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虹膜色素痣诊断
儿童虹膜色素痣诊断
一、雀斑见于鼻、两颊、手背和躯干上部。皮损为淡黄色,黄褐色或褐色斑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如针尖至粒大小。斑点不融合。主要病理改变为基底细胞层的黑色素增多,而黑素细胞的数目不增加。
二、脂溢性角化病为扁平而境界清楚地斑片,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瘤状,可形成一层油脂性厚痂。毛囊角栓是重要特征之一,有时甚至很小的早期皮疹即已看得很清楚。
三、恶性黑素瘤常不对称,边界不清楚,边缘不光滑,颜色不均匀,发展迅速,容易破溃、出血,可形成不规则瘢痕,组织学显示痣细胞异型。
虹膜色素痣诊断
通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即可确定虹膜痣的诊断,比较容易。 鉴别诊断: 虹膜痣需与虹膜黑色素瘤和眼黑色素细胞增生症(ocularmelanocytosis)相鉴别。
1.虹膜黑色素瘤 主要靠定期观察,UBM检查有助于与虹膜黑色素瘤鉴别。虹膜痣内回声较虹膜黑色素瘤强健康搜索,边缘清晰锐利,病变较小局限。当病灶直径超过3mm,厚度超过1mm或伴有晶状体混浊、继发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睫状体受累并眼前段色素播散时,应高度警惕虹膜黑色素瘤。
2.眼黑色素细胞增生症 是一种累及表层巩膜、结膜、角膜、睑板虹膜虹膜角膜角、脉络膜等眼部多处组织的黑色素沉积病。部分病例可发生恶性变。 治疗: 虹膜痣很少恶性变健康搜索,可定期观察,最好定期进行裂隙灯照相。一般不需治疗。弥漫性虹膜痣合并青光眼者需行手术治疗。局灶性虹膜痣明显增大者,可行虹膜节段性切除术
虹膜色素痣治疗
虹膜痣很少恶性变,可定期观察,最好定期进行裂隙灯照相。一般不需治疗。
1、一般不需要治疗。
2、弥漫膜痣合并青光眼者需行手术治疗。
3、局灶虹膜痣明显增大者,可行虹膜节段性切除术。 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虹膜色素痣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
虹膜色素痣饮食
1、虹膜病变患者不宜吃的食物:
不吃瓜子、花生、不吃辣椒。
2、虹膜病变患者食疗偏方:
(1)芥菜30克,煎汁、滴眼,每日2―3次。或:荠菜根30―60克,煎汤温服,每日2―3次。
(2)老黄瓜1根,金银花4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霜桑叶30克,草决明20克,茶叶3克,水煎服,每日2―3次。
(4)秦皮15克,鲜丁香花5克,水煎服。每日2―3次。
(5)野菊花20克,黄芩15克,桃仁12克,水煎服,每日2―3次。
(6)柴胡、桂枝、丹皮、菖蒲、鲜姜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
虹膜色素痣
虹膜色素痣(nevusofiris)是虹膜浅基质层内异常的色素细胞的聚集,临床上比较常见。虹膜痣属于一种错构瘤性病变,是由具有良性细胞学形态的黑色素细胞组成的肿瘤性团块。色素痣一般比较稳定健康搜索,无明显生长倾向。偶可发生恶性变。原因不明,多为先天性。白种人比有色人种多见。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常伴有多个虹膜痣。
虹膜色素痣(nevusofiris)是虹膜浅基质层内异常的色素细胞的聚集,临床上比较常见。虹膜痣属于一种错构瘤性病变,是由具有良性细胞学形态的黑色素细胞组成的肿瘤性团块。色素痣一般比较稳定健康搜索,无明显生长倾向。偶可发生恶性变。原因不明,多为先天性。白种人比有色人种多见。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常伴有多个虹膜痣。
白癜风的鉴别诊断
白色糠疹
可能和皮肤干燥及日晒有关,表现为色素减退斑,边缘不清楚,表面有少量白色鳞屑。
无色素痣
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皮损为局限性淡白斑,边缘呈锯齿状。
花斑癣
损害发生于躯干、上肢,为淡白色圆或椭圆形斑,边界不清,表面有细鳞屑,真菌检查阳性。
白化病
为先天性非进行性疾病,常有家族史,周身皮肤、毛发缺乏色素,两眼虹膜透明,脉络膜色素消失,易和白癜风鉴别。
虹膜色素痣的饮食保健
1、虹膜病变患者不宜吃的食物
不吃瓜子、花生、不吃辣椒。
2、虹膜病变患者食疗偏方
1)芥菜30克,煎汁、滴眼,每日2—3次。或:荠菜根30—60克,煎汤温服,每日2—3次。
2)老黄瓜1根,金银花40克,水煎服,每日2—3次。
3)霜桑叶30克,草决明20克,茶叶3克,水煎服,每日2—3次。
4)秦皮15克,鲜丁香花5克,水煎服。每日2—3次。
5)野菊花20克,黄芩15克,桃仁12克,水煎服,每日2—3次。
6)柴胡、桂枝、丹皮、菖蒲、鲜姜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次。同时用1%阿托品液点眼。
7)盐黄伯、盐知母各30克,晒干,共研细末,每晚用温开水、送服9克。同时用1%阿托品液点眼。保持眼瞳子充分散大。
以上这篇文章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一下虹膜色素痣的饮食保健,相信大家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了,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的时候,还是要及时的发现自己身体的问题,然后去医院进行检查的。
色素痣诊断鉴别
色素痣是一个对我们美观有着影响的问题,我们对于它不能太过的放松。但是对于色素痣,大家一定要做到一些了解,就像它的诊断鉴别,便是非常重要的了。
1、巨痣
Greeley 认为位于躯干,肢体者,其面积超过900c㎡者为巨痣,作者认为,巨痣的标准应因年 龄,部位等而异,如颜面等特定部位的色素痣,面积虽不足以上标准,但手术切除后创面不能直接缝合者,也可视为巨痣,而婴幼儿亦无法用此标准恒量,巨痣于出生时即已存在,常见多部位侵犯,表面往往高低不平,粗糙肥厚,并常见生有毛发,巨病的病理性质属于混合痣或皮内痣,因此也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2、蓝痣
多表现为瓦青,深蓝,也或为棕褐色的丘疹样或小节结样的孤立病变,分一般型和细胞型两类, 一般型面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表面光滑质韧;而细胞型表面粗糙且面积常较大,多见于女性,病理检查一般型蓝痣,在真皮的中,下层可见长扁的黑素细胞,而细胞型则还有较大的圆形或梭形细胞岛,具有形状不同的胞核,病变可深及皮下脂肪层,细胞型蓝痣可以发生恶变,但极少见。
3、太田痣
1938 年,日本太田首先报道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灰蓝色斑,亦称为眼上腭部褐青色痣,此痣多发于一侧颜面呈斑块状,约2/3患者同侧巩膜蓝染,约1/2患者出生时即已存在,其余患者出现在10岁后,病理见黑素细胞散在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有些深部组织如眼眶骨膜也可有黑素细胞浸润。
4、疣状痣
呈淡褐,棕褐或污黑色,丘疹样,乳头样或疣状病变,表层角化过度,常局限于身体一侧,多于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时期内出现,组织学检查,表皮有显著的过度角化现象,棘细胞层不规则且 肥厚而有乳头状变化,基底细胞层的黑素往往增多,无痣细胞或炎性细胞浸润。
5、雀斑
为弥漫散地分布的无数小的淡褐色斑点,表面平滑,不突出皮面,好发于身体的外露日晒部位,以颜面最为显著,偶见颈,肩,手背等部,组织切片检查,黑素细胞的数量并不增多,但异常地形成大量色素颗粒,雀斑无恶变倾向。
6、老年性黑斑
发生于中年和老年人的身体外露部位,如面颊,颈,手背和前臂等部,多发散在棕褐色,呈面积大小不等的小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平滑或稍高出皮面的斑块,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的黑素细胞增多,不发生恶变。
以上就是色素痣的相关鉴别,希望通过这些不同的痣的类型,可以让大家对于色素痣多一些了解。祝愿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彻底摆脱色素痣的困扰。
虹膜色素痣症状
一般无症状。下方虹膜近瞳孔缘区域好发。临床上分为2种类型:局灶性虹膜痣和弥漫性虹膜痣。
1.局灶性虹膜痣虹膜近瞳孔缘或中周部、周边部、偶见房角处。大小不一,边界清晰,轻度隆起,一般为棕黑或深黑色,色素变异较大,典型的虹膜痣无血管。绝大多数虹膜痣稳定不发展,极少数可影响邻近组织近瞳孔缘虹膜痣可致瞳孔变形瞳孔缘色素外翻但并不表明虹膜痣恶变。
2.弥漫性虹膜痣较扁平,常累及整个或部分虹膜。有些是虹膜痣综合征(Cogan-Reese综合征)的一种临床表现。Cogan-Reese综合征与原发性虹膜萎缩,Chandler综合征同归于虹膜角膜内皮综合征(iridocornealendothelialsyndrome,ICE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单眼青光眼、角膜水肿、虹膜异色、虹膜基质粗糙外露、虹膜多发结节瞳孔变形瞳孔缘色素外翻、虹膜周边前粘连等。其病理机制为特发性角膜内皮增生伴有继发性虹膜病变。
虹膜色素痣的治疗原则
虹膜痣很少恶性变,可定期观察,最好定期进行裂隙灯照相。一般不需治疗。弥漫性虹膜痣合并青光眼者需行手术治疗。局灶性虹膜痣明显增大者,可行虹膜节段性切除术。
治疗原则
大多数良性黑素细胞肿瘤无须治疗,总原则是不治则已,治则彻底。
1.普通后天性色素痣和普通蓝痣治疗 无须治疗,若发生于易摩擦和受损的部位,最好行手术切除,小的皮损亦也可采用超脉冲CO2激光和(或)Q开关激光治疗。普通CO2激光、冷冻、超高频电、化学剥脱等较难掌握其深度,易留瘢痕或治疗不彻底。
2. 尽量手术切除,由于恶变一般发生于30岁以后,所以切除的时间可待成年后。
3.先天性巨痣治疗 由于恶变率较高,而且恶变的一半发生于5岁以前,所以应于出生后尽早切除。
4.疑有恶变应采取手术治疗 全部切除的痣均应做病理检查,发现恶变应扩大切除并酌情治疗。
治疗措施
一般不需治疗。对常蹠、甲床的色素痣要予以注意,平时不要随便刺激,不要滥涂腐蚀性药物,以免诱发激惹其恶变。若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色泽加深变黑,边缘发红不规则,表面出血、破损以及周围出现卫星状损害,表明痣有恶变征象,应予手术切除,现时送病理检查。
治疗方案
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证据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容貌、功能保存均较好,但无适用于有恶变倾向者。也可采用全部切除,邻近皮瓣转移或游离皮肤移植。如怀疑有恶变,应采用外壳手术一次全部切除活检;手术应在痣的边界以外,正常皮肤上作切口。必须小的痣切除
虹膜色素痣的诊断
虹膜色素痣的检查化验
组织病理学表现:色素痣多位于虹膜浅基质层,可稍微向前房内隆起。大多数虹膜色素痣为分化良好的小梭形痣细胞组成,或掺杂少许小圆形痣细胞,细胞内含有不同数量的黑色素颗粒(图1)。此种形态的色素痣称为梭形细胞色素痣。少数虹膜色素痣体积较大,深黑色,其主要由大圆形黑色素细胞组成,胞质内含有丰富的黑色素颗粒,此类细胞组成的色素痣又称为黑色素细胞瘤或大细胞样痣。梭形痣细胞之间通常黏附比较紧密,不易脱落。但大圆形黑色素细胞之间黏附疏松,易发生自发性坏死、脱落或累及虹膜角膜角组织,导致继发性青光眼。
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有助于与虹膜黑色素瘤相鉴别。虹膜痣UBM表现为虹膜异常隆起,边界清晰但不规则。内反射均匀,部分病例表面呈“脐样”改变或称为“火山口”样改变。病变后界欠清晰,可有轻度的声衰减。(图2)
虹膜色素痣的鉴别诊断
虹膜痣需与虹膜黑色素瘤和眼黑色素细胞增生症(ocular melanocytosis)相鉴别。
1.虹膜黑色素瘤 主要靠定期观察,UBM检查有助于与虹膜黑色素瘤鉴别。虹膜痣内回声较虹膜黑色素瘤强,边缘清晰锐利,病变较小局限。当病灶直径超过3mm,厚度超过1mm,或伴有晶状体混浊、继发青光眼、虹膜新生血管、睫状体受累并眼前段色素播散时,应高度警惕虹膜黑色素瘤。
2.眼黑色素细胞增生症 是一种累及表层巩膜、结膜、角膜、睑板、虹膜、虹膜角膜角、脉络膜等眼部多处组织的黑色素沉积病。部分病例可发生恶性变。
儿童虹膜色素痣分类
(1)皮内痣:最常见。好发于面部皮肤及发际,大小不一,大者可达数厘米,甚至累及半侧面颈部。隆起皮肤,有毛,淡棕色或淡黑色,边界清楚。由小痣细胞组成。痣细胞巢在上皮下结缔组织内(即位于真皮内)。痣细胞巢表面的上皮层正常。一般不发生癌变。
(2)交界痣:可由皮内痣演变而来,亦可独自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婴幼儿多见。病变呈扁平状,棕黑色或蓝黑色,边界可清亦可不清。一般体积较小,多在数毫米以内。表面光滑无毛。可长期保持原状不变,少数可自行消退,较易发生恶变。由大痣细胞组成,痣细胞巢的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另一半在上皮下的浅层结缔组织,即真皮浅层内。有癌变可能。
(3)复合痣:儿童多见,病变大多微突出皮肤表面,少数呈乳头状瘤样改变,一般无毛,可随年龄增长,体积增大,颜色变深。复合痣中的交界痣部分可发生恶变。病理学特点为在痣细胞进入真皮的过程中,常同时有皮内痣和残留的交界痣,为皮内痣与交界痣的混合形式。
白眼仁有黑点会很严重吗
一般情况而言,如果在白眼仁上有小黑点从专业的角度看,可能是巩膜或者球结膜的色素斑或色素痣。这就如同人身上长雀斑或者长痦子一样。医学角度上是不影响任何事情的。也不需要治疗。如果这个黑点生长速度很快 就需要到医院检查或治疗。
眼球壁大致分3层,由外向内分别称之为结膜、巩膜、色素膜.色素膜是黑色的,巩膜白色,结膜是透明的,因为小儿眼球壁较薄,有的部位可以透见色素膜,看起来是蓝黑色,呈现黑点一样的状态,这是正常的,不必担心,随着年龄增加就看不见了。
还有一种原因可能导致白眼仁有一点,那就是在虹膜上或者是在球结膜上血管畸形发育,这种现象在儿童阶段比较常见,此种现象应该去检查,如果不存在恶变的可能,则当长大成人过后这种血管畸形会慢慢的消失,或者是变得越来越淡。所以说白眼仁有黑点也不要过分担心,平时注意保护眼睛,用眼不要过度,要时常远眺,并且定期到医院检查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