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预防感冒
穴位按摩预防感冒
揉大椎穴
预防感冒的按摩法,可以通过揉大椎穴。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点揉风池穴
通过点揉风池穴的方法也可以达到预防感冒的作用。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鼻子流血的止血方法
1.鼻内法
用左手或右手拇指、食指伸入鼻腔中,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下拉12次。此法既可增加鼻黏膜的抗病能力,预防感冒和鼻炎,又能使鼻腔湿润,黏膜红润,保持正常温度,增加耐寒能力。
2.穴位按摩法取穴
肩井穴位于大锥与肩峰连线中点,治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食、拇指掐捏,挤压穴位中央,将肩部肌肉向上提起3-5秒钟,反复3回为1次,每次间歇两分钟,发作时连接3次。5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孕妇忌用此法。
按摩预防感冒的方法
秋冬季节是感冒的高发季节,预防感冒的工作要做好,从中医穴位可见耳朵上有预防感冒的穴位,按摩耳朵可预防感冒。下面介绍了具体的按摩手法,另外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其他预防感冒的方法,不妨学习下吧。
预防感冒的方法:按摩耳朵预防感冒效果好
按摩耳朵预防感冒
方法:用食、拇指轻擦耳轮(耳朵的外周),擦至局部透热(由内向外发热)。预防感冒:两耳交替按摩,每日一次,一次五分钟左右。治疗感冒:两耳一起按摩,每日2-3次,初次治疗可遵男左女右法(即男士按左耳,女士按右耳)。
功效:补益肺气,疏风解表。对感冒及过敏(皮肤及鼻子)症状都有较好的疗效。(注:低血压人群慎用)
其他预防感冒的方法
1、热水搓耳:每晚睡觉前,用热毛巾搓揉耳朵,沿耳廓上下摩擦,可有效预防感冒。
2、热水泡脚。在大幅降温的季节,每晚可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以滴入一些醋。一直泡到双脚发火为止,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预防感冒。尤其是在已经感觉出现了不适症状的时候,可以及时阻断感冒发生。
3、早晚洗鼻。很多病菌都是通过鼻腔传入体内,引发疾病的,坚持早晚清洗鼻腔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感冒的作用。双手捧清水,鼻子轻轻将水吸入鼻腔,停留片刻,在再用力将水喷出,反复3-5次。
4、自制葱姜粥防风寒感冒。做法:250克粳米洗净放入约有2000克清水的锅中;水开后改用微火,熬制六成熟时加入葱白碎末100克、姜粒25克;熬制九成熟时再加入100克红糖;熬熟即可食用。
5、蒜泥蜂蜜:身体出现了轻微不适的时候,可以用等量的蒜泥和蜂蜜混合,用温水送服,每次食用一小勺,每日3-4次。可有效阻碍感冒。
6、白酒刮痧。用硬币或者刮痧工具蘸上白酒,轻刮前胸、后背脊柱两侧,至皮肤发红发热,周身汗出,然后热水冲澡,可加速感冒的痊愈。
春节后上班当心感冒来袭预防感冒小措施
如果一旦家中或单位里有感冒的患者,自己也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建议可泡些桑叶、菊花、藿香、锦茵腾、荆芥等清凉降火的药物当茶喝,同时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适量运动。
而对于上班族,勤洗手、勤换牙刷、脚部注意保暖都是预防感冒的小窍门。据研究结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与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了患者触摸过的物品。
人体的脚部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扰。另外,大家还可以尝试用冷水洗脸预防感冒。
按摩经穴也可防治感冒。不过,按摩时须注意穴位要正确、动作要轻缓;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三五十下。按揉太阳穴: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用两手中指分别按住左右太阳穴按揉。推摩双颊:用手掌向上推摩两侧面颊,推摩轨迹如一个“O”字型。刮擦鼻旁:用两手拇指沿鼻梁两侧自上而下刮擦。
感冒穴位按摩怎么做
感冒穴位按摩法是怎样的
揉搓迎香穴缓解鼻塞流涕。该穴位于人体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间。用两手的食指分别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并且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各搓摩50次,有酸胀感且向额面部放射为宜。
作用:能够起到祛风寒,通鼻窍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鼻塞、流涕等症状。
揉大椎穴缓解发热。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能够起到降温退热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的病症。
按摩尺泽穴缓解咳嗽。该穴位于人体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用一手拇指,用力点住对侧尺泽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尺泽穴。
作用:能够起到清肺泻火,治疗咳嗽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咳嗽咳痰等症状。
点揉风池穴缓解头痛。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坐着,双手抱拢头部,用双拇指揉捻穴位,以酸胀透遍全身为宜,操作2分钟。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
上面就是对感冒穴位按摩法是怎样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在感冒的时候可以掌握好穴位进行按摩,这样对感冒的恢复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另外感冒期间也要注意清淡的饮食,一旦感冒伴随发烧等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按摩也能治疗感冒
按摩风池穴:位于颈后两根大筋上端凹陷处,就是风池穴。用手手指来回搓擦风池穴,并用按揉的手法,直到局部发热,浑身轻松为止。
按摩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毛外侧与眼眉外侧之间的正中央。如患者头痛、头晕,可按摩太阳穴30-50次,或从上向下拉耳垂数10下,头昏、头痛症状可减轻。
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的皱纹中,感冒、鼻塞时可按摩迎香穴,可上下按摩直到鼻通为止。
按摩大椎穴:次穴位于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凸起的下缘凹陷处,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次,可起到预防、治疗感冒的作用。
按摩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缘一横指处。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同时按摩同侧足三里穴,点,按揉数十次,有疏风,散寒、扶正驱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防治感冒。
感冒的穴位按摩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的中点处,微笑的时候鼻子与嘴唇的外侧自然形成的浅沟交点处。
手法:用食指的指腹对迎香穴进行按压2分钟左右即可,力度以稍微有酸胀感为宜。
功效:能够帮助清热散风,特别是对于感冒引起的鼻塞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孕妇感冒怎么办
一、中医按摩治疗感冒
1、“治感冒穴”按摩
取穴法:手掌的治感冒穴位于左手掌大拇指和食指之间(近虎口处)以及右手大拇指第二关节以下部分的掌面。
按摩法:用一把金属匙子放在开水里加温后(以不烫伤手为度)放在手掌表面“治感冒穴”上按摩,如果某处感觉异常,则在该处加强按摩。热按摩片刻后,再用一把泡在冷水里的匙子刺激该处。轻感冒或咳嗽者,按上述方法刺激5—10次即可。
2、“风池穴”按摩
取穴法:位于脖子后大筋(斜方肌)两侧入发际的凹窝中。为治疗风邪的第一要穴。
按摩法:准妈妈采坐姿,准爸爸站立以双手大拇指轻轻按揉风池穴,或以单手大拇指和食指按摩,另一手则固定其头部。准妈妈也可以随时自己按摩!
3、足底按摩
尿道:在双脚内侧约踝关节与脚后跟的一半,按摩时会有一条斜向凹陷的沟。按摩方向是由膀胱反射区往脚后跟方向推。
膀胱:在双脚内侧约踝关节与脚底相交处,按摩时会有一粒肉球凸出的感觉。按摩方向是由输尿管连接点斜向尿道方向推。
输尿管:位双脚脚底,膀胱点位置往肾脏方向约45度的斜向,用手按摩时有一条斜沟的感觉。按摩方向是由肾脏连接点往膀胱斜向推按。
肾脏:位双脚脚底约位脚底一半的上方,用手触摸时有一颗凸出肉球,它稍为有硬硬或者砂砂的感觉。按摩时由上斜下往输尿管方向推按。
孕期用药要注意对胎儿的影响,除了可以试试按摩治疗法以外,孕妈还要注意预防感冒。
二、孕妇如何预防感冒
1、手是孕妇感冒的主要传播途径。预防方法是勤洗手,不用脏手摸脸。
2、“三高”饮食易孕妇感冒。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食物会降低人体免疫力,所以,预防感冒新的饮食方法是荤素搭配,注意营养平衡。
3、喜爱咸食易孕妇感冒。预防感冒就要多吃清淡食品,因为钠盐的渗透作用,上皮细胞的功能被抑制,降低了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病毒便乘机侵入上呼吸道黏膜诱发感冒。
4、足部着凉易孕妇感冒。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性的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到感冒病毒侵扰。
5、精神紧张和爱发愁也易孕妇感冒。情绪低落的人免疫功能降低,使人体杀伤病原微生物的能力降低,因为这时鼻咽部干扰素、核酸酶等抗病毒物质明显减少,呼吸道局部免疫功能减退,感冒病毒有机可乘。
6、牙刷不洁易孕妇感冒。有的牙刷常放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病菌容易滋生繁殖,刷牙时病毒通过牙刷移植到口腔内,容易诱发感冒。
按摩四大穴位预防感冒
一、点揉风池穴
按摩手法:风池穴位于颈后枕骨的下缘,距离耳朵后部约两个手指宽的一凹陷处。两手拇指点住风池穴,用指头用力揉动数十次。
作用:能起到清热疏风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热感冒。
二、揉大椎穴
按摩手法:该穴在颈后正中,一个较大的骨头突起的下缘,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按住大椎穴,揉动100—200次。
作用:可起到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特别适合治疗感冒后高热不退。
三、拿肩井穴
按摩手法:肩井穴在颈到肩端的中部,肌肉较丰富的地方。两手拇、食、中三指分别拿对侧的肩井穴。拇指在前,食、中指在后,提拿10次即可。
作用:能起到疏风散寒解表的作用,特别适合风寒感冒。
四、点揉足三里穴
按摩手法:小腿外侧上端有一个突起的骨头名叫腓骨小头,在这个骨头突起的前下方约三个手指宽处即是足三里穴。用一手食、中两指,用力点住同侧足三里穴,慢慢揉动数十次。再用另一只手点揉另一侧的足三里穴。
作用:足三里是“强壮穴”,有疏风散寒、扶正祛邪的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更年期易感冒 穴位按摩预防感冒
早晚按摩迎香穴,风府穴,合谷穴等,使鼻腔分泌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增加,因而减少感冒的发生。
按摩耳朵预防感冒
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也是感冒高发的时候,因此如何做好感冒预防的工作就成了重中之重。专家表示,从中医穴位可见耳朵上有预防感冒的穴位,按摩耳朵可预防感冒。下面介绍了具体的按摩手法,另外还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其他预防感冒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按摩耳朵预防感冒
方法:用食、拇指轻擦耳轮(耳朵的外周),擦至局部透热(由内向外发热)。预防感冒:两耳交替按摩,每日一次,一次五分钟左右。治疗感冒:两耳一起按摩,每日2-3次,初次治疗可遵男左女右法(即男士按左耳,女士按右耳)。
功效:补益肺气,疏风解表。对感冒及过敏(皮肤及鼻子)症状都有较好的疗效。(注:低血压人群慎用)
其他预防感冒的方法
1、热水搓耳:每晚睡觉前,用热毛巾搓揉耳朵,沿耳廓上下摩擦,可有效预防感冒。
2、热水泡脚。在大幅降温的季节,每晚可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以滴入一些醋。一直泡到双脚发火为止,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预防感冒。尤其是在已经感觉出现了不适症状的时候,可以及时阻断感冒发生。
3、早晚洗鼻。很多病菌都是通过鼻腔传入体内,引发疾病的,坚持早晚清洗鼻腔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感冒的作用。双手捧清水,鼻子轻轻将水吸入鼻腔,停留片刻,在再用力将水喷出,反复3-5次。
4、自制葱姜粥防风寒感冒。做法:250克粳米洗净放入约有2000克清水的锅中;水开后改用微火,熬制六成熟时加入葱白碎末100克、姜粒25克;熬制九成熟时再加入100克红糖;熬熟即可食用。
5、蒜泥蜂蜜:身体出现了轻微不适的时候,可以用等量的蒜泥和蜂蜜混合,用温水送服,每次食用一小勺,每日3-4次。可有效阻碍感冒。
6、白酒刮痧。用硬币或者刮痧工具蘸上白酒,轻刮前胸、后背脊柱两侧,至皮肤发红发热,周身汗出,然后热水冲澡,可加速感冒的痊愈。
女性如何预防流感
冬天是流感高发期,天气寒冷,人的抵抗力差,外出时多带件外套,随时做好保暖准备,预防感冒。
预防感冒要坚持多做运动,锻炼好自己的身体,增强抵抗力,建议每天坚持运动一小时,可以多做一些运动,增加耐寒性和抵抗力,例如跑步、打羽毛球、骑自行车、跳绳等,能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以及身体的抵抗力,从而可预防流感。
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能让我们的身体免疫力增强,减少了被感冒病毒侵袭的机会。从根本上杜绝疾病的发生。因此要避免熬夜。
每天晚上热水泡脚,可以改善足底部的血液循环。除了驱寒散风,还可温通阳脉。人体所有的阳经都从足部起始,热水浸泡可达到养生保健、预防感冒的功效。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以滴入一些醋或者放少量花椒。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泡到双脚发红。还可以用掌心上下揉搓足底部的涌泉穴,驱除体内的寒气。尤其出现头痛、畏寒、周身疼痛等轻度不适症状时,热水泡脚有助于阻断感冒的发生。
头面部穴位按摩对防治感冒有重要作用。中医认为,头部为诸阳之会,人体经脉的阳气在头面部交汇,按摩头面部的穴位能防治感冒。每天早晨先将两手对搓,掌心温热后以掌心对迎香穴上下按摩18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减轻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状。此外,来回按摩太阳穴、风池穴直到发热,也能预防感冒及减轻感冒后头痛、颈项不适等症状。
中医教你穴位按摩预防癌症
1、叩齿
具有提神醒脑、生津固齿益肾、健脾和胃等功效。
方法:清晨起床前,先静心凝神片刻,口轻闭,上下门齿相叩36次,再令两侧臼齿相叩36次。
2、摩头
具有畅通任督、调和阴阳、祛风止痛、健脑护发的功效。
方法:两手五指屈曲,从前额沿头顶至枕部推40至50次,如梳发样;用一手指端自前额向颈后部按揉3至5遍;两手指屈曲,用指端均匀地轻轻叩击头顶部;两手抓握头发向上提抖3至5次;两手拇指置玉枕穴处,做横向按揉20至30次,再按揉风池穴3至5次;将两手十指交叉,抱枕骨部,两掌心相对用力做一紧一松的运动10至20次。
3、搅海
具有生津固齿益肾、清洁口腔、预防消化不良等功效。
方法:舌前部上翘抵上齿龈外缘,再依次转向左上臼齿龈,左下臼齿龈、下门齿、右上臼齿龈、右下臼齿龈,如此沿牙龈四周搅动舌头,共操作5遍。
4、鼓漱
具有助消化、健脾胃、提高消化道免疫功能的功效。
方法:先搅海令口内津液增多,轻轻闭口咬牙,用两腮和舌做漱口动作,漱30余次。漱口时口内津液渐多,待满口时分三口慢慢下咽。
5、鸣天鼓
(1)先以两手掌根使耳廓前后对折,再紧按耳孔,两手食指、中指轮流轻击枕骨下部风池穴处20至30次,可以充肾阴,补真元。
(2)掌心掩按耳孔后骤然抬离,如此反复开闭10至20次,可以健脑醒神、消除疲劳。
(3)两手食指插入耳孔内转动3次,再骤然拔出,如此反复3至5次,可以清肝泻火、解郁散结。
(4)两手掌同时摩擦两耳廓20至30次,两手食指屈曲以第二指关节摩耳轮20至30次,可以疏通经络、调和脏腑,预防四肢疼痛。
(5)两手食指指面同时按揉两侧耳廓的耳甲艇10至20次,然后再按揉耳甲腔10至20次,两手拇指、食指同时向下分别牵拉两侧耳垂20至30次,再同时向上提拉耳轮20至30次,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