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说话并非自闭症
孩子不说话并非自闭症
妈妈讲述
宝宝不说话,难道得了自闭症?
我们家宝宝3周岁了,本来说话就晚,有时候还结巴!一天他刚要说话,结巴了一下,他爸爸朝他脸上打了一下,从那天后孩子变化特别明显,要什么总是“啊”用手指!有时候想说话但是说不出来,表情是闭着眼睛,气要拉很长才能说出一句话来,这是不是自闭症的前兆啊?
专家释疑
细心观察,3岁前即可显现症状
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自闭症,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闭症。郑州市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焦敏介绍,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2~3岁的孩子,一般主要表现在不与人对视,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不知道危险,不听从指令,不会玩玩具,控制大小便有问题等。
如果宝宝只是不爱说话,没有其他问题,就肯定不是自闭症。自闭症是根据自闭症行为检查表评估出来的。如果实在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医院检查一下,一些育儿书上也有孤独症行为检查表,可以对照一下。
“自闭症不是性格问题,因此,所谓性格孤僻并非自闭症。”焦敏说,一般来说,患有自闭症的儿童在3岁前会有几个明显的特征,如社交障碍、语言障碍、理解障碍、认知障碍等。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社交沟通障碍,因此最早表现出异常的也是社交沟通能力的缺乏和异常。”焦敏介绍,1岁以前小宝宝的社交沟通能力,大多表现在非语言的社交沟通能力,如“眼神看人,手指指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到了八九个月更是频频使用,很多典型孤独症患儿在早期就是出现这些能力的缺乏。
假如孩子在八九个月或1岁左右,目光从来不看人;或者到了1岁多,叫他的名字无反应,虽然听力正常;到2岁不仅没有语言表达,连肢体语言也没有,不会指东西给父母,不会拿他喜欢的东西展示给父母,分享他内心的喜悦。或者孩子特别强烈地喜欢反复做某些固定的动作,如转圈、看圆形的东西,那就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带孩子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儿童孤独症测试
1.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2.与其他儿童交往感到困难。
3.厌恶学习。
4.对各种危险,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缺乏应有的认识。
5.已养成的习惯坚决不改变。
6.不爱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
7.常常无缘无故地微笑。
8.不是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睡觉,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脚睡。
9.精力异常充沛,有时可半夜醒来,一直玩到早晨仍不疲倦。
10.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11.对某件事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抓住不放。
12.喜欢旋转圆形物体,而且可以长时间作出同样动作。
13.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如撕纸、摇铁筒中的石块等。
14.怪僻孤独,不合群。
自闭症发病原因
自闭症 发病原因不明
“虽然目前的研究没有明确病因,但一些高危因素如遗传、环境、母体健康是不可忽视的病因。”专家指出,研究发现,自闭症人士的孪生兄弟姊妹大约有10%至20%可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而环境方面,则包含生态、工作等多方面;此外母体健康与否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发育。
而从发病情况上看,母体感染风疹病毒、子宫环境不健康,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早产、难产、产伤、窒息等情况的,只要是造成孩子神经发育障碍的,患自闭症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三大症状 警惕自闭症
专家表示,自闭症有几种典型症状,如逃避与人交往,抗拒或者害怕与人交往,说话、接触时不看人的眼睛,很少或没有目光交流。不会主动与人交往、分享或参与活动,连言语也非常少,显得特别不合群,另外情绪波动大,行为、兴趣非常刻板、狭隘。
少言寡语,对别人讲话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重复、模仿。“有的家长把孩子常见的几种症状当成害羞、性格不开朗、说话迟,这是不好的。”
专家分析,如果孩子到2岁还不会说话,并且抵触跟人交流,打针、摔倒时不会哭,不畏惧危险等,就要注意了,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
孩子话少须防范孤独症
每次看到那些孤独症的孩子你会发现:那些孩子脸上的冷漠,让人心寒。其实,孤独症也是可以预防和干预的,家长应该从小关注孩子的成长。
亲自教育孩子
现在很多家长常常把孩子扔给长辈照看,导致与孩子交流很少,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导致他们孤僻。
带孩子去交朋友
家长应多带孩子参加亲子班活动,让孩子多交朋友,一起玩游戏,这些都可避免孩子形成孤独性格。
每天跟孩子说话至少1小时
孤僻的孩子是因为缺乏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链接:所以家长每天要与孩子交流1个小时以上,不论孩子会不会说话,都要充满感情地交流。
一般来说,1岁时发现孩子不会说话,也不与人交流,就要警惕,3岁左右就能确诊,而6岁前是治疗孤独症最佳时期。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也称为孤独症。目前自闭症还不能根治。但有些简单方法可帮家长早发现:
1、孩子出生几个月后不会笑,不会辨别父母声音;
2、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
3、孤独症的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等。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一些孤独症的预防知识,诸位母亲们不要因为工作忽视了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一些观察,多一些亲情上的投入。
自闭症小孩会说话吗 说话对于自闭症孩子有益吗
多说话无疑对自闭症孩子是有益的。
自闭症的孩子一般具有语言障碍和社交障碍,他们一般是不愿意主动说话的。所以需要我们成人积极引导,耐心训练。说话对于大脑语言中枢以及发声器官比如舌头,能起到刺激作用,对于自闭症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孩子不爱讲话是自闭症最为明显的症状
自闭症早期症状表现为不言语或少言语,因此,很多家长都认为小孩是属于内向性格,或者相信‘贵人迟语’,因此并不在意。直到发现孩子的表现与其他正常孩子距离甚远时,才怀疑孩子得病,因此往往耽搁了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时间,加大了日后的治疗难度!”
除此之外,一些疾病,如智能发育落后、脑性瘫痪、听力障碍、自闭症、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或功能失调等,可导致说话延迟,同时也存在其他相应的异常表现。因此,家长发现孩子经常不爱说话,并因此而出现孤独离群,兴趣狭隘,学习困难症状时,建议就医。
性格内向就是自闭症吗
不了解自闭症的人很容易联想到性格孤僻或内向,即把自闭症与心理障碍联系起来,认为自闭症儿童是受到某种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产生孤僻性格的。研究表明自闭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而非为单纯心理方面的障碍。对于自闭症,这是家长很容易进入的误区,认为性格内向就是自闭症。其实性格内向和自闭症是有本质区别的,自闭症孩子和家长没有眼神交流,而性格内向的孩子虽然不说话,但是他在你说话的时候会看着你,和你有眼神的交流。
自闭症患儿的早期表现有哪些
语言障碍突出:很多自闭症患儿,在语言交流上都存在这很大的障碍,有的甚至一直都不能说话。有点自闭症儿童会说话,但是说话却比较少,也宁愿用手势来代替语言,很多时候分不清指代词。
兴趣狭窄:患上了自闭症的孩子不仅行为刻板,而且对环境要求严格,他们对这些环境不容许有任何的改变,执着的喜欢某些东西或游戏。经常重复一些固定刻板的动作,让人很是不理解。
社会交流障碍:所有的自闭症患儿都存在这交流的障碍,这也是自闭症的最大危害。他们对周围的事物漠不关心,难以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也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自闭症儿童喜欢把自己放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不与人交往。
缺乏学习与模仿的能力:自闭症孩子因为和外界的接触比较少,所以学习能力也是很缺乏的,孩子在小的时候是学习和模仿最快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孩子丧失这个能力,很显然是对孩子很不利的。
儿童自闭症的最佳治疗时间
如今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的办法。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训练重点,一般2~6岁是患儿康复训练的关键期,对训练其生活自理能力、语言发育以及刻板行为的纠正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过了6岁,训练效果会比较差,应更着重于社交技能的训练以及对其攻击性、危险性行为的控制。
大多的自闭症儿童语言发育都比较晚,常常在两三岁时仍不会说话。也有部分患病儿童有语言能力,但是缺乏交流性,他们或重复刻板语言,或自言自语,内容单调。最常见的就是模仿言语和“鹦鹉语言”,例如,教孩子说“叫阿姨好!”正常的孩子会跟着说:“阿姨好”,但是,自闭症儿童可能完全重复你的话语“叫阿姨好”,就像鹦鹉学舌。
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的主要症状表现。如婴儿期不喜欢拥抱;缺乏与亲人的目光对视;不参加小朋友的合作性游戏;通常不怕陌生人,与父母亲没有特别的情感;有需要时就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不能用手指指物,很少运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等,这些都是社交障碍方面的常见表现。
还有一些自闭症儿童的症状反映在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上,比如看手、望天花板、转圈、嗅味、玩弄开关等。他们还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很难接受环境的改变,比如不喜欢吃新食物,睡觉时总要搂着同一个抱枕、玩具等,否则就哭闹。
虽然最终确认自闭症的年龄大不相同,但是只要选对了方法,随时都是自闭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自闭症孩子的特征
患儿1岁以后症状会逐渐显现。但也有的孩子在1岁以前发育完全正常,1岁以后才逐渐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
1.语言交流障碍。
许多患儿的家长会首先注意到患儿说话明显比其他同龄孩子晚,直到2~3岁还不会说话,有的好像会说话,但其实只是简单地发音或自言自语,哼哼唧唧地像在说“天书”,谁也听不懂,这是自闭症孩子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孩子说话晚是自闭症吗,
2.社会交往存在障碍。
患儿常不爱与小朋友交往,而喜欢独自一个人玩;爸爸、妈妈离开时他不会伤心哭泣,回来后他也不会高兴或喜悦;他们的眼光漂浮,从不会正眼看人;看到他想要或想吃的东西就拉着大人的手去,而不会用手指指着东西说要;喊他的名字也没反应,但大人知道他能听得见。
3.重复刻板的异常行为。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玩开关,反复地开门关门;有的喜欢把积木排成整齐的一排或喜欢玩汽车的轮子;有的喜欢撕纸,见到纸就撕;有的特别喜欢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每天一到时间就坐在电视机前一动不动,如不给他看就会大发脾气;有的喜欢听音乐,喜欢反复听某几首儿歌;有的喜欢不停地拍手或不停地转圈或在房间里跑来跑去等等。
北京特邀自闭症专家魏建华指出:2-8岁是儿童自闭症治疗的黄金时期,及早的干预治疗,孩子恢复的就越快越有效,反之耽误孩子最佳治疗时间会导致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的增加。为此家长必须树立起早发现早治疗的意识,并及早带孩子到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