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新生儿硬肿症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四点:
1、一般的表现:反应低下,允奶差或者拒奶,哭声低弱或者不哭,活动减少,也可出现呼吸暂停等。
2、低体温:新生儿低体温指体温小于35℃,轻症为30-35℃之间,重症是小于30℃,可出现四肢甚或全身冰冷。
3、皮肤硬肿: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能移动,按之橡皮样感,呈暗红色或青紫色。伴水肿者指压凹陷,硬肿常呈对称性,其发生顺序依次为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4、多功能器官损害:重症的硬肿可出现休克DIC和急性肾衰竭等,肺出血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新生儿硬肿症吃什么好
多服用含维生素E的食物, 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忌动物脂肪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也不要禁食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
新生儿硬肿症该怎么治疗
1.复温
是治疗的首要措施。轻症患儿在温水浴后用预暖的棉被包裹,置24~26℃的暖室中,外加热水袋,水温从40℃渐增至 60℃,体温可较快上升至正常。中度和重度患儿可先安放在远红外线开放型保暖床上,将温度调节到高于小儿体温1.5~2℃处,约每30分钟能使体温升高 1℃,随患儿体温的上升继续提高保暖床的温度,当体温达4℃时可移至封闭式保暖箱中,保持箱温在5℃左右。为减少辐射失热,在稍离小儿身体的周围罩一透明塑料布。将头面部露出塑料布外,头上戴一小帽保暖。复温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用温水浴、温盐水灌肠各种方法。如正在用静脉补充液体或高营养液时,可在瓶的周围用热毛巾包裹,使进入体内的液体有一定温度。供给的氧也要预热。
2.营养和液体
要保证供应足够的热卡和液体,开始时热卡至少应达到基础代谢的需要,以后渐加至正常需要量。因低温时心肾功能减低,输液量不宜过多。对低血糖小儿适当提高葡萄糖进入量。
3.药物
(1)对心肾功能较差者 可给多巴胺和多巴酚胺等心血管活性药物,因小剂量有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多巴酚胺有增加心肌收缩的作用,但不增快心率,可和多巴胺合用。也可用其他药物如654-2,若面色、心率好转即静滴维持,继续治疗一周。
(2)抗生素的应用 对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硬肿症尤为重要,对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尽可能少用。寒冷损伤综合征虽可能发生呼吸道感染,但不宜用广谱抗生素预防。
(3)肝素治疗 至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正常后渐减少给药次数,7天为一疗程。
(4)基因检测 基因来自父母,几乎一生不变,但由于基因的缺陷,对一些人来说天生就容易患上某些疾病,也就是说人体内一些基因型的存在会增加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这种基因就叫疾病易感基因。
宝宝怎么应对寒冷综合征
1.低体温
低体温是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表现之一。全身或手脚发凉,体温常在35℃以下,严重者可低于30℃。
2.硬肿
包括皮脂硬化和水肿两种改变。皮脂硬化表现为皮肤变硬,皮肤紧贴皮下组织,不容易提起,严重时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摸起来如硬橡皮一样,皮肤呈紫红或苍黄色。水肿主要在皮肤或皮下脂肪硬化的部位,按压后皮肤可有凹陷。硬肿先出现于小腿、大腿外侧,以及整个下肢,并向上延及臀部、面部及上肢,甚至全身。
3.器官功能损害
硬肿症患儿早期常有不吃、不哭等反应低下的表现,随着体温降低,硬肿出现,可出现面色苍白、发绀、手脚发凉、皮肤出现花纹、血压下降等循环障碍表现。病情加重时可出现尿量减少,甚至无尿等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更有患儿可出现肺出血,呼吸困难突然加重、面色青紫,泡沫性鲜血自口鼻涌出,如不及时急救,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及时给宝宝治疗
恢复体温、抗感染、保证液体及能量供应,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是硬肿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轻、中度硬肿,体温大于30度的新生儿可用暖箱复温,在6~12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
※重度硬肿,体温小于30度或病情严重的,宜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复温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个别新生儿出现肺出血。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如何引发的
新生儿之所以易患硬肿症有其内在生理因素的特殊性,还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低下,能够产热的棕色脂肪较少,体表面积又相对较其他儿童期大、散热多,皮下脂肪在低温下易凝固变硬,这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如果在内因的基础上,又合并寒冷损伤、严重感染等外在因素,小新生儿就很容易患硬肿症了。临床表现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和地区,以冬春季及我国北方发病者居多。生后一周内新生儿,生活能力低下且出生体重低的早产儿多见,常有窒息、缺氧、产伤、感染、热量供给不足等病史。可以看到小婴儿反应很差,哭声低微或不哭,吃奶很少甚至不吃不喝,尿也少;一动不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
新生儿为何易得硬肿症
新生儿容易得硬肿症,原因是多方面的:
1.是因为新生儿皮下组织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多,当天气比较寒冷时,皮下脂肪就容易凝固变硬。
2.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还没有发育完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散热比较容易,这样就使体温不容易升上去。
3.分娩时的窒息、缺氧以及出生后的到感染对新生儿硬肿症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
新生儿硬肿症常发生在寒冷季节的临床表现是:
1.局部或全身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变肿和变冷。
2.皮下脂肪变硬先从大腿外侧开始,随后影响到下肢、臀部、下腹部、面颊部和上肢,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全身。
3.这些部位的皮肤紧贴于皮下脂肪,像橡皮一样发硬并且浮肿,不容易被捏起,用手指压下去后有凹陷,皮肤颜色暗红。
新生儿硬肿症怎么办
复温
采取逐渐复温方式,切忌加温过速导致病儿肺出血而死亡。一般轻者可用温暖棉襁褓包裹,置24℃~26℃室温中,加置热水袋,热水袋温度一般为50℃左右渐升高至70℃左右为宜,逐渐复稳。
喂养
复温至34℃时,为了供给宝宝足够的热量,应开始喂奶。如病儿虚弱、吸吮力差,则可用滴管喂奶或予以鼻饲喂奶,待吞咽功能恢复后可用小勺试喂母乳,或让宝宝自己吸吮母乳。如一般状况好转,则可逐渐增加奶量。
活动
病儿硬肿的肢体常常活动受限,所以要勤给病儿翻身,以防局部压伤或局部缺血而导致组织坏死。
4
治疗
重症者可酌情输血或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5
保持清洁
注意环境的卫生和用品的消毒,预防继发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缺氧的危害是什么
1、由于长时间缺氧,大脑细胞受损,日后可出现智力低下或运动障碍等后遗症。
2、患儿抵抗力低下,还容易出现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硬肿症、低血钙、低血糖、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周身感染等疾病。
3、会有脑性瘫痪、癫痫、肢体强直等问题。
新生儿硬肿症能治好吗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常规
新生儿硬肿症在护理方面主要就是复温,复温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若是患儿的肛温大于30℃,可以通过减少散热使体温回升,将患儿置于已预热至中性温度的暖箱中,一般在六至十二小时内可恢复正常体温。
第二、当肛温小于30℃,一般应将患儿置于箱温比肛温高1-2℃的暖箱中,进行外加温。每小时提高箱温0.5-1℃,在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体温,然后根据患儿体温调整暖箱温度。若无以上条件也可采用温水浴、热水袋、火坑、电热毯或母亲,将患儿抱在怀中等加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