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在家怎么做康复
小儿脑瘫在家怎么做康复
1脑瘫是由于小儿大脑在快速性发育过程中因为受某种损伤(譬如高热、难产、外伤等),从而导致脑在建立运动程序的过程受到了障碍。脑瘫康复训练首先应该是运动功能上的恢复。这算一个运动再学习的过程,跟我们学习骑自行车以及游泳一样,只有通过实际的不断训练才可以获得。
2脑瘫患儿在接受完脑瘫治疗手术等各种各样的治疗之后,为了可以既快又好地恢复小儿脑瘫丧失的各种功能,只有接受各种各样的康复训练才可以真正实现康复,患有脑瘫之后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会如何进行自我康复。
早产是不是会引发小儿脑瘫呢
早产是有可能导致脑瘫的,早产只能说是引发脑瘫原因之一。一般引起脑性瘫痪的原因很多,但找不到原因者可能达1/3以上。有时一些病例也可能存在多种因素。
遗传
小儿脑瘫在活产婴儿的发病率为0.15%~0.25%,是导致儿童时期重度躯体残疾的主要原因。最近瑞典的一项对小儿脑瘫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发现,遗传因素可占到小儿脑瘫病因的40%。相关研究也表明,生过小儿脑瘫患者的妇女,随后所生的子女小儿脑瘫再发风险增加,提示有与之相联系的遗传学基础,但这也不能排除家庭环境因素或其他生物因素的作用。单卵双生子小儿脑瘫高于双卵双生子的现象也提示小儿脑瘫有遗传学基础,不过单卵双生子一个胎盘本身预示脑损伤可能性增加。
早产
早产儿体重极低,脑组织发育不成熟,易受到各种因素导致脑进一步损伤。同时,引起早产的高危因素如宫内感染、妊娠后期的外伤等,也是导致小儿脑瘫的危险因素。有数据显示:小儿脑瘫发生率随孕周降低而上升,出生体重愈低发生率愈高,早产儿(孕周在37周以内)占全部活产儿6.56%,却占全部小儿脑瘫病例的35.0%;其中妊娠23~27周约占早产儿小儿脑瘫的34.0%,27~29周约占37.0%,29~31周占26.0%,31~36周约占3.9%。
宫内感染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除围生期缺氧缺血外,孕母围生期宫内感染也是导致小儿脑瘫的重要因素。包括孕期宫内感染,如羊膜腔感染、胎盘炎症和绒毛膜羊膜炎等。
胎盘功能不足
胎盘在妊娠期间维持胎盘与胎儿之间的血氧及营养物质的供给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有着致关重要的作用,胎盘损伤的严重程度和胎儿大脑的损伤程度以及宫内生长限制成正相关。
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方法
由于小儿脑瘫很多都是属先天性的,很多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就已患病了。但家长有时却不注意或是不了解这个病,以为只是孩子发育晚,从而一直到孩子慢慢长大才发现。这就很容易错过早期的治陪,那么小儿脑瘫早期要怎么诊断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脑瘫在临床上应做到越早发现治疗效果好,如果发现太晚则治疗效果会相对差了。小儿脑瘫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如运动时手脚不协 调,偏侧运动较多;撒尿时把不开双腿;三个月还不能抬头,六个月还不能翻身,八个月还不会坐。),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会严重影响儿童的一生。
小儿脑瘫严重影响着孩子的生长发育,所以患了脑瘫一定要及早进行康复训练,以减少脑瘫对孩子日后生活的影响。脑瘫发病多在出生前或婴儿期,病因有:产伤、新生儿核黄胆、脑缺氧、早产等。很多小儿脑瘫患者有偏瘫的症状,偏瘫的治疗除了必要的药物介入外,主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 言治疗、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传统的物理疗法、祖国传统医学等。
科学治疗脑瘫,就是结合康复与手术两种手段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外科手术可以减少脑瘫患者的肢体痉挛,恢复和改善肌力平衡,矫正关节的挛缩畸形,最大限度地恢复机体运动功能。而康复训练应该是长期进行,贯穿整个过程的。
通过正确评估功能情况并进行持续性、系统性康复治疗,让脑瘫患者接近于正常人,能生活自理,自立生存。康复之前应针对脑瘫儿童的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制定具体的康复重点目标、重点康复治疗项目(包括康复器械、物理治疗项目及重要注意事项),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治疗效果。
脑瘫康复不是谁都能做
一、脑瘫康复不是谁都能做
我们曾接诊过的一个小患儿来做康复时存在足内翻、脑发育落后的症状,之后由妈妈陪同一直在医院做康复,在孩子做康复同时,妈妈也每天都会跟着治疗师学做按摩。在孩子出院回家后妈妈遵医嘱坚持在家给孩子做按摩,但令人吃惊的是,与此同时,她竟然也开始替周围一些同样身患脑瘫的孩子做起了康复,就用从医院学来的手法给他们做按摩。
其实,康复治疗需要按摩,但按摩并不等于康复治疗的全部。与临床医学不同,康复治疗不是简单的医生和病人“一对一”的模式,它需要康复治疗小组的全程参与。小组中包括康复医生和各项治疗师(包括理疗、针灸、推拿等)。小儿脑瘫康复的原则是“早期、全面、以运动康复为主的综合康复”,包含了多种治疗手段,并不是简单的按摩就能完成的。
二、康复前必须做好评估
在脑瘫患儿开始康复治疗前,必须先要有初期的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由多个治疗师配合完成方案;一个疗程后再评估,根据恢复情况制订下一阶段治疗方案,如此反复进行。
比如,对于小儿脑瘫运动障碍的评估就包括肌张力评估、肌力评定、原始反射与自动反应的评定、协调功能及精细动作的评定以及步态分析等。对于脑瘫儿童进行详细的评估,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只有找出问题,才能有效地进行针对性训练。例如,一个患儿坐不起来,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头抬不起来,或者腰部没力量、下肢肌张力高、平衡能力不好。如果评估没有做好,就没法制订治疗方案。不找到致病的主要原因,治疗再久也不会有效果。康复的初期评估,一定要具体到哪一块肌肉才行。
三、药物治脑瘫作用不大
一般来说,急性脑损伤患者用营养神经药,1岁以内患儿用会起些作用。两三岁后,脑细胞发育基本成熟,这时再用营养神经的药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此时的治疗应该以运动康复为主,运动疗法对神经的改善作用比药物的作用更强。比如,活动手时,支配手活动神经的大脑区域就会兴奋,从而刺激神经细胞的发育,使功能完善。
我们曾接诊过一名4岁的脑瘫患者,就诊时存在肢体运动障碍、智力和语言发育落后的症状。之前曾在当地县医院儿科就诊,打了近一年的营养神经的药物最有效。钱花了几万块,病情却丝毫没有进展。
四、康复加手术才是脑瘫治疗金标准
在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中,很多家长都会问:“孩子天天训练,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还不如做手术,一次性就解决。”其实,在脑瘫治疗过程中,手术与康复是共同起作用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开展一种治疗方式,收效甚微。小儿脑瘫手术主要有3种:神经手术、肌肉肌腱手术、骨骼手术,且均有严格的适应症,术前一定要经过严格评估才行。
评定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借鉴患儿过去的病历,其中包括患儿家长的主诉、医师所做出的诊断、历次评定的结果、康复治疗时的康复治疗记录;同时又要认真进行团队评定,根据评定结果来判患儿是否需要手术、需要哪种手术、术后的效果如何。
比如痉挛型脑瘫,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可以独立行走的话,在FSPR手术之后配合一定的康复治疗,将来的行走功能可接近正常人;如果患儿病情轻重无法行走的话,通过FSPR手术可以阻止病情的加重,减少肢体畸形的发生;如果患儿伴随有癫痫这样的合并症状的话,FSPR术可以起到明显的缓解作用,另外这样的患儿在术后还可以配合颈动脉外膜剥脱术,效果更好。
此外,在脑瘫儿童手术后每1年都应进行1次综合、全面、针对手术效果的评定,以此来判断手术是否达到了预定的远期效果。当术后通过系统规范的康复,脑瘫患儿有了较好的躯干控制能力与进食能力时,家长就可以对其进行系统的语言训练,交谈时要与患儿眼睛的高度保持一致,如果位置过高会使患儿全身过度伸展不利于发音。父母不要因为与患儿说话得不到回应就丧失信心,应利用各种机会跟患儿说话。
脑瘫会影响寿命长短吗
脑瘫与寿命没有多大关系。小儿脑瘫是一种致残性疾病,病情较复杂,但是只要坚持治疗,不放弃,患者和正常人的存活时间也就差不多。虽然脑瘫是一种公认的顽症,但是在康复医学发达的国家中,已有千千万万脑瘫患儿通过全面系统的康复治疗,最终进入了正常的社会生活。
多数的孩子会有健康的一生,并且拥有与常人一样的寿命,很少一部分极端严重的孩子会其他关联疾病(如周期性胸腔感染,难治性癫痫等)而影响他们的生命。尽管患儿的寿命比一般人短,但如果康复治疗效果好没有复发,脑瘫患儿也一样可以活到老年。
如果孩子已经被确诊为小儿脑瘫,作为孩子家长就更应该了解小儿脑瘫的相关知识,因为小儿脑瘫患儿无论是在行动,语言,智力方面都不同于正常孩子。小儿脑瘫要尽早的进行治疗。千万不要错过最佳康复时期。
家长应掌握正确脑瘫小儿的卧姿和抱姿
小儿脑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疾病,该疾病是引起小儿残疾的主要原因,近年该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小儿脑瘫的发病不仅给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侵害,同时还给患儿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专家表示,如果患儿的卧姿或抱姿不正确,将会加重肌张力和运动姿势的异常,影响康复效果,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卧姿和抱姿。
1、正确的卧姿
(1)肌张力较高的痉挛型脑瘫儿童应该采用侧卧位,这样既有利于痉挛性肌张力的缓解,还有利于肢体的对称。脑瘫患儿在侧卧位时比较容易将双手放在胸前抓握玩具,感受颜色及声音的刺激。
(2)对于肌张力过高的痉挛脑瘫患儿或肌张力较低的软瘫患儿,俯卧位不失为一种治疗性的体位。让他们俯卧位睡觉,在其胸前部放一低枕头,使其双臂向前伸出,保持口鼻的呼吸顺畅,当脑瘫患儿头能向上抬起或能转动时,可以撤去枕头。
2、正确的抱姿
(1)软瘫患儿的抱姿:让脑瘫患儿面向前方,将其背部依靠在家长胸前,家长一手托在脑瘫患儿臀下,使他成为一个坐椅子的姿势,另一手环抱在脑瘫患儿胸前,尽可能地使他的头、躯干保持竖直,这种抱姿一方面可以防止脑瘫患儿日后发生脊柱后凸或侧弯畸形,另一方面有利于脑瘫患儿躯干平衡能力及正确立直姿势的训练。
(2)肌张力较高患儿的抱姿:使脑瘫患儿面对家长并将头高过家长的肩头,避免其面部紧贴在家长胸前,影响脑瘫患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头部不能控制但双手有抓握能力的脑瘫患儿,可让他两手搭在家长的肩膀上,家长一手托住患儿臀部,一手扶住患儿肩背部,将脑瘫患儿竖直抱在怀里。患儿的两腿要分开,分别搁置在家长两侧髋部,以牵拉下肢痉挛的内收肌。
以上就是关于“小儿脑瘫危害大 家长应掌握正确的卧姿和抱姿”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小儿脑瘫给患儿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性是比较大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该疾病提高警惕,在发现孩子出现该疾病的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就医诊治,以免病情加重。
小儿脑瘫的相关症状有什么
听力障碍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手足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多数对高音频的听力丧失,需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才能被察觉。
智力低下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给25%为重度智力低下。这是小儿脑瘫有什么表现中最常见的症状。痉挛型四肢瘫及强直型小儿脑瘫智力常更差,手足徐动型患儿智力严重低下者极少。
视力障碍约半数以上小儿脑瘫的症状会有视力障碍,最常见者为眼球内斜视和屈光不正,如近视、弱视等;少数有眼震,偶尔为全盲。
其他感觉和认知异常小儿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这也是小儿脑瘫的症状。患儿往往缺乏正确的视觉空间和立体感觉,其认知功能缺陷较为突出。
脑瘫并不是不治之症,虽然这种疾病在治疗的时候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我们能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的话就能使病情尽早的得到控制,小儿脑瘫患者在接受过正确手术之后,要定期的到医院做康复训练,家长在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生活态度,既然孩子已经出现了疾病困扰,就不要让孩子在受到情绪上的折磨,积极乐观地面对这项疾病的发生,正确引导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专家详解小儿脑瘫预防方法
1、当发现小儿脑瘫的患儿有异常表现时,妈妈一定要及早带宝宝就医,尤其是高危儿,有无异常表现也要定期就诊。若能在生后3个月内超早期或出生后6~9个月内早期发现,并开始长期正规治疗,大多程度较轻的脑瘫患儿可基本治愈。这也是属于小儿脑瘫的预防措施之一。
2、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脑性小儿瘫痪的治疗是持久战,不可能有短期速效的结果。患病宝宝住院治疗只是短期的,而长期的治疗和训练只能在家庭中完成。这也是可以达到小儿脑瘫的预防措施。
3、妈妈应在小儿脑瘫患儿住院治疗期间,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会家庭康复手法。如果脑瘫患儿同时有癫痫、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也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会相应的家庭训练法和特殊教育法,这也是小儿脑瘫的预防措施。
脑瘫可以产检出来
唐氏综合症是可以的,但脑瘫不行,一般在生后成长中智力发育体能发育不正常才能发现,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它是由脑损伤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一种肌肉控制发生障碍,导致机体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及姿势发生异常的疾病。
因为脑瘫的发病程度不一,个体发育情况各异,脑瘫在婴儿早期一般比较难发现的,只能够检查出胎儿是否是畸形!
脑瘫的治疗方法:1、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儿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也需进行干预,还要培养他面对日常生活、学会交往及将来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2、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小儿脑瘫的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短期住院治疗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婴幼儿运动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早期发现运动异常,早期加以纠正,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4、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抑制异常运动和姿势按小儿运动发育规律,进行功能训练,循序渐进促使小儿产生正确运动。
小儿脑瘫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
小儿脑瘫的到来对孩子的发育造成了极大的阻碍,也给家人带来了痛苦,所以,在孩子患上该病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小儿脑瘫治疗一定要谨慎小心。
药物治疗:专家称,小儿脑瘫的药物治疗不是主要的手段,常常作为辅助性对症应用。病变一旦固定,这些药物也就起不了作用。同样,这些药物不能长期使用,以免造成运动能力低下及药物毒性蓄积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小儿脑瘫有手术治疗法,手术又分为神经手术(如FSPR)和矫形手术两大类。但是手术治疗小儿脑瘫非常危险,而且成本很大,不建议所有小儿脑瘫患者接受治疗。
中医治疗:专家表示,小儿脑瘫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为针灸和按摩,还有中药治疗法。但是中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见效慢,疗程长,长期中药治疗成本大。
康复训练:专家表示,康复训练只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不能治愈小儿脑瘫。一般都是在完成相应治疗后而进行的治疗方式。
这些治疗方法当中其中康复训练最为重要,我们家长要每天坚持给孩子做康复训练,尤其对于四肢不太灵活的小儿脑瘫疾病患者,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护理,慢慢地培养他们养成,自我吃饭自我穿衣的好习惯。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不会做就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去做这样反而对孩子有不良的影响。另外在配合医生做好康复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坚持给孩子服药。
以上就是关于常见的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的介绍,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能盲目选择,一面加重病情或者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专家提醒小儿脑瘫疾病他们的症状各不相同,所以说针对不同的症状表现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我们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小儿脑瘫疾病的时候,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做好相关的检查,看看是患了哪种小儿脑瘫,以便于做好对症的治疗,千万不要陷入治疗的误区。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时需要遵照什么原则
1.调整阴阳:小儿脑瘫的发生从根本上讲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小儿脑瘫多属中医的“痿证”或“五迟”“五软”,因此中医在治疗小儿脑瘫上常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
2.扶正祛邪:小儿脑瘫以虚证、虚实夹杂为多,所以中医在治疗小儿脑瘫时扶正培元固本是其重要的治则。
3.治标与治本:小儿脑瘫在复杂多变的病证中,常有主次、标本的不同,因而在小儿脑瘫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之别。一般原则是“治病必求于本”,但在某些标病甚急的情况下,如不及时解决则可危及生命,所用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时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法则,先治标,后治本。
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时需要遵照什么原则?小儿脑瘫的孩子先天禀赋不足,精气不充是其病本;气血运行不畅,四肢不能协调运动是小儿脑瘫的病标。因此临床治疗小儿脑瘫用药时应视病情变化,采取不同的治法,或先治本,或先治标,或标本兼治,但最终目的是要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
4.针药并施、多法并治: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小儿脑瘫孩子的躯体瘫痪发生的关键是经络是否通畅、筋肉是否得到濡养。并且病变的轻重多以在经在络为轻,在脏在腑为重,经络病理与本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医治疗小儿脑瘫时应用药物、针灸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更有利于提高疗效。
如何有效帮助脑瘫患者康复
一、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饮食疗法:小儿脑瘫患者的食物要容易克化吸收,营养富厚,要选高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智力活动的基础与脑的记忆、思维有密切的瓜葛,牛奶、豆浆、鸡蛋、酸奶、肉类等都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多选维生素高的食物,因维生素a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的发育。
二、作业疗法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作业疗法更侧重于上肢机能和日常生活动作的掌握及智能的提高,其方法是通过游戏和作业活动使患儿在无意中进行身体协调运动,从而达到生活上自理的目标,病儿通过作业疗法可获得动作能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生存能力的学习与掌握。
三、儿童脑瘫康复训练的理学疗法:小儿脑瘫患儿进行理疗,如电针、肌兴奋治疗仪、水疗、冷热敷等。主要目的是调节功能,缓解痉挛,刺激低下的肌张力,促进循环,维持和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加肌力,从而改善平衡和步态。
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儿脑瘫患儿因为运动能力及其他方面较正常儿童差,常常有自卑心理而不愿与别人交往,在给孩子做康复的同时,注重矫正孩子的情绪,纠正行为异常,培养社会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