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宝宝胃肠型感冒
中医治疗宝宝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中医称为感冒夹滞,它除了感冒的常见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腹胀、不思饮食以及呕吐等胃肠症状。由于小儿的胃肠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宝宝会经常患胃肠型感冒。
常见症状:胃肠型感冒
中医所说的感冒夹滞,或称胃肠型感冒,是宝宝经常容易发生的一种感冒类型。
症状表现:
除了常见的感冒症状外,还可出现腹胀、不思饮食、呕吐等不适;有时患儿嘴里会发出酸臭气味,严重时吐出不消化食物或隔夜食;大便带有酸臭味,伴有腹痛、腹泻、大便干燥、多日不排便及尿少色黄,舌苔黄厚等症状。
中医妙招推荐:
一。服用中药
除了给宝宝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外,同时服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猴枣散等。
如果宝宝的嘴里有酸臭味,多是因贪吃而使体内存有食火,可给服用化食丸、山楂丸以清热导滞。
如果宝宝腹胀、腹痛、呕吐严重,先服用四磨汤口服液以止吐消食,半小时后再服用其他药物,这样效果更好。
二。饮食疗法
桔皮粥
做法:
取新鲜桔皮30克、大米100克。先将桔皮洗净切丝,再加水煮沸,然后将桔丝捞出,加入大米煮成粥给宝宝食用,具有止吐、消食的作用。
肠胃性感冒发烧该怎么办呢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病毒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引起。它的主要症状是:胃胀、腹痛、呕吐、腹泻,一天排便多次,身体感觉乏力,严重时会导致体内脱水、电解质紊乱,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由于胃肠型感冒的病症表现与胃肠炎相似,很多人会把胃肠型感冒误当做急性胃肠炎来治疗,并吃一些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药物,如消炎药、胃药、止泻药,不但不会缓解病情,还会延误病情。所以,发现疑似胃肠型感冒症状,应去医院做进步一检查,根据医生的指导用药。
在胃肠型感冒防治方面,中医药有较好疗效。中医认为胃肠型感冒常常夹有湿邪和食滞。其病症特点:一是发热,体温常呈稽留不退,或高或不高,所谓发热不扬,是感冒夹湿邪的重要特征;二是呕吐物、大便酸臭,或有不消化食物,舌苔厚腻,是感冒夹有食滞的重要特征。治疗胃肠型感冒的方子可选用藿香正气散或保和丸加减,中药如藿香、银花、连翘、竹叶、厚朴、麦芽、山楂等,病症较轻的话也可选用相应的成药治疗。
宝宝肠胃型感冒的症状及预防
宝宝胃肠型感冒表现症状如下:
1、 呕吐:胃部因病媒菌或其他毒性物质进入,导致胃体肌肉刺激收缩,将胃内容物排出体外。
2、 腹泻:主要为肠子受到刺激而分泌物大量增加,影响吸收的功能,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外加肠蠕动也增加,所以排出的大便都是稀便。
3、 腹痛:因肠蠕动较正常时加倍增快而感觉到疼痛,或是肠壁上的黏膜因发炎而红肿痛,红肿虽然不到,但是可以感觉到疼痛。
宝宝胃肠型感冒预防:
1.不食不洁净的瓜果
瓜果在生长期间要浇水、施肥,喷洒农药,在采集、搬运和出售过程中,易被细菌感染,以致许多瓜果的表皮都带有细菌、虫卵和化学农药,所以瓜果在吃前必须用清水反复冲洗数次再吃。凡能削皮的瓜果,应削皮后再吃,否则易发生农药积蓄中毒。
2.避免进食刺激性饮食
对冷食和辣食等刺激性食物需根据个人条件、原有的饮食习惯和季节选择,避免进食过量,尤其不应嗜酒。
3.勤洗手,注意餐具卫生,生食和熟食分开放置。
4婴儿胃肠感冒和母亲饮食是有关系的,也是孩子有些受凉引起的。
母亲食物要吃热一些的,给孩子要服用点霍香正气丸治疗,也要用点护彤和健胃消食片的,腹部保暖。还有就是平时注意给宝宝提供全面的营养,提高宝宝的免疫力,除了母乳和配方奶粉外,还可以试试给宝宝喝牛初乳,比试试看生命阳光牛初乳,它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智商。
恶心呕吐是肠胃感冒吗
胃肠型感冒的发病诱因主要来自外部刺激等因素,由于冷空气对肠胃刺激,再加上生活不规律、不良饮食等。如有些人喜欢吃火锅时喝点冷饮,这些油腻辛辣、忽冷忽热的食物,会刺激肠道黏膜,致使胃肠发生痉挛。
胃肠型感冒和胃肠炎不一样,主要区别在于,急性胃肠炎病人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但一般没有发热症状。
而许多人在胃肠型感冒发病的初期,往往把它误当做急性胃肠炎来治疗。如果服用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药物几天症状都不见好转,应该想到消化道症状是胃肠型感冒的表现,并应换药。
胃肠型感冒食治方
患者可从大便的形状、颜色等大概判断出是否患了胃肠型感冒。1、胃肠型感冒:水样便,不含脓血。2、胃肠炎:糊状大便,主要是因为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饮食不洁引起;3、痢疾:便中红白黏液,出现血便。
“胃肠型感冒”并非一种特殊类型的感冒,而是指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痛、腹泻较为明显的感冒,所以又称“呕吐性上感”,往往发生于病初起,容易误诊为急性胃肠炎,鉴别的要点:急性胃肠炎常有不洁饮食史,恶心、呕吐较为剧烈,呕吐物常有刺激性气味,一般无发热症状。“胃肠型感冒”治疗早期呕吐症状明显时可适当静脉补液,其余治疗同普通感冒。
胃肠型感冒除了受外部环境刺激以外,和日常饮食也有很大的关系。眼下正是胃肠感冒的多发季节,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胃肠型感冒食疗法,希望能够帮您避过胃肠感冒的侵害。
★生姜汁呕吐严重者,可取生姜适量榨汁,加入少量温热水随服,止吐效果好。
★薏米桔皮粥取新鲜桔皮30克,薏米100克,先将桔皮洗净切成细丝,加水煮沸后将桔皮丝捞出,加入大米煮粥食用,可起到止吐,消食的作用。
★三汁饮取荸荠、白萝卜、鲜藕适量,洗净后榨汁随时服用,可清热去心火,效果较好。
★三根姜糖果饮香菜根10克,葱根10克,鲜芦根50克,生姜2片,红糖10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10分钟,少量频频服用,也可缓解呕吐症状。
★水苏糖水苏糖是利用水提技术从植物泽兰中提取的,含有棉子糖、毛蕊花糖等成分,早晚各一袋。能够很好的增强人体免疫力。
以上介绍的这些胃肠型感冒食疗法,制作方便,效果显着,并且无任何副作用,是您盛夏治疗胃肠型感冒的理想选择。
胃肠型感冒的食疗:菊花、龙井茶,绿豆加红糖代茶饮。同时多吃富含钙、锌元素及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萝卜、梨、猕猴桃及各种蘑菇,均能缓解感冒症状。
胃肠型感冒可服用中成药:藿香正气丸加上参苓白术散口服。
如何区分胃肠型感冒or急性肠胃炎
最近,天气忽冷忽热。郑州市民李女士3岁的女儿连续几天出现腹泻、呕吐、腹痛、精神不振、发热、食欲差等状况,让李女士很是揪心。由于呕吐、腹泻不止,开始将宝宝误诊为急性肠胃炎,治疗了几天不见效果,最后经过专家确诊,才知道女儿患了胃肠型感冒。
分析:天气变化导致的感冒
“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马应杰介绍说,由于其表现为发烧、呕吐、腹泻等,常常会被误诊为消化方面的疾病。
马应杰表示,天气过冷过热都有可能多发胃肠型感冒,儿童较为常见,是其机体适应环境能力较弱,再加上不良饮食等引起的。“眼下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胃肠型感冒主要是由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多发生于消化道功能较弱的人群。这个季节人们受凉容易感冒,病毒会乘虚而入钻进消化道,引起消化道黏膜反应,导致胃肠型感冒。”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教授马希涛解释说。
建议:多喝水+保持房间通风
“夏季预防小儿胃肠型感冒,要注意让宝宝多饮水;保持屋内通风;少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孩子要勤洗手。”马应杰建议,如果孩子被诊断为此病,可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抗病毒药如小儿清热宁、双黄连等;如发热可选用退热药;呕吐可用吗丁啉等助消化药,改善食欲,尽量不用消炎药。
藿香正气水没事能喝吗 藿香正气水什么情况下能喝
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滯所致的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以及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因湿阻中焦所致的呕吐,脘腹胀痛,伴发热恶寒,周身酸困,头身疼痛以及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因湿阻气机、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暴作,便下清稀,肠鸣腹痛,脘闷纳呆,伴见恶寒发热,周身酸楚以及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因外感暑湿、气机受阻所致的突然恶寒发热,头晕昏沉,胸脘满闷,恶心欲呕,甚则昏仆,舌苔白厚膩以及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备注
中医把中暑分为三大类:阴暑、湿暑和阳暑。
(1)阴暑:因暑天受寒引起的,类似于经常进出空调房间而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
(2)湿暑:是湿热天气中出现的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状。
(3)阳暑:基本与西医所指的中暑是一致的,由高温造成头晕、眼花、发烧等。
而藿香正气水属于中医温热型制剂,不适合治疗阳暑,适用于治疗湿暑。因此只有在湿暑的情况下才能用藿香正气水对症解暑。
宝宝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儿童发烧39.5还肚子疼怎么办
有些儿童发烧后出现肚子疼这是胃肠型感冒的症状,胃肠型感冒是感冒的一种,主要是柯萨奇病毒引起的,同时伴有细菌性混合感染,胃肠型感冒医学上又称为呕吐性上感,它主要的症状是发热、腹痛、腹胀、呕吐、身体乏力等。宝宝发烧39.5并且肚子疼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医嘱对症治疗,注意休息。另外还有可能像外科的腹痛、阑尾炎也会出现发烧、肚子疼等这种是需要及时就医的,还有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合并有肠系淋巴结肿大也会出现肚子疼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到医院治疗的。
怎样应对小儿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中医称为感冒夹滞,它除了感冒的常见症状外,还可表现为腹胀、不思饮食以及呕吐等胃肠症状。由于小儿的胃肠功能还未发育成熟,因此宝宝会经常患胃肠型感冒。
居家治疗对策
1.对于患胃肠型感冒的宝贝,除了应服用治疗感冒的药物外,还应同时服用一些消食导滞的解表的中药,如藿香正气丸、加味保和丸、珠珀猴枣散等。
2.如果宝宝腹胀腹痛、呕吐严重,可先服用四磨汤口服液止吐消食,大约半小时后再服用其他药物,这样效果会更好。
3.由于感冒引起胃肠道消化酶分泌紊乱,消化功能减退,胃肠痉挛,所以宝宝会发生腹痛、呕吐,可给宝宝服用活菌制剂,有益于宝宝的胃肠道建立正常菌群。
居家护理对策
1.胃肠型感冒居家护理很重要,妈咪应注意保持居室内的新鲜空气,遇有气候变化及时为宝贝增减衣服。
2.如果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出汗多,每次出汗后应及时将湿衣服换下,以免再次着凉,加重病情。
3.发热期间多给宝宝饮开水,食易消化食物,口味清淡为宜,忌食辛辣、冷饮、油腻、油炸食品。
4.患病期间宝贝食欲减退,这是正常反应,妈咪不要着急,更不可勉为其难强迫进食,应该让孩子的胃肠道有一个休息时间,会有利于身体尽快康复。
5.如果宝贝舌苔发黄,嘴里有酸臭味,提示体内存有食火。妈咪一定要控制油腻食物,并可给宝贝服用化食丸、山楂丸,以清热导滞。
6.一旦宝贝呕吐,妈咪不要慌乱,要让宝贝取侧卧位,对于较大的宝贝可采取俯卧位,这样有利于呕吐物流出,保持气道通畅,避免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7.发烧38.5℃以上或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宝宝,一定要及时服用退热药,或采取物理降温的措施,以防高热惊风。
8.家庭成员或托幼机构发生感冒,最好不要和孩子亲密接触。如果不能隔离应佩戴口罩,以免传染给孩子。在疾病没有彻底恢复之前,不要急于送幼儿园,以保护其他儿童。