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

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

耳朵痒警惕外耳道炎

外耳道湿疹和慢性外耳道炎都可以导致外耳道痒,如果是外耳道湿疹,患部可出现流黄水、痂皮等症状,这种情况不宜用水剂的药物,忌食海鲜及辛辣食物。如果是慢性外耳道炎,可以用一些有消炎作用的中药膏剂。外耳道痒的患者应该注意,平时不要经常用手刺激它,避免加重痒的症状。

外耳道炎的危害有哪些?

外耳道炎引起外耳道狭窄或闭塞,导致耳鸣及听力下降,严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如果外耳道炎到了晚期,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如果不及时治疗,外耳道炎可造成永久性的耳聋。

1、外耳道炎可引发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如果治疗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外耳道炎可引发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3、外耳道炎可引发迷路炎:炎症进入内耳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五官科专家提示:患有外耳道炎的患者一定要尽快的接受科学的治疗,外耳道炎需要坚持治疗,一定可以战胜外耳道炎,恢复健康。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对耳朵痒谨防外耳道炎应该有所了解,最后祝患者早日康复。

医生称掏耳朵不破皮出血就无碍

不掏耳朵,会堵塞耳道;经常掏耳朵,会致癌。近日,一则网络流传的新闻令网友犯难:到底要不要掏耳朵?记者昨咨询专科医生,答案是:只要不频繁掏耳朵、每次都掏到破皮出血,就不要紧,一般情况下可每周掏耳1次。

近日,网上新闻称经常掏耳朵,会反复刺激耳道皮肤,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是可以切除的良性肿瘤,但多次复发后,可能转变成恶性肿瘤。还有网帖说,长期不掏耳朵,会形成耳屎栓塞,影响听力。

“经常觉得耳朵痒,如果不想法掏一掏,会痒得无法忍受,甚至无心工作。”白领陈小姐说,为缓解这种感受,她特意在钥匙上串了个挖耳勺,耳朵痒时,就掏个够。可看了网上的新闻后,她担心自己每天掏耳朵,将来会长肿瘤。

医生杜晓辉说,网帖的说法有些危言耸听。反复刺激耳道皮肤,的确会引起鳞状细胞或基底细胞增殖,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形成此病的病因很多,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炎、经常掏耳朵等,都可能引发。只要不频繁掏耳朵、每次都掏到破皮出血,就不用太担心长乳头状瘤。

杜晓辉解释,正常的外耳道会有黄色油性分泌物,同皮屑和灰尘粘在一起,干后就形成了耳屎,医学名为“耵聍”。普通的小块耳屎随着人体的活动,被震动掉出耳道。大块的耳屎停留在耳道深处时,游泳或洗头发时耳朵进水,耳屎就可能遇水膨胀,堵塞耳道。

杜晓辉建议,最好不要深入耳道掏耳屎,以免不慎用力过猛,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或伤及鼓膜。一般情况下可每周掏耳1次,用挖耳勺轻轻掏外耳道。如果感觉耳朵痒、堵塞,最好到医院请医生用专业工具掏,或进行专业冲洗,将耳屎冲出来

晚上睡觉耳朵痒是怎么回事

皮肤湿疹,霉菌感染,刺激或耳道进水没干燥时,耵聍被泡胀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耳痒。中耳炎:初期的症状是耳朵里面痒。小孩通常会禁不住去抓耳朵,以减轻不适。中耳炎多半是因为游泳、洗澡、洗头或孩子哭泣或奶水流入耳中未及时去除而造成,若未加以治疗,将爆发细菌感染,引起剧烈疼痛。

一旦发生感染,需要医生的协助,并以抗生素治疗。除此,还可利用许多方法来阻止疼痛恶化,甚至预防问题的开端。耵聍被泡胀:耵聍俗称耳屎,吃东西咀嚼或张嘴说话时,耳道内的片状耵聍便会慢慢松动而不知不觉地被排出,因此,耵聍虽然不断地分泌,却不会越聚越多。但是也有时候,而是比较坚硬比较多,形成耵聍栓塞,洗头发或者洗澡、游泳时不注意,耳朵进水了,耵聍被泡胀,坚硬的耵聍被潮化膨胀,刺激外耳道皮肤,易引起外耳道炎,就会导致耳朵痒。如果实在耳痒得难受,还可用棉签蘸消毒生理盐水小心地擦净耳道,然后滴4%硼酸酒精或者其他局部消炎药物。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如果在晚上睡觉时出现耳朵痒的话,大多数跟耳朵出现一些疾病有很多关系,如果耳朵出现发炎或者感染现象的话,多数都会表现为奇痒无比,可以用棉签蘸一些生理盐水适当消炎,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看医生,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掏耳朵掏出外耳道炎

急诊病例:

62岁的刘先生这几天耳朵很疼,还流出黄色的脓液,来医院一查,竟得了外耳道炎。经过询问后,医生说病根在刘先生有“掏耳朵”的习惯。

刘先生说,家附近有一家小理发店,每次理发后,都会叫老板帮他掏掏耳朵,因掏得舒服,成了理发的“必修课”。可一周前,他发现右耳发痒,并开始积脓。

老刘感觉奇怪,以前掏耳朵都没事,怎么这次会得外耳道炎呢?

病因诊断:

理发店掏耳朵的工具为公用,一般没有专人专用,这就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如果挖耳不当,导致耳道破损,细菌感染后,就会引起外耳道感染发炎。如果不及时医治,很可能转化成中耳炎,甚至损伤听力。

专业人士介绍,掏耳朵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习惯,一般耳朵痒了,就会用掏耳勺或者棉花棒等工具来掏掏。因此许多人认为定期掏耳朵、清理耳垢是理所当然的。殊不知这种行为对耳部健康有着很大的潜在危害。

预防提醒:

要想预防外耳道炎的发生,首先要注意纠正挖耳习惯。专业人士说,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的异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专业人士建议,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自己掏耳垢,特别是老年人,由于耳朵敏感性下降,很多人耳朵破了,自己都很难察觉。如果要清除耳垢,最好用棉花球,切忌使用掏耳勺、发卡等极易损伤外耳道的金属物品。

耳朵痒如何止痒

简便易行的止痒方法

用棉签蘸一点酒精,轻轻搽抹外耳道。不仅止痒,还可有效杀菌消炎。酒精有很好的挥发性,很快就会干燥恢复正常。组胺是引起荨麻疹瘙痒的“首犯”,由此考虑选用抗组胺类药物氯苯那敏(扑尔敏),或H1、H2受体阻滞剂多虑平,治疗各种因药物或虫咬等引发的过敏性痒症。

具体做法是:用75%酒精将药片融化,以棉签蘸少许后涂布于外耳道,即可有效止痒。

动动嘴就可以止痒

不正确的挖耳朵行为容易引起感染,给耳道健康埋下隐患,甚至影响听力。有些时候的耳朵痒,不用动手,动嘴就能止痒。

很多时候耳朵痒是因为耳道中积累了耵聍造成的。耵聍俗称耳屎或耳垢,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性物质,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耵聍可以借助咀嚼、张口等下颌运动以薄片形式自行排出。

宝宝耳朵痒老是揉耳朵是怎么回事 耳朵挖的太干净

有些家长经常会给宝宝挖耳屎,而且还挖的很干净,这样做容易使宝宝的外耳道皮肤变得脆弱、敏感、干燥,从而出现耳朵痒的症状。建议宝妈们给包阿伯掏耳朵不要过于频繁,适度即可,而且掏耳朵的时候最好使用一次性棉签,不要使用耳勺、发卡等硬物,以免弄伤宝宝的外耳道。

正确掏耳朵来预防外耳道炎

耳朵的皮肤比较脆弱,而且耳朵的构架也比较复杂,所以掏耳朵的时候要谨慎,从而预防外耳道炎。

由于外耳道的皮肤比较脆弱,在正常的耳朵代谢方面,一些耳朵的分泌物会随着口腔的运动而自行将这些分泌物排出。我们外耳道的皮肤和软骨膜连接很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甚至影响张嘴和吃东西。有的人耳朵痒了,还随便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我们的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这样掏很容易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甚至导致中耳炎。

通常耳朵里面的一些分泌物大部分都是结合皮屑所形成的,所以一些比较少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下颌运动自行排出,大块硬结的耵聍,应该请耳科医生用专门工具取出,千万别自己掏。如果真的痒得难受,可以用手在耳外侧轻轻揉,或用棉签轻轻擦,但不要太往里伸。

耳朵里面痒是怎么回事

专家称,耳朵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耳朵痒的原因很多,耳垢、耳朵发炎、皮肤湿疹、真菌感染、过敏或太干燥等,都会引起耳痒。

1、耳垢多

耳朵里面痒是由于分泌物耵聍对局部皮肤刺激引起。霉菌,过敏或太乾燥。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随时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肤变得太乾燥就会痒,痒就会想再挖,挖后又更痒,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糟。

2、耳朵发炎

耳孔口周围瘙痒如果频繁发作,多见于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真菌病。其中以中耳炎常见。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

3、耳朵干燥

常挖耳朵的人把耳垢随时挖得光光的,耳朵皮肤变得太干燥就会痒,痒就会想再挖,挖后又更痒,如此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糟。

4、过敏体质

有过敏体质或耳朵流脓的患者,易发外耳道湿疹,初起时耳孔发红、出水疮,搔破后流黄水。在梅雨季节,因不洁挖耳可将霉菌带进耳道内,于是就有类似足癣一般的痒与渗液症状。

5、蠕形螨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或脂螨,可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皮肤的毛囊或皮脂腺内。在相当一部分健康者的体表可找到该螨虫,但以面颊部为重点“灾区”.酒糟鼻由它引起已广为人知,而对耳痒它也难逃其责。

6、糖尿病

老年人好发糖尿病,全身瘙痒亦与之有关。以天然胰岛素涂抹外耳道,有明显的止痒效果。

晚上睡觉耳朵痒是怎么回事呢

相信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耳朵痒的现象,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出现耳朵痒的现象,总是一件让人非常抓狂的事情,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想要抓又不能抓,耳朵痒甚至会严重的影响睡眠质量,那么晚上睡觉耳朵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皮肤湿疹,霉菌感染,刺激或耳道进水没干燥时,耵聍被泡胀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耳痒。中耳炎:初期的症状是耳朵里面痒。小孩通常会禁不住去抓耳朵,以减轻不适。中耳炎多半是因为游泳、洗澡、洗头或孩子哭泣或奶水流入耳中未及时去除而造成,若未加以治疗,将爆发细菌感染,引起剧烈疼痛。

一旦发生感染,需要医生的协助,并以抗生素治疗。除此,还可利用许多方法来阻止疼痛恶化,甚至预防问题的开端。耵聍被泡胀:耵聍俗称耳屎,吃东西咀嚼或张嘴说话时,耳道内的片状耵聍便会慢慢松动而不知不觉地被排出,因此,耵聍虽然不断地分泌,却不会越聚越多。但是也有时候,而是比较坚硬比较多,形成耵聍栓塞,洗头发或者洗澡、游泳时不注意,耳朵进水了,耵聍被泡胀,坚硬的耵聍被潮化膨胀,刺激外耳道皮肤,易引起外耳道炎,就会导致耳朵痒。如果实在耳痒得难受,还可用棉签蘸消毒生理盐水小心地擦净耳道,然后滴4%硼酸酒精或者其他局部消炎药物。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如果在晚上睡觉时出现耳朵痒的话,大多数跟耳朵出现一些疾病有很多关系,如果耳朵出现发炎或者感染现象的话,多数都会表现为奇痒无比,可以用棉签蘸一些生理盐水适当消炎,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看医生,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

相关推荐

外耳道炎的调养护理办法有哪些

一、痒痒别挠,很多外耳道炎患者,在外耳道炎刚刚发生的时候,会有瘙痒的感觉。不仅如此,一些耳道瘙痒的朋友,因为用力的抓挠,导致外耳道炎的出现,这也不是少数。因此,外耳道炎的预警中,对痒的问题,一定要小心应对。一旦外耳道受损,外耳道炎的出现,就离得不远了。 二、不要挖耳朵,掏耳朵的习惯,很多人都有。并且在一些娱乐场所,“采耳”,还是一种服务项目。其实,对外耳道炎的预防工作来说,挖耳朵是不好的。因外外耳道的脆弱,是普遍存在的。挖耳朵的行为,会伤及到外耳道,导致的外耳道炎,其实也是很常见的。游泳要注意,夏天到了,

耳朵进水

在生活中经常因洗头、玩耍、游泳时使水进入到耳朵中,当有水进入耳朵时不要惊慌,应该通过甩头等方法把水尽量弄出,我们知道,水因张力的作用在进入耳朵中不易流出,长时间在耳朵中容易使细菌滋生,严重的还会导致耳膜感染,甚至出现穿孔,导致听力下降等危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耳朵中进水后处理方法。 水进入耳道后更易包裹于耵聍周围而不易流出。耳内进水后会出现耳内闭闷,听力下降,头昏,十分不舒服,因此人们往往非常迫切想把水排出来。有人甚至用不干净的夹子、火柴棒、小钥匙等掏耳,这样虽然可侥幸将水屏障掏破,使水流出,但也易损伤外耳

为什么掏耳朵会咳嗽

原来,人的耳道皮肤和咽喉粘膜在神经分布上有一段“亲缘”关系。人体内的第10对脑神经(共有2对脑神经),也就是迷走神经,它包含运动和感觉两种神经纤维,与其他脑神经相比,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也广,从运动器官到感觉器官,从颈部到胸腔直至腹腔,因其“远走他乡”“容易迷路”,所以叫迷走神经。 它不仅分支管理喉头粘膜传来的感觉,而且还分出小支延伸到外耳道,特别是外耳道后壁的皮肤上有不少它的小分支。当刺激神经“总电缆”里的任何一根分支时,同时就有可能牵动其他部分。有些人掏耳朵时,由于刺激了耳道皮肤内的迷走神经的细小分

导致耳朵出血的原因

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 掏耳朵的坏处: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

半夜耳朵疼痛怎么回事

外耳道炎 对于半夜会出现耳朵疼痛的症状,其实是有很多疾病都是会导致的,其中就有可能是由于自身患有外耳道炎所引发导致的,而且患有外耳道炎的患者,不仅仅是表现在耳朵疼痛上面,同时还会出现耳朵痒、耳红、耳朵红肿等症状。 而会引发外耳道炎比较常见的原因是因为不正确使用挖耳的方式导致,比如经常使用指甲、短木棒、毛线针等工具进行挖耳,这些挖耳的道具通常都是没有没有经过消毒清洗,所以就很容易导致引发耳部受到一些有害细菌的感染,从而引发外耳道炎症。 中耳炎 在半夜出现耳朵疼痛的症状,是非常容易被影响睡眠质量,从而被疼痛所

外耳道炎和中耳炎之间的区别

耳朵是我们身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如果平时生活当中不注意耳朵的保养,这个时候将会给耳朵造成炎症的发生,也会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外耳道中耳炎是怎么回事呢?外耳道炎和中耳炎是两种不同的耳朵的疾病。中耳炎是包括细菌和病毒,这个时候都会直接地引起中耳炎的发生。我们下面就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区分外耳道炎和中耳炎 大家对于外耳道炎和中耳炎并不是十分的了解,那么外耳道中耳炎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外耳道炎会直接的对我们的外耳道造成一定的伤害包括耳朵出现了接种就会引起疼痛,会直接地影响我们的耳道鼓膜以及中耳。细菌会直接

耳朵每月最多一次

耳朵每月最多一次 耳朵痒了,很多人会用棉棒、挖耳勺等掏一掏,日本大学医学部耳鼻喉科的专家们称,掏耳朵是个危险活儿,频繁掏、工具使用不对或力度掌握不好,极易损伤鼓膜。掏耳朵千万不可太频繁,每个月1次即可,最多不要超过两周1次,工具最好选用棉棒。掏耳朵虽舒服,但不要“贪多”哦~ 正确清理耳朵的方法 可以用盐水清理耳朵。将盐水滴入耳道中,摇晃几下,然后冲洗乾淨。婴儿油、矿物油和专门的耳道清洁油,都可以用来清洗耳朵。 如果不确定自己会不会过敏,最后先涂抹在手腕上,一个小时后没有过敏反应再使用。使用过氧化氢清洁耳

耳朵应该多久掏一次

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掏耳朵的坏处: 有的人耳朵痒了,常常用发卡、火柴棍儿、挖耳勺等掏耳朵,其实这样做有很多害处。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

引发外耳道炎疾病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击至同侧头部;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要预防外耳道炎必须注意纠正挖耳习惯,游泳、洗头时污水入耳后应及时拭净,及时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总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损伤、最为重要。 首先,据很多专家介绍,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注意的小细节都有可能导致外耳道炎,比如挖耳屎。还有就是耳朵受到损害,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或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

孕妇耳朵痒是怎么回事

孕妇耳朵痒可能是上火导致 耳朵痒是外耳道皮肤感觉神经受到轻微刺激发生的感觉,耳痒是外耳道皮肤病的主要症状,是上火引起的症状。因为孕期不主张吃药,所以应当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可经常搓搓耳朵,有治疗保健作用,根据生物全息胚理论揉阿是穴有效果的。 孕妇耳朵痒可能是过敏 如果孕妇耳部瘙痒严重,已经遍及耳朵及脖子处,那么就不排除局部皮肤过敏、皮炎等疾病,建议尽量避免绕抓,以免引起局部感染,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进行相关检查,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 检查时告知医生是怀孕期,孕中期用药,影响会小一些,如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