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血压怎么控制调理 常测血压测量频度视病情而定

高血压怎么控制调理 常测血压测量频度视病情而定

对于病情稳定、血压波动不大的患者,可每周测1次;而血压不稳定、处于药物调整阶段的患者,应每天测1次;如有不适感,应及时测量。血压的测量方法:被测者至少安静休息5 ~ 10分钟,在测量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被测者取坐位,最好坐靠椅背;裸露右上臂,将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水银柱式血压计进行测量。测量时快速充气,然后以恒定速度(2~ 6毫米汞柱秒)缓慢放气。血压单位毫米汞柱(mmHg),取整数。

如何在家更加准确自测血压呢

一、电子血压计选择

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目前,常用的国际标准有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标准、英国高血压学会和美国仪器协会标准,我国推进使用的是欧洲高血压学会标准。

二、一般原则

1.家庭自测血压应接受医务工作者培训或指导,患者不能根据家庭自测血压结果随意增减降压药,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调整。

2.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坐位,双脚自然着地;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大小合适;袖带必须和心脏保持统一水平。

3.诊断和治疗初期,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家庭血压测量1周;长期观察中每3个月自测血压1周;第1天血压值去除,仅计算后6天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每次连续2遍~3遍,每遍间隔1分钟;建议仅计算后两遍的血压数值。

三、家庭血压测量频率

1.初始高血压或初始家庭血压测量者,应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遍~3遍,连续自测7天,第1天血压值去除,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2.治疗阶段,如果血压稳定且达标则每周自测1天~2天;如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则增加次数,每天2次或每周数天。如果要改变治疗,应该参考家庭自测血压2周的平均数值去评估治疗的效果。

3.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已控制,家庭自测血压应当每周测1天~2天,早晚各1次;如怀疑高血压未控制或治疗的依从性差,则应增加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

四、自测限值

家庭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为正常高限值。非同日3次家庭自测血压值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一般高血压治疗的家庭自测血压目标值应小于135/85毫米汞柱。

五、适合人员

家庭自测血压适用于老年人、妊娠妇女、糖尿病、可疑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预测预后、改善治疗依从性、长时期血压变异和降压疗效评估等。对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家庭自测血压。

学会自己检测血压

许多高血压病人对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有的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或暂时没有出现并发症,就不关心自己血压的高低,结果导致高血压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这些问题在高血压患者中屡见不鲜。

仅7%患者能坚持每天测血压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高血压对心、脑和肾脏的破坏往往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血压降到目标值是硬道理。然而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自我测量血压,使血压尽可能地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仅有不到7%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40%的患者只有在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时才测量血压,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测量血压一次,而这些往往都会造成病情延误和严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血压,可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压的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这样做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服用药物、限盐、戒酒、减重等手段对血压控制的积极作用,纠正服药不规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不良习惯。

每次测血压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不可太随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

2. 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 取靠背椅坐位,测血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肢体。

4. 每次测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

5. 自测血压的间期及频率。不同阶段的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时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测量血压时高)、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测量2~4周。

要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6~8时、12~14时、16~18时、20~22时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长期观察:一般每周自测血压一回,早晚各一次,每3个月重复头一周的自测血压频率,即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测7天。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过频繁测量血压。

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自测血压时提倡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所以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家庭选择购买符合国际标准、精准度高、便利性强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即便无医生帮助也能准确地了解各种状态下的血压变化,掌握降压药物的疗效,使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高血压测量

1、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一般最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气压表式血压计和电子血压计亦常用。血压计的袖带宽度应能覆盖上臂长度的2/3,同时袖带长度需达上臂周径的2/3。如果袖带太窄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长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2、选择合适的测压环境

高血压患者应在安静、温度适当的环境里休息5-10分钟,衣袖与手臂间不应过分束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膀肮充盈或吸烟、受寒、喝咖啡后测压。

3、选择正确的测压步骤

高血压患者应取坐位,被测的上臂应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度角,袖带下缘与肘前间隙间距为2-3厘米,充气至挠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4.0千帕(30毫米汞柱),此时为最大充气水平。如果加压过高会得到收缩压过高的结果。如果充气到达40.0千帕(300毫米汞柱)水平时,即会导致“气囊充气性高血压”。然后逐渐放气,速度为0.27千帕(2毫米汞柱)/秒,第一听诊音为收缩压,搏动音消失时为舒张压(旧制单位血压读数应精确到2毫米汞柱)。充气压迫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易造成血压升高的假象。

4、选择每天起床后(饭前)、睡觉前各一次

通过对我国正常人及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发现70%的人存在两个血压高峰和两个低谷,即清晨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8点后开始下降,到中午12点至下午1点为第一个低谷;然后血压开始上升,到下午4-6点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全天血压最高的时间;此后血压下降,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最后血压逐渐上升,再进入次日的第一个高峰。

高血压病人如何正确测量血压?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不用每天测量,一周测量一到二次就可以了,而且要把测量的数据记录下灰,这样可以发现血压波动的变化,另外测量血压时最好选择在早晨,这样测量的结果更准一些。

护理高血压病人要定期测血压

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护理有哪些

1、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护理高血压病人要定期测血压

2、高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不要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5、适当参与运动,以不引起心慌、脉搏明显增快为宜。

6、定期随访,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7、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8、高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不要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9、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10、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减少钠盐、动物脂肪的摄入,忌烟、酒。

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压

首先,关于测量血压的时间。一般来讲,血压变化在一天里有5个关键的时间点。第一个时间点是清晨刚刚醒来,但未起床前,这个时间点可以反映一天血压的峰值;第二个时间点是上午10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可以反映服药后的血压变化;第三个时间点是下午2点至3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可以反映血压的反跳,因为很多高血压病患者服用药物后,上午时间血压控制还可以,到了下午血压就开始升高,而血压升高的时间多在下午2点至3点左右;第四个时间点是晚饭前后,具体时间就是下午6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可以反映服用降压药后血压的控制情况;第五个时间点是睡觉前,具体时间是晚上10点至11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可以大致反映血压在夜间的变化。

其次,关于测量血压的次数。前面提到了一天中测量血压的关键时间点,并不是要求每一位患者都严格按照上面的时间点来进行测量血压,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进行测量血压。对很多上班族而言,更不可能。所以,每天测血压的次数可以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每天按照上面的时间点测量2次左右就可以了。在服用降压药的初期,可以增加测量的次数,以了解药物的疗效。等到服药一段时间,血压控制稳定了,就可以减少血压测量的次数。如果实在是没有时间测量血压,也可以考虑到医院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这样可以更准确、客观地评估血压波动情况。

所以,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血压的自我监测。坚持每日测血压,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测量的时间和次数,并将日常测量的血压做好记录。这样就可以发现自己血压波动的规律,从而能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因为血压骤升所致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哪些人需要自测血压

导语:提倡家庭自测血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焦虑的病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了,往往过于紧张,甚至擅自加药。

哪些人需要自测血压?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两亿人,但是高血压控制率不足10%,其中原因之一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仅凭感觉用药。而有相当多的农民从未测过血压,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患有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知自己患有高血压。

2008年的10月8日是第11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家庭自测血压”,而提倡家庭自测血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高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鉴别诊断高血压类型、评估降压疗效以及预测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等均有重要价值。

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焦虑的病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了,往往过于紧张,甚至擅自加药。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过去认为这种高血压仅因病人精神紧张导致,实际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应加强随访观察。

隐蔽性高血压,则是指只有在运动时监测才能发现的血压升高,在诊室不能检测到,常见于男性、年轻人,伴有较高的晨起心率。

总体而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自测血压,尤其是治疗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必须坚持自测血压。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压,则属于高危病人。如果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就是非常高危的病人,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这类病人必须自测血压。

患者在进行自测血压之前,需由医护人员培训相关操作技能,包括血压计使用方法、误差校对、测量步骤、器械保存等相关内容。

世界高血压联盟(WHL)提倡的自测血压方法,具体包括:①测量前休息并放松5分钟;②餐后至少2小时、喝咖啡或吸烟后至少半小时再测血压;③保持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④家庭自测血压数值应参考两次7天的早晨和晚上的测量值;⑤不应考虑单独一天或第一天的家庭自测血压值;⑥不舒服、感冒、焦虑、紧张、疼痛时不要测量等。如果是诊断初期,应连续7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如果是长期观察,可每3个月重复测量1周。测量时间一般为早晨6:00~9:00,晚上18:00~21:00。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应适当增加测量次数。

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以便更好的控制高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因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通常会低于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所血压的140/90毫米汞柱。当非同日多次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

护理高血压病人要定期测血压

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高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

高血压病人的家庭护理有哪些

1、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护理高血压病人要定期测血压

2、高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不要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3、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

4、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5、适当参与运动,以不引起心慌、脉搏明显增快为宜。

6、定期随访,血压持续升高或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7、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8、高血压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不要随意添加或停用药物。

9、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

10、注意饮食控制与调节,减少钠盐、动物脂肪的摄入,忌烟、酒。

家庭自测血压7大好处

有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

目前,日本约有3 500万高血压患者,约有3 500万台电子血压计分布在各个家庭中。许多病人是通过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偏高进而去医院确诊的。因此,日本高血压的知晓率达60%以上。但中国仅30.2% ,即在中国有2/3的病人自己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不少病人发生中风、肾衰或心脏病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大力提倡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一次血压,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者,以早期发现高血压。

帮助发现“被掩盖的高血压”

实际上,有不少的高血压病人被漏诊。由于早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一般波动很大,医院测压时只是测量某一次血压,往往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自己多次测量血压,可以发现其他许多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这被称为“被掩盖的高血压”,不及早发现、及早降压,对靶器官损伤会很大。

可检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在确诊的高血压人群中占10%以上,尤其在早期新诊断的高血压病人中更多见。在诊所测压值明显高于自测血压值(一般≥20/10毫米汞柱)。研究发现,诊所测压和“金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数值不相关,而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结果却是相关的。可见,自测血压比诊所测压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无须治疗的白大衣高血压。

提高高血压病人治疗的顺应性

一项研究把250例新诊断或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提供电子血压计家庭自测血压干预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无自测血压。随访6个月后,发现在家自测血压组病人总的顺应性、按时服药率及血压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无自测血压组。说明病人掌握自己血压变化,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配合医生做自己的“最好的医生”。

帮助发现所谓“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

平时高血压病人常一月一次地来医院就诊、测压、开药,如每次清晨服药后,上午来就诊测得血压“正常”,岂不知,下午、晚间血压可能会升高。自测血压可以多次测压,帮助发现诊所未发现的异常高血压,有助于医生更合理地用药。

有利于发现和控制“清晨高血压”

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心梗、猝死和中风等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清晨血压较夜间最低的收缩压差值≥50毫米汞柱或清晨平均收缩压≥170毫米汞柱、平均血压≥150/90毫米汞柱,称为血压的“晨峰”,即清晨高血压。佛明翰研究发现,清晨猝死的危险度较其他时间至少高70%。提倡清晨及时自测血压,以发现血压升高,及早自我调整用药的时间及服法。当然,少数人不存在“晨峰”现象而是“晚峰”,即每天清晨血压不高,但下午到晚间血压很快上升。这种状况常常是由病人自测血压发现而告知医生的。

帮助了解“长效降压药物”是否长效

一般用24小时动态血压谷/峰(T/P)比值≥50%来衡量一种降压药物是否能持续作用24小时。有些降压药是公认的长效药,但由于存在个体药物代谢的差异,少部分人服用后,不能维持24小时,如清晨服一次氨氯地平(络活喜)、氯沙坦(科素亚)等,到下午血压就回升。这时必须改为一天2次服药或选用其他中效药物来降压。遇到这种现象无须多次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只需病人多次测压就可以掌握。病人只需每天清晨测压,反映了服长效降压药24小时后的血压(谷值),服药3~8小时多次测压有助于了解是否有效及降压幅度(峰值),下午4~8点测压了解清晨服药后10~14小时血压控制程度。

瘦人也会得高血压吗

瘦人也须警惕患高血压,请注意以下几点:

1、一般瘦人会觉得高血压是胖人的多发病,瘦人得高血压的几率不高,所以许多瘦人平时觉得自己很安全,因此常会忽视血压测量,甚至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时也不会想到去测量一下血压。往往在他们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病时,病情发展已进入了高血压病的第二期甚至第三期,可能已经发生了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从这个意义上说,瘦人患高血压有时更危险。因此,体型偏瘦的人不要忽视对自身血压的定期监测。

2、瘦人出现高血压的平均年龄比胖人大,因而其它与年龄相关的并发症,如血管硬化、心脏代偿性肥大等,相对也比较明显。血管硬化使动脉本身的弹性降低,弹性差影响大动脉缓冲血压变化的潜力,也增加血液通过小动脉时受到的阻力。其结果都会助长血压升高,增加降压治疗的难度。

3、患高血压的瘦人如果还伴有其它疾病,和患高血压的胖人相比,这些疾病更能助纣为虐,加速心血管病情恶化。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其中一例,它会增加瘦人心脏病发作的机会。

因此,瘦人患高血压,更要密切观察和控制血压,定期检测血压,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服用有效的降压药物,应尽可能地将收缩压控制在160mmHg以下,并应坚持配合服用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药物。

研究证明,高血压病人如能将血压控制在140/85mmHg(18.6/11.3千帕)以下,心脑血管病的突发几率就会比较小。

相关推荐

血压患者如何血压

(1)室内要保持安静,室温最好保持在20℃左右。 (2)在量前,受检者要精神放松,最好休息20~30分钟,排空膀胱,不饮酒、咖啡和浓茶,并要停止吸烟。 (3)病人可采取坐式或卧式,两脚平放,其肘部及前臂舒适地放在与心脏大约平行的位置上。 (4)打开血压计盒,放在病人肢体近旁的平稳处,并使水银柱垂直到零点。 (5)让病人脱下衣袖露出右上臂,如衣袖单薄宽大,可向上卷到腋窝处。 (6)在缠血压计气袖时,先将气袖内空气挤出,再缠在右上臂肘关节上2~3公分处,不能太松或太紧。在肘窝内侧摸到肱动脉跳动后,将听诊器听

老年人血压吃什么药最好

控制血压可以使用卡托普利,美多心安等药,具体根据医生指导。平时一要注意休息,避免富含胆固醇的食物。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保持合理膳食。高血患者的治疗需据病情选择药物,轻度可通过调节饮食,增加运动来降低血压,无好转可服用利尿药氢氯噻嗪;中度在上述基础上改用或加用普萘洛尔;重度则需再加用其它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如卡托普利,尼群地平,利血平等。 多数老年血压患者显著血压升高是在早晨活动后,经早晨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降低;午睡起床后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及降压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衰减,约16:00开始血压会再次升高;夜

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时间

血压是中风的危险因子,而冬天又是中风高发季节,专家建议,对于年长者而言,如果有血压的情况,要记得每天量血压,以避免血压突然升高可能发生的中风状况。 专家认为,由于冬天气候寒冷,血液循环不良,血管容易堵塞,且易发生中风,所以更要切实量好血压,注意血压变化,充分掌握血压状况,以避免血压升高。同时,提醒血压患者,血压并不是一成不变,而且一天当中就有变化,所以在量血压时可量,准确记录,除了可供自己掌握血压状况外,也可供医生开药时参考。 医学专家指出,冬天,血压病患者血压的时间最好是在上午的8~1

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压

血压 “期”该怎么? 防治血压,众多专家都提倡血压,记录血压水平。但是,所有人都用同一个“度”吗?陈鲁原指出,不同年龄、不同病情量期不尽相同。 正常成年人至少每两年量一次血压;35岁以上首诊患者(无论因何病看什么科室)都要一次血压;血压的易患人群每半年应一次血压;血压病人血压比较稳的,一周只需一天血压(早、晚各一次),但是要固时间,保证每隔7天就量一次;病情不稳(春夏、夏秋交替,近期经常出差、劳累,或情绪不好)的病人要坚持每天量,至少连续7天,取后六天的平均值

血压正常也要经常自

临床中常规采用的血压的方法仍然是传统的听诊法,即在诊室中用水银血压血压值。它只能提供有限的血压读数,不能准确反映病人的真实血压水平,只能作为真实血压的替代评估,而且诊所血压(CBPM)还有白大衣效应(即患者由于见到医生而产生的心理、精神反应,致血压量数值升高)。 在家自血压可以有效提高血压的知晓率,还有助于血压患者的治疗和管理的控制血压是波动性和变异性较大的生命指标,需要多次反复检才能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准确、可靠的评估。根据准确量的血压水平,调整治疗药物的用量,才有可能把血压管理到最

血压的诊断方法

1、正常血压应是多少 提高知晓率自然要知道自己的血压值是否符合标准。根据新的血压防治指南,最佳正常血压是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高值血压范围为收缩压120至139mmHg/舒张压80至89mmHg;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2、判断自己的血压值 如首次血压数值为小于120/80mmHg者,认为是正常血压。如首次血压数值120-139/80-89mmHg,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建议复查,隔几个月复查一次。 如首次血压≥140/90mmHg,但小于1

那些人需要血压

如果血压也能得到这样一个肯的答案那就用不着这样让人头疼了。血压是一种慢性病,不会突然的夺去你的性命,也不会让你忍受巨大的疼痛,连做手术的机会都没有,最大的病症就是头特别特别的晕,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处理,只能忍受着,保养着来控制血压,这是身体内的一种不平衡 ,说不清道不明,很难治愈,直到现在除了有一些降压药外,没有什么治疗的好办法,作为一种慢性的疾病,血压其实是一个会变形的家伙,也学就会变成脑梗赛一命呜呼了或者是变成个废人,总之血压要是有并发症一是很严重的,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控制血压的原因。

血压量时间

血压什么时候 血压量的频率:血压是每次产检必要检查的产检项目之一。正常状态下是在妊娠早期(孕3个月)时量1次血压,以此次的数值作为孕期的基础血压,并在今后的产检中期检查。整个孕期的理想产检次数为9—13次,也就是说,在整个孕期里,理想状态是进行9—13次血压量。 血压量的注意事项:血压量极易受到准妈妈自身的情绪、运动、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需在心理和身体都处于安静的状态下量,否则,数据会因失真而无参考价值。 1、准妈妈要放松身心:在血压时一要处于安静的状态,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

血压计的原理 是什么

血压的仪器称为血压计。血压计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两种。两种血压计的工作原理是不相同的,直接式是用压力传感器直接量压力变化;间接式的工作原理则是控制从外部施加到被部位上的压强,并将控制的结果与其相关的柯氏音的产生和消失的信息加以判断。前者不管对动脉或静脉都可连续试,而后者只能量动脉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间接法量仪器有汞柱血压计、随机零点血压计、弹簧表式血压计、自动电子血压计、间歇式长时间血压量计、皮肤小动脉血压计等。这些血压计都是根据不同需要而设计的,如随机零点血压计是为克服目等人为误差

家庭血压仪监血压的具体步骤

准确的血压量对血压的诊断与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压量之前总是被误认为是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健康的人无需进行家庭血压量。事实上,每个家庭都需要拥有一台血压计,并养成期进行血压的好习惯,以便及时发现血压升高现象,尽早治疗血压。 家庭血压仪监血压的具体步骤 1、血压之前一要安静地休息十到十五分钟,运动后则休息三十分钟,放松一下情绪,稳一下心态,压时肢体不能用劲和乱动,保持一种轻松舒适的状态。 2、量者尽量选择坐姿。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背靠座椅,两腿落地放松。量时肘关节与心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