脓血便频繁,循环系统症状明显。

慢性细菌性痢疾可为急性细菌性痢疾治疗不彻底,或迁延未愈,或开始症状较轻而逐渐发展起来,且病情迁延达两个月以上者。

洪涝灾害使得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坏,特别是水源受到严重污染,饮食卫生条件恶化及居住条件较差,因此感染志贺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水灾后局部发生细菌性痢疾暴发的可能性很大,要提高警惕和加强防治。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防治措施有:政府行为方面,要搞好食品卫生,保证饮水卫生,作好疫情报告,出现疫情后,立即找出并控制传染源,禁止患者或带菌者从事餐饮业和保育工作,限制大型聚餐活动。

个人卫生方面,喝开水不喝生水,最好使用压水井水,用消毒过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随地大便;吃熟食不吃凉拌菜,剩饭菜要加热后吃;做到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最好不要参加大型聚餐活动,如婚丧娶嫁等;得病后要及时就医治疗。

小儿细菌性痢疾鉴别

细菌性痢疾以脓血便为其特征。但是仅凭脓血便诊断菌痢,误诊率可达30%左右。最容易与以下肠炎相混淆:

1.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病症极似菌痢,也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便,也发现有类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现。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培养结果:痢疾杆菌阴性,发现有大肠埃希杆菌,再用此大肠埃希杆菌菌液滴入豚鼠眼结膜囊内24h后如发现豚鼠结膜充血有炎症反应,即可确诊为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

2.空肠弯曲菌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临床经过也类似菌痢。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症状表现发热、腹泻,先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脓血便,类似痢疾。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采用微需氧43℃培养法,可培养出空肠弯曲菌。

3.沙门菌肠炎

以小婴儿多见,粪便多样化为其特点,开始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易误诊为菌痢。鉴别首先发病年龄不同,痢疾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小婴少见。准确鉴别需依据粪便培养。

细菌性痢疾患者平常怎么正确护理

(l)急性期细菌性痢疾患者要卧床休息,大便次数频繁的,应用便盆、布兜或垫纸,以保存体力。

(2)细菌性痢疾的日常饮食应该以流食为主,开始一二天最好只喝水,淡糖水、浓茶水、果子水、米汤、蛋花汤等,吃牛奶有腹胀者,不进牛奶。细菌性痢疾病情好转,可逐渐增加稀饭、面条等,切忌过早给予刺激性、多渣、多纤维的食物。不要吃生冷食品,可鼓励病人多吃点生大蒜。

(3)保护肛门:由于细菌性痢疾患者的大便次数增多,尤其是老年和小孩肛门受多次排便的刺激,皮肤容易淹坏溃破,因此每次便后,用软卫生纸轻轻按擦后用温水清洗,涂上凡士林油膏或抗生素类油膏。

(4)细菌性痢疾平时一定要按时服药:要坚持按照医嘱服药7~l0天,不要刚停止就停止服药,这样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很容易转为慢性痢疾。

儿童保健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如年龄较大,病情不重,可以在家服药治疗。如病情重,腹泻频数、高热不退,特别是婴幼儿应住院,经静脉用药。中毒性痢疾患儿则必 须注射治疗。用药的疗程是7天,即使症状和大便性质都恢复正常,也应按时用药。对治愈的要求,最理想的是大便培养阴性。此外,还应作好对症处理,高热应及 时降温,中毒性痢疾还需进行相应的抢救措施,如积极制止抽风,及时纠正休克等。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慢性细菌性痢疾痢疾的治疗难度较大,患儿久病身体虚弱,自身抗病能力差;所用抗生素较多、时间较久,细菌多产生了耐药性,治疗效果较差。因此,用药时间要长,还应根据患儿的症状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采用间歇疗法,即用药7~10天,停4天,再用药4天,如此用药整个疗程共23~26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药物灌肠,每日1次,疗程7~12天。还

细菌性痢疾不能吃什么 细菌性痢疾的推荐食谱

马齿苋30:克(鲜马齿苋60克).粳米100克。将马齿苋洗净。切成六分长的节,粳米淘净,粳米成人锅内。加马齿苋+请水适量,用武火烧神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熟即可。每日2饮,早,晚餐食用。清热止痢.慢性脾提行者忌服。

鱼腥草50克。桠米100克.盐少许。将鱼犀草洗净,切成颗粒状。视米淘净。模米,鱼居草放人锅内。加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佛后,转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即可。每日2次,早晚餐用.清热止制。

细菌性痢疾的药物治疗

1、急性菌痢: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急性中毒型菌痢:抗生素联用,积极治疗高热、惊厥、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

3、慢性菌痢:抗菌药联用、加强支持治疗和合并症治疗的综合治疗。

4、高热和惊厥的治疗:选用安定、苯巴比妥纳、复方冬眠灵等。

5、休克治疗:选用654-2或阿托品、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纳、多巴胺与阿拉明、西地兰、地塞米松等。

6、呼吸衰竭治疗:选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可拉明或洛贝林等。

7、DIC治疗:选用肝素治疗。

8、中药治疗:黄连、生大蒜、白头翁汤。

宝宝感染细菌性痢疾一定会发热吗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等病原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本病一般起病较急,多数患儿首先出现发热,以后出现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由于患儿的体质不同,感染细菌的数量及致病力也不同,所以小儿细菌性痢疾在临床的轻重程度有很大差别。

普通型急性细菌性痢疾初起多有发热,并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泻等症状。本型菌痢一般热势不致于过高,并且发热持续时间也不太长。经一般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体温会很快下降,腹泻也会很快得以控制。 中毒型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骤,病势凶险,刚一发病即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可在短时间内出现休克、昏迷及抽搐,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本型菌痢病情重,死亡率高,必须及时进行抢救治疗。由于体温过高,容易引起惊厥,加重脑缺氧及水肿,应积极用退热药和物理降温。如体温不降并伴有反复惊厥者,可采用亚冬眠疗法。

轻型急性细菌性痢疾一般全身症状和肠道症状均较轻,不发热或仅有轻微发热,腹泻症状亦不太重。经适当治疗很快即可好转。

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没有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仅表现为长期反复腹泻等肠道症状。

就一般情况而言,宝宝感染了细菌性痢疾大部分会有发热的表现,不过发热的程度会有所不同。通常病情的轻重跟发热的程序是呈正比的。可是并不是说细菌性痢疾就一定会伴有发热的症状,比方说慢性菌痢或是一般轻度的菌痢就往往不会有发热的症状。

相关推荐

拉肚子到底怎么引起的

痢疾杆菌感染所引起的细菌性痢疾,细菌存在于痢疾病人和带菌者的大便中,通过污染的手、水、食物等,经消化道侵入易感者。该菌有较强的侵袭力,可产生内毒素,有的还可以产生外毒素。细菌侵入肠上皮细胞后,在细胞内繁殖,引起粘膜炎症反应,可导致细胞变性、坏死、脱落,形成浅溃疡。内、外毒素侵入血液,还可以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典型的痢疾有4大特点: (1)腹痛,以左下腹为主。 (2)腹泻,主要为粘液脓血便。 (3)里急后重,由于直肠肛门括约肌不断受到炎症刺激的结果。 (4)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周身不适、血象增高等。大便

中毒性痢疾 会影响生命吗

中毒性痢疾一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疾病。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长期腹泻看什么科好呢

疾病诊断 腹泻的鉴别诊断应对病程、排便情况、伴随症状及病原检查进行诊断。 1.急性腹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

细菌性痢疾诊断标准有哪些

不洁史:近周内有不洁的饮食史或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 症状:急性腹泻伴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便,左下腹象: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加有压痛。 血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 急性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回圈衰竭和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或缺如。 慢性菌痢:过去有菌痢病史,多次典型或不典型腹泻两个月以上。 有了细菌性痢疾,要先根据病原体,这个病原体就痢疾杆菌

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症状

因进入人体的痢疾杆菌菌型不同,数量多少及每个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症状也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上将痢疾分为急性慢性两种。 (一) 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据症状又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种。在中毒型中,根据病情又分为休克型和脑型。虽然家长不必对孩子的病况进行严格的分型,但应了解痢疾的基本症状和病情变化的结局。 1. 轻型痢疾 这痢疾中最轻的一种,一般只有轻度腹痛、腹泻,大便每天2-4次,呈水样或糊状,无脓血,有时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缓解,多数不发热或只有低热。由于症状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一般的肠炎。 2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饮食

饮食治疗的目的减少肠道刺激,缓解病人腹泻症状,防止和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在发热、腹痛、腹泻明显时,应禁食,当症状稍有减轻时,可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脂肪少的流质饮食。如藕粉、米汤、果汁、菜汁、禁饮牛奶、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以保证肠道的充分休息,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每日6餐,每餐 200毫升~250毫升。 发热,腹泻症状好转后,可食少渣无刺激性饮食,由少渣、少油半流过渡到半流、软食或普食。可食用粥、面条、面片、小馄饨、豆腐、蒸蛋羹、小肉丸、鱼丸、烧鱼、菜泥等,每日可3餐或5餐,量不宜过多。应多饮水,改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病因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型。起病急骤,突发高热、病情严重,迅速恶化并出现惊厥、昏迷和休克。本型多见于2 ~7 岁儿童,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 1.病因 病原为志贺菌属革兰阴性杆菌,简称痢疾杆菌,根据其抗原构造的不同,痢疾杆菌分为4 个血清群:A 群,痢疾志贺菌(S.dysenteriae ,12血清型);B 群,福氏志贺菌(S.flexner ,6 血清型);C 群,鲍氏志贺菌(S.boydii,18血清型);D 群,宋内志贺菌(S.sonnei,1 血清型)。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见。 2.

如何照顾细菌性痢疾患儿

让宝宝卧床休息。如体温超过38.5度,按照医生嘱咐给予恰当的退热剂。发作期要食容易消化,无渣硫脂饮食,待病情好转后改半流质饮食,如烂粥等,不可过早进食刺激性或多渣饮食。 要给宝宝多喂水,以补充损失。如有脱水症状要送孩子去医院静脉补液.给孩子补充水分、喂水时,不能单用白开水或糖水,可以适当加点食盐,能缓解痢疾症状. 要注意预防“臀红”。因大便呈酸性,对局部皮肤刺激厉害,如不注意,臀部皮肤发红,重则皮肤破裂。可以在宝宝每次大便后,用温开水冲洗臀部,用软毛巾轻轻洗擦,然后再拍上些爽身粉或护臀霜. 注意及时换尿布

细菌性痢疾要注意什么

激胃液分泌作用,汁越浓作用越强,加重了消化道负担。而且细菌性痢疾病人肠道有病变,有恶心呕吐等症,消化吸收更差。 忌粗纤维、胀气食物。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而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忌刺激类食物。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负担。 忌污染食物。未经消毒的瓜果蔬菜,这些既带菌又易引起中毒,致病因素,并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忌性寒滑肠食物

长期腹泻会引起什么呢

(1)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菌痢)感染性腹泻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在夏秋季发病。可行成大、小流行。潜伏期多为1~2天,长可达7天。患者常以畏寒、发热和不适感急骤起病,有腹痛、腹泻,排便每天10余次至数十次。常伴里急后重、恶心、呕吐与脱水。粪便在病初可为水样,以后排出脓血便或黏液血便。镜检可见大量红、白细胞,粪便培养可培养出痢疾杆菌。 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或年龄较大,体质衰弱,营养不良者。中毒型菌痢有时以高热、抽搐等毒血症症状为主要表现。需以棉拭子由肛门取粪便进行镜检或细菌培养常可明确诊断。 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