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腹症你知多少
小儿急腹症你知多少
急腹症是指腹腔脏器的急性炎症,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①肠套叠
此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年长儿也有发病者,但80%发生在2岁以下。发病突然,孩子因阵发性腹痛而哭闹,同时,面色苍自,精神不好,病儿出现呕吐,发展到吐胆汁、下泻,发病4~12小时可出现血便。
如果怀疑这种病,还要详细检查腹部,可以在右上腹或上腹部摸到一个肠样肿块。这种病虽难诊断,容易误诊,但也有它的特点,就是起病突然,孩子可能正玩着就突然哭闹起来,呕吐,一次比一次重,精神越来越不好,但不发烧。
一旦怀疑这种病应马上抱孩子上医院。可用开塞露通大便,或做肛门指诊可发现血便,基本就可以确诊。
若在12小时内发现此病,可避免手术治疗,而用气体灌肠、钡剂灌肠或手法复位,就可以使套叠的肠管复位,若误诊,肠套叠时间长,会造成肠坏死,有时要做两次以上的手术。
②嵌顿疝
此病多为腹外斜疝(肠管掉入阴囊)。平时可以用手加压复位,使脱落入腹股沟疝内的肠管可回到腹腔,这是没有什么危险的。
而一旦疵气不能加压复位,孩子哭闹不止或诉腹疼,说明庙气已嵌顿,应立即去医院诊治。家长应主动告诉医生孩子原有庙气的病史,引起医生的注意,以便早期诊断治疗。
若延误了诊断,可造成肠坏死,严重的可危及生命。若婴儿6 个月时疝气尚未自愈,应早期手术。
③小儿急性阑尾炎
此病症状无成人那样典型的右下腹痛、压痛和反跳疼。孩子多有腹痛及呕吐,或有几次稀便,而且病情进展快,易穿孔形成脓肿或腹膜炎,要及时将孩子抱到医院治疗。
小儿发热伴呕吐见于哪些疾病
发热伴呕吐是小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也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和一些急腹症。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在发病时都以发热为早期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常在39℃~40℃之间。在高热的同时,患儿会出现频繁呕吐,多为喷射状呕吐,并且很快出现抽搐、昏迷、意识障碍。小儿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急性食物中毒时,也会出现发热、呕吐症状。但这些胃肠感染性疾病一般发热程度不至于太高,而且发热持续时间不长,呕吐为非喷射状,吐出物为食物等胃内容物。小儿一些急腹症,如急性肠梗阻、肠套叠、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等,一般在临床都有发热和呕吐。但这些急腹症除发热、呕吐症状以外,腹痛症状更为突出。一般通过查体及有关理化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临床医生见到小儿发热伴呕吐时,首先应向家长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经过。同时要进行仔细认真的神经系统和腹部查体。并且要有针对性地做一些理化检查,如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如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要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脑脊液。如怀疑急腹症,应做腹部b超及x线摄片检查。
阑尾炎的分类
(1)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占急腹症的首位。病情变化多端,诊断有时很困难。急性阑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转移性右下腹痛,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发病初期除低热、乏力外,多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体征。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
(2)慢性阑尾炎
大多数慢性阑尾炎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也可开始即呈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痛,多呈间歇性轻度疼痛、持续性隐痛或不适感,常局限在右下腹。
(3)特发型阑尾炎
小儿急性阑尾炎: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
老年急性阑尾炎:症状隐匿,体征不典型,易延误治疗;穿孔和并发症发生率高;常伴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情复杂严重。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由于孕妇生理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生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据统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为2%,比一般人高10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20%。
肚子突然绞痛是为什么呢
肚子突然绞痛,有可能是急性肠炎引起,也有可能是肠梗阻,或者是胆囊炎,胆囊结石,阑尾炎等引起的
查明是否有肠胃的炎症或者溃疡症,你目前可以服用藿香正气丸调理,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辛辣上火的食物。如果能够大便后缓解,有可能是一过性的肠炎,观察一下就行,如果不缓解,那就要尽快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并接受治疗 。
如果是上腹部,可能是你的胃出了问题,下腹部可能是肠道的细菌感染,右下腹疼痛警惕阑尾发作,左下腹的地方是脾脏。肚脐以下可能是泌尿道感染,与结石和细菌感染有关。
还有,疼痛时,腹部的状态也很重要,常规的外科急腹症是: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
腹肌紧张又名板状腹,指腹部肌肉如板一样硬,这个要警惕胃肠穿孔。
外科的急腹症发作时疼痛难忍,应尽快就医,排除阑尾与胰腺。
肠管不全性梗阻,肠管结核等等,也有必要请医生为您一一排除.指导意见:肠管有炎症的话应该遵医服用抗炎药物,注意休息,健康饮食,生凉和辛辣的最好少吃或不吃。
什么样的人容易得阑尾炎呢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轻者阑尾充血水肿,重者阑尾化脓,坏死,甚至可穿孔引起腹膜炎。多见5岁以上小儿,3岁以下少见。 病 因 阑尾腔的梗阻是引起阑尾炎的主要要因素。阑尾位于腹腔内右下腹部,是附属于盲肠的一段细肠管,犹如一条小蚯蚓,它的末端为盲端,另一端开口于盲肠内,盲肠中的内容物可经此口进入阑尾。
如粪石、肠内寄生虫及其虫卵或小儿易吞咽而不易消化的异物(如果核,小豆等)掉入阑尾内可造成梗阻;阑尾因位置异常造成曲折、扭转或外界压迫也可造成梗阻;也可因细菌直接通过损伤阑尾的粘膜或由血液、淋巴液将细菌带到阑尾发生感染,还可因精神,生活环境改变等原因,造成肠功能紊乱,阑尾肌肉神经反射痉挛,血循环障碍引起炎症。
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热如何处理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最多见于6-12岁左右的儿童,1岁以下小儿发病很少见。小儿由于身体各脏器的发育尚不成熟,对致病菌的抵抗力较低,其他部位的感染很容易蔓延导致阑尾腔感染,加上年龄较小的儿童不能自己表达,发生腹痛等症状时只表现为哭闹、拒食等,很多家长不知所然。小儿急性阑尾炎病情通常较成人重,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体温的变化,不及时治疗容易并发弥漫性腹膜炎和阑尾穿孔,从而导致患儿死亡。那么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热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发热患儿该怎么处理呢?
小儿急性阑尾炎在发病初期患儿即可表现出低热,随着病情发展体温可很快升高至38℃~39℃,如果并发阑尾穿孔或弥漫性腹膜炎则可出现持续高热、精神不振等症状。除发热外,小儿急性阑尾炎主要的临床表现及体征是急性腹痛,伴随恶心呕吐,持续6小时以上,初期仅见脐周及上腹部痛,以后腹痛逐渐转移至右下腹。腹部查体可见局限性右下腹固定压痛。
临床上仅根据发热并不能明确的判断,只能作为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症状之一,且是本病判断预后,决定治疗方法的一个参考指标。
临床上对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伴发热,除需采用对症降温处理外,主要应根据患儿病情,选择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采用对因治疗后,发热会随病情好转而缓解。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是对化脓性、坏疽性、及蛔虫等引起的梗阻性阑尾炎,一经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而对卡他性阑尾炎开始可采用保守疗法。通常通过合理治疗,由阑尾炎引起的发热都能缓解。
常见的保守疗法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西药首选抗生素,常用药有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高热时则可予泰诺、安痛定、来比林、apc等对症处理,退热降温。中药一般选用清热解毒之品,常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临床常用药有生大黄、丹皮、紫草、赤芍、公英、野菊花、紫地丁、败酱草、桃仁、炒山甲等。身热明显者,可加用羚羊角粉、生石膏、连翘、山栀等药。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小儿急性阑尾炎伴发热的处理方法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家长朋友们有所帮助。小儿急性阑尾炎属于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病情多较严重,临床处理时要果断、及时,以免延误孩子的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小儿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
小儿急性胰腺炎怎么治疗?这是很多家长想知道的问题。小儿急性胰腺炎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两种类型,多见于4岁以上的儿童,患儿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及腹部压痛。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约占10%-20%,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可发生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儿童一旦发病务必要及时治疗。小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方法。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是小儿急性胰腺炎主要的治疗措施。症状轻者可用镇静、止痛及解痉剂,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唛啶、冬眠灵等治疗,部分患者也可用针刺疗法止痛,中医中药有清利湿热,理气止痛的效果。病情严重的患者可采取静脉输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持续用静脉营养维持热量的供给,并用大量维生素b、c及抗生素,由于致病菌不易确定,需选用胰液中排泄浓度较高的药物如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血钙偏低者应输入10%葡萄糖酸钙,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尤应注意。患儿如有血糖升高,注射葡萄糖时需加入适量的胰岛素及氯化钾。一般可在3~4天内逐渐恢复胃肠蠕动。患儿腹部已不胀并能自肛门排气及有食欲时,则可开始少量进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佐以蛋白质,应较长时间限制脂肪。
近年来小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广泛采用抗酶治疗,一般在早期缓慢静脉滴注抑肽酶(trasylol),每日1~5万单位,连用7~9日,可减轻休克,防止恶化。在尿淀粉酶恢复正常后,宜再给药2~3日,但要慎防过敏反应。
2.手术治疗
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在出现以下情况下才考虑手术:①非手术治疗无效,高烧持续不退,精神不好、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不减轻者,须手术探查,同是腹腔引流。②诊断不明确,不能除外其他外科急腹症者,应尽早手术。③并发局限脓肿及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者,须行切开引流或与消化道内引流术。
综上所述,以上是关于小儿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的介绍,希望对您的健康有所帮助。
小儿腹痛怎么办
婴幼儿急腹症的特点,急腹症临床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变化多、病情重,一旦延误诊断或抢救不及时,就可能给病人身体带来严重危害甚至生命危险。小儿急腹症较成人病情进展更快。小儿腹痛随年龄大小而有不同的表现。因其腹肌力量薄弱,有时腹膜炎并不表现腹肌紧张,而以腹胀和呕吐为主。(如婴幼儿胆道穿孔)。几乎所有的阑尾穿孔腹膜炎都只表现出发热、腹胀及不全性肠梗阻;大网膜功能差,不能形成包裹,不易形成局限性脓肿。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小儿普外科卞红强
小儿常见腹痛性疾病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对5岁以上儿童来说,腹痛是主要症状,开始是脐周或脐上钝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部,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低热。5岁以下小儿阑尾炎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特别容易误诊,穿孔率达到40-80%。1-2岁以下误诊率接近100%,几乎都穿孔,美国平均穿孔率36%。婴幼儿阑尾炎—特殊阑尾炎。3岁以内婴幼儿急性阑尾炎不一定以腹病为最初症状,呕吐、发烧、烦躁不安、腹泻、拒食都可为早期的症状;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开始时仅有低热,1-2天后可能出现高热。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的病史;有发热、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有腹部不固定压痛等体征;B超偶有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排除其它引起腹痛的常见病后才可以诊断。
急性胃肠炎、腹泻病,腹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病因上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两大类。腹泻前常阵发性腹痛。急性胃肠炎常有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
梅克尔憩室炎、出血、穿孔,梅克尔憩室是胎儿期卵黄管的肠端未闭所致。并发症48~60%发生于2岁以内。憩室多位于距回盲瓣25~100cm的回肠,肠系膜对侧缘,有自身的血供。合并出血、肠梗阻、憩室炎、憩室穿孔、憩室疝或Litter疝。典型病史:突然出现的无痛性大量血便。
过敏性紫癜(胃肠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皮肤紫癜表面紫红色,大小不等,压不退色,多从踝、膝关节处开始。腹痛症状严重,体征相对较轻,腹痛性质多表现为脐周隐痛或阵发性绞痛,有些伴有恶心、呕吐或血便,可伴有关节肿痛,血尿等情况。对于病程中的一过性皮疹或皮疹不典型,皮疹部位隐匿者易忽视,尤其是秋冬寒冷季节。而以胃肠道为首发症状而皮肤紫癜延迟出现,诊断困难且极容易误诊。紫癜延迟出现最长时间达到1月。抗感染治疗不能完全缓解症状。一般预后良好,轻症1周、重症4-8周可缓解。
急性肠套叠为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4~10个月婴儿最为多见,2岁以后逐减。典型病史是,阵发性腹痛或烦躁不安(10~20分钟一次),排果酱色大便;右上腹扪及腊肠样包块。B超检查可以确诊。
嵌顿性腹股沟疝,常见的疾病之一,但由于小儿外环富于弹性,疝囊颈部没有成人所具备的纤维缩窄环,肠系膜血管弹性也较好,同时腹肌也欠发达,故发生嵌顿疝引起的肠坏死相对较少。
肠虫症,多有进食不卫生的习惯,生吃水果,表现为腹痛时哭叫打滚、屈体弯腰、出冷汗、面色苍白,腹痛以肚脐周围为重。自行缓解后照常玩耍。每次疼痛发作数分钟。当出现便秘或不排便、腹胀、腹部摸到条索状包块时要警惕蛔虫肠梗阻。
睾丸扭转,由于提睾肌痉挛及精索扭转缩短,睾丸向上移位或成横位。抬高阴囊使疼痛加剧,是本病的一个重要特点。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持续性加剧的一侧阴囊内疼痛,并放射到腹股沟及下腹部,伴恶心、呕吐、阴囊红肿。发病后4小时内立即手术者,睾丸多可保留,发病超过10小时,患侧睾丸生精和内分泌功能完全破坏,失去保留价值。
单纯性便秘,正常大便习惯为每天1-2次或1-2天一次大便,大便干燥硬结、不易排出即称为便秘。,便秘的原因很多,首先要排除疾病引起的便秘(如先天性巨结肠、营养不良和甲状腺功能低下、脊髓神经系统),由饮食、生活习惯造成的便秘称为单纯性便秘。
缺钙 肠道平滑肌只要受到轻微刺激而痉挛,引起腹痛,持续数分钟及数小时缓解,缓解后恢复如常。
紧张压力小儿神经性腹痛的特点是发作不定时,一般持续几分钟。发作过后,患儿又照常进食、玩耍。
被动吸烟 有学者发现:孩子的迷走神经对尼古丁等成分特别敏感,被动吸烟可引起孩子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胃肠道痉挛,进而引起腹痛。夜间迷走神经的兴奋性比白天高,所以更容易发生腹痛。
小儿妇科疾病引起的急腹症,小儿妇科疾病引起的急腹症有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畸胎瘤,卵巢恶性卵黄囊肿,黄体破裂,处女膜闭锁,盆腔炎,原发性痛经;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易误诊为阑尾炎;处女膜闭锁易误诊为盆腔包块而手术治疗,青春期9岁以后即要考虑其特有疾病如处女膜闭锁以及黄体破裂等。
等等……
孩子腹痛该怎么办?
孩子腹痛时家长先不要着急,腹痛并非都是病,有些腹痛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如:生长痛。由于儿童期生长发育快,肠道在暂时缺血的状态下,出现肠痉挛性的收缩而引起的疼痛。其疼痛的部位多以脐周为主,每次时间较短。疼痛轻者仅为腹部略有不适感,不需要处理,疼痛很快即可缓解。孩子经常出现的不良排便习惯。饮食不当造成的肠痉挛。家长可先做一下简单检查:轻轻按压孩子的腹部,看看有没有固定的部位怕按,有无包块。如果肚子很软,揉腹部时感觉舒服,喜欢按摩痛处,也无发热及腹泻,腹痛不影响食欲及睡眠,不伴面色改变,可初步确定不是外科疾病。可以轻轻按揉和热敷,一般经几分钟至半小时后腹痛能自行缓解,此后停止进食并观察1小时左右。如果腹痛仍未缓解,再量一下体温,看看有没有发烧?是否受凉感冒?同时要注意患儿有无呕吐及腹泻?特别要注意有无血便,出现血便表明症状严重。近期是否受伤?在没有弄清原因之前,不要用止痛药!
孩子若疼痛持续有一段时间,痛的部位也比较固定,有否呻吟或叫喊,并一阵阵加剧;孩子精神不好,不想吃,走路时不能直立,或双手捧腹或双腿蜷曲则表示腹痛严重;合并有发热、呕吐或腹泻、腹胀、血便、面色改变等应该立即去医院。
小儿肠梗阻的原因
小儿肠梗阻一般是指机械性肠梗阻,需要外科治疗。机械性肠梗阻定义为由于机械性原因引起的肠腔不通。临床上表现为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一般是急性面容,发病率占小儿急腹症第三位,仅次于阑尾炎与肠套叠,但死亡率占第一位。
一般原因有以下几点:
(1)肠腔内堵塞:如肠套叠、肠腔内肿瘤
(2)肠腔外因素:如肠扭转、肠外肿物压迫以及粘连性肠梗阻。
(3)肠壁因素:肠管狭窄、肠壁肿瘤。
宝宝肚子疼引起发烧的解决方法
发热伴有腹痛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见于两大类疾病,一类是小儿急腹症,另一类是小儿胃肠道炎症.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一般多以腹痛为最初表现,发热常在腹痛数小时后出现,开始体温不太高,随着阑尾病变的加重,体温可逐渐上升.腹部检查见右下腹固定性压痛,腹部肌肉紧张.化验检查末稍血白细胞升高.
急性肠梗阻在小儿时期也较多见.开始表现为阵发性腹部绞痛,伴有呕吐,不排便.继之则出现发热,体温随梗阻症状的加重而逐渐升高.腹部检查可发现压痛,或可触及肿块.通过腹部透视或立位平片可有助于诊断.
家长如果发现宝贝发热的同时哭闹不安,应考虑到是否由腹痛所致,及早到医院诊治,以确定或除外急腹症,以免延误治疗.如果宝贝发热时大便稀,应留取大便到医院化验检查,以确定诊断。
如果只是简单的发烧引起的肚子疼,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1、给予抗病毒治疗,可用利巴韦林,四季抗病毒合剂等,可做个支原体抗体检查,以排除支原体感染。
2、在孩子体温超过38.5度时给予退烧药,如布洛芬,尼美舒利,同时多喝水,配合冰敷,酒精降温等。
宝宝发烧并伴随肚子疼,是宝宝日常发烧的现状,遇到这种情况,宝妈们不要着急,可以先对小孩进行物理治疗,如果感觉严重,需要去医院进行治疗。小孩子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全面,有时候细菌感染,凉的吃多了都会导致肚子疼,身体薄弱的宝宝就会引起发烧,家长们需要注意孩子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作息,尽量避免孩子生病。
急腹症的检查
一般检查和视诊
注意神志、表情、体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有无脱水、失血、休克征象,巩膜有无黄疸。一般急性腹膜炎病人多下肢屈曲,静卧惧动,腹式呼吸减弱。腹腔内出血者常有面色苍白、脉快弱或休克。空腔器官梗阻病人常辗转不安。肠梗阻可见腹胀、肠型;见胃型及胃蠕动波则提示幽门梗阻。
触诊
患者应仰卧曲膝使腹肌放松,先从远离腹痛部位检查,最后触扪病变部位;婴幼儿应避免啼哭,最好将其抱入母亲怀中或必要时肌注适量镇静剂后检查。触诊先浅后深,触摸腹部各区域有无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非常重要,即检查腹膜刺激征,一般分轻、中、重3度:轻度为手压至腹膜层;中度是压至肌层;重度是压在皮下即出现该体征,重度又称“板状腹”,常提示可能有急性消化道穿孔、绞窄性肠梗阻或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等严重弥漫性腹膜炎情况。触诊时还应注意肝、胆囊、脾可否扪及,其硬度及表面性状,有无触痛;可否扪及异常包块或肠袢等。
叩诊
重点了解有无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有则提示膈下可能有游离气体,为胃肠道穿孔所致。有无移动性浊音,有则为提示有腹腔积液,可能为腹膜炎或腹腔内出血引起。肝区叩痛可能有肝脓肿或胆道感染,肾区叩痛可能有肾结石。
听诊
主要检查肠鸣音、振水音和血管杂音。正常肠鸣每分钟3~5次,肠鸣亢进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和急性胃肠炎,高调、金属音和气过水声是机械性肠梗阻的特征。肠鸣减弱指1min以上听到1次肠鸣;肠鸣消失指3min以上不能闻及肠鸣,常见于急性腹膜炎及麻痹性肠梗阻。振水声提示幽门梗阻或急性胃扩张。腹部扪及膨胀随动脉搏动之包块,且闻及血管杂音,提示腹主动脉瘤。
肛门直肠指检
急腹症时应常规检查,以鉴别直肠癌,了解有无盆腔脓肿、后位阑尾炎、肠套叠和妇科炎症等。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尿、大便常规,血生化,电解质,肝、肾功,血、尿淀粉酶,血气分析等。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有助于诊断炎症及其严重程度;血红蛋白下降可能有腹腔内出血;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应考虑有无合并DIC,提示需进一步检查;尿中有大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结石或肾损伤;血尿淀粉酶增高提示急性胰腺炎;严重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提示病情严重;血直接胆红素升高,伴转氨酶升高,提示胆道阻塞性黄疸;尿素氮,肌酐增高可能是原发病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或尿毒症性腹膜炎。
诊断性腹腔穿刺
当叩诊有移动性浊音而诊断不明确时,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一般选择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穿刺液混浊或为脓液提示腹膜炎或腹腔脓肿,如有胃肠内容物(食物残渣、胆汁、粪汁等),提示消化道穿孔;不凝血液多为实质脏器破裂,如外伤性肝、脾破裂,或肝癌自发性破裂,也可能穿刺到腹膜后血肿;淡红色血液,可能是绞窄性肠梗阻,如血、尿、腹水淀粉酶高多为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如穿刺抽出很快凝固之血液则可能穿刺到腹壁或内脏之血管。注意在肠膨胀时不要将穿刺针刺入肠腔,一定要在叩浊之下腹部穿刺。
对严重腹胀,腹腔穿刺阴性,而又不能排除腹腔病变者,可行腹腔灌洗。如灌洗液红细胞>100×109/L或白细胞>0.5×109/L,或淀粉酶>100 Somogyi U,肉眼见到血液、胆汁、胃肠内容物,或查到细菌则为阳性,提示腹腔有炎症、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
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X线检查,B超、CT、MRI等。腹部X线照片或透视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对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小肠或肠憩室穿孔很有帮助。腹脂线及腰大肌影模糊或消失提示有腹膜炎。急性机械性肠梗阻表现为梗阻以上的肠管扩张、积气及多个气液面;麻痹性肠梗阻为全肠道(包括结肠)扩张、积气,是全腹膜炎的特征之一;发现孤立性肠管扩张伴液气面,应考虑闭袢性肠梗阻。怀疑肠套叠、肠扭转、结肠肿瘤,在无肠绞窄、腹膜炎的情况下可行钡灌肠X线照片。腹部平片发现高密度钙化灶有助于肾、输尿管结石,胰管结石,胰腺炎及小部分胆囊结石的诊断。
BUS对肝、胆道、肾、输尿管、子宫、附件疾病以及腹腔有无腹水、脓肿有较大诊断价值。超声多普勒检查还有助于对腹主动脉瘤、动静脉瘘,动静脉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血管畸形等的诊断。
CT、MRI对肝、胆、胰、脾、肾、腹部占位病变及血管疾病的诊断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